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复制链接] 0
收藏
12
回复
835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5-29 15:01: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山水画家杨六一将他的作品捐赠给他家乡河南省一个新开的文化公园。[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著名水墨画家杨六一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大兴村为一座文化公园揭幕,以示对他的根的感谢。这个公园装饰着画廊、图书馆和各种公共设施,证明了杨对社区的承诺,这位艺术家慷慨赞助了公园的建设,并捐赠了他的艺术品供公众展示。

   杨六一以其将传统山水画技法与现代城市题材的创新融合,以其独特的风格捕捉城市发展和城市景观的精髓而闻名。除了他的艺术贡献,杨的慈善事业还延伸到了公园的文化丰富,他向公园捐赠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和3000多本书。

   杨回忆起自己与家乡的深厚联系时说:“家乡是我艺术之旅和抱负的摇篮。现在,我想与社区的人们分享我的梦想,为他们提供一个欣赏绘画、书法、摄影和各种艺术展览的空间。”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6-6 17:48: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6 17:49 编辑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6月5日,李如财在自家工作坊内进行铁具锻造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6月5日,李如财在自家工作坊内进行铁具锻造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6月5日,李如财在自家工作坊内从烧铁炉内取出通红的铁坯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6月5日,李如财(左)和徒弟在自家工作坊内进行铁具锻打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6月5日,李如财在自家工作坊内穿上围裙,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6月5日,李如财走在自家工作坊的院子里。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一把铁锤,一膛炉火。“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从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皮口街道夹心社区的一家工作坊里传来,挥舞铁锤的李如财是十里八乡都晓得的“打铁高人”。

  看着李如财身手矫健地煅烧、捶打、打磨,很难想象这是一位85岁的老人。他从16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打铁,退休前在当地的厂子里当锻工。


  李如财打出的铁器不计其数,铁钳、菜刀、斧头……生活中大部分用铁制成的器件他都打制过,邻居家家都有他打的铁器。李如财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同样的东西,我打的,就能多卖钱。”


  打铁的成败在于火候的掌握,方寸铁块间的变化,都逃不过李如财的火眼金睛。从选料、烧料、锻打、定型、淬火、回火到最后的抛光、打磨,工序环环相扣,不能有半点马虎。业精于勤,打铁亦如是。近70载里,李如财铿锵有力的每一锤,都是他对质量和做工的坚守。


  “打铁是一件苦差事!”烫伤和老茧,是他多年辛劳的见证。不过李如财最担心的就是打铁手艺失传,他出版了《李如财传统铁艺图说》《农村锻造》等手册,记录了很多几近失传的技术。


  日复一日炉火与钢铁的交叠,磨出了这位耄耋老人的坚毅。他说,只要还能打铁,烧铁的炉火就不会熄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6-6 17:44: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6 17:52 编辑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6月5日,李如财在自家工作坊内向两位希望定制吉祥平安斧的村民介绍之前制作的成品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6月5日,李如财在自家工作坊内为铁具进一步锻造做准备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6月5日,李如财在自家工作坊内进行铁具锻造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6月5日,李如财在自家工作坊内制作加工铁质工具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6月5日,李如财在自家工作坊内将铁坯进行锻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6-6 17:3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6 17:43 编辑

新华全媒+·图片故事|85岁老铁匠的“千锤百炼”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6月5日,李如财在自家工作坊内进行铁具锻造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6月5日,李如财在自家工作坊内进行铁具锻造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6月5日,李如财在自家工作坊内进行铁具锻造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6月5日,李如财在自家工作坊内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6月5日,李如财从自家工作坊内的工具架上取下工具。

  一把铁锤,一膛炉火。“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从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皮口街道夹心社区的一家工作坊里传来,挥舞铁锤的李如财是十里八乡都晓得的“打铁高人”。

  看着李如财身手矫健地煅烧、捶打、打磨,很难想象这是一位85岁的老人。他从16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打铁,退休前在当地的厂子里当锻工。

  李如财打出的铁器不计其数,铁钳、菜刀、斧头……生活中大部分用铁制成的器件他都打制过,邻居家家都有他打的铁器。李如财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同样的东西,我打的,就能多卖钱。”

  打铁的成败在于火候的掌握,方寸铁块间的变化,都逃不过李如财的火眼金睛。从选料、烧料、锻打、定型、淬火、回火到最后的抛光、打磨,工序环环相扣,不能有半点马虎。业精于勤,打铁亦如是。近70载里,李如财铿锵有力的每一锤,都是他对质量和做工的坚守。

  “打铁是一件苦差事!”烫伤和老茧,是他多年辛劳的见证。不过李如财最担心的就是打铁手艺失传,他出版了《李如财传统铁艺图说》《农村锻造》等手册,记录了很多几近失传的技术。

  日复一日炉火与钢铁的交叠,磨出了这位耄耋老人的坚毅。他说,只要还能打铁,烧铁的炉火就不会熄灭。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6-6 10:03:22 | 只看该作者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朱江在绘制雕漆作品线稿(6月5日摄)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朱江在他的雕漆工作室进行雕漆创作(5月30日摄)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朱江在雕漆工作室观察荫干室中髹漆后的瓶胎(5月30日摄)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朱江在雕漆工作室对木胎盘子进行反复髹漆(5月30日摄)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朱江(右)和父亲朱庆元在雕漆工作室观察烘干过程中的作品(5月30日摄)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朱江(右)和父亲朱庆元在雕漆工作室研究髹漆过程中的问题(5月30日摄)。

  雕漆工艺是漆器胎上髹一定厚度的色漆,在漆上雕刻花纹的一种工艺,它的特点是工繁料贵、程序复杂、耗工繁巨、技艺高难。

  出生于1976年的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朱江是一位雕漆技艺传承人,他自幼随父亲朱庆元学习雕漆技艺,后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殷秀云。

  2017年,朱江与廊坊师范美术学院的师生成立工作坊,共同创作了青瓷雕漆茶具、婚庆饰品、现代潮玩摆件和装饰艺术品等雕漆作品,让人们看到了非遗的新面孔,做到了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并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关注雕漆文化。近年来,朱江设计和雕刻的作品获得国内外30余个奖项。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4-6-6 10:00:16 | 只看该作者
雕漆:一抹流行千年的“中国红”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朱江设计制作的适合年轻人的雕漆配饰(6月5日摄)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朱江在工作室为髹漆后的胎体绘制线稿(6月5日摄)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朱江设计制作的雕漆作品(6月5日摄)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朱江在工作室为髹漆后的胎体绘制线稿(6月5日摄)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朱江设计的实用性雕漆工艺品(6月5日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4-6-5 10:1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6 09:49 编辑

锦灰堆:残片“堆”出缺憾之美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5月28日,走进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锦灰堆非遗传承人蔺魁芳的工作室,他正用香烧制出一片片边缘不规则的字画残片,将其粘贴在卷轴上进行创作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5月28日,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锦灰堆非遗传承人蔺魁芳创作的部分锦灰堆作品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5月14日,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锦灰堆非遗传承人蔺魁芳在为师生们讲解锦灰堆技艺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5月28日,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锦灰堆非遗传承人蔺魁芳创作的部分锦灰堆作品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5月14日,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锦灰堆非遗传承人蔺魁芳在创作锦灰堆作品。宋杰 摄


古人曾以这样的诗句来描述一类画儿:“颠倒横斜任意铺,半页仍存半页无。莫道几幅残缺处,描来不易得相符。”这就是锦灰堆,又名八破图,是将艺术作品残片堆砌在一起,包括集破、集珍、打翻字纸篓等方式,让残片重获新生。这些残片包括古旧字画、报纸信札、青铜拓片等,通过烟熏、做旧等多种手法将残片呈现出破碎、撕裂、火烧等不规则形状,犹如历史余烬,给人以古色古香、耐人寻味之感。


1992年,蔺魁芳第一次接触到锦灰堆这种绘画技艺,便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用自己积攒下来的老旧字画作为素材,开始摸索学习。2010年,蔺魁芳进入任泽区第一中学任教,便将锦灰堆带入校园。2017年,任泽区成立“锦灰堆研究会”,定期开展锦灰堆学习研讨活动和比赛。2022年,锦灰堆入选任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图为5月14日,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锦灰堆非遗传承人蔺魁芳在创作锦灰堆作品。(文/徐乐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22:25:32 | 只看该作者

   2024年5月24日,界首彩陶国家级传承人陆群山在中国东部安徽省界首市介绍彩陶作品。(新华社/周牧)

   2024年5月29日,在中国东部安徽省界首市田营乡彩陶博物馆,界首彩陶省级传承人邢淑琴(左二)指导学生进行陶器雕刻和绘画的游学。(界首综合媒体中心/新华社讲义)

   2024年5月23日,在中国东部安徽省界首市,界首彩陶市级传承人陆宜林在窑外检查彩陶作品。(新华社/傅天)

  2024年5月23日,在中国东部安徽省界首市,界首彩陶市级传承人陆宜林正在塑造粘土。(新华社/傅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22:21:17 | 只看该作者
古代界首彩陶在现代复兴

   2024年5月29日,界首彩陶雕刻师和画家邢慧(前)在中国东部安徽省界首市田营镇彩陶博物馆展示她的工艺。界首彩陶的制作可以追溯到唐代(618-907)。安徽省界首市田营乡是界首彩陶历史上的主要生产地。界首彩陶制作工艺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继承和振兴这一技术,当地的传承人对造型和雕刻图案进行了创新,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这些传承人设计的文创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如今,田营乡不仅是界首彩陶的生产地,还是展示陶器的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复兴的基地,成为旅游游学的热门目的地。


   界首彩陶不再是当地制造的工艺品,而是融入了学校课程、公园装饰和博物馆展品中。古老的界首彩陶正在现代复兴。(界首综合媒体中心/新华社讲义)

   2024年5月24日,学生们在中国东部安徽省界首市阜阳理工学校学习界首彩陶制作。(新华社/周牧)

   2024年5月29日,在中国东部安徽省界首市田营乡彩陶博物馆,界首彩陶雕刻师、画家邢慧(前)向游学的孩子们展示她的工艺。(界首综合媒体中心/新华社讲义)

  2024年5月23日,界首彩陶省级传承人邢淑琴在中国东部安徽省界首市田营乡彩陶博物馆展示自己制作的茶壶。(新华社/傅天)

   2024年5月24日,界首彩陶省级传承人陆华在中国东部安徽省界首市制作彩陶工艺。(新华社/周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15:03:29 | 只看该作者
著名水墨画家向家乡赠送文化公园
山水画家杨六一将他的作品捐赠给他家乡河南省一个新开的文化公园。[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