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小镇不是江南的周庄,而是位于山东淄博的周村。 喜欢这个小镇,从一下火车开始。那年冬天的周村火车站门口,有一口很大的汤锅,一个人们叫他李大爷的老人,不停地往那口汤锅里面下着拉面。腾腾的热气冒出来,融化了树枝上面冻结的冰棱。能看见明火,因为锅是用绳子吊起来的。我们总是很担心绳子会突然不结实,那口大锅会不小心掉下来。但是李大爷从来没有这样的烦恼,他得心应手地大笑,招呼着往来的熟客和生客,老伙伴和新朋友。可爱的是,火车站旁边的拉面,并不比其他地方的贵。 火车站没有广场,出来便是一个破旧的公园。这个废弃的公园也已经被雪覆盖。但是,还是看得到有生气,小孩子们从废弃的栏杆爬进公园,享受只属于他们的梦。走进一点,我们就可以看见孩子们通红的手,还有通红的脸蛋。插句题外话,我一直以为,北方妇女的红色的脸,并不是被太阳晒,紫外线侵蚀而成的,那是冷风亲吻后,留下的鲜红唇印。 沿着火车站前面的路往北走,是旧时候的商铺,和火车站统一都保留了,1930年代的德式建筑。记得在今年7月份济南发大水的时候,有专家把大水成灾的原因归咎为济南腐朽的排水系统。而青岛同期水量更大,却没有人员伤亡的原因是,德国在30年代给了青岛一个很好的排水系统。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但是,作为德式建筑的周村火车站和前面那条街,的确算得上是坚固的堡垒。每一寸土都还原了20世纪上半叶欧洲的风情。就算是在现在的德国,要见到这么原汁原味的,也难了。 这条街还有很多卖布的,在不久前的清代,周村的土布有着媲美江南丝绸的力量。人们管这里的布,叫“北布”。这些布料上面的印花在80后的眼睛里,有一种夸张的力量。沉睡卧榻的老人们看守着这种夸张的梦。踏实而没有半点的虚浮。相对于南方的布料,周村这边的布料显得结实耐用。就好像这边的人一样,都是实打实,甚至没有衬上半点虚无的底子。 除了布料,稍微有一点见识的人都知道,周村最出名的东西是烧饼。薄得像一张纸,还要加上上面铺的芝麻粒。闻起来香,咬下去脆。只要呆上不多会儿,一大盒的烧饼,就会被我们吃光。吃完后,还要忍不住去看看制作工艺。工序很透明,很干脆,和北方很多食物一样,烧饼也是有小麦粉做的。捣成浆,和上水和芝麻,不用发酵,直接放在铁锅里,用一个推子,不停地弄匀,等到香味逐渐弥漫开来,就可以吃了。 第二次去的时候,是春夏之交,五月份的一纸文件,使周村火车站成了一个废弃的车站。从淄博张店站下车,花三块钱坐公交车到周村,只一眼就洞穿了这个车站。售票厅还是和候车室连在一起,不少的庄稼人,还是会到柜台上面问,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通车。得到的答案是不知道。也许永远都不可以。 趁着看守人不注意,我遛进了满是知了鸣叫声音的月台。想起一首歌的后半段。 我站在风光过 平淡过 破旧的 老车站 现在的站名叫做悲伤 我这个没有你 没人管 空荡的 老车站 生绣的栏杆没有车进站 回忆在墙上游荡 直到现在,这个车站还是没有开通。回忆一直定格在那年冬天,那口热气腾腾的铁锅旁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