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欣逢青铜重器 探访最早“中国”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3617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7-12 17:23: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7-12 17:41 编辑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欣逢青铜重器 探访最早“中国”
盛世中华
观众正在观赏何尊。人民网 韦衍行摄
盛世中华
观众正在宝鸡青铜博物院参观。人民网 韦衍行摄
盛世中华
何尊。人民网 韦衍行摄
盛世中华
徕壶。人民网 韦衍行摄
盛世中华
秦公镈。人民网 韦衍行摄
盛世中华
火纹罍。人民网 韦衍行摄
盛世中华
井姬盂鏙。人民网 韦衍行摄
盛世中华
节约(左)和兽首当卢(右)。人民网 韦衍行摄

人民网宝鸡7月12日电 (韦衍行)“铜为物之至精”。走进座落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华石鼓园内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恢弘庄重的鼎、纹饰精美的壶、寒芒犹在的兵器……各式青铜器物令人目不暇接。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以考古研究成果和历史文献为依据,荟萃了宝鸡地区出土的上千件商周时期青铜器,一级文物逾百件。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西周时期的何尊。

何尊整体呈椭方形。俯视尊口,外圆内方,颈、圈足、腹部截面为圆角方形,将尊体分为前后左右四面,四面正中,自上而下,各饰一道雕扉棱脊。内底铸铭文122字,记述了周成王五年迁宅成周的重大史实。何尊兼具艺术与史料价值,是西周青铜器代表作之一。

“宅兹中国”,在何尊的铭文中,出现了目前所见最早的“中国”一词。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作:中国。

历史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文物仍旧鲜活。通过它们,我们可以触摸历史,感知历史的温度,更能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砥砺奋进。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7-12 17:29:04 | 只看该作者
“长江与海洋文明·考古文物精品展”在沪开幕
盛世中华
7月10日,参观者在东汉摇钱树展柜前驻足观看
盛世中华
7月10日,参观者在越王鹿郢剑展柜前驻足观看
盛世中华
7月10日,一名讲解员(中)在西周早期立鸟盖悬铃铜罍展柜前向参观者做介绍
盛世中华
这是7月10日在展览上拍摄的四川成都羊子山墓出土的东汉击鼓说唱俑
盛世中华
这是7月10日在展览上拍摄的四川绵阳出土的东汉舞蹈俑
盛世中华
7月10日,参观者在一组漆器展品前驻足观看。

  当日,“江海共潮生:长江与海洋文明·考古文物精品展”在位于上海的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汇聚了全国13个省市41家博物馆的精品文物180件,其中一级文物64件。展览以三星堆遗址、马王堆汉墓、曾侯乙墓、海昏侯墓、金沙遗址、朱然墓、隋炀帝墓、“长江口二号”沉船等34项重大考古发现为依托,实证新石器时代至今“从长江走向海洋”的交融历程。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7-12 17:32:34 | 只看该作者
河北黄骅发现明代祭海石碑 有助于研究古代北方祭海文化
盛世中华
图为黄骅市发现的明代碧霞元君庙残碑(局部)
盛世中华
图为黄骅市发现的明代碧霞元君庙残碑(局部)。

   据河北省黄骅市博物馆10日消息,工作人员近日在该市羊二庄镇前街村采集到一块明代成化年间碧霞元君庙残碑。专家认为,该石碑是当地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祭海文物,对研究古代北方祭海文化有重要价值。

   据了解,这块残碑长1.75米、宽0.4米、厚0.25米。据残余碑文记载,该碑是当地为修建碧霞元君庙所立,距今已有538年历史。其中,碑文“灶民以煎办为活”,佐证了明代隆庆版《长芦盐法志》记载的羊二庄一带民众以煮盐为生的真实性。张宝刚 摄

   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称,作为沿海地区,黄骅有着悠久的煮盐与祭海文化,碧霞元君庙是北方具有代表性的祭海文化之物质载体,此次发现的石碑对研究古代北方祭海文化有重要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7-13 08:33:37 | 只看该作者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在山东博物馆举办
盛世中华
成果展上展出的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大汶口文化嵌绿松石象牙雕筒(7月12日摄)
盛世中华
成果展上展出的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龙山时代陶鼎(7月12日摄)
盛世中华
7月12日,观众参观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
盛世中华
成果展上展出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二里头文化陶器(7月12日摄)
盛世中华
成果展上展出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铜人头像(7月12日摄)
盛世中华
成果展上展出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铜人面具(7月12日摄)
盛世中华
成果展上展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屈家岭文化陶壶形鼎(7月12日摄)
盛世中华
成果展上展出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龙山时代陶塑人像(7月12日摄)
盛世中华
成果展上展出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良渚文化石器(7月12日摄)
盛世中华
成果展上展出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良渚文化玉琮(7月12日摄)。

  从7月10日开始,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在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山东博物馆举办。该展览聚焦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诞生的关键阶段、重点地域,涵盖了山东、河南、湖北、浙江等8省31处遗址的335件(套)文物,展览为期3个月。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3-7-13 18:06:56 | 只看该作者
百余件敦煌文物杭州展出 含多件国宝级文物
盛世中华
图为现场展出的国宝级文物北凉高善穆石造像塔 中国丝绸博物馆 供图
盛世中华
图为画像砖图案的数字化展示 童笑雨 摄
盛世中华
图为观众游览复原的敦煌莫高窟第285窟 童笑雨 摄
盛世中华
图为景教十字纹铜牌饰 童笑雨 摄
盛世中华
图为现场展出的三彩牵驼俑和三彩骆驼。中国丝绸博物馆 供图

7月12日,“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展于浙江杭州开幕。现场展出百余件敦煌文物,其中一级文物达30多件/套,包含众多国宝级文物。此外,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复原场景也于展览中亮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3-7-15 14:3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7-15 14:33 编辑

博物馆里的古代“避暑神器”
盛世中华
      7月13日,安徽合肥,市民正在安徽博物院内参观“吴王光鉴”。鉴为圆腹、平底、双兽耳,器表满饰蟠虺纹。出土时,里面还放置一个铜尊缶,组成楚国特有的青铜礼器组合——鉴缶。尊缶内盛酒,鉴内夏天可以盛放冰块,在春秋时期就实现了冰与水的解暑搭配,因此它被形象地称为中国最早的冰箱。
盛世中华
   7月13日,安徽合肥,市民正在参观“宋三彩卧女抱鹅枕”(左上)。由安徽博物院向公众展示的“宋三彩卧女抱鹅枕”瓷质枕头高15厘米,瓷枕表面的釉会使人的头部感到清凉舒适,是古代人夏季专用寝具。
盛世中华
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7月13日,安徽合肥,市民正在参观“方鉴、方尊缶”(左一、左二)。由安徽博物院向公众展示的“方鉴、方尊缶”由盛酒器尊缶和水器鉴组合配套使用,鉴内夏天可以盛放冰块,从而使缶内饮料变得清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3-7-15 21:21: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7-15 21:23 编辑

长城古迹助力嘉峪关旅游
盛世中华
这是7月14日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拍摄的长城第一墩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盛世中华
游客在甘肃省嘉峪关市参观长城第一墩(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盛世中华
游客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游览长城第一墩景区(7月14日摄)
盛世中华
这是7月15日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拍摄的悬壁长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盛世中华
这是7月15日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拍摄的悬壁长城(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盛世中华
这是7月15日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拍摄的悬壁长城新华社记者 方欣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3-7-15 21:29: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7-15 21:31 编辑

盛世中华
游客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游览悬壁长城(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盛世中华
这是7月14日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拍摄的嘉峪关关城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盛世中华
游客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游览嘉峪关关城景区(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欣 摄
盛世中华
    这是7月14日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拍摄的嘉峪关关城景区(无人机照片,拼接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盛世中华
这是7月13日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拍摄的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盛世中华
游客在甘肃省嘉峪关市参观嘉峪关长城博物馆(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欣 摄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其中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等古迹是嘉峪关长城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嘉峪关聚合长城文化、边塞文化、丝路文化等元素,让历史古迹焕发新生机。
  
   截至7月1日,嘉峪关市今年累计接待288.9万人次,旅游收入17.1亿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3-7-16 15:59:03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启动“博物馆之夜”活动促进夜间经济发展

   这张拍摄于2023年7月14日的照片显示了中国东部上海的上海博物馆的夜景。上海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从7月7日至8月20日,每周五举办“上海博物馆之夜”活动。


   为了提振城市夜间经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博物馆之夜”活动,共有17个文化场馆在暑假期间延长了开放时间。这些博物馆还将举办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推出文创产品,打造文化旅游新风貌。(新华社/辛梦辰)

   2023年7月14日,中国东部上海,一个孩子在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陶瓷画廊观看展品。上海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从7月7日至8月20日,每周五举办“上海博物馆之夜”活动。


   为了提振城市夜间经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博物馆之夜”活动,共有17个文化场馆在暑假期间延长了开放时间。这些博物馆还将举办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推出文创产品,打造文化旅游新风貌。(李心怡/新华社照片)

   2023年7月14日,人们参观位于中国东部上海的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从7月7日至8月20日,每周五举办“上海博物馆之夜”活动。


   为了提振城市夜间经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博物馆之夜”活动,共有17个文化场馆在暑假期间延长了开放时间。这些博物馆还将举办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推出文创产品,打造文化旅游新风貌。(新华社/辛梦辰)

   2023年7月14日,中国东部上海,一名游客在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陶瓷画廊观看展品。上海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从7月7日至8月20日,每周五举办“上海博物馆之夜”活动。


   为了提振城市夜间经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博物馆之夜”活动,共有17个文化场馆在暑假期间延长了开放时间。这些博物馆还将举办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推出文创产品,打造文化旅游新风貌。(新华社/辛梦辰)

   2023年7月14日,游客在中国东部上海的上海博物馆观看展览。上海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从7月7日至8月20日,每周五举办“上海博物馆之夜”活动。


   为了提振城市夜间经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博物馆之夜”活动,共有17个文化场馆在暑假期间延长了开放时间。这些博物馆还将举办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推出文创产品,打造文化旅游新风貌。(新华社/辛梦辰)

   2023年7月14日,中国东部上海,游客在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陶瓷画廊观看展览。上海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从7月7日至8月20日,每周五举办“上海博物馆之夜”活动。


   为了提振城市夜间经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博物馆之夜”活动,共有17个文化场馆在暑假期间延长了开放时间。这些博物馆还将举办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推出文创产品,打造文化旅游新风貌。(新华社/辛梦辰)

   2023年7月14日,中国东部上海,游客在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陶瓷画廊观看展品。上海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从7月7日至8月20日,每周五举办“上海博物馆之夜”活动。


   为了提振城市夜间经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博物馆之夜”活动,共有17个文化场馆在暑假期间延长了开放时间。这些博物馆还将举办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推出文创产品,打造文化旅游新风貌。(新华社/辛梦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7-18 19:04: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7-18 19:06 编辑

中国焦点:挖掘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明


   新华社太原7月18日电在中国文化的影响范围内,关羽,一位以战斗中的忠诚和勇敢而闻名的古代将军,被广泛地神化和崇拜。


   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谢州市的关羽庙是全国众多祭祀将军的庙宇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一所研究关羽民间信仰背后文化的研究所在谢州成立,并聘请了八名研究生。今年夏天,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正在为寺庙编纂编年史,并深入研究寺庙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


   在中国努力建设现代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全国各地都在保护和研究历史文化遗产,以发现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江涛说:“这些历史文化遗址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为我们建设现代中华文明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分’。”。


   山西省在全国5058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努力培养更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古物热情。

   培训专业人员


   在山西,当地的保护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手不足的困扰。2022年启动了一个项目,共招收600名学生,为期五年,专门针对全省117个需要保护专业人员的地方。


   这些学生将在大学期间免费接受文物保护的普通教育,毕业后有义务为预先指定的雇主工作。


   19岁的李静怡(音译)来自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从小看着附近的飞云楼长大,这是一座以元(1206-1368)和明(1368-1644)文字为特色的木塔,是一处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单位。


   李是首批加入该项目的学生之一,她将在山西大学接受考古、文化遗产建筑和博物馆研究的培训,大学毕业后回国工作。


   她说:“古代建筑散发着历史赋予的美丽,我对此着迷,我很想为家乡的文物保护工作”。


   培养爱好者


   位于山西省会太原郊区的北齐高官徐显秀墓(550-557)被认为是保存最完好的北齐壁画之一。墓室内壁装饰有绘画作品,面积约330平方米。


   然而,为了保存,现场观看壁画是不可能的。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太原建立了一座以北齐壁画为特色的博物馆。


   博物馆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借助元宇宙技术向学生伸出援手。太原市第十九中学的学生戴着虚拟现实护目镜,手持控制器,最近“走进”坟墓观看壁画。他们甚至能够“举起”一件出土的文物进行近距离观察。


   博物馆馆长王江说:“在科技的帮助下,我们将文物带到学校,让学生们熟悉它们,让他们爱上传统文化。”。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治理学院)教授任俊华说,中国现代文明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


   任补充道,需要加大力度研究和解读这些文化和历史遗址中的传统文化,并通过技术手段和令人喜爱的展示来提高这些遗址的知名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