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复制链接] 0
收藏
12
回复
2955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1-27 20:57: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2-17 20:52 编辑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23年2月14日,中国北方山西省运城市新疆县广村的一家工作室里,林晓林正在检查澄泥砚的质量。[照片/新华社]

   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以质地细腻而闻名,可以减少对毛笔的伤害。

   由于种种原因,制作澄泥砚的古老工艺一度失传,但后来被中国北方山西省新疆县的林永茂和他的儿子林涛带回。

   制作一块澄泥砚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和10多个步骤。2008年,澄泥砚制作工艺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澄泥砚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林小林从小就熟知这门技艺。2019年,他留学回国后,凭借陶瓷方面的知识,创新了澄泥砚的生产。通过控制窑的温度,他设法将澄泥砚的颜色从三种增加到八种。

   这位年轻的传承人还通过电子商务和直播探索在线市场,这让他更加关注传统手工艺。

   未来,林晓琳计划与大学和学院合作,以时尚的设计让澄泥砚更受欢迎。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5年11月14日,中国北方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广村,林涛(左)和父亲林永茂在制作澄泥砚(上)。2023年2月14日在广村村,林韬(左)与儿子林小林就澄泥砚的制作工艺进行交流。[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23年2月14日,在中国北方山西省运城市新疆县广村,林晓林与父亲林涛(右)就制作澄泥砚的泥料选择进行交流。[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23年2月14日,中国北方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广村,林晓林(右)过滤泥浆,制作澄泥砚。[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23年2月15日,中国北方山西省运城市新疆县广村的一个工作室里,林晓林在澄泥砚上雕刻。[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23年2月15日,中国北方山西省运城市新疆县广村的一个工作室里,林晓林通过直播展示澄泥砚。[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23年2月15日,中国北方山西省运城市新疆县的一个文化公园展示了澄泥砚。[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23年2月15日,中国北方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广村,林晓林(左)在工作室里与同事交流。[照片/新华社]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19:38: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2-17 19:42 编辑

脱壳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艺术家们将普通的贝壳变成令人垂涎的艺术品,其中包含各种元素,如鸟、花和兔子。[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福州的杨飞跃和胡美东报道说,艺术家们将古老的雕刻工艺发扬光大,将这件来自海洋的易碎礼物雕刻出来。

   贝壳作为大自然的产物,从远古时代起就与人类建立了联系。这种联系可以追溯到穴居人时期,他们的图像显示他们穿着贝壳。

   在秦(公元前221年至206年)和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时期,贝壳被雕刻成简单的鸟兽图案,或作为装饰品镶嵌在各种各样的物品上,如青铜器、镜子、屏风、桌子和椅子。

   在中国东部的福建省,一群工匠致力于发扬古老的工艺。

   蒋新忠继承了传统的贝壳雕刻技艺,将普通的贝壳变成了令人垂涎的现代艺术品。在12月下旬的深冬,姜和他的两个徒弟在机械噪音中把头埋在一堆杂乱的贝壳里。他们花了三天时间,在福建平潭县的一个车间里,通过雕刻和改变各种形状和大小的贝壳,制作了一幅台湾景观的艺术品。

   江说:“我用红色的小海螺、白色的扇贝和蛏子壳勾勒出延伸而美丽的海岸线,用绿色的海螺代表岛上从北向南延伸的中央山脉”。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在福建省平潭的一家美术馆,蒋新忠(右)和他的徒弟周明正在制作一个复杂的贝壳雕刻,上面有一个花瓶、鲜花和一个吉祥的汉字“福”(好运)。[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大约60年来,这位70多岁的男子一直从事当地的贝壳雕刻工艺,这项工艺拥有数千年前的悠久历史。

   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平潭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柯丘头遗址发现了贝壳配件。

   贝壳雕刻的美丽是大自然的馈赠,因为平潭四面环海,属于温带亚热带气候,这两种气候都赋予了该县丰富的资源,如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贝类、海螺和蛤蜊。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工匠将这些天然礼物融入了玉石和木雕、珍珠母镶嵌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等技术,制成了贝壳雕刻的浮雕和各种实用工艺品。它揭开了贝壳雕刻历史的新一页。

   平潭贝雕以其立体、精致和实用的特点而闻名,现已发展成五大类200多个品种,如贝壳堆叠画、3D圆雕、贝壳镶嵌漆器和贝壳雕刻花器。

   1955年,12岁时,江先生迷上了传统工艺,当时他的美术老师林国勤带领全班同学在海滩上捡贝壳,让学生们把贝壳清洗、打磨并粘贴成精致的艺术品。

   特别是,一件由数千枚贝壳组成的台湾元素艺术品赢得了中央政府的称赞。

   “这非常令人兴奋,”江回忆道。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艺术家们将普通的贝壳变成令人垂涎的艺术品,其中包含各种元素,如鸟、花和兔子。[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四年后,江来到了该县第一家国有的贝壳雕刻厂,在那里他从学徒到技术总监和副厂长,一路走来了40年。

   “贝壳雕刻不同于玉石、象牙或石雕,并且有独特的制作方法,”姜说。

   贝壳雕刻通常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一幅几十公斤的贝壳画可能消耗1或2公吨的原材料,需要两三个月的精细雕刻。新手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来熟悉贝壳的种类以及如何挑选它们。

   “大多数时候,表面光滑、颜色鲜艳、形状特殊的贝壳是首选的,”姜解释道。

   之后,在清洗和干燥之前,将它们浸入化学溶液中以去除异味和杂质。然后是纸上的设计,其中包括总体计划和粘贴在外壳上的纸图案,作为处理的参考。

   “在塌陷、抛光和雕刻之前,必须充分利用每一个贝壳的形状和光泽,”姜说。

   当地工匠巧妙地将斑点贝壳变成栩栩如生的树干,将有纹路的贝壳变成发髻。

   他补充道:“反复进行折叠和雕刻,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2021,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江泽民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上雕刻了红扇贝,以模仿红船的主体。深灰色的蛤壳被用来看起来像湖岸上的建筑,那里的树木和草都是用带有绿色的贝壳做成的。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艺术家们将普通的贝壳变成令人垂涎的艺术品,其中包含各种元素,如鸟、花和兔子。[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姜说,由于贝壳的某些部分易碎且难以雕刻,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需要大量练习。

   平潭的贝壳雕刻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国外崭露头角,相关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的市场经济改革和业务重组对平潭壳厂造成了打击,该厂最终于1999年关闭。

   然而,姜并没有放弃交易,并花了业余时间练习和磨练自己的技能。

   江说:“自从我接触到它,我就没有想过放弃它。”。

   多年的实践使他形成了个人风格,包括色彩组合和雕刻方法。

   他特别擅长浮雕和圆形雕刻技巧。特别是,圆形雕刻使观众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到生动的图像。

   “这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一个贝壳雕刻师在多个方向上雕刻,”姜的徒弟周明说。

   “很少有工匠继承了贝壳雕刻中的圆形雕刻艺术,这需要艺术创作和多年的经验,”周补充道。

   平潭贝壳雕刻艺术研究所所长詹立新表示,该工厂的失败是由于缺乏创新,山、鸟和花的元素单调。一些高级工匠后来开设了私人工厂,但由于复杂的贝壳雕刻程序带来的高昂劳动力成本,很快就消失了。

   20世纪60年代末,詹在童年时参观了当地的贝壳厂,这门手艺与他的心非常接近。

   “我在1998年偶然发现了一件贝壳雕刻的作品,我的手都离不开它,”詹说。

   从那时起,他和哥哥詹生收集了1000多件贝壳雕刻作品。

   2012年,詹立新走访了中国东部浙江省和江苏省的沿海地区,发现平潭贝雕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詹立新说:“我想逐步恢复贝壳雕刻产业链。”。

   然后,他联系了包括姜在内的资深工匠,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贝壳雕刻艺术品。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作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2015年,相关收入达到100万元人民币(147400美元)。

   随着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形成,当地的贝壳雕刻得到了更多的曝光。相关作品经常在各种文化和旅游博览会上展出。

   2019年,平潭贝雕被评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到目前为止,该省热门景点附近有20多家出售贝壳雕刻的商店。

   詹立新表示,贝壳雕刻必须符合现代审美标准,并得到高级工匠和当局的支持,才能卷土重来。

   “现在是时候了,”他说。

   他补充道:“日益繁荣的旅游市场为平潭贝雕的重新崛起提供了新的机遇,政府支持平潭贝雕刻的发展,这无疑为该行业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021,蒋介石和他的弟子周明建立了贝雕艺术博物馆,在那里蒋介石探索了宣传贝雕历史和技术的方法。

  “我在小学时就参与了贝壳雕刻,现在我想把这项技能传给下一代,让他们从小培养兴趣,”姜说。“我希望为平潭贝雕的传承埋下种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19:58: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2-17 20:00 编辑

传统工艺塑造未来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许多村民已经成为当地手工艺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傅瑞琪摄/中国日报]

   当你踏上南汉村时,一切都透过历史的棱镜得以窥见。一块古色古香的石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个村庄的入口,距离河北省廊坊市中心有30分钟的车程。

   当人们进一步探索这个村庄时,一排排古老的建筑、墙壁、雕刻的门道以及类似风格的木塔和石塔映入眼帘。

   它们都散发出强烈的传统文化和工艺氛围,让人们回到过去。

   12月初,周红军在村里的工作坊创作了一幅迷人的作品。

   从珠宝盒、饰品到紫檀木制成的装饰屏风等精致物品占据了他的工作室的大部分空间。

   多年来,村里对传统工艺保护和发展的支持使周受益匪浅。

   1982年,他进入南汉玉石研磨厂,在北京金漆镶嵌有限公司(Beijing Gold Laquer Inlay Co)的工艺大师周庆元(音)的指导下磨练了自己的工艺技能。周庆元是村政府邀请的。

   “他对我很严格,我在他的指导下学会了所有的技术,”周红军说。

   这位57岁的老人一直努力成为百宝镶嵌工艺的省级传承人。百宝镶嵌技艺起源于明朝(1368-1644年),其特点是有选择地镶嵌宝石、象牙、珊瑚、玉石和其他珍贵材料,以突出特定主题并增强装饰效果。

   百宝镶嵌的漆器包括折叠屏风、桌匾和长椅。反射光角度的变化使百宝镶嵌的图案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呈现出彩虹般的色彩,展现出高贵和华丽的气息。

   镶嵌技术需要复杂的步骤,而且由于很少有人具备所需的技能,镶嵌技术即将消失。

   周红军说:“2017年,当它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被鼓励致力于这项技艺。”。

   近年来,他把所有精力都用于传承和保存这门手艺。迄今为止,他已经制作和修复了1500多件镶嵌艺术品。

   这项技术已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泛应用于中国古典家具和工艺美术产品,其中包括周红军,他们正在南汉村从事古典艺术创作。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河北省廊坊市南汉村的一家作坊里,工匠们正在制作手工艺品。在地方当局的支持下,传统手工艺业务多年来不断扩大。[傅瑞琪摄/中国日报]

   工艺的诞生

   该村的党委书记苟树仁表示,该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居民过去常前往北京的琉璃厂,并在明朝为皇室服务。

   郭台铭说,尽管村庄的发展经历了反复,但村民们的手艺还是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得以发扬光大。

   清朝道光年间(1644-1911年),一位名叫苟灵芝的当地人凭借自己的知识和写作,被任命为北京通州的知县,村里的手艺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他继续前往皇宫,成为皇室子女的老师。

   在他的推荐下,南汉村的木匠随后被允许进入宫殿的车间,为王室制作家具和其他日常用品。

   “因此,他们认识了宫中的许多其他工匠,磨练了他们的技能,为后来的南汉村的发展埋下了种子,”苟树仁说。

   1973年,一家外贸公司向南汉派遣了几名高级工匠,并建立了南汉玉石研磨厂,该厂演变为生产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如明式椅子、清式紫檀桌、玉石镶嵌首饰和印章盒。

   优雅的设计和精细的工艺立即使南汉的作品风靡全国。

   然而,该工厂在20世纪80年代承受了该国经济和市场发展变化的冲击,并解体了。然后,工人们独自一人,艰难地寻找零工以维持生计,有些人甚至不得不离开家。

   2015年,事情发生了转机,村当局召集了这些分散的工匠,成立了南汉红木家具和旅游产品协会。

   协会随后规范了质量管理和营销运作,并派出党员拓宽销售渠道。

   改进的商业运营模式和精湛的产品工艺很快使南汉村的年收入达到1.3亿元(1892万美元),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

   这些产品已被海外市场广泛认可,并已销往美国、英国和韩国。

   这些条件的改善也有助于保存和发扬历史工艺,包括木材、玉石和漆器雕刻、填充、镀金和绘画。

   苟树仁说:“当地人开始相信,掌握一种手工艺技能可以让他们谋生。”。

   迄今为止,已有1700多名当地人参与了传统手工艺行业,200多人掌握了多种技能。

   雕刻首饰盒等物品的轮廓一直是郭建辉的惯例。

   这位53岁的老人说:“手工艺品应该实用,体现人们的生活态度。”。

   他从工匠大师那里学习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饰漆器的工艺。

   “党和政府为我们做了很多,这巩固了我们的信心,”郭建辉说。

   他补充道:“因此,宫廷工艺不应该在我们手中结束。”。

   郭建辉一直在探索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他说:“我们的想法是让人们看到它们,感受它们,并能够负担得起它们。”。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河北省廊坊市南汉村的一家作坊里,工匠们正在制作手工艺品。在地方当局的支持下,传统手工艺业务多年来不断扩大。[傅瑞琪摄/中国日报]

   年轻的继承人

   刘俊超是村里最年轻的工匠之一。

   这位33岁的老人说:“基本上,在村里的小学上学的孩子都会被教职工接触到当地文化。”。

   2005年,刘从职业学校毕业后,开始在村里的一个车间学习漆艺。

   他现在正在筹建一个公共文化创意教育中心,为有兴趣学习手工艺的年轻人提供免费培训,还将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免费教学视频。

   迄今为止,该村已拥有72家企业,主要从事传统工艺传统风格的漆器家具的生产,其中23家是省、市和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村政府统计,2020年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

   该村加大了对当地工匠的支持力度,他们的产品被送往各种活动,以获得更多的宣传曝光,并竞争奖项。对村民进行了职业培训,让更多人成为当地手艺的传承人和实践者。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来到南汉村,品尝渗透其中的古代宫殿文化,一笔意外的意外收获来了。它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为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南汉村将积极建设以古董家具、宫廷产品和水果采摘为主导的旅游业,”南汉村官员万伟说。

   该村将把当地制造业与文化和旅游业相结合,以增加游客体验。

   万说:“我们的想法是开辟一条美丽乡村的新道路,这条道路非常适合居住、工作和旅行。”。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在河北省廊坊市南汉村的一个展厅里,游客们被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所吸引,包括漆器和模型面团。[傅瑞琪摄/中国日报]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在河北省廊坊市南汉村的一个展厅里,游客们被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所吸引,包括漆器和模型面团。[傅瑞琪摄/中国日报]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在河北省廊坊市南汉村的一个展厅里,游客们被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所吸引,包括漆器和模型面团。[傅瑞琪摄/中国日报]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在河北省廊坊市南汉村的一个展厅里,游客们被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所吸引,包括漆器和模型面团。[傅瑞琪摄/中国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20:13: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2-17 20:15 编辑

古代工艺再次绽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蔡志伟制作手工丝绒花,这是北京有300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据李映雪报道,丝绒花吸引了新一代的崇拜者。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歌大会》(Chinese Poetry Conference)最近的一期节目中,一幅带有天鹅绒花朵、鸟类和兔子的微型山地景观呈现了一个谜题,这场节目聚集了古诗爱好者。

   这一场景使唐代诗人王维(618-907)的作品栩栩如生,描绘了一个悠闲舒适的夜晚,在宁静的山谷中,鲜花静静地飘落。

   精致的丝绒花由52岁的蔡志伟制作,蔡志伟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绒花鸟制作的第六代传承人。

   二十年来,蔡一直致力于这项技术,他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继承、创新和推广丝绒花。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简而言之,丝绒花是一种用桑蚕丝制作表面细节的工艺,以金属丝为框架,”蔡解释道。“除了人物之外,这项技能还可以用来制作许多东西,包括鸟、花、昆虫和风景。”

   制作丝绒花的技艺起源于江苏省扬州市,明朝(1368-1644年)传到北京。

   蔡说,关于艺术起源的一个理论是,古代人爱美,在夏天和冬天,他们会在头发上戴上真正的花,用彩色丝带装饰。

   “一些聪明的女仆找到了一种为情妇制作手工花卉的方法,”蔡说,并补充道,唐代壁画中可以发现早期形式的丝绒花卉。

   蔡在2010年并入东城的原崇文区长大。蔡回忆道:“崇文区被称为工艺技能的温床。这里有很多手工作坊,每家都做东西。”。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在崇文,有一个名为花市的地区,四个方向的四条街道以该地区命名。根据蔡的说法,在清朝(1644-1911),这里曾经是各种人造花卉的市场和生产区,包括用天鹅绒、丝绸和纸制作的花卉。

   据蔡先生介绍,当时,制作手工花卉的工匠们成立了一个协会,并有一个习俗,即在农历三月二十,所有人都会洗澡、换衣服,并将自己制作的花卉献给神灵,以确保来年的生活和生意兴隆。

   蔡解释说,1960年,在北京的花市地区,一家丝绒鸟工厂成立,主要为庆祝复活节和圣诞节的海外客户提供服务。因此,丝绒鸟成为北京生产的丝绒产品的代名词。

   2002年,蔡开始向艺术大师高振兴学习制作丝绒花的技巧。

   蔡原本从事建筑材料行业,他的突然职业转变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蔡回忆说,他小时候在学校上过手工课,学习如何制作风筝或泥塑。他说:“我从小就对它很感兴趣,在30多岁的时候,我决定将职业生涯转变为丝绒花。”。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他每周一早上开车送高某回家,周五晚上开车送他回家。每个工作日,他都坐在高的旁边学习。

   制作丝绒花的过程很单调,但蔡在这项技能中找到了他的激情。“完成一件作品时的成就感非常好,”他说。

   他说:“学习一项技能需要耐心和时间。我的高老师告诉我,如果他每周教我一件事,他会有新的东西教我20多年。”。

   制作丝绒花的一个关键步骤是使用铜线来塑造骨架。蔡必须在指尖挤压和摩擦铜线,每次铜线咬进他的手时,都会留下痕迹。

   蔡说:“一旦你的指纹被擦掉,你就可以让铜线跟着你走了。”。他的拇指和食指上的老茧证明了他几十年的努力。

   蔡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技巧会变得更加精致和成熟,他的作品也会更加生动。

   2018年,当电视剧《延禧宫传》成为热播剧时,演员服装上的丝绒花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蔡表示,他的团队为电影和电视剧制作了丝绒制品,这是观众了解这种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蔡先生在首都怀柔区创办了他的丝绒花工作室,并于2020年开始雇佣和教授当地村民。

   他们逐渐开始接受公司的订单,为特殊活动提供定制的天鹅绒产品。

   由于今年是兔年,蔡最近制作了一批丝绒兔子。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装饰奖牌颁奖人帽子的红色和蓝色丝绒花由蔡英文的工作室制作。

   根据蔡的说法,这一设计灵感来自唐代壁画中的复合花卉图案,具有吉祥的寓意。

   他认为奥运会是一个将丝绒花制作推向世界舞台的好机会。他说:“作为这项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技艺的传承人,向世界展示这项技艺是一种荣幸。”。

   37岁的刘丽华是当地村民,他在准备开设工作室时报名参加了蔡的培训课程。刘发现自己对这门手艺很感兴趣,最终加入了工作室的工作人员。

   刘说:“制作丝绒花看起来很容易,但事实并非如此。需要耐心和细心来学习这些技巧。”。“幸运的是,不像其他老师那样严厉,蔡老师总是鼓励学生。”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刘承认,她偶尔想过放弃,因为这些技能很难掌握,但蔡的鼓励,以及看到自己第一次完成工作后的成就感,促使她继续。

   “现在,我可以看到自己一步一步地进步,我想继续学习这项传统技能,”她说。

   2009年,北京风格的丝绒鸟(花)制作技艺被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第六代传承人,蔡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项拥有300年历史的技艺。

   他认为,除了发明新工具以提高效率外,他还需要开发符合现代美学的具有创新风格和色彩的新产品。

   蔡说:“与一些帮助玉雕师切割玉石的机器不同,没有一些工具可以帮助制作丝绒花更容易。”。

   他计划将丝绒产品与现代装饰或小型家具相结合,这样他的新产品既美观又实用。

   他的一个想法是制作一种天鹅绒蝴蝶兰,把雌蕊变成灯泡,这样就可以用作夜灯。

   蔡还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帮助推广北京丝绒花卉制作。

   从这项技能的历史到制作丝绒花的详细步骤,蔡英文在哔哩哔哩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以及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上发帖,迄今累计获得超过32万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20:26:09 | 只看该作者
为兔子大人找到遗产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双燕在北京的工作室演示如何在兔子王上作画。[杨飞跃摄/中国日报]

   据杨飞跃报道,工匠双燕努力确保悠久的节日图腾在当代中国继续蓬勃发展。

   当人们踏上双燕位于北京西北部延庆区的家时,色彩斑斓的雕塑映入眼帘。

   特别是,一排排精致的兔子雕像占据了他的书房的很大一部分,中国的毛笔、颜料和其他艺术工具散落在那里。

   兔年的到来让爽比往常更加忙碌,因为他在悠久传统中的专长受到了更大的关注。

   大约50年来,这位60多岁的北京居民一直致力于创建和传承兔爷,中文名为兔爷。这个角色的特点是一个长着兔子耳朵和嘴巴的人体。

   虽然兔子罗杰和兔八哥在西方世界很受欢迎,但兔爷统治着北京。

   “它一直是北京许多家庭的吉祥物,”从7岁起就开始接触这项艺术的爽说。

   兔神不仅是当地一种象征着幸福和好运的手工艺品,也是传统节日期间儿童喜爱的粘土玩具。

   爽说:“我到处都在讲兔爷的文化意义,尤其是春节到来之后。”。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爽的兔子公仔。[杨飞跃摄/中国日报]

   古老的根源

   他指出,在过去,兔爷主要与中秋节联系在一起,但随着人们在春节时四处走动见面的次数比以前多得多,这一时期的兔俑已成为一种趋势。

   “这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现象,人们会在庙会上要求兔爷,”爽说。

   爽与这件艺术品的情感纽带在他对其深厚历史的认真而热烈的宣传中显而易见。

   “兔王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民俗,”爽说。

   兔子传统上被认为是神,生活在月球上,掌管健康和医药。一个传说是,北京在中秋节之前曾遭遇瘟疫。中国的月亮女神嫦娥派遣兔子来治疗疾病。兔神的一个标志性形象是戴着金色头盔和盔甲,挥舞着杵,这是一种研磨药材的工具。

   兔爷在中国深厚的兔文化中崭露头角,这种动物一直被认为是幸福和长寿的吉祥象征。

这种动物的珍贵角色在古代文物中被发现,例如描绘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玉兔捣碎和过滤药物的画像。

   到目前为止,最早提到兔王爷的是明朝学者纪坤(1368-1644)的一部书面作品,该作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兔王爷在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期间出现在首都并受到崇拜的画面。

   但爽已经发现了将兔子神的历史推得更远的痕迹。

   爽说,兔爷脸上的狐尾是元代(1271-1368年)游牧贵族佩戴的配饰。

   他补充道:“因此,它至少应该起源于元朝,然后在明清(1644-1911)两朝获得更大的流行。”。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北京的小学生们学习制作兔王,以此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杨飞跃摄/中国日报]

   传承工艺

   除了宣传这一传统,爽和他的几个徒弟也忙得不可开交,试图满足春节期间对兔爷雕像的需求。

   “传统规定,前一年的兔爷必须被送走,这意味着要被打破,因为人们相信它带走了所有的疾病和灾难,”爽说。

   因此,公众通常期望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新的。

   制造过程可能需要十几天。

   首先,粘土是从郊区带回的,比如北京西部的门头沟地区。

   然后,将其粉碎并加水制成糊状。

   “降水10天后,只有中间部分会被使用,”爽解释道。

   然后,接下来又进行了十几个步骤,包括成型、抛光和涂抹底色。

   最后一步是彩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因为它决定了兔王的风格。

   “主要的颜色是红色、黄色和蓝色,所有这些都可以用辅助色来补充,”爽说。

   他解释道:“每一个TuerYe的眉毛和眼睛的变化都会使其看起来不同。”。

   小时候,爽沉浸在兔子王的文化中,每天看着他的父亲,一位绘画雕塑大师,时尚艺术品。

   “我父亲放学后会给我一块粘土,这将是我的任务,让我从中创造一些东西,”爽回忆道。

   “之后,他会检查我的工作。”

   他说他的父亲对他很严厉,希望有一天,爽能超越他。

   然而,当时,这位年轻人对传统工艺带来的孤独和微薄的薪水感到不满,他在中国南方的广东省深圳市寻找更好的机会。1990年,他通过销售电子产品,每月赚了5000元(741美元)。

   这是他在北京制作兔王的10倍。

   然 而,两年后,他的父亲打电话让他回家。

   “他说,如果我放弃,兔子王可能会消失,”爽说。

   在与这个问题斗争了半个月后,爽回到北京,他敏锐地意识到父亲的绝望和渴望有人继承这门手艺。

   他崩溃了,决定放弃在深圳的生意,回国继承父亲的遗产。

   塔尔叶彩泥雕塑工艺已成为北京市120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并于2014年入选国家名录。

   当爽在这门手艺上取得进展时,他被这门手艺的历史和文化所吸引,并继续磨练自己的技艺。2018年,他被评为这项技艺的国家遗产传承人,这有助于激发他对保护兔王原始元素的热情。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双燕,塔尔叶彩泥雕塑工艺传承人[杨飞跃摄/中国日报]
   现代语境

   他说,他最担心的是,市场上的一些兔子雕像已经失去了传统特征。

   他说:“一些主要元素不应该改变,否则可能会对故事和背后的民俗造成误解。”。

   例如,他希望公众了解兔子实际上是雌性的。

   爽解释道:“她从寺庙里的一位神灵那里借来了头盔和盔甲,为了方便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治疗病人,她打扮得像个男人。”。

   另一方面,她背后只能有一面旗帜,因为传说中,她挨家挨户送药后太累了,以至于躺在寺庙的旗帜下,他补充道。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追求,”他说。

   其他禁忌包括兔子的骏马,它可以是老虎、鹿或其他吉祥动物和花卉,但绝不是象征古代皇帝的龙。

   然而,爽并不反对理性的创新。

   他确实用树脂等新材料制作了雕像,以使其更轻或制造可拆卸的耳朵。

   去年,爽在传统项目中加入了奥运元素。例如,他塑造了一个手持滑雪杆的兔子神,在冬奥会场馆展示。

   为了保存这门古老的艺术,爽带了几个徒弟,包括他的儿子。

   “成为我的学生没有门槛;只要你想学习,我愿意教书,”他说。

   此外,爽还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以推广兔爷文化。

   去年,在庆祝中秋节的一次艺术活动上,上班族程希琪很好地感受到了传统的魅力。郑回忆道:“在给兔王上色和绘制相关配件的过程中,爽拉着我们的手。”。

   “工艺令人印象深刻,其背后的民俗和文化也是如此,”她补充道。

   近年来,由于北京的许多学校都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双教授欣然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展示艺术和技能,以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的兴趣。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教了数千名小学生如何制作泥兔子。

   “希望他们中的一些人能从小学习与这门手艺相关的所有技能,并继承这一传统。”

   最近,爽发起了一个项目,系统地组织北京彩塑的所有图像和文本资源。

   他说:“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真正的北京兔儿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20:37: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2-17 21:12 编辑

成功的气息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一套香片和一个电子加热器。[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据河北保定的杨飞跃和张宇报道,香氛生产商迫切希望开发流行香水。

   当杨金庆拿出他的一袋工具时,周围的人通常都会受到款待。他的手指在一张长桌子上整齐排列的精致工具中翩翩起舞,从研钵和杵到尺子和专用刀,香料、木粉和由各种植物制成的糊状物,如榆树树皮,混合在一起,变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香。

   这位70多岁的男子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远区的家中优雅地执行着每一个动作。当他点燃香火时,一阵舒缓的香味紧随其后,很快就弥漫在房间里。几十年来,杨致远一直致力于清远的传统香工艺,该工艺于2021 6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整个仪式只能手动进行。传统的中草药、花卉、檀香、柏树和其他天然香料用于环境芳香化、杀菌和除臭。“我的祖先都参与了熏香业,”杨说。

   1949年中国解放后,杨的父亲被当地的一个生产团队雇佣为香火加工商和销售员。最初,杨没有考虑进入这个行业,但被说服学习必要的技能,为家庭赚取收入。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远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远传统制香传承人杨金庆演示了原料的选择。[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但是,随着他进入这个行业,他开始欣赏它独特的吸引力和魅力。

   制作熏香需要许多精细的步骤和工艺,从选择原料到实际成型产品。

   杨解释说,首先,需要确保主要香料和植物粘合剂的比例正确,这样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然后,揉面过程开始,慢慢倒入水,直到面团开始成型。

   杨说:“粘合剂粘度和水用量的变化都会影响熏香的质量,也是制作熏香的关键。”他补充道,这些配方是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得出的。

   接下来,面团被进一步揉搓或挤压成线、丸子、蛋糕或圆锥体,然后通过剪辑进行微调。

   “这是必要的,因为香的长度决定了燃烧时间,”他补充道。

   最后的步骤包括干燥和窖藏,这将防止新鲜的香变形或开裂,并增强其香味。

   该国拥有悠久的香火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公元前221-206年)之前。宋代(960年至1279年),这门手艺及其文化蓬勃发展,当时它是四大最受学者欢迎的活动之一,与茶道、水墨画和插花齐名。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香炉的展示。[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在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1年),它被广泛用于抵御疾病、昆虫、蚊子和保护人们的健康。

   自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以来,香火就在邻近的清远地区留下了痕迹。1968年,清远西部一位汉族王子刘胜的墓中出土了香炉。

   清远在宋代建立了许多香坊,这得益于其地理位置接近,太行山蕴藏着丰富的草药资源。

   20世纪40年代,杨氏家族的香火生意在该地区打响了名号。它曾一度停止,但在80年代,也就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不久,它又重新出现了。

   “我觉得机会终于来了,”他说。

   因此,杨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香业。

   他一边走访资深香师,一边不厌其烦地询问和购买香炉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从中收集到宝贵的信息。他还前往北京的图书馆学习香火专著。

   当所有的资源都准备好了,杨在恢复和升级古代香火配方之前反复试验。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杨金庆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远区的熏香车间为员工提供指导。[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当他展示了十几种古老的香料时,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包括龙涎香和玫瑰和百合的香味。

   杨还确保自己的产品与时俱进,推出了数千种具有现代吸引力的熏香产品。

   他创新了传统工艺,调制了无烟香,并开发了一种传奇产品,在燃烧后,显示吉祥图案和人物。他们为他赢得了多项国家专利。

   “他们是确保清远香在工艺和产品质量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杨说。

   迄今为止,杨先生与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外贸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他的产品已进入海外市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欧洲、美国和韩国,在那里,他的公司的香包已售出4000多万个。

   杨说:“我希望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香火文化。”。

   随着业务的发展,杨先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工作机会。

   为了让员工明白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杨销毁了许多未能达到他的高标准和期望的香盒。

   他说:“我们应该坚持更高的标准,做到彻底,……这样产品才能达到最高质量。”。

   杨对正直的宗教信仰也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商业声誉。有一次,一位日本客户在前一次访问重庆时购买了熏香后,向他的公司下了一大笔订单。客户愿意支付与他们在重庆相同的价格,这比杨的公司所报的价格高得多。杨坚持要给客户一个正确的、更低的价格。这为他赢得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客户对他的诚实。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当地人在河北生产清远香。[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随着市场的日益扩大,杨还带领他的团队开发了辅助机器,如用于成型、干燥和包装的机器,以补充手动程序。

   杨金庆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杨俊明表示:“新机器的加入不仅提高了熏香生产的效率,还确保了产品的质量。”。

   所有这些努力都助长了清远香火的流行。

   根据地方当局的说法,在香生产链中,从原料收集、香生产到包装和设备加工,共有500多家当地企业,超过5万人从事香业务。

   杨金庆还帮助在河北建立了一个草药香工程中心,专门研究古代配方和文化,并开发基于香料的新工艺。

   他还开设了熏香博物馆,公众可以在那里直接看到制作过程。

   杨金庆说:“我希望子孙后代能够欣赏中国香文化和工艺的魅力。”。

   他的儿子杨学明也从事这一行业,并为其带来了新的活力。

   杨学明说:“我们可能认为香文化非常高雅,因此远离我们,但它实际上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喝茶、下棋、看书或写字时,点一根香可以帮助镇静神经,集中精神。”

   这位年轻人还将传统香文化与现代方法相结合,以帮助解决困扰现代人的睡眠问题。

   他与河北大学中医学院合作,研发出了一种药片,这种药片放在专门设计的电子加热器上后,可以释放助眠香味。

   杨学明说:“这些效果已经通过许多实验证明了。”。

   去年12月,这位年轻人带领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夜间使用的熏香产品,并在河北省文化创意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上获得金奖。

   杨学明说:“我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制作香火,这样香火就能成为清远引以为豪的乡村产业。”。

   “我们想为这项古老的工艺注入新的血液,帮助它继续向更多的家庭传播它的香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21:1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2-17 21:53 编辑

安徽传统手工制作油烟墨的传承者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王春林在中国东部安徽省旌德县称油烟墨棒泥。[照片/新华社]

   王春林是安徽传统手工制作油烟墨的省级传承人,14岁时开始从父亲那里学习制作油烟墨。用传统工艺制成的油灰墨棒,由烧过的桐油或其他各种油的烟灰制成,线条光滑明亮。与砚台、毛笔和纸张一起,墨棒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文化中的“文房四宝”之一。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中国东部安徽省景德县,王春林在晾晒油烟墨水棒。[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中国东部安徽省景德县,王春林在晾晒油烟墨水棒。[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王春林在中国东部安徽省旌德县磨油烟墨棒。[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在中国东部安徽省旌德县,王春林制作一个油烟墨水棒。[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在中国东部安徽省景德县,王春林准备收集用于制作油烟墨棒的烧过的油烟。[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王春林在中国东部安徽省旌德县称油烟墨棒泥。[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在中国东部安徽省景德县,王春林收集燃烧过的油灰制作油灰墨棒。[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中国东部安徽省景德县,王春林在揉油烟墨棒原料。[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在中国东部安徽省景德县,王春林收集燃烧过的油灰制作油灰墨棒。[照片/新华社]



展出一套罕见的古代砚台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明代的砚台。[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2月14日,一批砚台将在法国尼斯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上展出。

   该展览名为“和谐精神”,由尼斯亚洲艺术部博物馆举办,致力于中国和日本的当代创作和文学传统。

   中国艺术家杨尔敏贡献了展出的大部分砚台。

   砚台是用来研磨和储存墨水的石臼。

   对于严肃的书画家来说,好的砚台和墨水的质量一样重要。砚台会影响磨墨的质量和质地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描绘诗人李白喝醉的砚台。[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与毛笔、墨水和宣纸一起,砚台被认为是中国学者的“四宝”之一。

   杨的收藏展示了几乎所有中国朝代的各种类型的砚台。

   “砚台是我的爱好之一,”杨说。

   “我认为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也是跨文化的桥梁,特别是当策展人将它们介绍给国际观众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21:33: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2-17 21:35 编辑

桓仁木版画传承人致力于以创新的方式推广工艺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陈东明在位于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的工作室选择工具制作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陈东明在他的工作室里画一幅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陈东明在位于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的工作室展示最近制作的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陈东明在工作室创作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陈东明在工作室创作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陈东明在工作室创作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陈东明在工作室创作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陈东明在工作室创作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陈东明在工作室创作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陈东明在工作室创作木版画。

   52岁的陈东明是本溪桓仁县瓦房村的一名木版画家,他从小就从祖父那里学习木版技法。作为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桓仁木版画的传承人,陈一直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山水画和木版年画恰当融合,以创新的方式推广这一工艺。[照片/新华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21:42: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2-17 21:44 编辑

玻璃杯中的中国艺术大师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从4月22日到周二,王菲的作品之一在上海展出。[高尔强摄/中国日报]

   张坤在上海报道,一场展览突出了技巧和美学。

   在中国东部山东省的一个小镇博山,玻璃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在那里,艺术家们正在小鼻烟壶内创作复杂的绘画作品,这些鼻烟壶的大小不超过一个人的手掌。

   博山的一些大师艺术家于4月22日至周二在上海的多伦路52号新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场名为《喷吐的颜色和流动的灯光》的展览,展示了他们的作品,该展览以中国传统艺术和工艺为特色。

   虽然中国的艺术家在19世纪初开始在鼻烟壶内作画,用细竹签的弯曲尖端蘸上墨水和矿物颜料,但王晓成重新设计了中国毛笔,将艺术形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这位74岁的艺术家是此次上海展览的艺术家之一,也是六位全国公认的大师级工匠之一,他们为中心做出了重大贡献。王还将在多伦路52号举办住所、文化沙龙和讲座。

   王被称为是将中国画笔与微型竹签相结合的人,这种竹签使他能够在玻璃表面上创作更细、更准确的笔画,从而为创作更复杂的艺术品铺平了道路。

   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中国经典小说《水浒传》中108个人物的群像。所有的英雄和武术战士都被画在一个不超过8厘米高、5厘米宽的玻璃瓶的两面。

   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王说,他12岁时加入了玻璃厂,填补了妹妹生病时腾出的工作。尽管他很年轻,但他在这门手艺上的天赋是显而易见的。仅仅一年后,王被选为工艺大师薛景万的学徒,他开始学习如何在瓶子内部作画。他后来在山东的一所艺术学校和浙江美术学院(现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

   渴望将所学付诸实践,1961年,王用细线将画笔上的部分头发绑在传统上用来在瓶子内部作画的竹签上。柔软的尖端为表达提供了新的自由。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艺术家王晓成用重新设计的中国画笔在鼻烟壶内作画。[高尔强摄/中国日报]

   他说:“我可以在树林中看到不同深浅的绿色、荷叶的精致轮廓以及鸟或昆虫的细节中描绘出复杂的变化。”。

   1971年,王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将《水浒传》中的108位英雄画在一个瓶子里。虽然很难在一个不超过40平方厘米的小框架中容纳这么多人物,但王表示,最大的挑战实际上是赋予每个人物一个独特的身份。

   “我画每张脸时都要屏住呼吸,”他说。“每一个脑袋的完成都让我觉得自己刚刚通过了严峻的考验。”

   当时,州政府鼓励工匠将他们的作品销往海外,他为此选择的一件作品在广东省广州的中国进出口博览会上获得了好评。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王力宏在2006年获得“中国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之前,获得了许多国家级奖项。他现在计划建造一座博物馆,记录他的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玻山的玻璃制作工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小镇的山坡上仍然矗立着一座玻璃窑之神的小庙。

   鼻烟在清朝(1644-1911)由欧洲人传入中国。在那个时期,由玉石、玻璃、象牙和其他材料制成的小瓶在北京广受欢迎。博山最初是制造这些鼻烟壶的中心,后来当地工匠学会了在鼻烟壶内作画的技巧。

   画的主题通常包括寓意吉祥的花鸟、风景和肖像。清朝统治结束,贵族们失去了金钱和地位,这门手艺的发展受到了暂时的影响。1949年后,由于政府的支持,该船在博山复兴。

   “中国艺术有着独特的美学。在西方,艺术家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描绘一个主题,而在中国艺术中,线条和笔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王说。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鼻烟壶,但在瓶内作画是中国独有的工艺。我们是负责创造这种艺术形式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22:12:20 | 只看该作者
工匠展示陶砚制作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8年3月21日,中国西北部甘肃省兰州市上川村,黄炳强在陶砚上做最后一次触摸。15年来,黄先生一直致力于陶砚的制作。陶砚有1300年的历史,由陶河河床上的石头制成,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深受中国传统学者的青睐。黄需要十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陶砚,这个过程需要几十个耗时的步骤。[照片/中新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8年3月21日,中国西北部甘肃省兰州市上川村,黄炳强制作的陶砚。[照片/中新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8年3月21日,中国西北部甘肃省兰州市上川村,黄炳强展示了制作陶砚的工具。[照片/中新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8年3月21日,中国西北部甘肃省兰州市上川村,黄炳强在陶砚上做最后一次触摸。[照片/中新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8年3月21日,中国西北部甘肃省兰州市上川村,黄炳强在陶砚上做最后一次触摸。[照片/中新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