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世界风光摄影大师李元

[复制链接] 0
收藏
4
回复
266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9-8-1 15:0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期以来,在摄影艺术世界里,人们的价值观都建立在欧美社会文化基础上。著名国际风光摄影大师李元教授认为,既然摄影艺术是一门无国界的“视觉语言”,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摄影创作,如何表现摄影者个人的文化背景。
 
 
 
  李元将在6月6日新加坡举办的“廉凤讲座”上,分享他对这个课题的长期思考。讲座上,他将重点论述摄影艺术的特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山水艺术,以及他本人如何利用摄影这门艺术形式,表述和发挥中国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摄于西藏阿里:一朵庞大的浮云,像是悬挂在天际的实体,既带有几分冉冉上升的飘欲,也让人感到实质的凝重。相对之下,耸立的雪峰反倒显得渺小而单薄。
 
 
     多年来,李元的风光摄影作品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视角,风靡全球。李元本人被美国权威摄影出版机构列为“近代八大风光摄影大师”之一,八位摄影大师中,只有李元一人是华裔摄影家。
 
  说起风光摄影,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李元都有很多专业的和业余的“粉丝”。但是,也许说来有些令人难以置信,在摄影这个艺术殿堂里,李元其实算不得“科班”出身。他在美国念的是物理,后来当了大学物理学教授。是怎样的机缘,让他端起相机,一步步走进摄影这个彩色世界的呢?
  “说起来,那是在1969年的夏天,我来到美国以后九年来的第一次长假。”李元回忆说。他和朋友一起开车横贯美洲大陆,来一次名副其实的“逍遥游”。正是这次一个多月的旅游,让他第一次真正走进了大自然,感受到它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就是在那个时候,一种‘情景相融’的潜意识在我心头涌现。我想到中学读过的王粲《登楼赋》,和他那份‘虽信美而非吾土兮’的感叹,也感到几分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茫然。我在隐隐约约之中意识到,景和情之间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关联。”

  他说:“我当时就想把看到的景色拍下来,那份拍摄照片的激情,似乎只有用冲动和发泄来形容!”

  度假回去后,他决定自己买一台单反相机。拿上相机,他突然发现即使四周过去熟悉甚至不太注意的环境,也突然充满了拍摄的激情。

  那年秋天,他第一次领悟到秋天的色彩竟是如此丰富。自此,他通过照相机的“第三只眼睛”,开始领悟到“以影求知”的乐趣。

  李元说:“摄影把我带进了大自然的环境。走到野外,我感到一份亲切和沟通,但是真正要把我的感受通过照片来表达,却是一份挑战。”从那时起,他开始认真拜师学习摄影,由此走上了一条艺术创作的不归之路。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5:08:49 | 只看该作者
 

风光摄影更多像散文

  相机对于摄影家来说,正如书法家手中的笔。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摄影自有它的表现特质,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咔嚓”一声拍照片。李元把摄影的艺术表现特质,归纳为:客观性、瞬间性和发现性。
  他说,摄影和绘画在创作的基础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追求,前者建立在“实物成像”基础上,所以其画面必须建立在快门开启的一段时间里。换句话说,建立在“实物成像”基础上的摄影,在创意和构思的程序上,同绘画,甚至于音乐、雕刻和文学等其他创意的媒体来比较,是有所差异的。
 
 
 
  李元认为,摄影是一门特有的“视觉语言”,它能把一份客观的事实通过相机变成主观意识的观察和流露,并表现在照片上。如果说文章可以表现出人类的智慧和感情,那么今天的摄影艺术也具有同等的效应。

  “风光摄影所带来的更多像是一篇散文,它所表露的是摄影者触景生情的一份感觉,表现出大自然对摄影者所带来的启发,从而流露出摄影者对于在他四围大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5:09:16 | 只看该作者
 
随时领会老天爷让我们拍什么
 
   摄于西藏阿里:在广阔的西藏高原,经幡象征着人的存在。它们翻飞的形象,几乎像是欢欣雀跃的孩童,和朝霞一起共同迎接新的一天来临。
  由于风光摄影的瞬间性建立在天候和光影效果上,因而很多风光摄影爱好者会起早落夜,去等候朝日和夕阳所能带来的效果。李元则认为,其实天候和光影效果难以预料,这种“靠运气”的被动感,局限了摄影者的选择。在他看来,全天候摄影依然是可行的。

  他说,photography(摄影)这个词,是由photo(光线)和graphic(描绘)组合起来的,说明摄影是一门有关景物和光影,以及气候条件之间配合的艺术。

  “我们无法左右气候和光线,所以有必要像美国谚语所说:‘假如我们无法战胜它,那么我们就和它合伙来干’。

  “我们不妨把天候和光影效果作为主要对象,而去找寻当时环境下可以和它配合的题材和景物。所以,问题不是我们想拍什么,更重要的是,要随时领会到老天爷让我们拍摄什么。”

  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的创造性和原创性。李元说,风光摄影已经不再是静态景物的纪录,一桩瞬间即逝的情况就发生在眼前,它的捕捉不是在于记录一个突然发生的故事,而是一幅通过构图所带来有意义(也有感觉)的画面。

  “我从来就不认为风光照片的拍摄仅限于纯粹的纪录,也不从单纯的‘美感’或者其他绘画里面的一些意念,来决定我的拍摄。即使在我学习摄影的阶段,用‘风景明信片’或是‘挂历照’来形容一张风光摄影照片,在我看来,都是一种含蓄的贬意。”

  李元认为,用“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来解释风光摄影所带来的挑战,可能最为确切。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5:09:43 | 只看该作者
 
摄影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挥

 
 摄于美国新泽西州:一般来说,晨雾带来的是一份轻逸而又神秘的气氛。但在阳光和丛林的阴影带来的节奏下,却带来了充满活力的动态,让我们从中体悟到了天地交汇的理念。

  李元谈起,虽然自己对中国文化里情景交汇的传统,在中学时代学读诗赋的时候已经有所接触,对《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在一片景色面前“抚孤松而盘桓”的那份心情也有些理解,但风光摄影和中国文化之间深厚的联系,他却是在80年代以后才逐渐认识到的。

  李元从小在中国社会里成长,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而司马迁的一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更为他带来启发。从此,找寻中国文化和风光摄影之间的关联,成了他有意识的追求。

  李元说,山水画在中国艺术传统上的重要地位充分表明,题材的局限并不能束缚艺术家的发挥。因为画面里素材本身形象的处理,和不同素材之间的配合,是无穷无尽的。“这个情形就像中药里的配伍一样,每一味药都有它本身的功效,放在一起却产生难以预料的结果。”

  从有限的选择来反映人类广泛的智慧,本来就是艺术的精华所在。李元说,就像《易经》八卦的组合可以产生无穷的解释与引申,风光摄影的极致就应该追求相似的发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5:10:24 | 只看该作者
西方摄影界难追求“天人合一”思想
 
  不仅如此,李元认为中国艺术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所带来对大自然描绘的人格化,是西方摄影界很难理解和追求的。在“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里,人类常被认为是宇宙的一部分而不是宇宙的主宰者,而大自然却像人一样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唐代诗人王维对于大自然的景色曾作过这样的描绘:“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李元说,王维不仅给这片景色增添了蓬勃生气,表达了他的内心激荡,流露出一种由永恒博大的风光所唤起的感情,而且字里行间,也让我们看到一种超脱飘逸的意境与情趣。

  另一方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更进一步把我们对大自然的体会,直接连接到人性的陶冶,把风光看作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自我修养的源泉。这种“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历落松竹林”(王羲之语)的认识,使得大自然环境能起到教诲者的作用,也能成为艺术和文学追求者的自我引申。

  大半生生活在西方社会的李元,深有感触地说,要把中国文化传统和摄影结合在一起,就要利用摄影特性,来探讨民族文化新的表现手法,而不是只限于烟云缭绕、层峦叠嶂的画面。应当在西方对于摄影特性所得到的经验上,赋予中国文化传统里对于大自然独特的认识和深度。

  李元说:“风光山水诗文是我们华族文化和艺术传统的基础。如果我们不去做这个尝试,没有别人会做同样的努力。”

李元自称是“候鸟”

  今年73岁的李元自称是一只“候鸟”,春秋时节在中国,冬夏两季在美国。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手中的相机。对他来说,摄影已成为他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甘愿终生痴迷其中。

  他说,自己的创作“不中不西”,也可以说“又中又西”,永远是在中西文化的两道夹缝中,寻求自己的创意表现。

  “什么是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就是一种叛逆行为。”表面看上去温文儒雅的李元,最终露出了他骨子里的那股反抗性。

李元简介

  李元原籍中国浙江宁波,1958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66年获得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哲学博士。目前,他是美国新泽西州立罗特格斯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任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副会长。

  李元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出版有十余本摄影书籍。1984年,他的摄影作品被列入美国摄影出版社的《风光摄影——八位当代大师的艺术与技术》。这些年来,他的摄影作品和摄影论文经常在美国、中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香港和台湾等地的摄影刊物中登载。

  目前,他为中国新华社的《摄影世界》月刊撰写专栏。近期内,他的最新摄影著作《风光摄影的创意与实践》将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