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如果你有机会去德强牛肉面馆,强烈建议点蒸面
星子镇:牛肉面、牛肉糍和扣肉
星子镇有七八条街,最常见的就是牛肉面馆。东升路上有一家叫“德强”,是老板的名字,老板姓文,这也是家夫妻店。文嫂说“到8月17号就是23年整”,张口就是开张的准确日期。文老板年轻时在深圳一带打工,在工地上做水泥灌注,是项体力兼技术的活,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块,在那个年代很是不错。带着打工的积蓄,他回到星子镇,在这条路上起了房子,二层,新屋入住那天是1991年4月25日,这日子同样记得清清楚楚。对小户人家来说,起房子、开门做生意,都是顶大的事,又怎么会不记得。
就凭这间牛肉面馆,夫妻俩养大了三个孩子,还买了两套房。两个女儿已经结婚,儿子排行老二,还未成家,这两套房就算是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的基础。夫妻二人自打牛肉面馆开张,除去春节那三五天,从来没有休息过。
德强牛肉面馆也因此成了星子镇上最老牌的面馆。当年也有比他们开得早的,但都没坚持下来,干早餐这一行,作息与旁人反着。文嫂凌晨4点就得起床,上市场买20斤鲜牛肉,回来用酱油、生粉等腌上,一天就这样开始。
当然,他们也自己做面,逢年过节生意好,文嫂得用掉一百三五十斤的面粉。切粉在星子镇虽不如面受欢迎,可也能卖掉七八十斤。起初,夫妻二人也做肠粉来卖,越做越发现,吃牛肉面的客人最多。他们逐渐把牛肉面开发出炒面、汤面和蒸面三种样式。文嫂每天都用猪骨熬一大锅汤,汤面在早上总是最受欢迎。我吃起来,更爱蒸面,因为它更入味。蒸面的锅子仿佛迷你版肠粉锅,是个铝皮盒子,五个抽屉,人多的时候可以同时开工,将豆角和牛肉盖在面上,洒上花生油,蒸出来后,轻易就是美味。
星子镇上还有牛肉糍。它是炸物,用的却也是鲜牛肉。娇姐开档口的门面堪称袖珍,只够她放下一只油锅,身后一只冰箱一排铁架,就再没有多余的地方。大热天吃炸物,又在日头底下,这个场景光是想想就不怎么惹人食欲。可一旦炸出来了,金灿灿黄澄澄的样子还是让人心软。酷热的天,我们站在太阳底下,手里拿个纸袋子,咔嚓咔嚓地咬起了牛肉糍,还是挺惹人注意的。
娇姐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她从小不吃牛羊肉,自己炸出来的牛肉糍是什么滋味儿,十多年来,她一无所知。她只知道,用料要新鲜,牛肉只用当天早市买回的。别人家会在腌牛肉的时候放入蚝油甚至孜然,她一概不加,只用最基础的酱油和盐并一些生粉,食材本来的味道就够好卖。客人都说爱她做的“原味”,她就把这个词挑出来反复跟我讲。这一点小小的坚持成了她做牛肉糍好吃的秘诀,萝卜的清甜没有叫那些浓墨重彩的调料盖住,这大大缓解了我吃油炸食品的焦虑。外脆里嫩,口感比那些干巴巴的面粉团子活泼多了。
慷慨的手艺人,将萝卜与牛肉比例定在2∶1,对乡间小吃来说,这个比例足够引诱赶集的乡人,刚下汽车的旅人和永远馋嘴的孩子。
像牛肉糍这样的糍粑炸果,连州还有萝卜墩、芋头糍等数样,做法与牛肉糍相近。比起来,牛肉糍肯定是其中最奢华的代表,但它们的精髓都在于包裹馅料的是米浆,同时高温油炸,封裹在米团里的馅料是慢慢变熟的,汁水不会流失,白萝卜也好,胡萝卜也好,都显得水水嫩嫩。
去连州前,我心中最期待的是星子扣肉。听说是将比手掌还大的五花肉整块下水煮,煮到八成熟,放到油锅里去炸之前,还有两个要紧事。一是给肉皮“打针”,原来用的是真的不锈钢针,后来也有用牙签的,总之扎得越密越好。打完针,还要在肉皮上刷上生抽、老抽、糖水与料酒,这四样佐料组合,与做红烧肉是一样的。不过,在连州,各家都会在糖酒组合上动点脑子,有用甜酒汁的,有用黄糖水与白酒的。星子镇镇政府食堂的大厨黄信喜告诉我们说,他的秘密配方是刷蜂蜜酒。他还说,有时食堂招待客人,如果没给上扣肉这一道菜,人家要认为他们看不起他的。因此在星子镇政府食堂,扣肉是必备菜。因为过程复杂,食堂总会事先炸好扣肉,放冰箱保存,以备时时之需。
最后一道工序是蒸,蒸的时候最经典是与芋头搭配。
水煮、油炸又气蒸,将中餐三大技能用尽,如此繁琐,得到的星子扣肉与我期待中相差略远。炸出来的肉块香香脆脆,也极香,蒸完之后,却软趴趴的没什么精神。反而是我本来扭扭捏捏不乐意吃的牛肉糍,倒令人心生好感。扣肉这道菜,原是连州年节宴席上的一道硬菜,无扣肉不成席,它油脂丰厚,显得主人家好客而殷实。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这未免是道落后于时代的硬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