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22 22:05:03
|
只看该作者
<div>10 五古·挽易昌陶 1915年<br />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br />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城南隈。<br /> 城隈草萋萋,涔泪浸双题。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br /> 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br />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br />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br /> 列嶂青且蒨,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br />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br />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里,谁与共平生。<br />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br />注释:<br /> 源于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毛泽东早期文稿》中的湖南一师油印稿。<br /><br />11 杂言诗·游泳启事 1915年夏<br /> 铁路之旁兮,水面汪洋。<br /> 深浅合度兮,生命无妨。<br /> 凡我同志兮,携手同行。<br /> 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场。<br />注释:<br /> 1915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发的游泳启事。源于王以平《走出韶山冲》。<br /><br />12 五律·朱张渡 1916年冬<br /> 共泛朱张渡,层冰涨橘汀。<br /> 鸟啼枫径寂,木落翠微冥。<br /> 攀险呼俦侣,盘空识健翎。<br /> 赫曦联韵在,千载德犹馨。<br />注释:<br /> 源于1980年第2期《湘江文艺》罗章龙文章。<br /> 朱张渡:湖南地名。<br /> <br />13 七古·自信人生 1916年冬<br />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残句)<br />注释:<br /> 作者1958年12月21日批注于当年9月版大字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br /><br />14 七绝·赠刘翰林 1917年夏<br /> 翻山渡水之名郡(毛),竹杖草履谒学尊(萧)。<br /> 途见白云如晶海(萧),沾衣晨露浸饿身(毛)。<br />注释:<br /> 萧:友人萧瑜。<br /> <br />15 杂言诗·意志之锻炼 1917年4月1日<br /> 夫力拔山气盖世,猛烈而已;<br /> 不斩楼兰誓不还,不畏而已;<br /> 化家为国,敢为而已;<br />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耐久而已。<br /><br />16 五言诗·云封桥锁 1917年夏<br /> 云封狮固楼,桥锁玉潭舟。(残句)<br />注释:<br /> 宁乡县城郊外玉潭河边。源于萧瑜回忆作。<br /><br />17 七律·骤雨东风 1916年至1917年<br /> 骤雨东风过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br /> (缺两句十四字……) <br /> 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br /> 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br />注释:<br /> 源于肖三文章回忆。<br />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br /><br />18 杂言诗·河出潼关 1917年至1918年<br /> 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br /> 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br /><br />19 四言韵语·奋斗 1917年至1918年<br />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br />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br />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br />注释:<br /> 源于1954年第24期《中国青年》魏巍文章。<br /> <br />20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1918年春<br />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br />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br />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br />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br />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br />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br />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br />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br />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br />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br />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br />注释:<br /> 1918年6月,毛泽东湖南一师毕业,老师杨昌济邀去北京,他8月与李维汉等24人从长沙乘船到汉口,坐火车到河南,路遇大雨,只好步行到许昌。是为毛泽东第一次出省。<br /><br />21 归国谣 1918年春<br />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br /> 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br /><br />22 七绝·过魏都(与罗章龙联句)1918年8月17日<br /> 横槊赋诗意飞扬(罗),《自明本志》好文章(毛)。<br /> 萧条异代西田墓(毛),铜雀荒沦落夕阳(罗)。<br />注释:<br /> 源于1994年第4期《毛泽东思想研究》。<br /><br />23 五言诗·苍山辞祖国 1919年3月12日<br /> 苍山辞祖国,弱水望邻封。(下失)<br />注释:<br /> 送新民学会赴法同志于天津大沽口观海。源于罗章龙回忆。<br /> 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后,与准备赴法国的学友乘火车到北京,后转辗到天津,送别学友赴法国留学。毛来到天津大沽观海,以诗作别。当时的中国出国勤工俭学非常的流行,应该有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但当时的毛泽东并没有出国,据毛自己回忆,说是自己并不了解国内的国情,还希望多了解中国,其实毛内心深处更有隐情,因为此时,主席的母亲病危,毛不想在此时离开自己的母亲,只身前往国外勤工俭学,对学友的请求也是婉拒,从诗词看,毛表现的很大气,对学友的离别并没有依依惜别。依然是豪迈作风不改。<br /><br />24 祭文·祭母文 1919年10月8日<br />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br />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br />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br />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br />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br />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br />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br />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br />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br />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br />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br />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br />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br />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br />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br />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br />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br />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以秉悃忱,则效不违。<br />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br />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br />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br />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br />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br />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br /> 尚飨!<br />注释:<br /> 1919年初,毛正在北大图书馆任管理员,接到目前病重的消息,曾回乡服侍母亲一段时间,后又把母亲接到长沙治疗。在这年10月初,毛在长沙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他马上带小弟泽覃奔回韶山,岂料,母亲已经谢世,并入棺两天。毛文氏享年只有52岁。母亲的离世,使毛泽东万分悲痛,毛泽东的心情极为悲痛,一直守在灵前,席地而坐,对着孤灯,写下这篇祭母文。在建国初,毛泽东的表兄文咏昌和堂兄毛宇居向档案部门提供祭文和灵联的抄件,并被收入《毛泽东早期文稿》。<br /><br />25 新体诗·颂赵女士的人格 1919年11月18日<br /> 不自由,无宁死。<br /> 雪一般的刀上面,染了怪红的鲜血。<br /> 柑子园尘秽街中被血洒满,顿化成了庄严的天衢。<br /> 赵女士的人格也随之涌现出来,顿然光焰万丈。<br /> <br />26 虞美人·枕上(赠杨开慧) 1921年<br />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br />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br />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br />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br />注释:<br />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br /> 虞美人: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项羽所宠爱的虞姬,后才因以词牌而出名。<br /> 杨开慧是毛泽东的第一夫人,湖南人,因其父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早年随父亲杨昌济北迁,毛泽东从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好友的介绍下师从杨昌济,1919年4月,毛泽东因母亲病危返回了长沙,次年1920年杨开慧的父亲在北京病逝,杨被迫返回长沙继续求学,1920年冬同毛泽东在长沙结婚。<br /> 此篇虽作于1920年,但可以肯定是写于婚前恋爱时期。主席一向是铮铮铁骨,面对困难从不低头,但是在面对自己的爱人时依然是侠骨柔情、相思之苦。<br /> 杨开慧自己也在《六岁到二十八岁》一文中有所表述“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了他许多的文章和日记,我就爱了他。婚前有差不多二年的恋爱生活,我觉得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去共这一个命运。”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她对毛主席的爱有多么刻骨铭心。</div>
<div><img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alt="" src="http://bbs.mzsky.cc/data/attachment/forum/old/200711221195741307039.jpg" border=0 /></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