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美古韶城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1897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4-14 17:03: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4 17:04 编辑

“围”美古韶城

  韶关古为长沙、豫章、南越交汇之地,加之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利于回旋的山地条件,便成了古人避乱、避难、避役的理想之处。韶关是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其中南雄、始兴、翁源、新丰为纯客住县,其他县(市、区)客家人占当地人口的大多数。

  

   由此,湘楚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及本土文化等多元文化在此交汇融合。韶关的建筑,就是这种文化交融的实体例证。韶关的建筑形制,呈现出了兼容闽、粤、赣客家的多元建筑风格,形成了以始兴满堂客家大围和东湖坪民俗文化村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不一样的“围”美古韶城。

“围”美古韶城

  位于始兴县隘子镇的满堂客家大围,是岭南客家民居中风格最典型、建筑规模最宏大的围楼建筑,是民居建筑中“方围”系列的典型代表,享有“岭南第一大围”“粤北第一民宅”的美誉。


“围”美古韶城

满堂客家大围(来源:韶关市文广旅体局)


  大围始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建成于咸丰十年(1860年),历经28年。整体结构是以中轴对称、四周向心的合院聚居为布局,祠堂设置、住房格局融入了方位观念、次序观念、等级观念和宗族伦理观念,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家族结构形态的特征。建筑群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即由上新围、中心围和下新围组成,里外三层。其占地总面积约2.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864平方米,围内有9厅、12院、28天井、777房间,简单来说,就是“三围九厅十二院,七百七十七间屋”,分设寝室、厨房、储粮室、杂物间、厕所、牲畜栏舍、粮仓、水井、大院、祠堂、议事厅等。


  大围于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开发为旅游景区,2020年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17:06: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4 17:09 编辑

“围”美古韶城

  位于始兴县城南的水田坝细围,号称始兴客家围楼中占地面积最少、高度最矮、规模最小、装备最弱、土炮最准、名气很大的最小围楼。


  该围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面阔3.2米,进深5.3米,5层(里面有5间房),总高9米。围楼虽小却功能俱全,四面分布有圆形、长方形、十字形的瞭望射击孔,具有瞭望、打更、导航、报警、避难、自卫的特殊功能。虽然其装备很弱,仅有几件土枪土炮,摆设作用大过于防卫作用,但却留下了神奇的一炮——1945年,这座围楼开了建成以来的第一炮,也是最后一炮,打死打伤3名入侵的日本士兵,保卫了村子。

“围”美古韶城

水田坝细围(来源:始兴县地方志办)

“围”美古韶城

  位于始兴县罗坝镇燎原行政村的长围村围屋(又称燎原长围),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与其他客家围不同,这是一座长方形结构的客家围屋。


“围”美古韶城

长围村围屋(来源:始兴县地方志办)


  长围村围屋坐北向南,为河石青砖瓦木构筑,由围楼、祖堂和民居组成,占地面积3265.6平方米。围楼共4层(总高15米),门楣上书“人文蔚起”。围内中间天井,二层四周出靠栏(走廊),天井两侧有木梯可登楼。围墙牢固结实,底层外墙厚1米;中间祖堂,三厅二井;两侧民居,二厅四房组合,地面铺薄青砖。


  长围巧妙地把民居与围楼融合为一个整体,是围中有围,村中有村的结构,给了人们家的环境,还能防御外敌。


  虽经数百年风吹雨打,但得益于高超的防潮、防腐技术,长围村围屋围楼上用杉木做成的椽头、走廊、横木等保存完好,现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仍是一座设计合理、结构严谨、颇具地方特色的清代客家民居建筑。


  2011年3月,广东省庆祝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战时省委》在长围村围屋拍摄部分外景。2011年,长围村围屋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17:13: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4 17:15 编辑

“围”美古韶城

  

   客家围楼(寨)在过去主要用于保卫村庄、防御贼寇和外敌侵扰,在革命战争年代,人们用其“铜墙铁壁”的身躯保护和播撒革命火种:


  乳源乐夫村两座建于明清时期的四层围楼成了乐夫村农民协会办公地点,墙壁上遗存的弹孔见证了不容忘却的“西水暴动”;


  在仁化双峰寨,“广东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打响了;


  翁源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民主石楼中成立;


  驻八约乡的人民抗日武装风度大队主力一中队与民众转入当地围楼,利用坚实的围墙与敌激战三昼夜……


  始兴红围是众多有着光荣红色革命历史的围楼中的一座。它建于清道光年间,原名“奠安”围,因四面高大厚实的围墙大部分用红色岩石垒砌、淡红色石灰糯米浆黏合而成,表面呈赤红色,当地群众称之为“红围”。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红围一度成为中共广东省委驻地、省委与党中央进行电台联系的重要指挥机关,成了名副其实的“红色指挥所”。1945年日军攻陷始兴后,红围遭到焚毁,如今只剩下四面墙壁及内部部分基底结构。

“围”美古韶城

红围远景(来源:始兴县地方志办)


  时光荏苒,红围这座“红色堡垒”中的电波却永不消逝。2010年5月,红围旧址修复完成,成为首批省级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继续将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围”美古韶城

     位于始兴县司前镇李屋村的笔子薮围楼是客家围楼中为数不多的仿生围楼,除了具有客家围楼的椭圆形状外,还具有金龟的形状特征。


  该楼建于清代,距今已有300多年,因其与围楼大门远处车八岭的笔架山相呼应,故应景取名为“笔子薮”。整座围楼完全按“龟”的形状建造,由龟头、龟颈、龟身、龟脚和龟尾五个部分组成。围楼的“龟头”是一个椭圆台墩,由大小不等的两个同心圆叠加而成;围楼的“龟颈”呈台阶状,共13级台阶,是李屋村村民进出围楼的码头通道;围楼的“龟身”是建在圆形小山岗上的土堡,由门洞、围墙、墙廊、墙廊檐街、中轴线大街、围屋、围屋檐街、祠堂、水沟和下水道等组成,占地面积6626.6平方米;围楼的“龟脚”“龟尾”是分布在四角的长方形炮楼,与其他围楼的箭楼类似,是抵御匪贼围攻围楼的防御辅助设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17:18:03 | 只看该作者

“围”美古韶城

 

   位于始兴县太平镇东湖坪村的永成保障围是始兴围楼中知名度很高的一座围楼,因其文化内涵丰富,被称为最有文化的围楼。


  该围楼是一座四层高约11米、面阔19.12米、进深20米的砖石瓦木建筑,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拱门由红砂岩石砌成,上有清代名臣张之洞题写的门匾“永成保障”;青砖砌围角和窗,河石砌墙到顶,竖一字形和方形窗,顶层四面出檐,四角稍高稍凸出;围内有天井,二楼以上四面出靠栏(走廊),有木梯可登楼;天井内有水井一口,红砂岩石凿成圆形井圈,直径0.92米;围墙牢固结实,底层外墙厚1.3米。


  这是为数不多的由有名望的人为之题写匾额、对联的围楼,围楼的斗门、大门、前厅门、后厅门均有大小官员题写的对联。同时,围楼还有众多特别的“规矩习俗”,楼内一些建筑设施的含义和管理方法生动有趣、与众不同。

“围”美古韶城

  翁源县江尾镇南塘村有一处古老而又神奇的客家人聚居地——湖心坝客家群楼(又称长安客家围、湖心坝客家民居群),保存着明清时期建造的古代客家围楼59座,在茫茫田野上构成一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


  湖心坝客家群楼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有着55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群分围屋和围楼两种。在59座围楼中,除27座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拆除或改建外,有32座古建筑的主体结构和艺术特色仍保持着历史原貌。


  这些围楼(屋),有的高墙壁垒,占地2000多平方米,居住一二十户人家;有的小巧精致,占地1000多平方米,居住十户八户人家;也有单家独院,清静优雅。

“围”美古韶城

  位于韶关市新丰县黄礤镇营盘村的福显楼(又名“福源楼”),历经五代人的努力,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完工。


  该楼坐北向南,面积888平方米,为三栋两串四点金后面起高楼结构,即围屋以两侧串屋及后枕屋(含高楼)围合成围,四角各有一个硬山顶二层角楼;串屋与主体建筑(厅堂)间以天街分隔,两天街各向围正面开门,面阔24米,总进深37米。三栋(厅堂为三进)两串为泥砖砌筑,四点金用青砖砌筑,后栋高楼砖石筑成,高楼共六层,面积167.5平方米,面阔18.3米,进深9.15米,底层有一石门,内有楼梯通顶。大门正面20米的晒坪外,有一半月形的水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17:20:11 | 只看该作者

“围”美古韶城

福显楼(来源:新丰县博物馆)


  该建筑的最大特点是,整个围屋建在自然村的最低处,大门逆水而向,屋后无靠山,楼的左右两侧是小山丘,右侧一米处只有一条3米宽的小溪,每遇暴雨,洪水即漫进整个屋内,俗称“河篓形”。

“围”美古韶城

福显楼(来源:新丰县博物馆)


  来源: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17:2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4 17:32 编辑

形似宫殿、又如军事堡垒,探秘松口明代围屋里的传奇故事|围屋古韵 客家瑰宝

   提到梅县松口,很多人会联想到繁华一时的松江大酒店和人声鼎沸的火船码头,无数华侨从这里坐船出海,走向世界。然而,这里还有一座形似宫殿的古建筑,里面藏着一段传奇的故事,这座建筑就是位于松口镇铜琶村的世德堂。

   世德堂建于1645年,是三堂四点金式三围城的半围龙屋,结构独具特色,屋内布局清晰,厅堂恢弘大气,内部装饰栩栩如生,令人过目难忘,是研究客家建筑文化的活教材,2015年被评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围”美古韶城
世德堂建筑规模宏伟。李法生 摄

   踏着沧桑的长石台阶一步步走进这座建筑,穿梭在迷宫似的巷道里,听屋里老人讲述祖辈的故事,仿佛翻开尘封已久的古籍,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出现在眼前,让我们一起感受客家人的忠义厚德、家国情怀。

   建于明代

   与“岭南夫子”李士淳有渊源

   沿着种满桂花树和柚树的村道来到铜琶村一座高高的围墙前,六级的石板台阶上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门,好似某座院落的后门。拾级而上,走进小门,才能看到世德堂真正的大门,从大门往里面望去,从装饰细节到房屋构造,每一个细节都透出这里的不简单。

   “保世滋太,明德惟馨”,大门上的对联告诉人们这里的故事发生在明代末期。
“围”美古韶城
世德堂大门上藏头对联“保世滋太,明德惟馨”。陈萍 摄

   世德堂的建造者是被誉为“岭南夫子”李士淳的侄子李椅(字直简)。然而,人们想了解李士淳事迹往往会选择来世德堂走走,因为这座建筑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简言之,世德堂因李士淳才有这么恢弘的气势。建房时,在他的影响下,工匠将北方的建筑风格融在了这座客家围龙屋里。

   “其实这座宏伟的大屋并非李士淳的物业,而是他的侄子李椅建的房子,李椅是他哥哥李士濂的儿子。”松口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益介绍,在松口,李士淳的后裔主要住在老街的书院一带。

   李士淳,字二何,1585年出生于松口镇洋坑村,父亲李鹍是一名秀才。李士淳自幼聪颖,少年考中秀才,曾隐居家乡附近的阴那山灵光寺,潜心读书,根据寺前三棵柏树,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三柏轩”。
“围”美古韶城
世德堂化胎上的百年荔枝树依然生机勃勃。陈萍 摄

   “李士淳的科举之路是比较顺利的,二十五岁高中解元(乡试全省第一名),四十四岁考中进士,虽略有蹉跎,但对一位岭南士子来说也不算太迟,因为他读书并不是纯粹为了仕途上的加官晋爵。”松口镇文旅体讲解员黄春燕介绍,在阴那山读书时,李士淳常引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名言砥砺自己。

   在当地人看来,李士淳对地方教育、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他设馆乡里,名为‘五龙馆’,教授子弟。为振兴家乡文风,他在松口镇发起修建元魁塔,在塔下建文昌祠,修建耆英书院,希望可以改变地方文风欠佳的现状。”黄春燕说。

   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建石塔是个大工程,李士淳晚年曾回忆:“家无担石之储,勉任千秋之事。沿乡募化,逢人请求,人咸嗤余之迂……”就是在这一艰难的情况下,李士淳迎难而上,在崇祯庚午年(1630年)完成建塔工程。

   修文峰塔振兴文教,在当时着实起到了激励士子和士民重教的作用。据历史资料记载,明代松口镇的进士寥寥无几,而自李士淳后,登科中甲者不胜枚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17:34: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4 17:39 编辑

“围”美古韶城
世德堂内部划分成一个个四合院式的单元结构。陈萍 摄

   李士淳不仅为家乡人才培养作出贡献,在其他地方为官时也积极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1628年,李士淳中进士并荣获会魁,先后任山西省翼城县和曲沃县县令。任上,他捐俸建馆讲学,治地文风大振。在他任内,翼城两次乡试中举20多人,会试中进士的有6人;曲沃任内中举10多人,中进士3人,都是他指导赏拔的士人。

   正因李士淳以身作则推动在任地区的文教发展,他得到当地百姓和读书人的拥戴,被认为是一位来自岭南地区有德望的教育家,所以尊称他为“岭南夫子”。

   由于政绩卓著,李士淳被荐参加殿试,召对称旨,授翰林院编修,充东宫讲读。李士淳的文笔被清代学者吴兰修比喻为“野马脱缰,纵横恣肆”。

   “文为士范,行为士则”是东汉大儒、廉吏陈寔的人生写照,是指一个人的文章、德行可以作为世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明末清初的李士淳,正是梅州士林在这方面的代表之一。

   规模宏大

   “屋中屋”融合南北建筑风格

   世德堂建筑规模宏伟,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走进里面,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曲折的走廊四通八达,房间数量多达299间,拥有72个天井、36个厅堂和2口水井。

   这座建筑在装饰上有个独特的地方是“三堂不见瓦”,即三座厅堂都看不到屋瓦,仅有一条条红色的木板和绿色横梁。“世德堂自大门进入后有一堂、正堂、上堂‘三堂’,这三堂的屋顶全部都用木板沿着屋脊桁桷瓦槽一直延伸到封顶装饰,这种装饰方式仅在世德堂可以看到,而且这种方式丝毫不亚于现在的家居吊顶装饰方式,足以想象当时人们的聪明智慧。”黄春燕说。
“围”美古韶城
世德堂的最大特点是“三堂不见瓦”。陈萍 摄

   踏进正堂,只见堂中4根直径约40厘米的红柱直顶梁上金杠,金杠四周镂刻着18只形态迥异的仙鹤,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腾空飞升了。前后金杠之间架有木制天桥(俗称“仙人桥”),上镂刻金色双龙戏珠。两边有木制屏风竖立。“若遇盛大庆典,活动屏风可以拆下,整体形成一个大堂。”黄春燕说。

   抬眼看去,厅堂的正面屏风侧联为:李悌友恭光世德,文章礼乐振家声。二柱上书联:业无论士农工商做到时皆能富贵,事不拘子弟友朋和顺处便是祯祥。字字句句都是对子孙后代的鞭策,这是客家建筑鲜明的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据李氏后人介绍,上门横匾“道德犹龙”为李士淳亲笔所题,仔细看,匾额字迹圆润中却不失筋骨。

   穿梭在世德堂,最大的感受是既像客家围龙屋又像北京四合院,两种风格在这里都有突出的体现,这种南北建筑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的建筑在客家地区实属少见。

   世德堂的外形是典型的客家半圆形的围龙屋,而它的第二、三围从外面看仍然是一个整体,从内部看则已划分成一个个四合院式的单元结构,即屋中有屋。
“围”美古韶城
每个小单元内有天井,天井里有假山、水池、盆景等。陈萍 摄

   每家有一个门楼,形状大小相似,每个单元住宅均有小厅一个,天井一个,住房12间,楼上6间,楼下6间,楼梯一座。每家每户之间,关门即分开,开门即相通,又像客家的围龙屋,住宅的整体性与单元结构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随意走进一个小单元,小小的走廊有上下台阶,颇有曲径通幽的韵味。屋内的天井里,假山、水池、盆景构成了一幅惬意的山水画,也显出屋主人的高雅审美。

   今天,部分小单元依然有人居住,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和高压锅发出的“嘶嘶”声把人拉回了现实,为这座300多年的古老建筑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仿佛告诉来访的人,它没有被人遗弃,今天仍为李氏后人遮风挡雨,提供庇护之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17:42: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4 17:49 编辑

   坚固实用

   炮楼高墙连铁钉都钉不进去

   穿过世德堂迂回的长廊,来到房子的后半部分,化胎上的百年荔枝树依然生机勃勃,树下是悠闲觅食的老母鸡。“据说当时种下了7棵荔枝树,寓意‘七星伴月’,现在还有3棵依旧存活,每年还可以挂果。”黄春燕说。

   从世德堂的大门出来右转,过两个小门,眼前是一口使用了300多年依然完好的古井,古井用青石垒成,井沿已经在岁月中被打磨得光滑无比,上面是人们打水时留下的一道道绳痕。
“围”美古韶城
使用了300多年依然完好的古井。陈萍 摄

   屋里的住户、李氏后人李其香说,水井从初建至今,从未被破坏,井水冬温夏凉并且水清味甜,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喝井里的水。
   在世德堂的围龙外,有一座反方向凹进去的建筑,叫花园楼。据悉,它是在世德堂建造之初就设计好的,为了陪衬世德堂的正方向的围龙结构,花园楼只好建成外墙是凹进去的弧线形状,与前面世德堂的凸形围龙刚好相吻合。这在客家围龙屋里是比较罕见的。
“围”美古韶城
在世德堂的围龙外,有一座反方向凹进去的建筑,叫花园楼。陈萍 摄

   作为客家围龙屋,防御是必不可少的。在锦屏楼后围外墙,左右各设5个炮楼碉堡,延至大门,墙高而厚,便于守卫。据介绍,墙是用糯米饭混合石灰、胶黏土、砂子夯筑而成,坚固无比,连铁钉都钉不进去,防卫之严可见一斑。
“围”美古韶城
世德堂防御森严。图为高耸的炮楼。陈萍 摄

   虽然用铁钉都钉不进去,但植物却可以牢牢地扒在上面。如今,这些炮楼的外墙上爬满了麒麟叶,为这个庄严静谧的建筑带去些生机与绿意。

   行走在世德堂的外围,听着李氏后人娓娓道来,不禁感叹百年光阴在这里似乎没有带走太多。每年农历三月十九,世德堂里的李氏后人就会相聚在一起,祭拜祖先,吃炒面条。从李其香懂事起就有这习俗,已经传承多年。“我们叫‘太阳生日’,这个节日比过年还热闹,吸引了很多远道而来的人参观、拍摄,到时候你也一起来感受一下!”李其香热情地向记者发出邀请。

   “花甲之年的李士淳隐居乡里,不应征召,鬻产办学,潜心著述。”黄春燕说,他纂著有《程乡县志》《阴那山志》《古今文范》《三柏轩集》,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突出贡献。

   李士淳的传奇故事在今天依旧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世德堂虽不复当年的辉煌,但走进其中,可以看到朱红色的木门依然鲜艳,仙人桥上的雕刻依然栩栩如生。

   听着历史的涛声,划桨而来,便可触摸到那些沉淀在时光深处的客家遗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17:51:20 | 只看该作者
   相关

   中国传统村落

   铜琶村

   铜琶村于梅县松口镇东北部,与松口古镇下游接壤,距梅县新县城约50公里,水陆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为4.45平方公里,有13个村民小组,由金盘里、大和里、琵琶里、仁寿里4个自然村组成,是一个人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风光秀丽的客家村庄。村民以种植金柚、蔬菜、水稻等传农业和经营手工业为主,近年来引进现代养殖业,并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等,于2013年8月被评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铜琶村开村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保存着大量完好的各式客家传统民居。据不完全统计,保存完整的有58座,以及古桥梁、古码头、古私塾、古砖塔、古庙宇、古神坛等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有14处。

   其中,各式客家民居建筑,形制丰富,风格各异。既有“三堂二横三围龙”的“屋中屋”世德堂,也有孙中山莅临松口时下榻的爱春楼;既有形似挂锁的锁头屋,也有排云列阵式的合杠楼;既有侨资兴建的“中西合璧式”的华侨屋,如李金水故居,也有历代名人故居,如谢逸桥、谢良牧故居——泰安楼。

   这些各式客家传统民居,以及各姓氏祠堂,或依山形地势而建,或依江河临水而筑,错落有致,历经数百年仍保持着原始的地理布局与空间格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清晰的客家文脉。

   参考资料

   梅州市纪委监委,《忠廉大义——梅州节士史话》,南方日报出版社,2019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陈萍
     【作者】 陈萍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18:17: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14 18:48 编辑

围屋故事丨燕翼围的故事
  
   燕翼围位于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始建于清顺治七年,于清康熙十六年完工,是杨村富户赖福之及其长子赖从林倾两代之力建成。面积1367平方米,高14.3米,长41.5米,宽31.8米,外墙厚1.45米,是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客家围屋,也是赣南围屋防御体系最为坚固的围屋。

   全围是以大门和厅堂为中轴线的砖木结构方形围。该楼共4层,每层有34个房间,共136间房,层层环通,对角四边有炮楼,每层有枪眼,四周高墙都是封闭建筑,只留一楼大门进出,过道有排污孔,内院、围外还有水井。2001年,燕翼围成功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围”美古韶城
燕翼围]燕翼围]燕翼围内景 李林烜 摄
“围”美古韶城
航拍燕翼围 李林烜 摄
“围”美古韶城
燕翼围 王建春 摄。
“围”美古韶城
燕翼围 王建春 摄。

  嘉庆三年,徐老四在关西老围场下田垅上开基建新围。施工两年后,正值为次女择婿,他不忘本源,又攀篱笆亲,将18岁的女儿嫁给县城的燕翼围六代孙赖锡元为妻。

  徐老四执着追求,不负年轻时在燕翼围立下的誓言,倾毕生精力,经29年苦建,终于营造了比燕翼围更宏大、更精美、更配套的围屋。可惜来不及请人命名就于次年仙逝了,因此人们只好称其为“新围”。关西新围和燕翼围喜结连理而抱团发展,成了世代美谈。(李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