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费套路”何时休?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3054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7-10 17:25: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9-23 09:11 编辑

“续费套路”何时休?

自动续费“连环计”不能成为行业潜规则
   
   近日,优酷“1元会员”退费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在优酷视频首页弹出的“首月1元”弹窗广告上,有一行小字说明“首月1元/月,后11个月12元/月”,消费者只有点开充值详情页面后,才能看到“开通未达12个月,按25元/月缴补差价”的字样。

  此前,App自动续费问题已经不止一次引发讨论,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一些App频频弹出广告,声称“免费开通会员”“一分钱体验7天会员”“3元开通一周VIP”,用户开通后却发现这些软件在默默扣费。消费者一开始可能浑然不觉,直到看到账单时才发现自己被“套路”了。这时,繁琐复杂的退订手续,又会让不少人因为放弃“挣扎”,任由软件扣费。一言以蔽之,App自动续费“连环计”令人防不胜防。


  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与“自动续费”相关的投诉记录有10多万条。有记者测试了50款带有自动续费功能的App,几乎没有找到可以直接在App内一键退订的服务。可见,App“自动续费”的套路已成为互联网行业痼疾。近年来,有关部门越来越关注移动互联网应用乱象,去年12月,中央网信办开展了“清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领域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欺骗用户下载、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等行为。但是,App自动续费问题仍未得到足够有效的治理。


  其实,从法律法规上看,App自动续费的“套路”硬伤不少。比如,《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就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5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在服务期间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显著、简便的随时取消或者变更的选项,并不得收取不合理费用。但在实践中,很多平台吸引网友订阅时的宣传很诱人,“自动续费”“取消续费”的条款却很难看清楚。有的会员服务到期不提醒,关闭选项隐蔽得很深;还有的App干脆没有单独包月,只能选择连续包月或连续包年……种种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合规。


  随着互联网日益深入我们的生活,购买App会员服务正在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但是,无论是什么交易,都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在订阅功能中设下“连环计”,诱导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自动续费,是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对消费者设置的“霸王条款”,有失公平。


  互联网行业具有一定技术壁垒,即使仅仅是使用App,一般消费者也很难摸清其中的所有细节。涉及消费纠纷时,很多人对责任归属不甚清楚,不敢理直气壮地维权。对于老年人、未成年人等不熟悉网络的人群来说,“入坑即被坑”的情况更是防不胜防。监管部门应对此类现象加强重视,依法打击App自动续费陷阱,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别让App自动续费“连环计”成为行业潜规则。


  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再好的“连环计”都不如“攻心计”。只有靠优质服务赢得消费者的真心喜爱,才有长远发展的潜力。与其把精力放在怎么给消费者“挖坑”上,不如老老实实做好自身服务,用真心换真心。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7-13 08:4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9-23 12:19 编辑

扫码消费岂能变成“强制关注”
“续费套路”何时休?

透支消费者信任,只能获一时之利 扫码消费岂能变成“强制关注”

   “不扫码注册会员,没法点餐”“得扫码关注才可以缴停车费”“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发票”……本应带来便利的二维码,如今却因强制关注公众号缴费、被迫授权个人信息等情况的出现,成了消费的“拦路码”。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更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强制扫码”影响消费体验

   “扫码点餐,必须先关注公众号,不然点不了。”近日,家住江苏扬州的刘女士在一家餐馆扫码点餐时,却被提示要关注商家公众号并授权她的手机号码等信息。“如果不选择‘同意’就没法点餐,我只能照做。”

  “但扫码关注只是一个‘开始’,之后有些商家公众号会没完没了地给我推送垃圾信息。”刘女士说,各种营销广告令她烦不胜烦,还有些商家在扫码点餐时,要求提供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或者要求开通访问消费者位置信息权限,让人感到不安。

  类似的行为并不少见,如今,“强制扫码关注”频现多种生活场景。

  “最近在一家商厦出停车场时,我没有提前缴费,本来以为扫出口闸机的那个二维码就可以显示交多少钱,但没想到要先关注公众号,点击其中的停车缴费菜单跳到小程序后,才能完成付费,非常麻烦。”上海居民赵先生说。

  为了应付监管,部分商家甚至打起了“擦边球”。比如有些店铺的商家在结账时要求消费者下载使用该店APP,否则只能选择现金支付,无形中导致消费者体验大打折扣。

  专家认为,技术进步应使百姓生活更加便捷,“强制扫码”忽视了消费者的意愿和感受。部分商家靠“霸王条款”与耍“小聪明”透支消费者信任,只能获一时之利,最终会砸了自己的生意。

  个人信息泄露带来安全隐患

   商家设计“强制扫码”,背后离不开利益驱使。近日,上海市消保委调查了29家知名度较高的奶茶店、快餐店,发现某知名连锁奶茶品牌每收到一笔订单,就可产生87条数据。调查发现,这些店铺累计产生的数据已超100亿条。其中,涉及消费者姓名、电话、收货地址等敏感个人信息达6.7亿条。

  一名小程序开发者透露,当小程序的用户量达到1000人以上时,店家可申请接入广告,当顾客点击或浏览广告时,店家即可分得流量费。另外,一些商家会借此进行大量引流,把公众号养“肥”后,再高价售卖变现。在此过程中,消费者的一些敏感个人信息可能被非法获取,进而增加消费者隐私泄露、被营销信息骚扰的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从消费者权益的角度说,“强制扫码关注”是一种形式上的自愿、实质上的强制。

  同济大学法学院多元解纷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徐文海认为,“强制扫码关注”的服务方式,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强制扫码关注’对部分不愿意扫码的消费者是不公平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讲师屈向东介绍,《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4条规定,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该同意应当由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在扫码消费的服务场景下,经营者应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明确向消费者告知采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目的、范围、用途等,从而达到消费者充分知情。”

  对不法商家加大执法力度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净化消费环境,需要多方合力共治。

  据了解,针对扫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消费者可通过电子邮件向中消协反映。中消协将委托专业维权志愿者对线索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并视情节采取提示警示、支持消费者诉讼、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消协组织曾发出关于扫码消费行业自律承诺和倡议,呼吁商场、餐厅、停车场等商家在扫码缴费过程中不强制关注公众号、不过度索取个人信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提出,未经互联网用户知情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

  “治理‘强制关注’乱象,法治的‘雷霆出击’势在必行。”屈向东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健全体制机制,对侵犯消费者个人权益的商家加大执法力度,打出约谈、罚款、整改等“组合拳”,以起到警示和威慑作用。

  徐文海认为,在消费者通过扫码方式进行消费时,作为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主体的商家,应当仅收集最小范围的必要信息,且在消费结束后,承担起清除顾客相应消费信息的责任,自觉避免泄露数据、滥用数据牟利等行为的发生。

  “未来,随着个人信息保护规则的不断健全与监管手段的配套升级,扫码消费所具有的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正向激励作用不断显现,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侵权态势将得到进一步遏制。”屈向东说。(记者 刘乐艺 何梓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7-13 08:4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9-23 12:25 编辑

网课可退费?  别掉入“返现”陷阱
“续费套路”何时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8-9 10:03: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8-9 10:06 编辑

金钱能换来幸福吗? 科学家:能!但短暂

    在关于幸福感的讨论中,最为激烈的问题可能就是:“金钱能换来幸福吗?”有些人觉得可以,认为穷是最大的烦恼;也有人觉得幸福并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近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张俊森团队用一篇实证研究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能!但这样的幸福是短暂的。

    收入越高 幸福感越强

    这篇研究于今年6月12日发表在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研究者解决了一个幸福感研究上的难题:如何排除遗传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

    遗传因素对幸福感的贡献率约为30%—50%,也就是说,感知幸福的能力有30%—50%是天生的,有些人生来就容易感受到幸福,而有些人则不然。如果不排除遗传因素,我们就很难判断幸福感的差异来源究竟是因为天生知足常乐,还是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随着月收入的提升,“经常感到快乐”的比例逐渐升高,“很少感到快乐”和“从未感到快乐”的比例逐渐降低。研究者进一步发现,幸福感与月收入之间的确呈正相关,即月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

    金钱带来幸福的差异性

    收入在多大程度上能提高幸福感,是与年龄息息相关的。在这篇研究中发现,收入对于中年人的幸福影响是最大的,这可能是因为中年人的家庭和经济负担最重,体面的收入对于维持日常生活和幸福感尤为重要。这说明,一个人经济压力越大,收入能带来的幸福感也就越高。

    收入水平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幸福感影响也是不一样的:男性收入对其幸福感影响的效应很大且很显著,而女性的收入效应则很小且不显著。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中男女性一般担任着不同的角色,男性往往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而女性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另一项国外的研究也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比起收入,或许样貌和幸福感的关联更大一些。

    金钱是幸福的“唯一解”吗?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于2006年在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表明,高收入人群的“整体生活满意度”确实会更高一些,可是论“当下的幸福感”却并没有比低收入人群更高,甚至还会感到压力更大、更紧张。对此,卡尼曼给出了几种解释:

    第一,收入对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是短暂的。收入不太可能一直增长,所带来的幸福感也会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第二,收入增加会带来生活满意度的提升,可是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却并不一定会因此而消散。

    第三,幸福感的高低取决于人们把时间花在哪里。现实中大部分情况是,收入变多了,可是工作也变多了,压力也变大了,自己比以前更忙了,根本没时间玩,幸福感不升反降。(来源:科普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3-9-1 17:26:41 | 只看该作者
拆快递时格外开心是有科学依据的
   

    在网上买完东西后,很多人感到最开心的那一刻,就是拆快递。为什么拆快递会带来如此大的快乐?


    拆快递的快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等快递的时候就开始了。这是因为人和大部分动物一样,喜欢追求即时满足感,只要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大都会想要立刻得到。这种对即时满足的追求,会让我们在看到却得不到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等待焦虑。而这种等待焦虑会让拆快递的快乐加倍。


    第二部分是拆快递当下的快乐,因为在拆快递时,人大脑中的“新奇中心”被激活了。“新奇中心”用专业术语来解释,就是人类大脑的海马体和杏仁核中的一片神奇区域,叫做“黑质致密部/中脑腹侧被盖”。当我们看到新鲜事物时,这片区域就会被激活,并对外界的各种新刺激作出反应,而杏仁核会对这种情绪进行加强固化,让其成长为长期记忆。


    “新奇中心”会被以前没有见过的新鲜事物激活,而对于已熟知的事物则没有明显反应。这正好证明了我们拆快递时,即便自己知道买的是什么,但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实物,所以在拆快递的那一刻,会感觉到惊喜、快乐和满足。


    (来源:生命时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3-9-13 21:2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9-13 21:30 编辑

“健康检测小便池”
“续费套路”何时休?

   日前,广西南宁万达茂的男厕里出现一种“健康检测小便池”,只要小便后扫码支付19.9元,两分钟就能检测出尿液的14项指标数据,并能通过小程序获取检测结果和健康建议。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倒入纯净水付钱后也能获取检测报告,并检出肌酐和微量白蛋白。林勉/图

小便池花20元可得检测报告,专家:不能准确判断病情

    近日,在北京一处商圈的男洗手间里出现了一种健康检测小便池,小便池上写着“只需简单三步,就可以现场检测尿液”,有人将此事发上网后引热议。7月1日,检测仪客服热线回应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与医院检测的原理是一样的,可作为个人健康的一个参考。”

    6月30日,北京市民小王(化名)在丰台区万丰路一处商圈的卫生间看到一种健康检测小便池,上面写着——留尿采样、扫码支付、查看报告。“尿完就出数据,你会为此付费吗?”他将文字和图片发到网上,有人提醒:“如果想检测,还是医院靠谱些。”也有人提出质疑:“如果没有经过严格消毒清洗,出来的数据真的准确吗?还要为此付费?”

“续费套路”何时休?
小王拍摄的“健康检测小便池”。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上游新闻记者从小王展示的图片看到,仪器上有“健康检测小便池”“留尿采样、扫码支付、查看报告”的字样,还有一排小字写着“本产品不属于医疗器械,结果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使用,仅作为健康管理数据参考使用”。记者看到,这台机器展示的检测内容有尿钙、葡萄糖、蛋白质、酮体、抗坏血酸素等项目。


    7月1日,上游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仪器上的预留热线,客服回应:“机器投放的区域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每次大概20元左右。”大家都使用同一个尿槽,样本检测能准确吗?上述客服表示:“我们都考虑到了,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机器在设计的时候,都把这些规避掉了,没问题。”对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客服表示:“这只是一个参考,如果感到身体有什么不适,最好是直接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那么,这样的检测仪与医院的尿检有什么区别呢?上游新闻记者联系了重庆执业医师韩先生,他表示:“尿检就是通常所说的尿液常规检查,通过会对于尿液的成分、性状以及pH值等,可以进行全面分析,对于泌尿系统疾病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在临床上应用十分普遍。”他进一步解释,“根据检验的目的不同,取得尿液标本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有晨尿可获取较多信息,比如蛋白细胞等,还有随机尿往往用于门诊和急诊的临床检验。另外还需要注意标本的正确收集、留存和尿量的准确记录,其中,收集的是取排尿中间的尿液,可避免尿道分泌物的干扰,这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最后,韩医生强调:“这种健康检测小便池的数据,最多算是一个健康提醒,相对于医院的检测报告来说,还是有一定误差,并不能准确判断病情。如果需要尿检,一定要去医院做。”


    上游新闻记者 冯盛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3-9-16 21:30:42 | 只看该作者
烧钱点烟炫富被罚

“续费套路”何时休?

    近日,湖北襄阳。一男子为了在微信群中打造“高富帅”的人设,经常在群内发布使用高档车和奢侈酒的视频。该群内有400人,有一次该男子为炫富,拍摄了一则点燃100元人民币用来点烟的视频,结果被群友举报。根据相关规定,民警依法对男子处以警告,并罚款1万元。曾丽娴/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3-9-20 14:0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9-20 14:06 编辑

试用期“试完不用”

“续费套路”何时休?

   劳动合同约定了3个月试用期,试用期届满后企业和员工协商,将试用期延长至6个月。然而,6个月试用期届满前,企业却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辞退员工。企业是否构成违法解除?试用期满后能否再次约定延长?近期,上海一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判决被告公司支付原告王先生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并依双方约定补足试用期期间工资差额。朱权/图


      “试完不用”,试用期不能成“白用期”

   一餐饮公司招聘厨师、服务员后,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无工资发放记录,3个月内就将他们辞退,利用这些农民工缺乏法律知识,怕维权时间长、程序多,容易放弃索要工资的特点来坑钱。“虽然我们跟公司打官司胜诉已经一年多,但至今还没拿到钱。”5月25日,在北京务工的农民工王洪艳告诉记者,他们仍在等待公司付钱。(5月26日《工人日报》)

   这是典型的“试完不用”做法。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务工者缺乏法律知识、容易放弃索要工资的特点,将试用期变成了“白用期”,以节约用工成本。笔者认为,“试完不用”已违法,试用期不能成了“白用期”,也不该是侵权的“遮羞布”,劳动监察等部门应加强对试岗、试用期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禁利用试岗、试用期来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9条,劳动者被证明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因此,若用人单位能够证明试用期内员工从事的工作质量,达不到在招聘该岗位人员时的录用条件,其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是,即便应聘者在试岗、试用期确实不符合岗位条件和要求,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依法有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仍然应当对劳动者已经履行的劳动义务,承担支付劳动报酬的责任。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等法规,按照用工期限的长短,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然而,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节省用工成本,“巧妙”利用这样的法律规定,签订“霸王条款”,把短期用工行为变成长达6个月的“试用期”;或者通过不断招聘和辞退试用期员工,以动态维持一定数量的用工人员。这样,既可以支付很少的劳动报酬,又不用给试用期员工购买养老保险、医保等社保,导致不少企业乐此不疲。而“试完不用”,又不给任何报酬,则更是赤裸裸的侵权行为。农民工王洪艳等人遭遇的“试用期”陷阱,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对此用工乱象不应该容忍,应当依法予以纠正和整治。

   试岗、试用期等用工陷阱,违反劳动法规,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采取措施防范和严厉打击。一方面,各地劳动监察等部门,应对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特别是试岗、试用期情况开展定期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试完不用”等违法行为,揭开其侵权的“遮羞布”,并给予严厉的惩罚,同时支持和帮助劳动者维权;另一方面,劳动者应当坚决抵制试岗和试用期内各种侵权行为,并及时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如果遭遇用人单位“试完不用”或不支付报酬,要敢于说“不”,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讨回一个说法。

   总之,要倒逼用人单位必须遵守劳动法规,依法规范试岗、试用期的用工行为,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充分保障。(丁家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3-9-23 08:56:38 | 只看该作者
“中药下午茶”

“续费套路”何时休?
12元一份

   没想到,今年秋天火上热搜的第一杯奶茶,是“中药味”的。最近,“原来打败奶茶店的竟然是中药房”“中药酸梅汤火到卖断货”等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此外,中药糕点也成功入局年轻人的下午茶。有媒体记者走访发现,中药奶茶、中药酸梅汤、中药糕点、中药棒棒糖……这些被列入养生清单的“中药下午茶”在一些地方销售火热。朱权/图


“中药下午茶”能否喝出健康好味道

   没想到,今年秋天火上热搜的第一杯奶茶,是“中药味”的。最近,“原来打败奶茶店的竟然是中药房”“中药酸梅汤火到卖断货”等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此外,中药糕点也成功入局年轻人的下午茶。记者走访发现,中药奶茶、中药酸梅汤、中药糕点、中药棒棒糖……这些被列入养生清单的“中药下午茶”在一些地方销售火热。(9月11日新华网)

   谈起中医,民众最易想到的是开方熬药,是针灸、推拿、正骨、拔火罐等。但其实,无论在古代还是几十年前缺医少药的年代,中药茶饮不仅十分常见,而且还是预防传染病的好手段。如今中医养生成为热门话题,中药茶饮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并被赋予了保健等新的作用,甚至出现中药糕点等附带产品,这既是中医药传统的回归,更是一次创造性开发。

   年轻人具有洞察趋势和引导社会潮流的作用,“中药下午茶”受到年轻人青睐,这并非空穴来风,应抓住中药茶饮当前这股热潮,将这类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服务方式固定下来,进而更好地展现中医药的优势与魅力。

   当然,“中药下午茶”的发展也面临风险和挑战,首先就是要解决好普适性与个性化这道难题。茶饮具有普适性才便于推广,才能成为“网红”产品。但按照中医药理论,个人有体质的差别,并且中药茶饮和中药糕点也讲四气五味和寒凉暑热,只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才能发挥出中医保健饮品和食疗的效果。因此,可推出适合于不同体质人群对应的不同茶饮,消费者在购买茶饮时也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而作为新的服务项目,中药茶饮尚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并且饮前诊疗算不算服务项目、是否可以收费,也存在模糊空间。受这些因素影响,同类产品的价格可能差异很大。此外,保健类饮品不能纳入医保报销,但不排除有中医馆用违规刷医保卡的方式来推销中药茶饮和中药糕点。因此,收费方面的规则要明确,监管应加强。

   截至2022年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已建成中医馆4万余家,不仅中医药普及显著提速,而且服务也更加贴近民众,但服务内容单一、同质化严重是普遍现象。当前,中医馆推出中药茶饮和中药糕点等服务,既满足了民众对中医药的多元需求,也为中医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因此,不仅要将这件好事办好,且不妨再推出更多富有创意的中医药服务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9-23 09:13:01 | 只看该作者
高价雪糕还有生命力吗

来源:经济日报

   只隔了一个夏天,“雪糕刺客”好像就消失了。拿当初颇受关注的“钟薛高”来说,先是让出了电商平台销量排行榜冠军,紧接着网友们又发现,这个曾经“高攀不起”的品牌居然推出“99元20支”的活动,单价只有过去的一个零头。

  不仅如此,近两年涌现的一些高端雪糕品牌,也不如从前风光。不论线上还是线下,伊利、光明、北冰洋等老品牌开始带着5元及以下的产品占据主战场。

  去年出现“雪糕刺客”的直接原因,是线下门店明码标价做得不到位,消费者往往结账时才发现价格那么高。争议声中,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此后,各个便利店、超市的标价变得醒目,“雪糕刺客”失去了“潜伏”空间。

  “雪糕刺客”的出现,不应让线下门店负全责。之所以叫“刺客”,暗指价格不便宜,扎得消费者钱包“出血”。“雪糕刺客”的自我定位其实是“雪糕新贵”:新品牌,卖得贵,比市场同类产品贵二三倍。这样的价格下,一度竟然卖得不错,有的品牌年销量超过1亿支。究其原因,缘于企业有眼光、有能力,并搭上了中国消费增长的快车,遇到了支持国潮消费的“Z世代”。不过,顺风顺水时,鲜花着锦;遇到风浪时,藏在水下的石头就会暴露出来。

  比如品牌建设。一个成功的品牌往往具备消费者认可的“人设”,相比之下,“雪糕新贵”的“人设”不仅没有立起来,还缺了点儿让人非吃不可的硬实力。

  再如线下渠道。雪糕行业有“得冰柜者得天下”之说,便利店、超市的冰柜容量有限,只有最畅销的产品才有一席之地。高端雪糕大都有自己的冰柜甚至专卖店,态度鲜明:“我很贵,请看准了再买。”新品牌对线下渠道的渗透能力显然比不上“前辈们”。

  从去年开始,消费者对性价比更加重视。叮咚买菜数据显示,目前雪糕销量“TOP20”单品中仅有1款单价在10元以上,其余大都在5元以下,有两款仅为1元至2元。在性价比为王的环境里,营销强、品牌弱、故事多、干货少的产品讲不出增长神话。

  眼见一度很有希望跻身高端的国产品牌变得黯淡,令人遗憾。国产雪糕品牌的高端之路是否已被堵死?其实未必。去年,消费者抵触“雪糕刺客”,某种程度上是在宣泄知情权和选择权被侵犯的不满。客观地说,一分价钱一分货,高价雪糕有自己的受众。排行榜暂时落后不是什么大问题,在爬坡过坎的征途上,停下来复盘加油,也许能走得更稳。

  抬头看看前面的路,前景还是光明的:“Z世代”的消费者还在。雪糕榜单“20强”里,3个外国品牌、17个国货,这说明只要能提供有性价比的产品,消费者就喜欢。面对消费升级的趋势,消费者对健康、美味的追求只会越来越强,国产品牌继续转型升级依然有空间。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势头没有改变,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足以培育各行各业的优质品牌。未来的日子里,根基未稳的品牌需要补课,要用更扎实的质量、服务和口碑替换泡沫化的增长数据。期待有一天,曾经的“雪糕刺客”变成有口皆碑的雪糕明星,陪伴消费者度过一个又一个夏日。(作者:佘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