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五河:辣椒红 产业火

[复制链接] 0
收藏
13
回复
3257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7-13 17:56: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4 17:15 编辑

安徽五河:辣椒红 产业火

来源:人民网

      7月10日,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朱顶镇陈台村的辣椒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在大棚内采摘、分捡、打包辣椒,忙碌的场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图画。李向前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7月10日,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朱顶镇陈台村的辣椒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在大棚内采摘、分捡、打包辣椒,忙碌的场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图画。李向前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7月10日,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朱顶镇陈台村的辣椒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在大棚内采摘、分捡、打包辣椒,忙碌的场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图画。李向前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7月10日,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朱顶镇陈台村的辣椒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在大棚内采摘、分捡、打包辣椒,忙碌的场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图画。李向前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来源:海外网】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18:0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3 18:13 编辑

链接阅读:
重庆秀山:辣椒丰收富农家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安徽五河:辣椒红

村干部和村民在搬运的辣椒。通讯员 胡程 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罗家村村民在采摘辣椒。通讯员 胡程 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柳水村村民在采摘辣椒。通讯员 胡程 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溶溪镇柳水村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胡程摄溶溪镇柳水村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胡程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溶溪镇罗家村村民将辣椒装车转运。胡程摄溶溪镇罗家村村民将辣椒装车转运。胡程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村民收获满满两筐辣椒。通讯员 胡程 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溶溪镇柳水村村民将辣椒称重打包。胡程摄溶溪镇柳水村村民将辣椒称重打包。胡程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溶溪镇晨光社区村民在销售点搬运采摘的辣椒。胡程摄溶溪镇晨光社区村民在销售点搬运采摘的辣椒。胡程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装满辣椒的小车行驶在乡村公路上。通讯员 胡程 摄

   人民网重庆7月10日电 眼下,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溶溪镇的辣椒种植基地迎来丰收,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采摘辣椒,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在罗家村和高楼村,曾经撂荒的300余亩高山坡地辣椒成排,满坡染绿,挂满枝头的辣椒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喜人。

   近年来,溶溪镇以助农增产增收为核心,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撂荒地整治盘活土地资源,着眼现代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将辣椒种植基地建在群众家门口,村民们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增加收入,而且还能学到种植技术,在增加农业效益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村民务工问题,促进了村民增收。(刘政宁、胡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18:23: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3 18:24 编辑

链接阅读:
四川武胜:发展蚕桑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五河:辣椒红
四川武胜:发展蚕桑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四川武胜:发展蚕桑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五河:辣椒红
四川武胜:发展桑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五河:辣椒红
四川武胜:发展蚕桑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五河:辣椒红
四川武胜:发展蚕桑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五河:辣椒红
四川武胜:发展蚕桑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五河:辣椒红
四川武胜:发展蚕桑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五河:辣椒红
四川武胜:发展蚕桑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有着悠久的蚕桑养殖传统,是四川省重要的产茧地。近年来,武胜县将蚕桑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采取“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场+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规模化发展蚕桑产业,带动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该县已形成栽桑、养蚕、收茧、缫丝、织绸、销售全产业链,茧、丝、绸等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游青摄(人民图片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18:29:37 | 只看该作者
链接阅读:
安徽旌德:“如意”经济 丰收在望

安徽五河:辣椒红

长势良好的灵芝。江建兴摄长势良好的灵芝。江建兴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村民在大棚里查看灵芝生长情况 江建兴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旌德县拥有灵芝生产基地6000余亩 江建兴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江建兴摄灵芝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江建兴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时入盛夏,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云乐镇的灵芝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作为中国灵芝之乡,近年来,旌德县借助资源优势,着力推动灵芝产业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旅游兴起。

   2021年,旌德县拥有灵芝生产基地6000余亩,灵芝总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9%,带动2000余位农民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汪瑞华 江建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19:00: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3 19:01 编辑

链接阅读:
浙江宁波:夏日晒盐忙

本文转自:人民网-浙江频道
  
  7月13日,盐工们冒着高温酷暑在盐场劳作。人民网 章勇涛摄

   人民网宁波7月13日电 (孙鹏)今天上午,在宁波市北仑区白峰街道外峙岛上,盐工们正在忙着晒盐。每年6月到8月是晒盐的旺季,温度越高,出盐越快。

  据悉,海盐晒制是一门古老的技艺,它以海水为原料,利用滩涂盐田结合日光蒸发,通过日晒、调卤、结晶等方法,使盐卤自然结晶成原盐。

  
  7月13日,航拍宁波市北仑区白峰街道外峙岛盐场。人民网 章勇涛摄
  
  7月13日,盐工们冒着高温酷暑在盐场劳作。人民网 章勇涛摄
  
  7月13日,航拍宁波市北仑区白峰街道外峙岛盐场。人民网 章勇涛摄
  
  7月13日,航拍宁波市北仑区白峰街道外峙岛盐场。人民网 章勇涛摄
  
  7月13日,盐工们冒着高温酷暑在盐场劳作。人民网 章勇涛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19:26:10 | 只看该作者
链接阅读:
昆明斗南花市繁荣“夜经济”

安徽五河:辣椒红

7月12日晚,游客在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一家花店内选购鲜花

安徽五河:辣椒红

7月12日晚,一名摊主在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内通过手机直播卖花。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7月12日晚,游客在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内挑选鲜花。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7月12日晚,两名小朋友在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内游览。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7月12日晚,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内的一名花店店主在制作花篮。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7月12日晚,游客在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内选购玫瑰花。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7月12日晚,游客在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内百合花区选购鲜花。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7月12日晚,游客在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内选购鲜花。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夜幕下的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一景(7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昆明斗南被誉为“亚洲花都”,鲜花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作为花卉交易及游览景区的斗南花市根据夜间交易及人流量特点,以花卉消费体验、旅游体验、文化体验为特色大力发展“夜经济”。目前,斗南花市景区已入选云南省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夜游斗南花市逐渐成为游客游览新热点。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20:0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3 20:16 编辑

链接阅读:
贵州赤水:漂流热助农增收
安徽五河:辣椒红

安徽五河:辣椒红

安徽五河:辣椒红
7月11日,游客在赤水市两河口镇香溪河上漂流戏水

  近日,随着气温升高,贵州省赤水市香溪河上的漂流景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漂流戏水,乐享清凉。近年来,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在香溪河上开发漂流项目,当地村民通过入股分红、在景区务工、开办农家乐吃上“旅游饭”,实现增收。

  新华社发(王长育摄)


浙江德清:水乡“戏曲夜市”

安徽五河:辣椒红

   7月10日,湖州市德清县新市古镇“戏曲夜市”上,演员为群众表演传统戏曲曲目(无人机照片)。
安徽五河:辣椒红
    7月10日,湖州市德清县新市古镇“戏曲夜市”上,戏曲演员指导小朋友练习京剧动作。 新华社发(谢尚国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7月10日,湖州市德清县新市古镇“戏曲夜市”上,演员为群众表演传统戏曲曲目(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谢尚国摄)
安徽五河:辣椒红
    7月10日,湖州市德清县新市古镇“戏曲夜市”上,演员为群众表演传统戏曲曲目。 新华社发(谢尚国摄)

  连日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古镇举办“戏曲夜市”,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了京剧、越剧等传统戏曲。

  新市古镇是江南水乡古镇群中风貌保存较为完整、风俗民情富有特色的一个典型代表。今年来,当地通过开展戏曲夜市、非遗市集等活动,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促进“夜经济”发展,提升古镇活力。

  新华社发(谢尚国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20:41:07 | 只看该作者
梅江区城北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花果飘香产业兴 乡风文明民心聚

安徽五河:辣椒红
▲在扎上村村口,“最美扎上人”的宣传栏弘扬正能量,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向美。
安徽五河:辣椒红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扎上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安徽五河:辣椒红
▲上村村积极整合盘活村级闲置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糯玉米等特色产业。
安徽五河:辣椒红
▲群益村大力发展枇杷种植,让枇杷成了村民的致富果,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梅江区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为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见实效的新路径。其中,城北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长约20公里,覆盖扎上、扎下、干光、干才、玉水、群益、银营、塔下、三村、杨文、黄留、上村、新田、中村、古洲15个行政村,立足“山水田园、花香果乡、榕情古韵”规划定位,以花卉、蔬果为特色,以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古村文化为支撑,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达到美丽乡村示范效果。

   ●本版撰文:张莹娜 钟戈 钟伟才 陈绮冰

   本版摄影:吴腾江

   发展产业走稳致富道路

   每年的三、四月,群益村密密匝匝的枇杷树上结满了一串串个头饱满的金黄色果子,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果香气味。据了解,群益村有两百年的枇杷种植历史,现有枇杷种植面积1100多亩,年产量达80万斤。该村通过精准布局、精细管理,让枇杷成了村民的致富果,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以前种玉米都是自产自销,现在有了统一收购的方式,心里更踏实了。”上村村民刘叔谈起自家玉米不愁卖,笑得合不拢嘴。据了解,上村村积极整合盘活村级闲置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糯玉米等特色产业。特别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以来,引导上村村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努力探索适合上村村的产业振兴之路。为改变以往农产品“小”“散”的状况,提高农产品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上村村还对村民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实行统一收购,帮助解决销路难题。

   近年来,城北镇布局一批产业强镇、产业强村,通过大力发展玉水古村、三月李、扎上花卉、群益枇杷、杨文蔬菜、塔下金柚等“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逐步实现“四季有花、田里有瓜、树上有果、全年无闲”的农业发展目标,串珠成链形成龙头带动、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助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方面,城北镇推出了精品旅游线路,既有串联了樱花谷、桐花谷、花卉基地的赏花亲子游线路,又有集合了玉水古村、联辉楼、南粤古驿道的古树古村怀旧线路,还有以干才水库和沿线河道为主的山水风情观光线路,以及集纳了四季水果基地、蔬菜采摘基地的田园采摘体验线路等,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农旅融合观光带,走出一条“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让村民们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干群合力共建美丽乡村

   日前,傍晚时分,记者一行沿着宽敞平整的“桃源村道”来到群益村,只见乡间小路平坦美观,农家院落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掩映,不少村民正在党建小公园、枇杷丰收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话家常,尽享夏日清凉。

   “眼前欣欣向荣的景象,离不开群益村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当地群众的无私支持。”群益村村委委员林晓康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带领全村党员群众锐意进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路灯亮化、村道提档升级和党建小公园、枇杷丰收广场、农耕广场、停车场等建设,实现了乡村风貌大变化,生活品质大提升,幸福指数大提高。捐出300多平方米土地用于村道提档升级的村民谢永忠表示,在党员干部的号召和带动下,村民们也不甘落后、自发捐款捐地。“作为村里的一份子,我们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一份力量。村庄美起来,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心。”谢永忠说。

   在扎上村四清桥的建设中,收到党员群众捐款约40万元;在沿河新村道建设中,收到群众捐款近40万元、捐地800多平方米……城北镇干群无私支持乡村建设的事例数不胜数。“党员的带头作用,起到了示范效应,如今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城北镇党委副书记侯志玉表示,近年来,该镇以党组织政治引领、党员素质提升、党建规范化、共建共治、争先创优、基层头雁、党员先锋等工程织密建强组织体系,通过村级党组织带头号召、发动广大党员群众捐资出力和争取各级资金,共投入5000多万用于沿线农村道路提档升级、道路周边绿化、路灯配置等,并新建小公园小广场20处。同时,推行党员承诺制,划分党员责任区,将各党小组党员进行责任分工,开展评星定级,鼓励党员带头“先扫门前雪”,形成“家家户户齐动员,共建美丽新家园”的良好氛围。

   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向美

   在扎上村村口,一块“最美扎上人”的宣传栏引起记者的注意,记者看到该栏张贴了“最美媳妇”“最美家庭”“最美党员”“自强不息好少年”等先进典型的事迹。“我们积极开展‘最美媳妇’等评比活动,树立了一批榜样。”扎上村党总支部书记刘文经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激发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该村积极做好典型宣传的后半篇文章,以制作人物风采墙、组织典型宣讲等多种方式,宣传社会正义,凝聚正能量,引导村民向好向善,让崇尚美、追求美蔚然成风。

   新田村以移风易俗为抓手,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制定了红白理事会规则,村民操办红白事需向理事会申报,理事会在尊重事主意见基础上,依照本村红白理事会章程组织实施操办。该村还建立了红白事公示制度,村务公开栏中设立有移风易俗事务公示栏,每件红白事务结束后3天内公示办理情况。

   近年来,城北镇积极探索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新途径新办法,稳步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奏响乡村文明歌。如今,城北大地劲吹文明风,辖区乡村民风更淳、民心更齐、干劲更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来源: 梅州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20:53: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3 20:56 编辑

链接阅读:
耕地“强筋骨” 饭碗端得稳
截至去年梅州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42.73万亩,为粮食增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安徽五河:辣椒红
安徽五河:辣椒红

   夏季的梅州,丰收在即。行走广大乡村,放眼望去,仿若无垠的金黄田野中,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

    站在田垄上,五华县长布镇长生村村民张育宏满眼期许。“早期农田配套设施跟不上,耕种费时费力,村民都不愿种粮。去年开始新修了圳道、扩建了田间生产便道、机耕路等现代农田配套设施,灌溉、播种、耕作、收割都更方便,获得了粮食大丰收。我对扩大种植面积更有信心了。”

    这是梅州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变化。

    土地是粮食丰产的底盘。至2021年,梅州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42.73万亩,为粮食增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梅州田、土、水、路得到综合治理,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耕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也为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探索出了新的发展路径。

    如今,走进梅州大地,片片稻田金黄飘香,宽敞的机耕路延伸交织,一幅大美农田画卷令人陶醉其中。耕地的“强筋健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藏粮于地”。

    南方日报记者 马吉池

    筑牢“压舱石”

    稳定保障全年110万吨以上

    粮食产能

    7月的梅州骄阳似火。在五华县长布镇长生村,钩机正在田间翻整土地,一旁三五成群的村民忙着收割稻谷。看着撂荒多年的农田重新焕发生机,张育宏笑了。

    让张育宏充满希冀的背后,是梅州市牢牢扛起耕地保护责任,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为打造广东省粮食主产区提供了根本保障。

    据梅州市农业农村局统计,“十二五”以来,梅州按照省的部署和下达的任务,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至2021年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42.73万亩,为粮食增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求,建设内容主要分为田间基础设施工程、地力建设工程、科技支撑工程等。”梅州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徐秋明说,针对梅州农田基础设施滞后的堵点,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围绕田网、渠网、路网、电网等田间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展开,以此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农田排灌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确保旱涝保收。

    站在长生村高标准农田间,只见机耕路纵横交织,田块成方平整,道路两侧沟渠中有水缓缓流过。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往的“望天田”,如今变成了阡陌纵横的“丰收田”。

    “这几天都在忙着收割稻谷了,今年产量每亩有1000斤左右,产量明显比以往增加。”张育宏说,2021年,他所承包的农田被纳入五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亲眼见证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变化。

    自去年底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开始后,长约3公里、宽1.2米的三面光圳道取代了原来淤泥堵塞的狭窄圳道,为农田引来活水;700多米长、2.5米宽的机耕路替代了原来的田埂,机械、车辆均能直达田间,生产效率有了,田间逐渐恢复了人气。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通过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梅州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将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形成一批‘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提升梅州粮食生产能力、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徐秋明说。

    今年,梅州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市级评审批复。在梅州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中,到2030年,梅州将累计建成153.73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48万亩,以此稳定保障全年110万吨以上粮食产能。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梅州逐渐让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耕地得到“强筋健骨”,农田排灌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藏粮于地”。

    盘活撂荒地

    改善农田基础设

    “荒田”变“抢手田”

    盛夏,金色稻浪随风翻滚,水稻进入了收割季节。

    “尽管今年汛期雨水来势汹汹,可我承包的5亩稻田没有积水,栽种的农作物没有遭受损失,雨水落地后很快就能排出农田。”长生村村民周国军高兴地说,自己承包的农田之所以能够顺利通过汛期“大考”,都要归功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谈及以前邀请村民回乡种田,长生村党总支书记邓汉华便直摇头。“距离村委不足800米有一片田地,原来地形高低不平,田块不成型,田间仅有一人通行的泥土路,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干活费工费时。一下雨水就从堵塞的狭窄水渠涌上农田,无法及时排水,影响种田的效益,导致村民都不愿种,撂荒多年。”

    如何解决撂荒地难题,让种粮有奔头?这是压在邓汉华心头的一块大石。

    去年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户长生村,邓汉华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村委干部与村民沟通,决定把撂荒的土地集约起来,同时打破户与户之间的田埂,完成取埂操作,让‘小地改大地’。”邓汉华说,为了减少村民的疑虑和纠纷,前期集约土地时,全村还商量好了定面积、不定位置的约定。

    在长生村的“啃”荒行动中,村集体由配角变主角,发挥主导作用。“集约完土地,村里马上成立了合作社,引导有意愿种植的村民加入,土地流转便顺利开展。”邓汉华说,如今,通过在撂荒地复耕复种机制上进行创新,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回耕种和纳入高标准农田改造,让曾经的“荒田”变成了如今的“抢手田”。

    “现在已经有7名村民主动加入合作社,大家种粮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长生村村委委员卓素娟说,今年全村撂荒复耕任务有170多亩,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已有50亩撂荒地重新种上了水稻。“今年村里即将改造的高标准农田还有150亩左右,‘荒田变良田,良田多产粮’不再是难题。”

    “为了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水平,五华在规划范围上以解决农业生产主要制约因素为重点,在规划内容上,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目的,实现宜机化改造,让荒田变良田。”五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育彬说,自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以来,全县共完成约42万亩农田改良,其中六成以上可视为宜机化改造农田,“排灌渠道、机耕道路、挡土墙、陂头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更好助力撂荒地复耕复种。”

    长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五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一个缩影。据悉,2021年五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转水镇等12个镇75个行政村,总建设面积4.6万亩。

    土地撂荒的原因多种多样,归根结底,农田基础设施滞后是撂荒耕地实现复耕复种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几年前,曾经尝试过把自家撂荒十多年的土地重新耕作起来的平远县大柘镇漳演村村民刘珍兰,后来不得不打“退堂鼓”,“我家的撂荒耕地偏远,离家3公里,而且灌溉水圳、机耕路都没有。哪怕花大功夫种上了粮食,也免不了野兔、山猪来糟蹋。”

    为此,目前梅州全市各地正探索把撂荒地复耕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紧密结合,通过宣传发动、集约流转、招商引资多管齐下,将地力贫瘠、生产路不通、基础条件较差的撂荒耕地化零为整,并取得一定成效。

    亩产效益高

    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

    耕种模式

    7月8日,兴宁市大坪镇潭坑村种粮大户罗新辉正在田里查看水稻的长势。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上科学管理,罗新辉流转的400亩水稻产量连年较为稳定。

    罗新辉已是一名老稻农。从传统农田到高标准农田,再到高标准农田再提质,他见证了潭坑村这片土地的变迁;从普通农民到种粮大户,罗新辉实现了从“泥腿子”到“金腿子”的转变。最让他欣慰的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再提质的推进,得到了彻底改观。

    “过去农民种田很辛苦,田块细碎,难以机械化生产,农机时常陷在田里,收的粮食都是靠人工一袋一袋往家背。”回想起刚成为一名稻农时的艰辛,罗新辉仍历历在目。2011年,罗新辉联合5位种粮户注资250万元成立了兴宁市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致力于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水稻,然而当时农田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他因此吃过不少苦头。

    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如今他承包的400亩农田彻底大变样——连片的田地越来越平整,水渠越来越完善,机耕路拓宽,主要干道硬底化,耕种、田管、收割等节本增效的大型农机能自由穿梭在农田上。

    “我们改变了以往靠天吃饭的不利局面,旱的时候能够把水灌进来,涝的时候能把水排出去。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提高了生产的便利性,农机多下田,农民少下地,带来的是人工成本降低,亩均效益更高,产量更稳定。”罗新辉说,有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的支持,对于发展水稻种植更有信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罗新辉通过租用农田、吸收闲置田、改造低产田等连片种植优质稻,建立了一条集烘干、原粮冷储、冷加工、真空包装等流程为一体的生产加工线,形成了集水稻种植、稻谷收储加工、大米销售等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成功打造了兴宁丝苗米品牌。

    “有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帮助,一亩田能多赚100多元。”罗新辉笑着说。

    在梅州,像罗新辉一样的种粮大户还有很多。“农业部门对高标准农田进行前期的开发,我们承包种植当然乐意。”梅州市泽源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宇忠说,目前其在兴宁新陂镇新元村承包了700亩农田种植水稻。

    “今年村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示范项目落户基地,让我更有信心。”李宇忠说,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年底基地将完善机耕路、水渠、机械大棚等基础设施,实现农田宜机化。“我们计划把机耕路拓宽到3米,让农机车辆直达田头,实现机械化生产,节省以往人工种植、田管、收割的成本,同时通过统一培肥地力,产量提升15%—20%,最终实现综合效益提升20%。”

    水通到了田里,灌溉不成问题,原本只能步行的窄路改造成了宽阔平整的田间路,大型农机在田间往来穿梭……行走梅州乡村,记者看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实打实变化,以及农户对发展种粮的信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21:3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13 21:34 编辑

梅州抢抓晴好天气收割早稻,确保颗粒归仓
良田飘香 夏粮满仓

安徽五河:辣椒红
农户对刚收割的稻谷进行查看
安徽五河:辣椒红
今年上半年,梅州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8.43万亩,现全力推进夏收工作
安徽五河:辣椒红
田坎边,农户们将收割机里的谷粒装车、转运,汗水中藏着丰收的喜悦
安徽五河:辣椒红
今年开春以来,梅州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
安徽五河:辣椒红
梅州田间地头,金色稻田里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和稻谷的清香,夏收正忙碌

   大暑将至,农事忙。经过育苗、插秧、治理,如今终于迎来收获的季节。梅州田间地头,金色稻田里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和稻谷的清香,农户开始忙碌起来。稻田里,收割机机声隆隆,田坎边,农户们将收割机里的谷粒装车、转运,汗水中藏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开春以来,梅州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极端强降雨天气的不利影响,聚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在春耕生产、撂荒耕地复耕、高标准农田建设、畅通农资运销“最后一公里”、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出台各项举措,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梅州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8.43万亩(其中水稻120.87万亩,大豆5.34万亩,其它粮食作物12.22万亩),占全年计划任务数275.14万亩的50.31%。

    端稳饭碗,做好夏收工作是关键。当前,梅州积极依托大数据平台,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让农民当上“甩手掌柜”,用好种粮大户、种粮企业的资源力量,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造血能力。

    “要保证粮食种得好,储存得好,尤其是现在雨水较多的季节,部分农户解决不了的稻谷晒干问题,我们可以用好企业的资源进行烘干作业。”梅州市稻丰实业有限公司的仓储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设备的日常检查。公司董事长邓琪着重对接下来的夏稻收割和仓储工作进行安排。

    随着农业种植逐渐走向规模化,机械化耕作成为“香饽饽”,田间地头时常能看到托管员与农户交流的身影。

    “小刘,现在稻谷成熟了,需要你们帮忙啦!”水稻收割时节,梅州市志颖农资有限公司的农业生产托管员刘港帆忙得脚不沾地。今年6月底至7月初,赶在台风雨到来之前,他和同事深入梅县区丙村、松口、雁洋、三乡一带,帮助农户完成水稻机械收割作业。

    “农业托管服务既可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解放农户劳动力,又能减少农田丢荒,确保粮食安全。”刘港帆说,如今这个看似没有前景的行业却大受欢迎,现在田间人工收割的已不多见,更多的是大型机械下田。“做好托管服务助农工作,我们要确保农户粮食颗粒归仓。”

    夏收不能等、夏播不能迟、夏管不能松,梅州正全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基础支撑。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黄培强 马吉池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