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在大埔的N种邂逅……

[复制链接] 0
收藏
15
回复
702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0-15 16:34: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10-15 17:41 编辑

  转梅州日报专题文章:在大埔的N种邂逅……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保留了众多的古民居
泰安楼客家文化产业园4A级景区
千亩梯田美丽如画
以三河坝纪念园主代表的红色经典旅游线路吸引众多游客参观
  大埔美食:“中国小吃名县”这块国字招牌,肯定的不仅仅是大埔的美食,更是执着于味道的大埔先民的智慧。

  在大埔的N种邂逅……  在粤东远离喧嚣的深山一隅,深藏着一座名叫“大埔”的中国最美小城。与其他小城的“妖艳”不同,大埔依旧守着古旧宅子、原始巷子和原生态山水,在时光的滴答声中,用最简单的笔法慢雕细琢着历史留下来的丰厚遗产。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6:36:11 | 只看该作者
  邂逅古老的时光

  到了大埔,有一种时光逆流的错觉。即便繁华如县城居民区,古老的宅子、院落,依然能在闹市中保持着原本姿态。黑瓦白墙、雕梁画栋,光阴赋予宅子的底气,让城市的钢筋水泥心生怯意。

  时光走着走着,忽然在百侯古镇停滞不前了。在这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圩镇所在地侯南村,数百座古民居层层叠叠,闻名遐迩的“三十六巷”由一座座古宅延绵而成,古朴厚重的客家宅院、斑驳的泥土墙、光滑的鹅卵石路构成的小巷子纵横交错,俨然迷宫,让初来乍到者迷途于古老的时光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6:37:37 | 只看该作者
  流连于古巷,岁月积淀而成的质朴和厚重,让人驱走浮躁,在凝结了的时光中沉静下来,感受旧时的美。尽管三十六巷“巷巷都一样”,精彩却各有千秋。巷子里的每一座房子,结构大同小异,都是典型的客家上下堂。过去,百侯先人对细节精益求精,即便是最普通的宅子,都有雕梁画栋的华美。被誉为“大埔最后的金枝玉叶”的肇庆堂,更是集客家建筑精华于一体,作为大埔中西合璧古民居的代表,肇庆堂屋顶图案繁杂、色彩艳丽的瓷雕,屋内精美绝伦的木雕、彩绘,西式洋楼的浮雕、灰雕,每一处都是匠心独运。

  是的,在大埔,随处都可以邂逅古老的时光,三河古镇、茶阳古镇、梅硿古道……岁月在大埔雕刻的痕迹信手拈来。在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坚守古老的年月更为不易。享受着高速、高铁、飞机这些现代化的便利,到大埔这座小城看看古老的岁月,何尝不是一种“艳遇”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6:39: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10-15 16:40 编辑

  邂逅巧夺天工的青山绿水

  与古老时光一脉相承的,是祖辈的巧夺天工。被誉为“大地雕塑”的大东坪山千亩梯田,迎来了最为惊艳的金秋时光。

 漫山遍野的金黄稻谷,从山顶到山脚,远远望去,犹如从山谷中不断往外荡漾的金黄波浪。

  而山的另一边,格桑花争妍斗丽的异域风情和坪山的层层梯田碰撞出了另一番味道,青山绿水因为五颜六色的格桑花而活色生香起来。

  坪山千亩梯田始于元末明初,温姓温马公二世从宁化石壁村移居坪山,在荒山野岭中开辟出一块块梯田,开基生活。

  年复一年,坪山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将荒野辟成沃田,在连绵山野中刻造了令后人惊叹的大地雕塑,为子孙们留下了丰厚的财富。如今,小小的坪山村已经成为福建、潮汕等地游客热门之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6:41: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10-15 16:42 编辑

  与千亩梯田异曲同工的还有几山之隔的西岩山脉。

  毗邻大东镇的枫朗镇是广东省茶叶专业镇,西岩山脉的万亩茶园早已声名在外。

  初秋的西岩山,依旧是满山葱茏,秋茶已经冒出了嫩芽儿,在高山云雾的沐浴下,茶园欣欣向荣的苍翠格外醉人。

  早在数十年前,西岩山脉数个村庄几乎都有茶园,百年茶树在这里并不鲜见,而三四十年的茶树已成了茶园主角。

  先人用一把锄头,把大山变成了茶园,把农耕变成了景观。

  如果说,大埔的美是雕琢的,那么,一定是先人在深山老林中开疆拓土成就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的巧夺天工,就这样不露痕迹地塑造着大埔的青山绿水,让大埔的美浑然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6:42:51 | 只看该作者
  邂逅红色情结

  在大埔,还有一种激情澎湃的邂逅。

  韩江源头三河镇,沿着“三江”之一的汀江逆流而上,除了波澜壮阔的景观,还有一处处革命遗址,娓娓讲述着昔日的革命岁月。这座边陲小城,还曾经得到孙中山、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毅等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的“垂青”,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三河坝战役、中央红色交通线,这些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革命故事,赋予了大埔红色荣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6:44:04 | 只看该作者
  不久前,“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型徒步活动”再次引爆了大埔的红色旅游。重走革命遗址,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感知革命先烈、感受今昔巨变的旅程。历史,让大埔变得丰满。而寻访历史,感受激情澎湃的岁月,这样的相遇,在大埔走着走着,不经意间成就了一次与众不同的邂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6:44:35 | 只看该作者
  邂逅食材的质朴味道

  大埔先民对味道的执着追求,在大街小巷中暴露无遗。

  清晨的大埔县城东风市场,人头攒动下,是各种食材的腾腾热气。

  各种老字号摊档连成一排,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种口味的特色小吃在各自的摊档前摆出了让人垂涎欲滴的阵势,让初来乍到者欲罢不能。

  而在街头巷尾,各种小吃店也是门庭若市。

  只要你坐下来,就能邂逅一场来势凶猛的美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6:46: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10-15 16:47 编辑

  为逃避战乱躲进深山的大埔先民,在食材匮乏中并没有放弃对美味的孜孜追求。

  将仅有的粮食做成绝味佳肴,大埔的先民再次用智慧成全了对味道的吹毛求疵。糯米、大米、木薯,这些在山区最盛产的粮食,与黑豆、芭蕉叶、艾草等各种山间野菜野草相互交融,竟然被变成了100多种特色小吃。

  而大埔先人的质朴,也成就了大埔美食的质朴。大多数大埔小吃,并不需要复杂的工艺,仅靠食材之间的完美配比和简单的烹饪,就能实现味道的再造。

  “中国小吃名县”这块国字招牌,肯定的不仅仅是大埔的美食,更是执着于味道的大埔先民的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6:48: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10-15 16:49 编辑

  大埔到底有多美?

  让数字来说话!

  大埔到底有多美?“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到过大埔的人喜欢口口相传,向别人讲述大埔的美。

  而大埔,这座中国最美小城,就这样声名远播,越来越多的人想到大埔看一看,走一走。据预计,大埔今年接待游客可达567.6万人次,同比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91.8万人次,增长了58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