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五代相传!梅州有家始于宋代的仙人粄

[复制链接] 0
收藏
12
回复
686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08:42: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9 08:46 编辑

   原始交换的终极价值与民俗变迁

   原始交换也是移民社会初期的一个普遍的生动有趣的民俗事象。据四川史籍记载,清代移民之初,白银一两“可购十亩之地”,更有“以鸡一头、布一匹而换田数十亩者”。到了乾隆年间,土地行情大变,一亩田卖银已达五两上下。

   据笔者田野调查所记,今开江县讲治乡灯塔村杨氏,其先祖于“康熙皇三十六年八月廿六日入川”,因随身所带的精致陶壶招人喜欢, 因而换得三清庙数亩土地。杨氏后人为纪念这一交换而取该地名曰“壶坪坝”。合川县有一小地方曰“袜子沟”,系移民“插占”时,原主人为孝敬老母,不惜以一匹沟的土地从后来移民手中换得新织线袜一双而得名。前述朱氏家族始迁祖梁老孺人,携三个儿子路经新宁县骑龙乡境内,遂以随身携带的锣鼓相抵,换下一片地方,取名“锣鼓冲”。前述开江广西沟李氏先祖以花裙换得七亩水田,从此安身立命,耕读传家。以花裙所换之田,被意味深长地取名叫“花大丘”,以作为后人世世代代的永远纪念。

   清代四川移民社会初期出现的原始交换,再现了古老的民俗历史,其相互赠与成分所充溢的淳厚感情和质朴风俗可谓一脉相承。但是,它毕竟发生在一个特定现实环境之中,一双袜子与一条山沟的交换,一只壶与数亩田的交换,远远超越了“等价”的原则,是现代商品市场所不可思议的。跳出西方经济思想的设定,当时的社会与文化观念、心理机制是如何对这种交易产生影响的?

   究其原因,人烟稀少、诸务草创,移民族群的当务之急是拓荒开垦,至于传统耕作与工匠等的社会分工,虽然是社会的必然需要,但在一个短时期内还是分散的,零星的,不管人们是如何感到不便,那也只能是搁置一旁,无暇顾及。再说,长期经历战火劫难,远近的交易市场早已不复存在,你上哪里去买卖呢?

   从更深层次探讨,在人烟稀少的特定初期移民环境下,当轻松获得大量土地财富之后,一个更深层次的价值需求开始严峻地凸显出来——人脉。托尔斯泰说过,对于人来说,最为可怕的是寂寞。更何况,移民们正陷于离开母体文化之后的情感危机之中。此时此刻,紧迫的价值需求已不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土地,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脉。留住人脉,聚集人气,已成了当务之急。用一大片土地换取一双袜、一只壶,那往往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物品,而终极的价值目的是“买”文化,从而得到情感精神层面的人脉文化需求和满足。而这也正是“原始交换”古老民俗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同时也让我们真切而生动地认识到,民俗文化是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生演化与变迁的。

   后记:综上所述,以“落担”“插占”等民俗符号为标志,我们看到,“湖广填四川”造就了一个新型移民社会,无论是它的自然地理环境,还是它的以“大杂居、小聚居”为基本格局的人文环境,都是一派生机勃发,所产生的以“移民”为基本特征的文化形态,在经过一番迁移流动之后,开始聚合、积淀,以全新的民俗面貌出现在新世纪的黎明曙光之下。“落担”“插占”意味着移民聚落的开始,移民经济的生长。移民祖先落担之地,以其聚落房屋为标志,被后世称作“老屋院子 ”“老屋头”“老屋基”等,往往成为一个家族的象征,家族历史文化的象征。所蕴含的亲情乡情意识,为世世代代传袭,亘古不移,成为三百多年来典型的“湖广填四川”早期民俗文化的集体记忆,珍藏在世世代代川人的心中。

   来源:梅州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08:57:29 | 只看该作者
程李二公祠

●冯锡煌

   程李二公祠就是人们纪念程旼处士和明代平远知县李允懋的合祀之祠。

   据有关史料载:程旼,大家尊崇他,称他程处士(古时人们将有才德而隐居不愿为官的人称之处士),东晋司马德文元熙年(419)八月出生,祖居河南义阳郡(今河南省灵宝县南40里)。因“五胡乱华”和“永嘉之乱”,程旼全家和部分族人避难南迁。至刘宋明帝泰始三年(467),程旼家族经赣南迁至南海义安郡属坝头(今广东平远县坝头)官窝村定居。

   程旼经历东晋,南朝之宋、齐、梁,共4朝16帝,至南朝萧渊天监十七年(518)辞世,享年99寿。墓葬程源村(今平远坝头程北)大榕树下,形如螃蟹。他为人质朴无华,性嗜诗书,不慕荣达,乡邻遇有不平之事,他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之辨明曲直是非,以德化人,众人无不敬服。后人久慕其风尚,景仰其德行。乡、村、江、河皆以其姓化为名,乡曰程乡,源曰程源,江曰程江,县曰程乡县。宋代徐庾有诗《咏程乡》赞云:

   程旼当年一匹夫,

   不操三尺制群愚。

   片言能使人心服,

   万古江山与姓俱。

   为了纪念和缅怀程旼,后人除以程氏命名县、乡、村、江、河外,在程旼的居住地和县治等处,还兴建程公祠、程公会,在程乡县(今梅县)衙驿前街新码头竖一石牌坊,立有“程处士碑记”。清宣统元年(1909)六月,以“景仰贤人”之意纪念程旼,在平远坝头设立景贤公学(今坝头中学前身)。广东旧《通志》把程旼列为广东古八贤之一。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时任平远知县的李允懋在县城(仁居)之东的小尖山下兴建程处士祠,并在祠下方筑坝垦湖,潴石径流水入湖,取名“东湖”。湖旁兴建小亭,置小舟数条,在山上石壁刻上“百粤高人”赞叹程旼,另外还刻有“梯云岭”“须到”等摩崖石刻。这里群山拱翠,峭壁耸峙,湖水碧流荡漾,众多文人墨客争相到此瞻仰程处士,游览湖光山色,被誉为“东湖石濑”。明巡按御史王命璿(福建晋江人)还特为程处士祠捐俸银30金,置祭田40亩,垦42亩,作为每年春秋二仲祭祀之用。同时为之立碑,描写《程处士碑记》(此碑记还载入清嘉庆二十五年刊印《平远县志》)。后来“东湖石濑”被誉为平远县城附郭八景之一。

   程处士祠为石木结构瓦房,背面紧靠小尖山,上堂置程处士牌位,右侧立程处士碑记。正面为照墙,左侧建门楼,门联曰:

   东土江流名士影;

   湖光春系旅人心。

   程处士祠建成和东湖工程完工后,李允懋作《程处士祠》诗二首:

   江河程世系,人与水俱长。

   表正如陈实,畏垒若彦方。

   烟流颓宅在,草宿故茔香。

   千载怀高士,神交夜永康。

   东湖佳趣足,何必羡西湖?

   一水天生镜,千山地胏郛。

   风清无虎啸,春暖有莺呼。

   处士祠堂在,可方和靖乎?

   明末松口翰林李士淳为祠亦作五言诗:

   我生处士里,酌水知源长。

   往事成千古,高名噪一方。

   祠堂新卜筑,俎豆旧馨香。

   无阻相思意,东湖水正泱。

   许多地方士绅、文人墨客和达官贵人游览东湖程处士祠后以景仰之情题诗作对,不乏名作流传至今。

   李允懋,字勉叔,号三浦,福建莆田县举人。明万历十三年至天启元年(1615-1621)任平远知县,在任6载中,他尊崇程处士之高风,办事公正廉明,关心百姓疾苦,整肃吏风,革除恶俗,重视文化教育。每月初一,他谒拜孔子先师并到明伦堂向生员训以礼仪文章,并以小学诲人。他还竭尽其力续修邑志,真是惠政沁人心腑,抚民廉能有声。百姓为仰其绩,于万历四十七年冬在东湖程处士祠内立其牌位,与程处士合祀,更名为“程李二公祠”。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在城内文庙右侧署新建程处士祠,至嘉庆十七年(1812)又由邑绅移建文昌阁内。东湖“程李二公祠”改名“李公祠”。乾隆四十八年(1783)邑绅曾捐资重修,并立规:“祠下一带杉木凡邑人登科甲者,在此取材竖桅(楣杆)。”后祠遭兵毁,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县长缪任仁牵头筹款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作仁居麻楼村青年耕山队住地,耕山队停办后,祠失修而毁,东湖亦复为稻田,风光不再。

   来源:梅州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08:5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9 09:00 编辑

闲话“少阵火”

●刘礼达

   “华胄南来称客族,风醇俗俭最勤劳。”客家人从中原大地迁徙而来,客家话里也保留了许多中原古汉语词汇语音,而在我们的客家方言里,常有三个字的口头语,非常有趣、形象。比如,形容小孩子很招人喜欢就说“得人锡”;一个人非常懒惰就说他是“大懒蛇”;形容某人自身难保就说他是“泥伯公”;说一个穿着打扮说话像男人一样的女人是“半公嫲”;称地方上为非作歹的恶霸为“坐地虎”等。再如,一个人思维不正常、不正经,或说话做事违背常理,我们就说这人是“四六货”。有一个和“四六货”意思相近的口头语——“少阵火”。如果一个人做事常丢三落四、犯糊涂、很马虎,为人不靠谱,给人怪异感觉的话,我们就形容他是“少阵火”。

   “少阵火”,我们通常也说“争阵火”,即火候还不够、差一点的意思。众所周知,炒菜做饭,掌握好火候非常重要。清袁枚的《随园食单·须知单》里就写道:“熟物之法,最重火候。……司厨者,能知火候而谨伺之,则几于道矣。”他认为,不同的炒菜方式,火候也应不同,比如煎炒要用猛火,煮汤要用文火,有些则要先用大火再用小火,如做红烧肉。掌厨者应当明白这些。如果火候不够、“少阵火”,自然无法呈现食材应有的美味。再如苏东坡《猪肉颂》里写到的黄州的猪肉,价钱便宜,可惜富贵人家不吃,贫穷人家又不太会煮。他说做这道菜要先把锅洗干净,水不要放太多,燃上柴木杂草,尤其要注意的是,“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不能催,不能“少阵火”,否则黄州猪肉的美味就要打折扣了。

   我们通常也把那些做事马虎、不认真、不可靠的人比喻为“少阵火”。比如说,某人喜欢花天酒地、不顾家,且不知悔改,我们就会觉得这样的人“少阵火”。或者和一个人谈话,他总是跟不上节奏、慢半拍,又不知所云,给人感觉怪怪的,我们也会说这样的人是“少阵火”。鲁迅小说《祝福》里的祥林嫂见了谁都要诉说自己家的阿毛,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其实,这在我们看来就是典型的“少阵火”的人。

   炒菜做饭“少阵火”不行,为人处世“少阵火”也不可取。一个做事马虎、丢三落四的如同“少阵火”的人,会给别人不可靠、不踏实、不正常的印象。

     来源:梅州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