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岩屯:千年木寨锁乡愁

[复制链接] 0
收藏
12
回复
7796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8-16 12:2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8-17 18:47 编辑

那岩屯:千年木寨锁乡愁
这是7月30日拍摄的那岩屯木寨(无人机照片)
村民王秀兰在那岩屯木寨淘玉米,准备酿酒(7月30日摄)
村民王秀兰在那岩屯木寨筛玉米(7月30日摄)
村民熊正文走在那岩屯木寨的村道上(7月30日摄)
村民王秀兰在那岩屯木寨的家里刺绣(7月30日摄)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2:26: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8-17 18:52 编辑

村民何正兴在那岩屯木寨的家里刨木头(7月30日摄)
村民王秀兰在那岩屯木寨煮玉米(7月30日摄)
一名村民在那岩屯木寨用塑料条编织凳子面(7月30日摄)
村民熊正文在那岩屯木寨的家里拿凳子下楼梯(7月30日摄)。利用明瓦取光是木寨建筑的一大特色
   “那岩”是壮语音译,意为“山垭上有田的地方”。那岩屯坐落在广西西林县马蚌镇浪吉村,高山、溪流、木楼、竹林、古树,美不胜收。

   那岩屯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那岩屯木寨的“干栏”式建筑群几乎户户相连、家家相通。木楼采用榫卯结构,大多分为三层,底层是畜禽栏舍,中层住人,上层一般堆放粮食。寨中老人说,10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生活在西林县普合乡一带,后来辗转到那岩。那时的那岩森林密布,长满刺竹,易守难攻,先民就在此建寨,繁衍生息。

   目前那岩屯居住着六百余名壮族同胞,村民织土布、穿土布、讲土语,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8:5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8-17 18:57 编辑

“梦里老家”的绿色生意经:趣味科普引爆新流量

   江西省婺源县已查明拥有高等植物2400余种,是12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几年前,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90后”科研人员被当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创办了自然教育科普机构林奈实验室,推出各类创意科普课程,搭建起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桥梁。

为了让自然科普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林奈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绞尽脑汁”,一遍遍修改打磨课程内容,还会邀请住在附近的居民来试听,观察哪些知识点或哪种讲授方式更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既有趣味性又有科普性的课程吸引了众多学员参与。目前,林奈实验室的线下自然教育活动已有超过5.5万名海内外青少年参加,线上自然科普受众累计超过300万人次。在林奈实验室团队看来,自然科普并非单向输出,而应该与村庄的人文、生态进行融合,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

  记者:郭杰文、余刚、张东阳
  摄制:胡炫佟、张思思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4:02: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8-18 19:34 编辑

文化中国行|走读南浔:“原味”古镇不难寻

   朝暾初露,氤氲河道间偶有小篷船穿行而过,两岸的石阶小码头上,阿婆淘米浣洗,开启一天的生活。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770多岁的南浔古镇就在这熹微晨光中醒来。

  64岁的翁丽美早早出门,到一公里外的菜市场采购食材。她和丈夫利用自家老宅经营餐馆和民宿,正值暑期旺季,忙得不亦乐乎,“游客冲着我家的私房菜而来,更是奔着‘原汁原味’的古镇而来”。

  “江南古镇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灰瓦白墙、淼淼水波,初看南浔古镇,和其他江南水乡并无二致;走进一间间旧宅、庭院,才能体味南浔在一众江南古镇中独树一帜的奥秘。
清晨,南浔古镇景区写生的学生记录运河古镇美景。(沈勇强 摄)

   传统江南厅堂与浪漫欧式建筑被高墙揽入一院,中式连廊铺设着进口釉面花纹地砖,工艺失传的法国蓝晶玻璃在木质窗棱上闪耀百年前的光辉……在当地商贾张氏旧宅建筑群内,中西合璧的艺术审美让游客啧啧称奇。

  商贸往来中,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浔商逐步接受了西方文化艺术,并体现在生活中。东西方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南浔古镇的独有特色。

  在南浔,浔商留下“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传奇。如今,人们不仅可以在此感受兼容并蓄的古镇气韵,更可体悟从商向善的家风文化。

  在古镇最大的私家园林小莲庄内,坐落于廊榭亭阁间的叔苹奖学金展览馆引得游客驻足。20世纪30年代,由“四象”之一顾家创办的“叔苹奖学金”,一直延续至今,累计奖励学生近万人。“浔商百年,‘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气度与担当,让人感佩。”游客叶清兆有感而发。

  有形的宅第园林与无形的文化精神得以保存,离不开当地的远见和定力。

  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南浔,坚持“没有想好之前坚决不动”的原则,留住了一个“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的古镇。

  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保存完好的南浔古镇作为运河遗产点之一,成为全国首个整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镇。

  为打造“活着”的古镇,南浔在规划古镇时特地保留景区北部的居住功能。南浔古镇百间楼社区原党总支书记李剑平说,近年来,古镇5000余名原住民自愿以老房置换新房的方式迁出。对留下来的原住民,当地改善基础设施、允许屋内改造,让他们过上舒适的现代生活;同时鼓励他们参与景区服务业,共享古镇发展红利。
   夜幕降临,游客乘坐游船欣赏古镇灯光秀。(沈勇强 摄)

  82岁的原住民陈锦林说:“古镇里还能见到沿街叫卖的菜贩,河边洗衣的居民,这里还保留着我们童年的记忆、亲情的味道。”

  古镇是故乡人心中的乡愁,也是外乡人眼里的风景。这两年,退休后的上海游客汪锦良几乎每年都要来南浔住上些时日。“随着东大街重开、宝善河水系修复,古镇越来越美,人气也越来越高,但烟火气和人情味,是南浔不变的底色。”他说。

  生活着的古镇,活态的文化。与小莲庄隔溪相望的嘉业堂,是我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富的私家藏书楼之一。这里不仅对外开放,馆内珍藏的雕版也发挥“余热”——雕版印刷传习基地的建立,让传统技艺在藏用之间被“唤醒”。

  河岸随处可见的茶馆里,“南浔三道茶”——甜茶、咸茶和清茶三种茶品,向游客展示着南浔的待客文化和处世之道。70岁的朱国华经营的茶馆常常排起长队,“卖了十几年‘三道茶’不涨价,为的是让更多人知道南浔茶文化。”
  每年一届的南浔古镇桨板公开赛在南浔古镇举行,来自各地的300余名选手参与角逐。(沈勇强 摄)

  近年来,南浔国际亲子艺术节、古镇桨板公开赛、运河音乐节等活动,为南浔古镇注入了文化新“活水”。今年6月,第一次来南浔参加桨板公开赛的匈牙利选手丹尼尔感叹:“现代体育赛事与古镇的结合,赋予了古镇新活力和新可能。
2024年“五一”假期,各地游客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景区游览。沈勇强 摄

   2023年初,南浔古镇主动打开大门,向全球游客永久免票,与游客共享原味古镇。当年接待游客量达1235万人次,预计今年游客将突破2000万人次。

    “南浔古镇正成为全区发展的‘发动机’和彰显文化自信的‘金名片’。”南浔区委书记温建飞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4:07: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8-18 19:40 编辑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丨大芦村:耕读传家四百年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8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8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8月15日,人们在大芦村镬耳楼参观(无人机照片)
8月15日,楹联爱好者在大芦村古宅里写对联(无人机照片)
8月16日,一名身着汉服的游客在大芦村古建筑群里跳舞(无人机照片)
日拍摄的大芦村的一条小巷
8月16日,一名村民在大芦村一条小巷里穿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4:1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8-18 19:49 编辑

8月15日,一名村民在大芦村古宅里打扫
8月15日,一名村民在大芦村古宅里做手工
8月16日,几名村民在大芦村古宅前的树下下棋
这是8月16日拍摄的大芦村古宅上的古楹联
8月15日,一名楹联爱好者在大芦村古宅里写对联
8月15日,一名楹联爱好者在大芦村古宅里写对联
 8月15日,一名村民在大芦村古宅里剥花生。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以“古建筑、古楹联、古树”三古著称。

  大芦村有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古建筑群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古宅融合自然,依山傍水而建,形成“背靠青山面朝绿水”的居住环境。古宅多为砖木结构,设计独特,兼具实用与美观,保存有传世楹联305副,内容以修身、持家等为主。

  大芦村以劳姓人口占主导。劳氏始祖明嘉靖年间定居于此,至今已传十九代,历经470余年,形成独特的耕读传家文化。该村于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4:15:03 | 只看该作者


图为航拍贵州兴义万峰湖美景。(无人机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5:29: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8-18 15:35 编辑

游客蜂拥而至,参观中国的文化景点
2024年8月13日,游客参观山东省济南市的包头泉公园。[照片/VCG]
2024年8月14日,穿着传统汉服的游客漫步在江苏省苏州市中心古老的平江路上。[照片/VCG]
2024年8月14日,江苏省苏州市,游客在古城平江路上的一座桥上拍照。[照片/VCG]
2024年8月13日,游客在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欣赏风景如画的风景。[照片/VCG]
2024年8月13日,游客在四川省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拍摄风景。[照片/VCG]
2024年8月10日,游客参观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的一座古镇。[照片/VCG]
2024年8月10日,游客参观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的一座古镇。[照片/VCG]

   游客们涌向中国各地无数的风景和文化景点,如山东省济南市的包头泉公园、江苏省苏州市的古城和四川省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随着人们寻求体验中国的文化深度和风景奇观,中国的旅游业继续蓬勃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8:0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8-18 18:15 编辑

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岜沙村:“最后的枪手部落”

  岜沙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距从江县城约7公里,由老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等五个自然寨组成。岜沙村以苗族为世居民族,村里的男人身背腰刀,肩扛火枪,被称为“最后的枪手部落”。

  岜沙村寨内吊脚楼依山而建,道路走势纹理清晰,古井、古树林、寨门、禾仓等文物遗存仍保留着原始的空间格局和形态,与生态环境和谐相融。
这是8月17日拍摄的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吴德军摄)
这是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全貌(8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龙建睿摄)
游客在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内游览拍照(8月16日摄)。新华社发(龙建睿摄)
   在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一名村民准备前往表演场进行表演(8月16日摄)。新华社发(龙建睿摄)
   在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一名村民在使用竹条制作竹篮(8月16日摄)。新华社发(龙建睿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8:07:22 | 只看该作者
村民在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景区表演苗族舞蹈(8月16日摄)。新华社发(龙建睿摄)
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的小朋友在一起合影(8月16日摄)。新华社发(龙建睿摄)
在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一名村民在迎宾表演场打扫卫生(8月16日摄)。新华社发(龙建睿摄)
村民在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景区表演苗族舞蹈(8月16日摄)。新华社发(龙建睿摄)
在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村民准备前往表演场进行表演(8月16日摄)。新华社发(龙建睿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