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11月底开始,我国边境地区就出现了特别多的蒙原羚,数量达上万头。
这些都是从蒙古国进入中国的“偷渡客”,是因为季节性变迁和人类活动范围导致不得不进入中国过冬的族群。
蒙原羚的迁移
蒙原羚绰号“黄羊”,是牛科原羚属下的一种羚羊,和牛科藏羚属的藏羚羊算远房亲戚。
在人迹罕至的蒙古高原地区,生命是如此的宝贵,而蒙原羚这种大型哺乳动物更是罕见。
所以蒙原羚族群的存续,可以说是脆弱的蒙古高原生态的门面。
该物种在2016年时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1年时被列入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目前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蒙原羚在2023年11月的南下,和蒙古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脱不开关系。
对国际局势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2024年2月份的时候蒙古国遭遇了近50年来规模最大的白灾,降雪量达到了1975年来的最大值。
在这场白灾中,蒙古国的气温最低达到了零下50摄氏度,全国有超过200万头牲畜冻死。
有人照料的牲畜都成片死亡,如果这些蒙原羚不尽快南下过冬,等待它们的命运极有可能是留在蒙古国境内的族群全部冻死。
虽然蒙原羚具有迁徙性,但某个地区的蒙原羚如果全部死亡,那别的地区的蒙原羚很可能不会再迁移到这,这个地区的蒙原羚就算全部灭绝了。
在1950年之后,全世界拥有蒙原羚的地区有4个,分别是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
从蒙古高原到中国新疆再到哈萨克斯坦,形成了一个横向的“蒙原羚生存带”。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当地自然环境的恶化,哈萨克斯坦的蒙原羚已经全部灭绝,生活在我国新疆的蒙原羚也只剩下了很小的群落了,预计只有数百头。
到了现在,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地区成为了蒙原羚的主要栖息地。
人类活动对蒙原羚的影响
除了环境变化对蒙原羚生存的影响外,人类生活活动也对蒙原羚群落造成了巨大影响。
在中国蒙原羚是一级保护动物,是受到了严格保护的。但是在蒙古国,蒙原羚的受保护情况就相当糟糕了。
蒙古国对于蒙原羚保护的立法相当宽松,就导致对该动物的捕猎行为屡禁不止。
据悉从蒙古国的猎人手里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一只蒙原羚,相较于在中国偷猎就要坐牢的管理方式,蒙古国对于蒙原羚的保护并不上心。
事实上蒙古国对蒙原羚的保护如此不上心是有原因的。蒙古国的经济除了靠采矿外全靠放牧,放牧就需要有牧区,需要牧区有足够的草料。
而蒙原羚作为大型哺乳动物,对草料的消耗比较大,所以会和蒙古国养殖的牲畜抢食。
因此蒙古国官方不仅对蒙原羚这类野生动物的立法保护管理较为宽松,蒙古国官方对于猎人捕猎蒙原羚甚至持半支持的态度。
这就形成了中国在保护蒙原羚,蒙古国在捕猎蒙原羚的奇特景象。
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蒙古国西部和中部地区的蒙原羚基本都绝迹了,只有蒙古国南部区域还存在着比较庞大的蒙原羚族群。
而这些蒙原羚,基本都是游离于中国以及蒙古国之间的“迁移族群”。
可见对于蒙原羚,中国和蒙古国这两个国家的行动都颇有成效。
当然对于蒙古国的行为我们也不能斥责什么,毕竟人家已经吃不饱饭了。
事实上中国当年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也不上心。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很典型的“先污染发展,后治理”的模式,因此上世纪我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远不能和今天相比。
在关于我国研发原子弹的电影《横空出世》中,就有驻扎在新疆的解放军战士忍不住饿,去捕猎蒙原羚做“黄羊包子”的情节。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野生动物也没有填饱肚子重要。
不同的是中国发展起来了,有余力去保护野生动物。蒙古国还没有发展起来,他们便不想也没有余力去保护野生动物。
不过像蒙古国这样的“过度发展”显然是不可持续的。蒙古国不重视环境保护过度放牧,导致这些年来它的荒漠化程度越来越高。
偏偏畜牧业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还挺高,蒙古国这种“过度发展”的行为显然是在透支自己未来畜牧业的发展。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蒙原羚?
中国方面,这些年来对像蒙原羚一类的野生动物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蒙原羚这一动物的数量总计有25万头左右,其中有约8万头“常驻”中国,其它的大部分是住在蒙古国东部的“迁移族群”,会在冬季的时候大批南下。
算上一直住在中国的蒙原羚和“迁移族群”,中国算是世界上有最多蒙原羚聚居的国家。
中国的动物保护自然有很大的意义。其一,动物保护可以维持物种多样性,保证生态平衡。
其二,更多样化的物种可以制造“生态免疫屏障”,可以降低人类中传染性疾病爆发的可能。
其三,不少的生物具备科研价值,一种生物保不齐就是未来治疗什么疾病的灵丹妙药。
这一点上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奎宁,在人类知道金鸡纳树中可以提炼出金鸡纳碱,也就是奎宁之前,疟疾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不治之症。
不过随着人类在金鸡纳树中发现了奎宁,疟疾很快就成为了可以轻易治疗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