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2742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10-25 20:26: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10-27 22:05 编辑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

   作为中国特有物种,神秘类人猿海南长臂猿,一度濒危到只剩下7至9只,被称为“人类最孤独的近亲”

   国家公园体制凝心聚力,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恢复,截至今年7月,已增至6群37只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依托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正汇聚国内外一流专家,发起成立全球长臂猿联盟,开展海南长臂猿保护联合攻关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凯姿


   一“当人类还是史前地球上的流浪者时,它们就已存在。”美国知名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在《与兽同在》一书中,对地球上的野生动物满怀敬畏。存活超万年的海南长臂猿,自然归属其中。


   作为中国特有物种,神秘类人猿海南长臂猿,一度濒危到只剩下7至9只,被称为“人类最孤独的近亲”。


   过去的近半个世纪,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对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尤其是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启,长臂猿的家园得以重建,种群数量稳步增至6群37只。


   海南长臂猿命运的改变,让全世界看到拯救濒危灵长类动物的希望。与此同时,它们远未摆脱灭绝风险。人们正为这一古老物种的延续,加倍付出努力。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的海南长臂猿(2019年10月25日摄) 蒲晓旭摄/本刊

   命悬一线的雨林“原住民”

   “呜,呜,呜,呜喂,呜喂……”天刚蒙蒙亮,海南长臂猿就开始了雨林放歌。

   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苗村,53岁的护林员李文永已翻身下床,挎上水和干粮,爬坡越坎进了山林。

   苗村是距离海南长臂猿生活区最近的村落。循声觅猿,对于从小在村里长大的李文永来说,是多年磨炼出的技能。

   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启体制试点,长臂猿专职监测队伍随之正式组建。作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的护林员,李文永除了巡山,还要“追猿”,将这些神秘“空中居民”的一举一动,记录在册。

   如今,濒危的海南长臂猿藏迹于霸王岭遮天蔽日的雨林里,找到它们绝非易事。而千百年前,长臂猿曾在海南岛广泛分布。

   北宋文学家苏轼被流放海南时,留下“柏家渡西日欲落,青山上下猿鸟乐”的诗句。500年前,海南多种方志也有关于长臂猿的记载。1992年发掘的三亚落笔洞遗址中,出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长臂猿骨骼化石,证明它们在海南岛已生活了上万年之久。

   在介绍海南长臂猿时,李文永如数家珍:它们手臂长,瓜子脸,颜值高。成年雄猿毛色乌黑,低调沉稳。雌猿则毛色金黄,温柔美丽。它们实行一夫二妻制,成年后便离家另立门户,2至3年左右才能抚育一胎。虽然成年后体型瘦小,但海南长臂猿在攀援跳跃时,一个个杂技般的动作令人目不暇接。

   在所有种类的长臂猿中,海南长臂猿的啼鸣声被公认最为优美。每天清晨,猿群雄性首领开始“领唱”,从音短调低直至高亢尖利。随后,群猿一齐呼叫回应,音传数里以外。它们几乎终生脚不着地,在树上过完一生。

   海南长臂猿钟爱熟透的浆果,鲜嫩的枝叶和花蕊则是“下饭菜”,有时碰到蜂蜜、昆虫、鸟蛋,也会取来尝尝味道。它们性格温顺,即便吵架,最多也只比划两下,很快又颇有绅士风度地抱在一起,握手言和。

    少子、挑食、斯文的特性,为海南长臂猿种群的急剧衰减埋下隐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林业发展、狩猎盛行”,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范朋飞说,“那时,海南长臂猿分布区域开始明显退缩,它们的数量减至2000多只。”

   与海南长臂猿打了40多年交道的霸王岭分局退休护林员陈庆,曾经做过伐木工。在他的记忆里,当时一个林场砍完了,工人就转移到另一个林场。车辆、机器进山的嘈杂声,吓得野生动物们拼命逃往雨林更深处。


   人进,猿退。“它们像是没家的孩子,四处流浪。”陈庆说。

   后来,热爱长臂猿的陈庆,不顾家人劝阻转做护林员。“每当听到枪响,我们都急得直跺脚。一边拦住猎手进山,一边学狗叫,催长臂猿快点逃跑。”雨林千疮百孔,海南长臂猿的命运难有转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海南长臂猿仅存于霸王岭林区,最少时缩减到仅剩7~9只,命悬一线。再往后几年,一些学者甚至怀疑它们已经灭绝。

   转折点始于1980年。这一年,霸王岭经批准设立了面积约3万亩的长臂猿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又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烟云笼罩、林海浩渺、古木蔽日的霸王岭风光得以保存。海南长臂猿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

    2003年,一次海南长臂猿野外调查结果显示,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存有长臂猿两群13只,向外界证明了海南长臂猿虽处境危险,但并未灭绝。

   这次调查轰动了世界。随后,濒危程度远超大熊猫和朱鹮等物种的海南长臂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为“全球最濒危灵长类动物”。

   紧迫救援

   保护海南长臂猿迫在眉睫。

   为此,过去几十年间,海南省林业主管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森林公安部门联合起来,实施海南长臂猿栖息地保护措施,严禁森林偷猎行为。

    海南长臂猿监测队副队长周照骊清晰记得,在海南长臂猿种群减至个位数时,许多专家站出来痛声疾呼:“不要再砍树了,它们可能就要永远消失了!”“好几次,车辆和采伐工人准备进入霸王岭核心区的前一刻,被当时的霸王岭林业局紧急叫停。”周照骊说。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海南长臂猿得到前所未有的严格保护。

    划出一条条红线,人不进山。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楠说,公园核心保护区近年持续进行生态搬迁、小水电站清退、人工林处置,正在兑现“将人类生存空间让给雨林”的承诺,让海南长臂猿重新成为雨林的主人。

    修复破碎栖息地,补植树种。海南林业部门和民间组织继续开展轰轰烈烈的护林行动,填充砍伐森林留下的“斑块”,连接人为破坏造成的“断桥”(被水泥路等间隔开的山林)。

   “人手不够的时候,我把妻子和孩子都拉上了‘前线’。”陈庆说,“大家种植了30万株长臂猿喜食的榕树、南酸枣、秋枫,还为它们连接了迁徙通道,搭起了生态绳桥,前后改造修复栖息地将近5000亩。”

   不少国内外专家团队也参与进来,聚力开展海南长臂猿栖息地及热带雨林生态修复项目研究。

   更多的一线监测和保护任务,落在霸王岭分局护林员们的肩上。

   相比蛇虫野兽、雷雨酷热,周照骊觉得孤独寂寞最让护林员煎熬。“人进了山,就像一滴水掉进海洋。”长期不说话,人会变得神情呆滞。早期,护林员没有手机,化解寂寞的方法,就是在休息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互相拼命找话题聊天,把时间消耗掉。

   耐得住寂寞的护林员们,渐渐变成长臂猿信任的朋友。工作至今13年,李文永前后拍过数万张海南长臂猿照片,成为长臂猿“最熟悉的人”之一。

   “每次进山,大家都轻轻地走,悄悄地说话,生怕打扰到它们。”李文永说,有时候,人和猿近距离遇见,会对视着互相打量。人挠头,它也模仿着挠头。调皮胆大的,还会从树上吊下来,偷偷摸护林员的头和拍摄装备。

    国家公园体制凝心聚力,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恢复。从2020年新添的婴猿“平平”,到2021年“猿海”“猿南”相继出生,再到2022年再添新丁……截至今年7月,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已增至6群37只。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博士陈远认为,海南长臂猿既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旗舰物种,也是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物种。对长臂猿的保护,同时让其他物种受益。据了解,2019年以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共发现新物种54种,生物多样性恢复硕果累累。

   2021年,在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分别向全球发布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托起长臂猿生命的方舟


   在中国,长臂猿仅片段化分布于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其中,曾分布于云南的北白颊长臂猿和白掌长臂猿,于2022年被宣布在中国野外灭绝。因此,海南长臂猿接下来的种群恢复、长效保护格外引人关注。

   “全球20种长臂猿中,有19种的种群都在持续减少,仅海南长臂猿保持稳定、小幅增长。”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理事长章新胜认为,海南长臂猿种群基于栖息地保护得以自然恢复,没有人工直接干预,这在世界陆生哺乳濒危动物保护经验中是罕见的。

   在广大护林员看来,只要海南长臂猿能够不断分群建立新的家庭,其种群就能够持续壮大。

   经专家评估,在没有重大突发状况、保护力度不变的情况下,海南长臂猿个体数量,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60至70只,实现种群翻番。

   抱有期待的同时,受访专家表示,海南长臂猿现有种群数量仍然很小、种群遗传多样性很低。

   “关于它们的很多科学难题尚未破解,其极度濒危现状仍未解除。”范朋飞说,对于这一物种的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当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依托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正汇聚国内外一流专家,发起成立全球长臂猿联盟,开展海南长臂猿保护联合攻关。除了栖息地保护,专家们提出恢复海南长臂猿种群的行动计划,且每年都要做一次长臂猿数量普查。

   2023年7月,全球长臂猿联盟第一次合作伙伴大会在海南海口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印度、荷兰等10个国家和地区,近120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15家国际组织及基金会成员汇聚一堂,共商保护长臂猿长效机制。

   会上,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执行院长汤炎非认为,这一平台的设立,将更加有助于借鉴国际智慧开展长臂猿保护。

   此外,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也在更多地联合开展海南长臂猿种群生态、繁殖习性、栖息地结构、食源植物、保护对策等研究。

   “为了保护海南长臂猿,我们在20年前就开始行动。”李文永家里客厅的墙面中央,张贴着他拍摄的一幅长臂猿三口之家的照片。尽管年久泛黄,他仍舍不得换下。

   李文永说他会经常盯着那张照片,默默地发愿:“我们会一直守护长臂猿,直到双脚再也跑不动,直到它们重新回到其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6 20:03: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10-26 20:13 编辑

西藏拉萨首次记录到雪豹带崽活动影像
   
   近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乃朗生态文化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在回收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朗谷雪豹重要栖息地”的最新监测数据时,惊喜的发现一段雪豹妈妈带着两只幼崽的画面。
  
   这次首次在拉萨市区域内记录到雪豹携带幼崽的活动影像,表明堆龙德庆区以及拉萨市正在成为雪豹稳定的栖息地,呈现出健康的生态系统。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在视频画面中,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一只成年雪豹先走入镜头中,其标志性的大尾巴随之出现;这只成年雪豹显得非常的警觉,对周围环境充分观察之后,在山脊上开始刨坑标记行为。随后,视频里紧跟着出现两个蹦蹦跳跳的毛球,两只雪豹幼崽一前一后出现在画面中。

  “作为独立活动的物种,雪豹只会在交配季节或者带崽时候才会集体出现。此次记录到的应该是一只雪豹妈妈和她的两个幼崽。”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负责人赵翔介绍说,“雪豹通常在一月到三月中旬交配,经过93-110天孕期,幼崽在六、七月出生,从影像时间来看,两只幼崽当时应该半岁左右,刚刚出来和妈妈学习野外的技能。”

  据调查人员介绍,此次记录到雪豹带崽的位置位于乃朗谷后山山脊,其海拔为5714米。而在该区域布设的其他5台红外相机均在今年内记录到雪豹活动影像。

  在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支持下,乃朗谷自2021年起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工作,并于2022年3月10日首次记录到雪豹影像,所记录到的雪豹位点距离拉萨市中心直线距离不足50公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6 20:15: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10-26 21:24 编辑

   截至目前,在乃朗谷共调查到49种陆生野生动物,属10目21科。包括白唇鹿、马麝、胡兀鹫、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以及狼、棕熊、欧亚猞猁、岩羊、高山兀鹫、红隼、藏马鸡等国家二级保护物种。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藏马鸡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戴胜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赤狐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红翅悬壁雀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岩羊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鸲岩鹨

  通过对雪豹影像进行识别,发现乃朗谷区域目前至少活动有7只雪豹独立个体。

  以上信息表明,乃朗谷区域目前保存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有可繁育的雪豹种群,且有充足的有蹄类动物支撑雪豹、狼、猞猁等大中型食肉动物生存,并为多种珍稀物种提供健康及完整栖息地。

  2023年2月,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正式划批设立“乃朗谷雪豹重要栖息地”,保护该区域雪豹及同域珍稀濒危动物和其栖息地。与此同时,2023年5月,在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乃朗生态文化保护中心正式成立,将进一步提升乃朗谷区域的生态保护力量。

  作为西藏首个雪豹重要栖息地,乃朗谷将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工作,希望基于长期的科学数据指导保护行动,推动社区参与,打造堆龙德庆区乃至拉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

  作者:鲜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7 21:35: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10-27 22:22 编辑

(图片故事)海南长臂猿的成长记录者

   海南长臂猿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上最珍稀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目前仅分布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雨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已从70年代末的2群7到9只恢复到2023年的6群37只。这一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一群雨林“守护者”艰辛的监测和守护。

   凌晨5点,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李文永已在晨光泛起前抵达长臂猿常活动的区域。根据猿鸣定位寻踪,统计海南长臂猿种群个数,拍摄照片和视频,这些都是他的工作内容。“有时为监测需要,背着几十斤重的生活物资和装备,在山上吃住也是常事。海南长臂猿的‘歌声’,谁听了都喜欢,很想一直能听到它们的声音”,李文永说。

   十余年间,李文永为海南长臂猿拍摄了数万张照片。这些照片和监测队员的日常监测工作,为科研工作者了解掌握海南长臂猿生活习性、种群变化规律等情况,积累了详实和宝贵的监测数据。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10月18日,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李文永(左)和同事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工作。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10月18日,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李文永(左)和同事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躲雨。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10月18日,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李文永在家中翻阅关于海南长臂猿喜食植物的书籍。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10月18日,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李文永(右)和同事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查看几天前拍摄的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10月18日,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李文永(左)和同事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进行监测工作。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10月18日,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李文永在家中查看拍摄的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10月18日,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李文永(左)和同事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进行监测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7 21:35: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10-27 22:30 编辑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10月18日,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李文永展示一双因长期上山而穿烂的鞋。 新华社记者 樊雨晴 摄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10月18日,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李文永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工作。 新华社记者 樊雨晴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7 21:36: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10-27 23:05 编辑

四川黑水发现“草猞猁”,耳朵长有天线,冬季会进村盗食家禽

   在位于四川黑水县的达古冰川保护区,工作人员拍摄到了一种特殊的动物——荒漠猫。这种猫科动物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在荒凉的地区生活,外形酷似肥胖的橘猫。荒漠猫的身上呈浅黄灰色,背中部为红棕色,尾巴后段有数条黑环,耳朵上还长着簇毛,形似天线。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达古冰川景区是一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胜地,拥有独特的地貌和多样的生物资源。近年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野外调查,记录下了雪豹、羚牛、绿尾虹雉等重点保护动物的身影。而这次拍摄到的荒漠猫的活动身影,再次丰富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荒漠猫的行动神秘莫测,性格谨慎机警,对人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它们通常在夜晚活动,白天则躲在洞穴中休息。作为肉食动物,荒漠猫以各种鼠类为主要食物,捕食手段多样,善于利用敏锐的嗅觉和听觉来寻找猎物。尤其在初春季节,荒漠猫会等待高原鼢鼠出洞修补洞口的时机,进行捕食。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荒漠猫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对农、林、牧业来说是一种益兽,主要捕食鼠类,起到了控制鼠害的作用。然而,在冬季由于鼠类猎物资源匮乏,一些荒漠猫会进入人类生活区域,盗食家禽。这对当地的农民来说是一种困扰,因为荒漠猫会给家禽带来损失。

   总结来说,四川黑水县达古冰川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最近在拍摄野生动物时发现了荒漠猫。这种特殊的猫科动物具有酷似橘猫的外貌,耳朵上长着簇毛,像是天线一样。荒漠猫的行动神秘,以各种鼠类为食,活动主要在夜晚。尽管荒漠猫对农、林、牧业有益,但冬季它们会进入人类居住的地区,盗食家禽,给当地农民带来麻烦。


   请注意:本文为重新编写的文章,基于原文提取重要信息,并进行了重新组织和扩展。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7 21:36: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10-27 23:14 编辑

发现奇特生物:是鸟非鸟,是兽非兽,究竟是什么?

   几维鸟是一种奇特的动物,虽然它被归为鸟类,但它却没有翅膀和尾羽。虽然全身覆盖着羽毛,但这些羽毛很硬,像刺猬的刺。它只有两条腿,像哺乳动物一样,而且长着一张长长的喙。然而,这个喙却像刺猬和针鼹的嘴一样。这种奇怪的鸟是新西兰的国鸟——几维鸟。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鸣叫时发出的声音类似于“几维”,因此有人称之为几维鸟。由于没有翅膀,它又被称为无翼鸟。另外,由于其奇特的体型,人们也称之为鹬鸵或奇异鸟。几维鸟的体形如梨子,全身覆盖着蓬松细密的羽毛,既没有翅膀也没有尾羽,因此无法飞翔。然而,它的双腿粗短有力,奔跑速度很快。当两只几维鸟互相打斗时,它们会用腿互相踢打,甚至能将对手踢飞好几米远。几维鸟的嘴巴长而尖,休息时常常用嘴巴支撑在地上,作为第三条腿使用,以保持身体平衡。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新西兰是几维鸟的唯一栖息地,它们的体型与家鸡相似,被分为三个品种,包括褐几维鸟和大斑几维鸟,它们的身高可达35厘米,重量超过2千克;小斑几维鸟体型较小,只有25厘米左右,重量约为1.2千克。尽管这三种几维鸟长得很像,但它们确实是不同的品种。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几维鸟是新西兰特有的一种动物,这个国家地处偏远,具有独特的生物演化历程,形成了独特的生物种类。但是,自从毛利人和欧洲人相继到来之后,人类活动和引进的其他动物如猪、牛、羊、狗和猫等都改变了新西兰的生态平衡,导致几维鸟的数量不断减少,一些几维鸟甚至难以见踪影。此外,已经有40多种鸟类在这里灭绝。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几维鸟非常喜欢睡觉,每天能够睡上20个小时。它主要在晚上捕食食物,并且具有非常敏锐的嗅觉。它的鼻孔位于嘴巴上方,甚至能够嗅到埋在10厘米深的土壤中的虫子并抓住它们吃掉,被认为是一种天生的生命探测器。此外,它还是一种杂食动物,主要以泥土中的蚯蚓、昆虫、蜘蛛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也会在河涧中觅食鳗鱼、淡水螯虾和两栖动物,还会吃一些植物的果实。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几维鸟以其挖掘地穴筑巢的方式,选择了相对隐蔽的环境,以避免遭受天敌的袭击。它们的交配活动主要在夜间进行,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雌鸟所产下的蛋异常巨大,甚至达到了体重的1/3,这使得几维鸟成为了世界上产蛋和身体比例最大的鸟类之一。有些几维鸟的蛋甚至重达500克以上,可以媲美一些小型鸵鸟的蛋。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几维鸟的主要繁殖季节是从6月到翌年3月,雄鸟和雌鸟之间遵循一夫一妻制,一旦选择终身不渝。这种鸟的雄鸟非常负责任,是典型的“顾家暖男型”,孵卵行为由雄鸟完成。因此,他们在新西兰被称为“几维鸟男人”。对此,大家会如何点评呢?欢迎转发讨论。#几维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7 21:36: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10-27 23:21 编辑

似鹿白尾马脚人手的神兽,你听说过吗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向西南三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皋涂山,在今天陕西境内的与峪山岭。蔷水发源于皋涂山,向西流入诸资水:涂水也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集获水。山的南面有很多丹砂,山的北面有许多银和黄金,山上长着很多桂树。山中有一种白色的石头,叫作譽,可以用来毒杀老鼠。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如藥菱一般,叶子的形状与葵的叶子相似,但叶背呈现红色,名叫无条,可以毒杀老鼠。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鹿,长着白色的尾巴、马一样的脚、人一样的手,有四只角,它的名字叫獲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7 21:36: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10-28 14:52 编辑

又一淡水鱼灭绝,重500公斤,曾经是长江霸主,如今难觅踪迹

   在地球上,水体越大,水生生物的体积就越大。例如,蓝鲸是一种仅能在海洋中生活的巨型动物,它们依赖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来获取食物。而河豚和鲟鱼则是居住在湖泊和大河中的大型鱼类,它们通过捕食水中的小型鱼类和昆虫来维持生存。中国最大的河流是长江,因此中国最大的淡水鱼也生活在长江中。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那么长江中最大的鱼是哪种呢?一般认为是鲟鱼。据了解,长江中有三种鲟鱼:江鲟、中华鲟和白鲟,其中白鲟体型最大。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不幸的是,最近媒体报道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兼研究员魏奇伟博士和其他研究人员表示,长江鲟作为中国特有物种和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已经灭绝。相关文章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上,相当于宣告这个物种已经从世界上完全消失,令人心碎!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长江鲟属于多齿鲟科,最早出现在白垩纪(1亿多年前)。目前,只有两种多齿科鱼类存活,分布在亚洲的长江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白鲟,又称中华鲟,生活在中国长江流域,曾经是一种独特的鱼类,也是一种珍稀动物。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在中国古代,长江鲟也被称为“金枪鱼”。民间有“千斤懒,万斤象”的说法。“千斤懒”是指中华鲟,“象”是指长江鲟,说明白鲟的体型比中华鲟大。一些渔民声称,这种鱼可以长到7米或更长的长度。这种鱼游得很快,非常凶猛,长江中的大多数鱼类都以它为食,它站在长江水下食物链的顶端,也被称为“江中之虎”、“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巨鱼”,跻身世界十大淡水鱼种之列。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长江鲟主要生活在中国四川宜宾至长江口的长江干支流。不过,之前在钱塘江和黄河下游也发现过这种鱼,说明这种鱼也可以在沿海浅水区生存,通常在春季沿河产卵。小型鱼类通常生长在淡水中,并在下游的海洋中生存。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长江鲟体长2-3米,体重200-300公斤。它的最大体长可达7.5米,体重超过500公斤。它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因为它的吻像长剑或象鼻,占其全身长度的三分之一。它也被称为中国箭鱼,形似鱼类,身体呈梭形,上下颚都有锋利的牙齿。体表没有骨质板状的大型硬鳞,尾鳍上缘只有一排多刺的鳞片。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最后一条长江鲟出现在2003年,这是中国野生动物科学家最后一次救助、放生和追踪其活动。但由于随后检查船撞礁,放生的白鲟的无线电信号也随之消失。从那以后的16年里,考古学家和渔民再也没有发现过长江白鲟。即使考古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他们也从未发现这条“长江巨鱼”的影子。因此,野生动物学家认为,长江白鲟可能早在2005-2010年就已经灭绝。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一旦一个物种消失,就很难再出现在地球上。长江鲟的灭绝是长江流域生态物种的又一重大损失,也是继白暨豚和长江沙鱼之后,中国生态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物种消失的坏消息。这表明在保护环境和物种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大家会如何点评呢?欢迎转发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7 21:36: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10-28 15:32 编辑

古人常说的“老鸨”,是“万鸟之妻”?这种鸟竟比朱鹮还稀有

   大鸨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鸟类,因为它们的繁殖方式与其他鸟类不同。它们的交配方式被形容为“鸟尽可夫”,因为雌性大鸨在繁殖季节时会和任何一种鸟类交配,甚至包括野鸭子在内。这种交配方式令人惊奇,也让大鸨成为了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然而,大鸨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交配方式而被人们所关注,它们还有着其他令人惊叹的特点。大鸨是一种体型非常大的鸟类,被称为亚欧最大的鸟类。它们的体长可以达到一米多,重达18公斤,看起来比火鸡还要大。

   大鸨的体型虽然庞大,但它们却非常机警,通常三五成群,群里的老大并不是雌鸟而是雄鸟。大鸨的食性很杂,喜欢生活在湖泊或者沼泽附近,它们通常成群结队在一起觅食,喜欢吃湖边水草的嫩芽,还会捕食岸上的青蛙、蚱蜢和蛐蛐。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大鸨的飞行能力也非常强,迁徙时最高可以飞行到500米的高度。尽管大鸨有着这么多优点,但是人类祖先并没有驯化它们。主要是因为大鸨的性成熟时间太长了,雌鸟要到四岁才能生蛋,雄鸟到五岁才会发情与雌鸟交配。此外,雌性大鸨的产蛋频次很低,人类祖先看不上它们。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大鸨也不像野鸡或者火鸡那样容易驯化,它们的飞行能力很强,人类很难驯服它们。大鸨的繁殖方式虽然奇特,但是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角色却非常重要。它们在食物链的顶端,被认为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大鸨的数量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威胁,包括湿地的开发、捕猎和栖息地破坏等因素。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为了保护这种珍贵的鸟类,人们应该加强对它们的保护和管理。大鸨的繁殖习性引发的保护问题大鸨因其繁育方式而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物种之一。虽然大鸨数量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达到了近3000只,但是在我国野外的种群数量却只有400只左右。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特别是那些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人士、生物学专家以及动物保护组织。他们都认为,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保护大鸨不再受到滥猎和人类活动的威胁。大鸨繁育的习性和行为方式也是导致其保护问题的主要原因。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与其它鹤形目动物不同,大鸨不是一夫一妻制的,雌性大鸨可以和多只雄性大鸨交配,这种繁育的模式被称为“小家庭模式”。这种模式虽然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在野外观察中确实有不少证据表明,大鸨之间存在这种性行为。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这种行为一度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但是经过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行为并没有影响大鸨的生存和繁殖。然而,大鸨的数量却逐年减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的破坏活动。在近代,由于一些人对大鸨内脏的虚假传言,导致人们开始捕杀大鸨。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这种活动在东北地区尤为严重,因为大鸨不会在树上筑巢,所以只要人类带上猎犬就可以轻易地找到大鸨的巢穴。即便大鸨逃脱了猎人的追捕,它们的蛋也会被采摘。这种猎杀活动,导致了大鸨数量的急剧减少,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很有可能会面临物种灭绝的危险。
瞭望|拯救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海南长臂猿
   
   针对大鸨的保护问题,生物学专家和动物保护组织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首先,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大鸨的栖息地,防止草地和林地的退化。其次,采取科学的人工饲养方法,增加大鸨的繁殖数量,避免近亲繁殖所带来的种群遗传缺陷。

   

   此外,还可以宣传大鸨的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大鸨保护的意识,减少人类对大鸨的破坏行为。最终,希望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大鸨,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