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中华文脉 泽被千秋后世——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14890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6-7 15:36: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6-7 15:38 编辑

赓续中华文脉 泽被千秋后世——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
  北京中轴线北延、燕山脚下,一片大气恢弘的建筑群掩映在青山茂林之中,彰显中华文化神韵。

  6月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

  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汲取历史智慧更好走向未来的历史主动。
  这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2023年5月摄)。新华社发

  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分布在神州大地的东西南北,既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又遥相呼应、浑然一体,集中保藏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表达。

  赓续千年文脉,共襄千秋伟业。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彰显泱泱大国气象,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高瞻远瞩、擘画引领——
  
   打造彰显文化自信、展现时代气度的新标识
  
   “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饱含深情,让人们深刻感受到总书记传承民族文化、赓续中华文脉的坚定决心。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展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收录的数字化古画(5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6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将文化自信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中华文化的独有特质和独特作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永续。站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为赓续中华文脉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也为中国国家版本馆建设指明方向、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要求“加强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国家版本馆列入其中。

  2021年3月,国家版本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工程的重要内容,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2年7月23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同时落成揭牌。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一处展呈(2022年摄)。新华社发

  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担负着赓续文脉、发展文化的神圣使命,中国国家版本馆主要承担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普查征集、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宣传使用职责。

  “我十分关心中华文明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典籍版本。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我非常关注、亲自批准的项目,初心宗旨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开馆将近一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实地考察时,强调了建馆初衷。他说,国家版本馆的主要任务就是收藏,要以收藏为主业,加强历史典籍版本的收集,分级分类保护好。同时,要加强对收藏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做好典籍版本收藏工作。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典籍版本,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发出振奋人心的号召——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5:4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6-7 18:27 编辑

赓续中华文脉

   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构筑传承悠久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种子库

  作为文明发展的结晶和文化传承的金种子,版本铭记着中华民族诞生、发展、壮大的演进历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版本的载体千变万化,不论是不可多得的典籍古卷,还是灿若星河的艺术珍品,每一件留存至今的版本,都是中国人的底气和骄傲,彰显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我国历朝历代都把版本保藏传承放在重要位置,从周朝的守藏室到汉代的天禄阁,从唐代的弘文馆到宋代的崇文院,从明代的文渊阁到清代的四库七阁,专藏机构一直承担着培根续脉的文化功能。

  进入新时代,如何进一步保藏好我们民族的版本?如何更好传承这一民族文化根脉?

  中国国家版本馆,正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

  这是着眼未来的深远考量——

  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实现中华文明载体的永久安全保藏,中国国家版本馆应建在何处?
  这是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5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立足文化种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主旨,在经过多次现场考察后,最终确定中央总馆选址于北京城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燕山脚下的青山绿水间。这里原是一处废弃的采石场,经过生态修复,一片气势恢弘的仿古建筑群依山就势兴建起来。三个分馆也都依山而建,分别位于西安秦岭圭峰山、杭州良渚和广州凤凰山。各馆均设置了展示区、保藏区、洞藏区、交流区等,规模和条件在版本保藏史上达到新高度,确保中华版本免遭各类灾害损毁。
  这是5月30日拍摄的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建设国家版本馆,是集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反映当代文化发展成果的创造性举措,在新时代树立起崭新的文化丰碑。
  这是国风国韵的集中彰显——
  这是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一角(2022年摄)。新华社发

  中央总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领衔设计,秉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西安分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领衔设计,体现汉唐雄风;杭州分馆由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团队设计,呈现江南宋韵;广州分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主持设计,展现岭南新韵。
  这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展厅一角(2023年5月摄)。新华社发

  各馆凸显山水交融、露隐相间、馆园结合的特色,将国家版本馆独特的地理环境、恢弘的建筑设计、雅致的展厅环境和珍贵的精品版本有机结合,以美的风景吸引人、美的建筑打动人、美的版本感染人、美的文化熏陶人。

  “园林景观因地制宜,建筑区域方正雅致,突出典藏文化特色,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特征和新时代特点。”中央总馆园林景观总设计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朱育帆说,在设计上,国家版本馆力求凸显文化性、传承性、标识性。

  这是版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版本是高段位的文化载体,反映和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成就,也推动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藏什么”“藏多少”“怎么征”“怎么藏”“怎么展”,成为国家版本馆内容建设的关键。

  国家版本馆建设始终突出版本文化的独特风格,经过多次专家研究论证,确定将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文化符号、文脉信息的十大类版本资源纳入保藏范围,力求构建丰富权威的中华版本资源库。藏品展品遴选时,坚持以文化价值含量为标尺,甄选具备历史价值、思想价值、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版本,以求“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

  卷帙浩繁,坐拥百城。全国近900家收藏单位、580余家图书出版社、1万余家报刊社以及众多民间藏家,认真开展古籍版本资源调查,积极奉献珍贵版本资源。截至目前,总分馆共入藏2500余万件(册)版本,其中不乏具有传世价值的经典版本。

  中央总馆文华堂南广场,一座石雕巍然矗立,这一印面边长1.6米的石印章,上面镌刻四个大字:“赓续文脉”,向世人宣告着这座崭新文化殿堂的职责使命!

  这是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也是传给后世的文化宝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5:41: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6-7 15:43 编辑


  以文载道、以文传声——

  塑造展示良好国家形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掩映在山水园林中的文瀚阁典雅庄严,池畔古亭匾额点以“汇流澄鉴”四字,寓意“汇集知识之源,洞悉古今之理”。

  漫步其中,从诠释藏书文化的“文瀚八景”到国家书房内源于宋代天文石刻图的星空穹顶,从呈现中国历代书法绘画经典的文化长廊到洞库拱顶独具东方美学韵味的飞天壁画,富含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随处可见。

  “绘制天顶时,我们选取了敦煌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飞天形象主题,既承袭悠久灿烂的敦煌文化,又加入现代美学元素,希望呈现给观众一种兼具传统与创新的时代艺术魅力。”洞库飞天壁画主创、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部长娄婕说。

  与空间环境相协调、与展陈主题相呼应,全国知名艺术家和团队精心创作了雕漆屏风、阁亭匾额、敦煌壁画、人物雕塑、苏绣双面绣等各类艺术作品。

  文兴楼序厅内,大型重彩壁画《山河揽胜》气势磅礴。巍峨雄壮的三山五岳在云雾缭绕中绵延千里,象征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这一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程向军创作的总馆建筑群面积最大的公共艺术单品,取材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在表达形式上赋予了新时代的特点,彰显了国家版本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全部入藏,同时吸纳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中华古籍、革命文献、宗教文献、雕版拓片、碑帖家谱、钱币邮票、影视剧数字版和外国精品版本……涵盖十大类版本类型的上万件展品,以中国历史发展与中华文明演进为主线,奠定“1个主题展览+2个基本陈列+4个专题展览”格局。同时,设置国家书房和文瀚厅2个精品陈列,北区库房和洞库5个特色库展,打造政治性、思想性、历史性、艺术性相统一的版本展示体系,着力发挥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的作用。
  这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厅(2023年5月摄)。新华社发

  文瀚阁里,“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主题展览,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基本脉络,荟萃经典著作、手稿手迹、档案资料,全面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光辉历程,重点展示300余个版本《共产党宣言》等珍贵文献和多语种多卷本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引领人们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

  文华堂内,“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见证伟业——中华民族复兴版本展”2个基本陈列,展示有明抄本《使琉球录》、宋刻本《棠湖诗稿》、宋拓本《西楼苏帖》等古籍善本,通过各类经典版本,引导人们领略中华民族“斯文在兹”的文脉之盛、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伟业。

  文兴楼中,“版本工艺”“中国邮票”“中国货币”等专题展览,分别展示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版本工艺、中国邮票和中国历代货币的发展变迁,从不同角度展现丰富厚重的中华版本文化瑰宝。

  作为国家版本馆的基本库藏和特色存藏展,“版本琳琅——中国当代出版精品与特色版本展”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文学经典版本及手稿和“年连宣”特色版本以及《复兴文库》、“纪录小康工程”等国家重大出版成果。

  中央总馆突出展藏结合,设立“渊溯津澜——《四库全书》文瀚合璧”古籍库展,首次同台展示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澜阁四阁部分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设置“汉藏蒙满文经版”特藏展,同台展示汉藏蒙满文大藏经雕版。
  5月30日,观众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参观“中华文化经典版本展(西部篇)”。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西安、杭州、广州三个分馆也根据各自特色,分别推出“赓续文脉 踔厉前行——中华文化经典版本展(西部篇)”“版印江南——中国版画版刻版本大展”“互鉴千年 融通未来——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版本展”等独具匠心的展览,与总馆遥相呼应,共同展示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5月30日,观众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内参观“丝绸之路版本展”。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作为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版本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中国国家版本馆将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文明、展现盛世气象、融合古今之美、泽被千秋万代的国家级文化殿堂,以版本的独特视角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讴歌民族精神。”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说。
  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展厅(5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生动述说过去,有力影响当下,深刻昭示未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高高矗立,在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进文明对话中,不断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伟力,为世界读懂中国打开又一扇文明之窗。


  文字记者:史竞男、王思北、王鹏

  视频记者:王洪流、杨志刚、夏子麟、张晨俊、梁爱平、王怿文、徐中哲、李嘉乐、欧阳建嘉

  海报设计:刘雅萱

  编辑:杨文荣、吴晶晶、郝晓静、唐兴、张惠慧、宋为伟、侯帮兴、郭洁宇

  统筹:周咏缗、郜新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5:49:25 | 只看该作者
“国家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面向公众开放参观
赓续中华文脉
图为观众参观各类动物标本
赓续中华文脉
图为小朋友参观冠蓝鸦标本
赓续中华文脉
图为一名小朋友参观欧洲野马、北极狐等动物的标本
赓续中华文脉
图为观众参观中华鲟标本
赓续中华文脉
图为观众通过多媒体互动的方式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赓续中华文脉
图为观众参观波斑鸨和绒顶柽柳猴的标本。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6月6日,北京,“撷英集萃·继往开来——国家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面向公众开放参观。这是国家自然博物馆挂牌后举办的首个展览,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馆藏精品,聚焦过去72年(1951年——2023年)发展过程中的收藏和研究成果,部分珍贵的文字和视频资料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5:57:48 | 只看该作者
千年遗址焕发新生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
赓续中华文脉
   6月6日,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的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向公众揭开了这座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大夏国都的神秘面纱
赓续中华文脉
统万城遗址全景
赓续中华文脉
统万城西南角台遗址
赓续中华文脉
游客参观遗址
赓续中华文脉
统万城永安台遗址
赓续中华文脉
统万城西城复原沙盘模型
赓续中华文脉
统万城遗址博物馆
赓续中华文脉
统万城遗址博物馆展出的文物
赓续中华文脉
统万城遗址博物馆里展出的大夏石马(复仿)

   人民网西安6月6日电(记者李志强)6月6日,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的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向公众揭开了这座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大夏国都的神秘面纱。

   统万城遗址是东晋时期匈奴族后裔赫连勃勃所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历史中留下的唯一可考都城遗址,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文物部门先后于1956年、1976年、2002年进行多次保护性考古挖掘。目前可知遗址由外郭城、东城、西城三部分组成,全部为夯土建筑遗存,真实完整的反映了大夏国在城市规划、城防体系、建筑设计、材料应用等方面的杰出智慧,极具历史研究价值和人文旅游价值。

   作为历史上大夏国辉煌记忆的承载者,统万城遗址是我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见证者,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无限魅力,于199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规划面积42.6平方公里,一期核心参观区约3.2平方公里,目前已建设完成统万城遗址博物馆、考古工作站、游客服务站等项目。(图片由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6:03:29 | 只看该作者
龙门石窟:千年石刻艺术引游客
赓续中华文脉
6月5日,游客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游览
赓续中华文脉
6月5日,游客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游览
赓续中华文脉
6月5日,游客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游览
赓续中华文脉
6月5日,游客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游览
赓续中华文脉
6月5日,游客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游览
赓续中华文脉
6月5日,游客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游览。
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眼下,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正值旅游旺季,精美的石刻佛像吸引众多游客参观。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期,迄今有1500多年历史,2000年龙门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9:20: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6-7 19:24 编辑

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走遍长城》走进郑州博物馆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距今约十万年前,这里已经出现人类的活动足迹。从洞穴到平原,从古城到八大古都之一,从原始文明到现代文明,郑州先民以自己的聪慧勤劳书写着灿烂的文明史。
赓续中华文脉

   日前,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走遍长城》摄制组走进郑州博物馆,探寻郑州古老的文明。

   距今约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是中原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首先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现。人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利用石磨盘、石磨棒、锯齿镰等石器进行农业生产,还学会了使用陶器。
赓续中华文脉
半地穴式房屋

   距今约7000-5000年前是仰韶文化时期,又名彩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郑州的大河村遗址是中原仰韶文化的代表,出土了石器、骨器、蚌器等文物。人们磨石制骨、织作布帛、绘制陶器,将大自然的日月星辰、花草虫鱼、波起云伏,汇入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形成这一时期丰富独特的文明历史。
赓续中华文脉
白衣彩陶钵

   距今5000-4000年前是龙山文化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河南的龙山文化孕育了中原早期的青铜文明。

   从裴李岗文化到仰韶文化,再到龙山文化,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原地区文明的历史演进。裴李岗文化时期发现的石磨盘、石磨棒是中原地区最早的成套农业生产器具,由沙石制作而成,用于给谷物“粟”脱壳;仰韶时期的绘星文彩陶片表明先民至少在五千年前已经开始观察天象,揭开了我国天文史的第一页。龙山时期的陶器烧造温度变高,颜色由红褐色向黑灰色过渡,反映出农业生产技术在不断提高。此外,青釉瓷尊,商代青铜方鼎、石杵、石臼、兽面纹铜爵等文物都是不同时期文明的见证与符号。
赓续中华文脉
石磨盘、石磨棒彩陶片

   农耕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文明形态,也是文明发展的推动力。大约在5000年前,四大文明古国均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共同构成了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在公元前6750年,已经开始种植小麦、大麦、豌豆等旱作作物;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驯化了谷物、洋葱;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最早栽培棉花;而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驯化了谷子、糜子、水稻、大豆等作物。这些古国在世界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大河文明展,可以看到古印度的陶罐,两河流域的赤陶砖、双耳陶罐,古埃及的赤陶细颈瓶等文物。
赓续中华文脉
古代埃及赤陶细
赓续中华文脉
古代两河流域赤陶砖
赓续中华文脉
古代印度陶罐

   文明跨越时空,为人类共享,除了属于印第安文明的玛雅丛林文明、阿兹特克墨西哥谷地文明、印加山地文明外,人类光辉文明史上,还有源于大河流域的包括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在内的11个大河文明。中华文明虽历经磨难、生生不息而延续至今!郑州境内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赓续旧石器时代文明,从中原向四面八方辐射,福祉人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9:29: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6-7 19:32 编辑

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走遍长城》走进商都遗址博物院

   被称为“中国八大古都”的郑州,从3600年前商王朝在这里建立亳都开始。这里厚重的商代文明兼有“国家、城市、青铜器、文字”四个文明要素,是中华文明的典范,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见证商代文明的商都遗址是当前现存同时期规模最大的都城遗址。

   日前,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走遍长城》摄制组走进商都遗址博物院,通过展示的文物解读商代都城的文明。
赓续中华文脉
牛肋骨刻辞

   走进博物院,巨幅环形浮雕再现了商代的历史人文;数字投影和沙盘共同呈现了郑州商代都城整体的规划布局;牛角、鹿角、纺织工具、碳化粟、小麦、黍体现了商代的农耕文明;铸铜、制陶的精湛技艺和科学的输排水系统无不展现了商代人的聪慧勤劳;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更是彰显了商王朝的辉煌文明。
赓续中华文脉
黄牛角

   郑州商代都城以高大的夯土城垣、院落式的大型宫殿建筑,体现社会分层的城垣结构,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缩影。宫殿建筑主要分布在商代都城的内城,以“四合院”建筑为主。
赓续中华文脉
   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尊”,将我国烧造瓷器的时间提前了1000多年。“兽面纹铜鼎”是迄今发现的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铜器,为镇馆之宝。“牛肋骨”的发现,将甲骨文的出现年代提前至二里岗时期。此外,还有兽面纹铜钺、骨匕、骨针、陶鱼、陶埙、陶环、陶甑、陶箅等精品文物一一再现着那个时代的文明。
赓续中华文脉
原始瓷尊

   郑州商都遗址是商代文明的缩影,是中华文明文脉不断、人脉不息的实物见证,更是世界古代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20:0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6-7 20:02 编辑

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走遍长城》走进洛阳博物馆

   洛阳古称天下之中,是世界闻名的古都之一。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在这里发生,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丝绸之路从这里开始,隋唐大运河从这里起航。

   日前,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走遍长城》摄制组走进洛阳博物馆,通过展示的文物解读洛阳曾经辉煌文明的历史。

   谈起洛阳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就必须提到河洛文化。“河洛”指的是黄河与洛水相交的地方,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河洛文化以夏商周为主干,汉魏唐宋为内容,并延续至其他朝代。“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的标志,在洛阳产生。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载体。
赓续中华文脉
   “子申父己”铜鼎出自商代洛阳伊川县。这件铜鼎内壁有铭文“子申父己”,是“申”为他的父辈“己”所制作的一件青铜鼎。
赓续中华文脉
“子申父己”铜鼎

   兽面纹铜方鼎,是西周洛阳北窑出土的文物。铸作精工,造型俊美,纹样庄重威严,肃穆,是商周青铜礼器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
赓续中华文脉
   叔牝方彝,1924年洛阳小李村出土。叔牝方彝形状为长方体,是一种典型的西周早期盛酒器,盖、身、座饰是三层半浮雕花纹,盖、腹主体花纹为饕餮纹,唯口沿下、圈足及盖顶上饰一周凤鸟纹,纹样繁密工细,铸造精工。

   白玉杯为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此杯为三国曹魏时期的玉器,高11.8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4厘米,杯身呈圆筒,直口,底部是圆盘状矮足。白玉杯采用高品质的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洁白温润,线条优雅流畅,整体光滑。三国时代推崇简朴的生活风尚,白玉杯正是这一风格的写照。
赓续中华文脉
   白玉杯

   隋唐是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而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时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异质文明交汇冲击,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审美风格。而唐三彩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 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唐三彩陶器种类繁多,涉及陶塑、人物、音乐等,常见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等。这些陶器都展现了辉煌灿烂、开放包容的大唐盛世。
赓续中华文脉
唐三彩

   洛阳,犹如一颗璀璨明珠,赓续着辉煌的文明,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展现着精彩的故事。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开放包容的中华民族对亚、欧、非各国经济、文化和艺术的交流影响深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20:0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6-7 20:10 编辑

听故事游安徽丨淮河青铜文明之光——阜南县台家寺遗址

   1957年,安徽阜阳市阜南县朱寨镇三河村白庄的村民在润河中意外发现了8件商代青铜器,其中,青铜龙虎尊和饕餮纹尊极为精美,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瑰宝。由此,一处商代青铜文明中心逐渐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

赓续中华文脉

  △青铜龙虎纹尊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考古系,在2014年-2017年的三年间时间里,组成了台家寺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副教授何晓琳告诉我们:“这个遗址的发掘简报已经在《考古》杂志的2018年第六期发表了,在这三年的考古发掘当中,一共发掘了2500平米,清理了一批商代的房址灰坑和墓葬,然后发现了完整的方形围沟,大型建筑、铸铜遗存和商代墓葬等重要的遗迹,也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遗物。统计了一下,(遗址)出土了商周时期铜器、玉器、陶器、卜甲还有陶范等等各类文物一共有1600件。”

赓续中华文脉

△台家寺台墩航拍照


  考古工作查明了台家寺遗址的聚落结构;发现了完整的方形围沟、大型建筑、铸铜遗存、奠基坑、祭祀坑、贵族墓葬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遗物,揭示了商代高等级贵族在淮河流域的生产、生活、埋葬的场景。何晓琳教授告诉我们:“从它的重要发现的情况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第一个是它遗址的构成,其实是由五个台墩组成的,最为核心的是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台家寺台墩,这个台墩的外侧有一个宽约12~15米的近方形的围沟,在围沟内部的北部是一个总面积532平方米的长方形的台基,上面有大型的房址建筑,然后房址建筑中的F2其实是台家寺遗址中最大的一个中心建筑,然后F16房址里存在青铜器铸造的活动,是和铸铜手工业生产有关的作坊建筑。”

赓续中华文脉

  △墓葬发掘照片


  在台家寺台墩西边的200米处,一共发掘了7座商代的土坑墓葬,出土了铜器、玉器、陶器、漆器这些随葬品。

赓续中华文脉

  △墓葬出土铜戈

赓续中华文脉

  △M3出土铜爵


  台家寺遗址还出土了大量使用过的卜骨和卜甲,以卜甲为主。其整治、钻、凿、灼均和中原同时期商文化遗物相同。占卜活动在台家寺遗址非常发达,与几乎所有类别的生活遗物共存。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副教授何晓琳介绍说:“在台家寺遗址商代单位中还发现了很多当时期的动、植物遗存。在动物遗存方面,哺乳动物主要是猪、鹿和牛,现在看起来,猪是商代先民养殖量最大的家畜,同时还可以看到鱼类、河蚌和螺蛳的残骸,这些应该是作为当时商代人的肉食的补充。在植物遗存的方面,通过浮选法发现了碳化的水稻和粟、黍,我们推测台家寺遗址在商代的时候是以稻作农业为主,粟作农业为辅的一个经济形态。”

赓续中华文脉

  △带有兽面纹的陶范


  台家寺遗址所对应的年代属于商代。考古发掘确定了以台家寺遗址为代表的淮河流域的商文化属于中原商文化体系,其中在洹北商城时期是其最为发达的时间段。


  台家寺遗址是商人在淮河流域建设的区域中心聚落,周边地区也设有同一时间段的中小型聚落,通过这些遗址的考古发现,我们知道,商人可以控制和管理整个淮河流域和江淮地区。


  何晓琳副教授说:“台家寺遗址是安徽乃至南方地区商周考古的重要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历史价值。”


  它对淮河流域商文化的编年,商代的宫殿建筑和建筑布局,对商代的墓葬,还有商代的商业经济等的研究都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目前,台家寺遗址是安徽乃至南方地区商代考古的一个重要发现,它的年代相当于洹北商城时期,所以它是研究商文化的分布和商文化在淮河流域的存在状况的一个重要的资料。


  台家寺遗址发现的商代大型台基建筑和上面的这些大型的房址是比较典型的商文化建筑,是目前我们看到的淮河流域已知的最高等级的商代建筑。


  通过考证,专家推断它的手工业中最为重要的是铸铜手工业,在该遗址中发现了铸铜遗迹和遗物,这是在商代都城遗址以外首次确认铜容器铸造活动,也是这两处都城遗址外发现陶范数量和铸造器类最多的铸铜遗存,填补了早商与晚商之间铸铜手工业遗存的空白,对研究商代对金属资源的控制与分配、铸铜技术的控制与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2012年,台家寺遗址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填补了阜阳市国保单位的空白。


  台家寺遗址取得比较重要的考古发现,离不开从村里到镇里、县里、市里各级政府机关和当地人民对遗址的保护意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何晓琳副教授告诉我们:“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在生产生活的过程当中也保护了遗址,使得古代的文化遗存可以留到今天,我们现在到白庄的润河还能够看到台家寺遗址安全稳当的在润河边,润河仍然像几千年前一样在遗址的边上静静的流淌。”


  以台家寺遗址为代表的墩台形遗址,是整个淮河流域和江淮地区龙山时期至春秋时期居址的主流形态。遗址周边的润河河道,也是安徽省最为重要的自然湿地保护区之一,因为它有比较好的湿地植物和芦苇的保存,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景观交汇一处,如果得到适当的开发,应该是一处旅游目的地。春夏时,油菜花烂漫,秋冬时则芦苇飘扬,同时在这里你还可以感受3000年前的商人创造的淮河流域灿烂的青铜文明。


   (阜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