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1796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1-21 17:37: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1-21 17:51 编辑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图为圆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供图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图为疙瘩陶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供图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图为2023年11月13日拍摄的陶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图为2023年9月23日拍摄的疙瘩鬲足残次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图为2023年9月26日拍摄的陶盂残次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图为发掘全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供图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图为2023年5月13日拍摄的填土出土人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中新网西安1月16日电(记者 阿琳娜)记者16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获悉,考古人员在陕西丰京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一组“工、居、葬”合一模式的遗迹,形成了一个小的独立生产单元,为研究制陶遗址生产流程、功能区划和聚落布局提供了重要资料。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 17:57: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1-21 18:07 编辑

实探郑州书院街墓地考古现场:早于殷墟王陵近200年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资料图为河南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M2出土的铜容器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资料图为河南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M2出土的金泡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资料图为河南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M2出土的玉柄形器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资料图为河南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M2部分出土器物分布图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图为2023年12月25日,河南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考古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图为2023年12月25日,河南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考古发掘现场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图为2023年3月8日,俯瞰河南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考古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图为河南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M2出土的铜容器。

   进入中国农历腊月,位于河南郑州的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发掘工作也接近尾声,黄富成与几名团队成员已转入考古发掘的资料整理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6:44: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1-23 17:02 编辑

中国贵州的新发现表明55000多年前的史前人类活动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这张未注明日期的档案照片显示的是位于中国西南部贵州省普定县的川东遗址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这张未注明日期的档案照片显示了在中国西南部贵州省普定县川东遗址出土的一颗新人类智人臼齿化石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这张未注明日期的档案照片显示了在中国西南部贵州省普定县川东遗址出土的骨鱼钩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这张未注明日期的档案照片显示了在中国西南部贵州省普定县川东遗址出土的一件角器。

   在中国西南部贵州省普定县川洞遗址出土了大量由石头、骨头和角制成的文物,表明史前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55000多年前。(新华社)

   贵阳,1月16日(新华社)-中国西南部贵州省普定县川洞遗址出土了大量由石头、骨头和角制成的文物,表明史前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55000多年前。

   川洞遗址最早发现于1978年,被认为存在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末、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

   经过两年多的挖掘工作,这是自1978年以来的第三次挖掘工作,研究人员在该遗址发现了一个新的土层,在那里他们发现了超过10万块动物骨头、超过1万件陶器和石器,以及2500多件骨头或角制成的物品。

   经过两年多的挖掘工作,这是自1978年以来的第三次挖掘工作,研究人员在该遗址发现了一个新的土层,在那里他们发现了超过10万块动物骨头、超过1万件陶器和石器,以及2500多件骨头或角制成的物品。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表示,出土了一块距今约5万至6万年的新人类智人臼齿化石。
他们还挖掘了三座可追溯到约10000年前的坟墓,发现了人骨和骨制品,包括一个骨鱼钩。

   在前两次发掘中,发现了一万多块石器、骨制品、动物和人类化石,以及两个几乎完整的人类头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7:07: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1-23 17:21 编辑

“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在北京开幕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1月12日,由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策划、联合海内外60余家博物馆、文化艺术机构、学术团体等共同推出的“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在北京开幕。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主要呈现陆上丝绸之路东段,从洛阳、长安到新疆这一区域的艺术。该展以6000平方米超大展览面积来呈现丝绸之路东段从洛阳、长安到喀什、和田地区的500余组/件文物及现当代、新媒体艺术作品等各类展品。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展品包括来自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北京、天津等10余省市自治区、35座城市的400余组件一二三级文物,许多作品属于首次公开展出。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此次展览聚焦于文明的融合。大展以“序”、“大地”、“人间”、“天空”、“艺术恒久”五个篇章来讲述丝绸之路丰沛的艺术样貌。

  “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从艺术的视角,通过绘画、雕塑、造像、器物等实物,并辅以声音、影像、多媒体等,多个角度来立体呈现丝路艺术的活力。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本次展览的策划由“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原创制作团队升级制作。为策划本次大展,策展团队西赴边陲东临大海,足迹走过15省市自治区、35座城市,行程10万里,洽谈百余家文博机构,考察万件文物。最终得以呈现的作品,多件属于首次赴京展出。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展览将于2024年1月13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为2024年1月13日—2024年7月13日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展览期间,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将联合各合作伙伴举办各种类型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包括主题论坛、学术讲座、青少年研学活动,以及多门类的艺术工坊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8:1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1-23 18:15 编辑

探访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秦汉馆

   1月5日,陕西西安,记者探访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近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对公众试开放,该馆是中国唯一一座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的缘起、发展、贡献为宗旨的博物馆,旨在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馆藏为基础,以考古资料为实证,重点展示秦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奠基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8:25: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1-23 18:28 编辑

亚洲规模最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在河北保定建成开放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图为该馆“镇馆之宝”之一的世界唯一中华猛龙“董氏中华猛龙”骨架化石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1月3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时值2024年新年到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迎来10周年之际,该馆全新推出以“自然·生命·人”为主题、以“演化”为主线、呈现地球38亿年来漫长生命演化史的大型展览,备受瞩目。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保定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总建筑面积约7.31万平方米,目前推出的展览设有“地球脉动”“远古海洋”“恐龙帝国”“哺乳新生”“灭绝之殇”等多个主题展厅,展馆以古生物化石、现生动物、岩石、矿物等自然资源为载体,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系统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生命起源与演化历程、生态保护理念,是一家面向世界的具备超链接、超共享、全开放功能的现代化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21:20: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1-23 21:44 编辑

分享进步历史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展出的青花瓷展示了古代中国和西亚之间的文化交流。[王开浩摄/中国日报]

   王开浩报道,故宫博物院的一个展览展示了不同文明是如何共同进步的。

   青花瓷可能是古代世界全球市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中国陶瓷品种在元代(1271-1368年)获得了全球声誉,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成为中国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标志性产品之一。

   来自海外的订单涌入中国的窑炉,许多贸易路线沿线的国家也制造了自己的变体。

   尽管如此,当人们回顾这一传奇故事是如何开始的时,他们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这种“中国制造”的产品也是过去国际供应链的一个例子,因为最初用于制造其令人惊叹的蓝色的原钴颜料来自现代伊朗。

   这只是在“历史邂逅:历史上的中国与西亚互动”展览中展出的266件文物讲述的故事之一。该展览将持续到4月11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也称紫禁城)午门画廊的中央大厅举行。

   “在展出的青花瓷中,你会发现许多典型的西亚装饰图案和铭文,”展览策展人、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纪洛渊说。

   “但中国在明朝(1368-1644)逐渐发展了自己的材料,并采用了更传统的中国图案,”他补充道。“青花瓷的工艺和美学变得更加本土化。中华文明一直具有包容性和创造性。”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展示古代丝绸之路上商队的陶俑。[王开浩摄/中国日报]

   早在那之前,中国和西亚就发生了化学反应。几千年来,冶金在西亚的兴起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同行。

   季说:“独特的西亚元素因此出现在中国的青铜器皿和武器上,以及金银制品上。”。

   尽管如此,由于中国文明从一开始就崇尚秩序和和谐,仪式尤其突出。

   季补充道:“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青铜在西亚主要用于制造工具和武器,但在中国却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仪式文物系统。”。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数千年前的仪式青铜乐器将游客带回孔子时代,欣赏这种冰冷的金属激发了中国先贤的想象力,从而造就了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时代。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一把镶有绿松石眼睛的青铜匕首反映了中国和西亚早期的交流。[王开浩摄/中国日报]

   虽然尺寸较小,外观粗糙,但展出的一把青铜匕首可能同样令人惊叹。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匕首雕刻成龙头形状,有一双绿松石眼睛,展示了中国和西亚的典型元素,暗示了历史记录之前欧亚草原上发生的文化交流。

   正如青铜起源于西亚,曾经丰富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因一样,来自中国的丝绸也可能塑造了非洲大陆另一端的发展道路,因为它曾经激励商队忍受艰难的沙漠穿越来寻找财富。

   河南双怀树遗址出土的象牙蚕雕塑,告诉了丝绸传说的早期篇章,而其他展品则解释了它的续集。

   季说:“中国丝绸继续向西传播,但中国工匠也吸收了西亚和中亚的纺织品元素,并用它们来改进自己的图案和技术。”。“沟通是双向的。”

   选择了一组在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土的纺织品来直接反映这种混合。

   策展人解释道:“西亚的古代工匠可能不知道丝绸编织技术,但他们编织羊毛的技能被引入中国,并被用来制作丝绸。”。

   唐朝(618-907),中国丝绸借鉴了当时流行于西亚纺织品的图案,对后来丝绸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带有古代伊斯兰图案的搪瓷镀金玻璃花瓶。[王开浩摄/中国日报]

   格拉斯是中国和西亚之间的另一位重要文化大使。尽管玻璃珠早在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771年)就被引入中国,成为贵族收藏的一部分,但直到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后,玻璃珠才成为重要的进口品。因此,中国工匠受到启发,开始制作自己的玻璃制品。

   展览显示,今天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个墓地,曾是北魏(386-534)的都城,出土了许多精美的玻璃器皿。在五世纪,当这座城市被称为平城时,它是玻璃生产的中心。

   季说,珍贵的玻璃器皿在抵达中国后也进行了本地化。例如,玻璃香水瓶从波斯传入中国后,在佛教寺庙里很流行,用于供奉圣物。

   一个突出的展品是一个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玻璃板,可以追溯到唐朝。它是在陕西西安法门寺的地宫中发现的,它被纳入皇家唐佛教寺庙可能会令人惊讶。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光耀说:“一个文明能接受多大的影响取决于它是否有开放的心态和包容他人的态度。”。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北京故宫博物院午门画廊中央大厅的一组唐代(618-907)三彩骆驼和马雕像。[王开浩摄/中国日报]

   在画廊的中心,一组被称为三彩的唐陶俑引人注目。其中包括骆驼雕像和来自西亚和中亚的商人。尽管他们年事已高,但他们的釉色和生动的面部表情仍然显得新鲜,提醒人们交流的重要性。

   这些开拓性的商人可能已经消失在时间的尘埃中,但他们曾经探索的路线已经不朽。在11世纪著名历史学家、诗人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中,记载了从中国到阿拉伯半岛的不同路线,以及各国及其距离。

   一份1739年在紫禁城印刷的复制品在展览入口处附近展出,作为一个挑逗。

   王解释说:“文明意味着一群人在实现发展的同时,激励周围地区繁荣发展。”。

   他说:“古代中国和西亚之间的互动不仅使彼此受益,还影响了其他地区,促进了它们的共同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21:58: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1-23 22:02 编辑

古代阿拉伯遗址显示出交流潜力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展出的文物包括50件以前从未公开展出过的物品。[蒋东摄/中国日报]

   在讨论当今阿拉伯世界最初的文明时,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美索不达米亚或埃及。由于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人们现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数千年来,沙特阿拉伯西北部山谷中的绿洲城市AlUla作为各个王国的家园和洲际贸易网络中的关键地位,展示了其魅力和在人类历史上的关键作用。

   时间的流逝可能侵蚀了壮观的古建筑,但由于沙特阿拉伯和法国考古学家的共同努力,那里出土的文物现在帮助中国公众想象它早在伊斯兰时期之前就鲜为人知但引人注目的过去。

    本月早些时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午门画廊西翼开幕的展览“阿拉伯奇迹AlUla”带领游客进行时间旅行,通过236件文物追溯文明演变的轨迹,其中50件从未公开展出。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一尊青铜骆驼雕像。[王开浩摄/中国日报]

   各种珍贵的雕塑、陶器、岩画、铭文、青铜器和其他物品共同呈现了7000年前的文明场景。

   法国考古学家、展览联合策展人Laila Nehme在阿尔乌拉遗址工作了20多年。在她看来,最近在120座被称为“mustatils”的砂岩纪念碑中挖掘出的文物和动物骨骼,以及数千座青铜时代的陪葬建筑,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理解。许多新发现正在北京展出。
   
   例如,一些动物的角被认为用于祭祀仪式。

   在公元前一千年,当每个绿洲都由一位特定的国王统治时,该地区成为了贸易路线上的枢纽。

   Nehme解释道:“阿尔乌拉后来成为骆驼商队在亚洲运输乳香、没药和其他香料的战略中转区。”。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山羊的小雕像。[王开浩摄/中国日报]   正如展品所示,像大丹和立颜这样的王国留下了许多存在的痕迹,包括数百个雕刻的铭文,代表国王或神圣人物的纪念碑,混合了当地艺术流派和古埃及的艺术流派,以及用作圣地祭品的小砂岩雕像。

   赫格拉位于阿尔乌拉以北仅几公里,后来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纳巴泰人定居时,赫格拉成为一座繁荣的城市。来自约旦首都佩特拉的纳巴泰人将黑格拉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地区中心。

   在图拉真统治时期,纳巴泰王国被罗马帝国吞并后,其繁荣时期仍在继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罗马军团士兵留下的希腊语和拉丁语铭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22:03: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1-23 22:59 编辑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野山羊石浮雕。[王开浩摄/中国日报]

   赫格拉于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是沙特阿拉伯首批列入该名录的文物之一。

   有诱人的证据表明存在远距离交流。

   例如,在AlUla发现的一件染色丝绸可能会为学术猜测创造空间,因为丝绸最初来自中国。

   频繁的贸易和统治者的更迭也带来了文化的演变。展览的一部分特别选择了许多雕刻铭文,重点关注该地区书写系统和语言的演变。

   阿拉伯文字被认为是从当地版本的亚拉姆文字Nabataean不断演变而来的。学者们普遍认为耶稣基督使用了亚拉姆语。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达达尼亚阿拉米语双语铭文。[王开浩摄/中国日报]

   根据Nehme的说法,展出的双语铭文和对其书法的研究只是提供了实物证据,以证明纳巴泰语是如何演变成阿拉伯语的。两者都有28个字母。

   在展览之后,一段时间之旅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一直延续到现代。

   “不仅是赫格拉,整个阿尔乌拉都展示了历史上不同民族和文明的会面,”阿尔乌拉皇家委员会考古、保护和收藏执行主任、展览的沙特策展人Abdulrahman Alsuhaibani说。

   他说:“这块土地的慷慨激励着我们今天与世界各地的其他人接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22:50: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1-23 22:56 编辑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一个建筑项目。[王开浩摄/中国日报]

   阿拉伯奇迹AlUla于2019年在巴黎首次亮相后,成为中国第一个全面展示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的展览。它将持续到3月22日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Alsuhaibani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在AlUla)有12次考古任务,而且都是国际性的。”。“(未来)与中国合作伙伴合作是这样一个展览的目标。

    “我们在AlUla拥有的是保存完好的人性,”他告诉《中国日报》。“保存和保护这一遗产不仅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因此,我们邀请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挖掘和发现。”

   2016年至2020年,中国和沙特阿拉伯围绕麦加附近的港口遗址al-Serrian进行了联合考古研究。中国帮助培养了沙特第一位水下考古学家。

   现在,在中国考古学家再次踏上沙特阿拉伯寻找另一个关键遗址之前,它的魅力吸引了中国公众的广泛关注,不仅仅是通过这次展览。

   上个月首播的中国热门旅游真人秀节目《Divas Hit the Road》选择了AlUla作为继首都利雅得之后的第二个目的地。

   对于两个古老文明灿烂的国度来说,这也许是一段美好友谊的延续。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一个香炉。[王开浩摄/中国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