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有点潮】宝鸡:可爱名字下藏着千年青铜心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1470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8-7 19:1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8-14 13:24 编辑

【这个城市有点潮】宝鸡:可爱名字下藏着千年青铜心


图/视觉中国

   说起陕西宝鸡,它那有些可爱的名字早已被人熟知。历经千年时光,宝鸡还铸造了一颗历久弥新的青铜之心,让世人再次领略青铜器文明的灿烂光辉,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青铜器之乡”宝鸡!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19: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8-7 19:20 编辑

   石鼓山西周墓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鼓山北端的石咀头村。2012年,村民在开挖房屋地基时发现青铜器。2013年8月至12月考古人员对该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12座。其中,中型墓2座、小型墓10座,发现青铜礼器51件。陶器高领袋足鬲在墓地的普遍发现,证实此处为商末周初的姜姓人群专属。中新社发 陕西考古研究院 供图
古人员在石鼓山西周墓地进行发掘
   宝鸡作为“青铜器之乡”,还拥有着中国第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其位于国家4A级景区中华石鼓园内,是以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周秦时期青铜文化为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中新社发 陕西考古研究院 供图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建筑外形运用高门阙、青铜厚土的建筑语言,气势恢弘,厚重威严 图/视觉中国
图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景。图/视觉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26: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8-7 19:27 编辑

   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是西周时期的一种金属炊器,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
图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展出的散氏盘复制品。

   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散氏盘在清乾隆年间出土于宝鸡,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是西周时期的一种金属炊器,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

   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出土于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出的毛公鼎复制品。

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虢季子白盘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是商周时期盛水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景  图/视觉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2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8-7 19:33 编辑

中新社发 朱军强 摄
图为考察团在参观青铜器。

   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欧亚主流媒体考察团来到陕西省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参观、采访。
   随着一件件青铜器的出土,让世人再一次见识到青铜器文明往昔的辉煌时刻,感受到宝鸡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图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里的青铜器展品。
中新社发 国家文物局 供图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是规模最大的先周、西周时期遗址。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于2020至2021年发现了先周大型建筑与西周城址。图为王家嘴1号基址。
宝鸡市岐山周公庙的“凤鸣岐山”铜雕。图/视觉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36: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8-7 19:46 编辑

【这个城市有点潮】安徽泾县:宣纸上的水墨古城
      泾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文化底蕴深厚,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生息繁衍,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称。这里既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又有徽派建筑的典雅,享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美誉。
图为安徽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雨后的桃花潭云雾缭绕
泾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殊的地形地势适合青檀树和长杆水稻的生长,青檀树和水稻杆均为宣纸制造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图为安徽宣城市,泾县蔡村镇月亮湾。月亮湾景区位于距泾县蔡村镇大康村境内,景区内山清水秀、秀峰峻岭、层次分明,连绵百里。
图为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宣纸文化园。图/视觉中国
  
      宣纸的传统制作工艺在2006年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宣纸的原产地安徽省泾县,至今仍沿用着明清繁盛时期生产宣纸的捞纸、晒纸、剪纸等100多道纯手工工序,整个制作周期至少历时一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51:56 | 只看该作者
   古老的宣纸制作技艺极其繁琐复杂,需要以泾县产的青檀木和沙田稻草为材料,经过剥皮、浸泡、蒸煮、晾晒等几十个环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再加入用野生猕猴桃藤汁制作的“纸药”,才能形成捞纸的纸浆。这样制作成的宣纸也因其独特的润墨性、变形性、耐久性和抗虫性,有了“千年寿纸”的赞誉。图为安徽泾县,手工宣纸制作过程。
安徽泾县,中国宣纸文化园展示的传统宣纸生产原料  图/视觉中国
      滩晒,是宣纸生产原料处理历来不可缺少的一种场地,依据江南丘陵地带的地形特点,宣纸产地泾县的大多数晒滩,都是建在山坡上为主。图为安徽泾县,工人滩晒宣纸。图/视觉中国
工人在宣纸古法生产线上作业。图/CNSphoto 刘勤利 摄
宣纸工匠在进行切皮作业   图/视觉中国
宣纸工匠展示宣纸制作流程的袋料工艺  图/CNSphoto 袁兵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54: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8-7 19:59 编辑

宣纸工匠展示宣纸制作流程的纸帘工艺。图/CNSphoto 袁兵 摄
工人在宣纸古法生产线进行捞纸作业 CNSphoto 刘勤利 摄
宣纸工匠展示宣纸制作流程的晒纸工艺图/CNSphoto 袁兵 摄
工人在检验宣纸的质量图/  CNSphoto 刘勤利 摄
   在“超级宣纸”生产车间,工人在牵纸作业。当日,位于“中国宣纸之乡”安徽泾县的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启动“三丈三超级宣纸”的抄制。“超级宣纸”成品纸尺寸达11米×3.3米,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手工、二帘水的“超三丈三”宣纸。该纸制作需要捞纸及辅助工52人、晒纸工20人、剪纸工4人配合完成。“超级宣纸”主要适用于创作巨幅书画艺术作品,它的成功抄制,为书画艺术家们创作大型书画作品提供了特种宣纸,也为传承与发展宣纸技艺作出了贡献。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图为车间里桌上正在装裱的巨幅国画作品。 图/视觉中国

   安徽宣城,位于泾县的中国宣纸文化园内,三丈三宣纸生产车间。在三丈三宣纸生产车间诞生的超级宣纸长达11米宽达3.3米,曾经荣获吉尼斯记录,为画家们提供了创作巨幅国画的有力基础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20:02:26 | 只看该作者
      安徽宣城,游客在泾县中国宣纸小镇建筑里游玩。据了解,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国宣纸小镇,一组形似层层叠放宣纸造型的建筑——中国宣纸传习基地,整体建筑形态参照了周围的地形地貌,根据宣纸制作中的切片工序加以抽象化处理,采用异形大跨度结构、白色清水混凝土一次性浇筑,该建筑设计荣获佛罗伦萨双年展最高奖——“达芬奇”奖。
图为安徽宣城泾县黄田村。

   泾县宣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人对宣纸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对于他们来说,宣纸不仅是简单的生计,更是需要世代延续的基业。安徽泾县就宛如一幅宣纸画卷,勾勒着皖南的水墨风光,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国工匠精神。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航拍桃花潭风光,晨景如画。图/CNSphoto 肖本祥 摄
安徽泾县,查济古村。图/视觉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22:04: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8-7 22:06 编辑

文明的坐标|“中国北方第一明代古城堡”湘峪古堡
   人间烟火,高而不孤。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的湘峪村是个依山而建的城堡式古村落,至今仍较为完好地留存着一座明代古堡——湘峪古堡。

   古堡沿河而建,千余米长的城墙将村落包裹得严严实实,城墙与城内房屋上的拱形窗孔密密麻麻犹如蜂窝,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为“蜂窝城”。

   历经400多年风雨洗礼,如今湘峪古堡数十处院落依然静静矗立,与环绕几百年的护城河相映生辉,彰显着古堡无穷的魅力。游览古堡,欣赏今时风景,追寻古人足迹。
图为航拍湘峪古堡。(无人机照片)

   湘峪古堡是明代后期户部尚书孙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兄弟的故居,是孙氏家族为抵御流寇土匪所建。古堡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历时20年修建完成。

   湘峪古堡整体为蜂窝式城堡,全为砖石土木结构建造,拥有独具特色的防御体系和强大的防御功能。其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50米,总占地面积约有3.25万平方米,采用中国古典城池的“内城外郭”模式建造,内部街道、巷道分布有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22:0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8-7 22:13 编辑

郑村镇 供图

   整座古堡依山面水,山上翠木成林,水面碧波荡漾。古堡的南城墙上,蜂窝状的藏兵洞面向护城河一字排开。洞内设计精巧,宛若迷宫,集“串珠式”和“走廊式”于一体,平时屯粮、战时驻兵,拱形窗口能瞭望防御,向城外望去,周遭风貌尽收眼底。
   山西晋城,游客在湘峪古堡的藏兵洞中穿行。古建筑专家表示,藏兵洞在中国古建筑中独一无二,极富创造力的设计与优良的建筑质量,使其成为冷兵器时代防御工事的杰出典范,更是民间军事工程的巅峰之作。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山西晋城,民众在湘峪古堡的藏兵洞中穿行。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山西晋城,游客在湘峪古堡的藏兵洞中穿行。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图为古堡内最独特的民居“双插花院”  张云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