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复制链接] 0
收藏
12
回复
874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1-27 20:57: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2-17 20:52 编辑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23年2月14日,中国北方山西省运城市新疆县广村的一家工作室里,林晓林正在检查澄泥砚的质量。[照片/新华社]

   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以质地细腻而闻名,可以减少对毛笔的伤害。

   由于种种原因,制作澄泥砚的古老工艺一度失传,但后来被中国北方山西省新疆县的林永茂和他的儿子林涛带回。

   制作一块澄泥砚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和10多个步骤。2008年,澄泥砚制作工艺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澄泥砚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林小林从小就熟知这门技艺。2019年,他留学回国后,凭借陶瓷方面的知识,创新了澄泥砚的生产。通过控制窑的温度,他设法将澄泥砚的颜色从三种增加到八种。

   这位年轻的传承人还通过电子商务和直播探索在线市场,这让他更加关注传统手工艺。

   未来,林晓琳计划与大学和学院合作,以时尚的设计让澄泥砚更受欢迎。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5年11月14日,中国北方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广村,林涛(左)和父亲林永茂在制作澄泥砚(上)。2023年2月14日在广村村,林韬(左)与儿子林小林就澄泥砚的制作工艺进行交流。[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23年2月14日,在中国北方山西省运城市新疆县广村,林晓林与父亲林涛(右)就制作澄泥砚的泥料选择进行交流。[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23年2月14日,中国北方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广村,林晓林(右)过滤泥浆,制作澄泥砚。[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23年2月15日,中国北方山西省运城市新疆县广村的一个工作室里,林晓林在澄泥砚上雕刻。[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23年2月15日,中国北方山西省运城市新疆县广村的一个工作室里,林晓林通过直播展示澄泥砚。[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23年2月15日,中国北方山西省运城市新疆县的一个文化公园展示了澄泥砚。[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23年2月15日,中国北方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广村,林晓林(左)在工作室里与同事交流。[照片/新华社]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3#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13:44: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2-18 13:46 编辑

数百年的古老印刷技术卷土重来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北京的活版印刷工作室ilovee设计的一张活版印刷的感谢信。[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网]

   感恩节和圣诞节即将到来。你是否在绞尽脑汁想出能恰当表达你的感激或爱的礼物?

   像感谢信这样的文字印刷品可能正是你需要给你心爱的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

   我们不是在虚张声势。随着设计师、艺术家和消费者重新发现其背后的美丽和工艺,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印刷技术Letterpress正在中国优雅地卷土重来。

   重获新生

   凸版印刷术本质上是一种活字印刷术,是15世纪中期出现的一种凸版印刷技术。德国金匠约翰内斯·古登堡(Johannes Gutenberg)将一台葡萄酒印刷机改造成印刷机,将用墨水书写的字母变成了大量的书籍,并在五个世纪里一直是印刷的常态。

   “活字印刷术是我们的遗产,因为它是北宋毕升(960-1127)发明的,大约400年后才传到西方,”中国第一届活字印刷艺术节的发起人彭俊章说。

   古登堡的发明在开创大众传播时代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增添了燃料,这两次革命启迪了思想,并永久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一张用凸版印刷的婚礼请柬是由北京的一家凸版印刷工作室伊洛维设计的。[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网]

   在西方,20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革命催生了将文字和图像传输到纸上的更便宜、更快捷的方式,使在大型金属印刷机中排列笨重的印刷块的旧做法彻底过时。

   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遗忘之后,活版印刷术又死而复生,因为它的美学魅力受到了媒体名人的赞扬,比如玛莎·斯图尔特(Martha Stewart),她在美国也被称为家庭艺术女王。20世纪90年代,她的婚礼杂志开始推出个性化的活版印刷邀请,从而复兴了复古风格的印刷工艺。

   在中国,凸版印刷一直是印刷业的中流砥柱,直到1974年中国科学家王璇发明了汉字激光照相排版系统,使汉字印刷逐渐进入电子和数字时代。

   在过去的十年里,活版印刷的复兴在世界其他地区如火如荼。

   彭告诉中国日报网:“我去过日本多次,了解到日本有110多个活版印刷工作室。”。

   彭补充道,在澳大利亚,对活版印刷的热情更为强烈,只有墨尔本的工作室或专卖店的活版印刷数量超过100家。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11月1日,彭俊章在北京的工作坊上展示了明信片和日历等印刷品。[杨晓宇摄/中国日报网]

   然而,它在中国的复兴来得有点晚。

   2011年7月,来自美国的历史教师乔什·达勒姆(Josh Durham)和他的妻子在北京开办了纸磅出版社,为中国的活版印刷艺术运动做了宣传。

   彭指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凸版印刷工作室不超过20家。”。“印刷技术在中国仍处于警戒状态。但我相信它会像其他许多国家一样蓬勃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彭经常参加许多国际活版印刷节,这些活版印刷品的美丽和设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定在中国举办一次。

   10月18日,来自国内外的行业从业者、凸版印刷爱好者、设计专业教师和学生在北京参加了艺术节,他们携手保护和推广艺术和工艺,他的梦想实现了。

   “文化和创意行业的人发现,凸版印刷对他们的创作和业务非常有价值,”以婚礼请柬闻名的北京凸版印刷工作室ilovee的创始人孙杨说。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台北日兴铸造厂的老板张杰宽在一台人物造型机上工作。[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网]

   持久的咒语

   北京图形传播学院印前副教授梁炯说:“我以为在行业历史的后页已经褪色的印刷技术又复活了。真是令人惊讶!”。

   当她得知一些工匠几十年来一直坚持活版印刷的艺术和工艺时,她感到更加惊讶。

   张介宽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位67岁的父亲于1969年在台北创办了著名的日兴铸造厂。

   他的铸造厂是世界上仅存的仍然生产活版印刷用传统中国活字模具的避风港。

   “但在20世纪80年代,铅型铸造厂,传统印刷业的历史领导者,在台湾像苍蝇一样倒下了,”张回忆道。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台北的日兴铸造厂拥有最后一批用于创造传统汉字的铜模。[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网]

   尽管该行业已无法挽回地消亡,但自称来自台湾的顽固傻瓜的张成功地让日兴继续运营。

   将日兴改造成一个互动博物馆的张先生说,铸造厂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因为它的建立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活版印刷中,创建是整个费力过程的第一步,随后是检查、排版、印刷和折叠;复兴的技术在技术上得到了升级,因此不那么费力。

   为了制作凸版印刷品,首先需要定制一块光聚合物板,该板采用Illustrator或InDesign制作的数字设计。如果上了墨,盘子的凸起表面就会在古董印刷机上施加的力下咬入由棉或亚麻制成的柔软厚纸。

   这个过程在纸上产生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印象。然而,在传统的活版印刷中,在薄纸上无法实现这种凹陷效果。传统的凸版印刷工匠及其客户也不重视它。张说,他们最看重的是打印机确保字符的每一笔都充分、均匀地着墨的能力。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中国东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家凸版印刷车间,一名妇女在手工印刷机的墨盘上涂抹油基油墨。[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网]

   DIY世界的新宠儿

   “活版印刷术的复兴在于它与理想的油墨和纸张的结合,创造出令人无法抗拒的品质。这从本质上吸引了设计师和消费者,”梁女士指出,她计划向学生介绍活版印刷,同时教他们光刻等主流印刷技术。

   由于新发现的视觉和触觉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工匠正在接受这种古老的技术。

   该工作室的共同所有者周子表示,位于中国东部杭州的一家名为“五份书”的工作室自6月开业以来,一直表现良好,其中包括原创设计的凸版卡片、定制设计服务和凸版印刷课程。

   周是关注凸版印刷车间市场的企业家之一,这些车间专注于定制凸版印刷产品,并提供手动印刷机的亲身体验。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在中国东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家凸版印刷车间,一名妇女在Chandler&Price公司的一台凸版印刷机上工作。[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网]

   周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她决定和她的两个大学伙伴一起开这样一家店,这两个大学朋友也对凸版印刷很着迷,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大学时的困扰。

   这位年轻的设计师告诉本网站:“我们曾经委托印刷厂少量印刷我们的设计,但更多的时候,我们被拒绝了,因为他们只接受至少需要数百份的订单。”。

   周和她的朋友们注意到,更多像他们这样的设计专业学生都受到了这种头疼的困扰,于是他们考虑创建一个可以接受小订单的工作坊,为消费能力较弱的学生创造便利。

   除了为学生服务,这座110平方米的工作坊还吸引了许多渴望尝试使用古老的活版印刷机DIY自己的活版作品的人,每人约需支付200元至500元(28.52美元至71.3美元)。

   尽管价格很高,但似乎更多的人被这种古老的印刷技术所吸引。“有些公司甚至在我们的车间组织了团队建设派对,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周说。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彭俊章拥有的凸版印刷车间设计的一张凸版印刷名片样本。[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网]

   随着凸版印刷产品在中国赢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工匠和设计师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成果。

   “凸版印刷固有的美丽和优雅一直吸引着人们了解它,并为凸版印刷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彭俊章(音译)说,他是一名凸版印刷爱好者,被誉为中国高端名片之王。

   彭重塑了凸版印刷机,使其要求更低,效率更高,并将印刷技术应用于名片制作,结果取得了巨大成功。

   彭指出:“尽管在社交媒体时代,交换名片的需求正在减少,但与售价约30元(4.25美元)的名片相比,售价300元(42.45美元)或更高的高档名片的需求更大。”。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茶典,字面意思是“茶典”,以活版印刷封面为特色,在2017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照片/天猫]

   彭补充道,用时尚设计制作的凸版印刷名片受到那些想要展示自己品味的人的青睐。

   “凸版印刷增加了婚礼请柬的设计,使我们的产品比传统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凸版印刷工作室ilovee的老板孙杨说。

   孙教授解释说,近年来,随着年轻一代越来越注重自己购买的商品的设计和质量,印有文字的结婚请柬,每张售价约为15元(合2.15美元)。

   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上的一位买家评论道:“邀请函的设计和质地都非常漂亮,为我的婚礼增添了不少色彩。”。

   另一位买家写道:“精致而优雅!除了价格,邀请的各个方面都很完美。”。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活字印章是台北日兴铸造厂开发的文化创意项目之一。[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网]

   释放更大潜力

   除了婚礼请柬、名片、书皮、活版印刷的绘画复制品(一种流行的文化和创意产品)等印刷品外,网上商店也很流行。

   例如,来自台中的乐天凸版印刷工作室复制了19世纪日本艺术家北柴胜彦(Katsushika Hokusai)的名画《神奈川的巨浪》(the Great Wave off Kanagawa),采用了巧妙的多色凸版印刷,这是该工作室创始人黄忠堂(Huang Chung tang)创新的方法,黄忠堂曾是谷歌地球(Google Earth)的建筑3D建模师。

   此外,黄正在与艺术家合作,帮助活版印刷他们的原创作品。

   因此,艺术爱好者们对凸版印刷复制品的热情高涨,被原作中添加的精美纹理所吸引。

   北京图形传播研究所的梁炯表示,凸版印刷技术使绘画复制品更有趣、更具创意、更实惠。

   梁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切都非常在线,生态效益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导致整体印刷量显著下降。”。“尽管产量下降,但由于个性化打印的需求仍在增长,一般印刷市场仍将保持强劲。”

   彭俊章说,虽然凸版印刷的普及在即,但“国内的凸版印刷厂迫切需要好的设计。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模仿外国同行的设计,如果不是盗版的话。”。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来自台中的乐天letterpress工作室制作了一幅19世纪日本艺术家北柴胜彦(Katsushika Hokusai)的《神奈川的巨浪》(The Great Wave off Kanagawa)的凸版印刷复制品。[照片/letterpress.com.tw]

   2017年,彭在参观美国的一个活版印刷节时,倾向于购买一些活版印刷的样品,如婚礼请柬,以供参考。但参展者拒绝了他的所有要求。

   “他们知道我来自中国大陆。我想他们是因为担心侵犯知识产权而拒绝了我,”彭无奈地回忆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凸版印刷工作室必须与当地设计师、插画师密切合作,创造原创设计;彭教授说,在设计专业学生中推广活版印刷同样重要,他们的创意和独创性将使中国的活版印刷业继续发展。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11月1日,一张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凸版印刷明信片在彭俊章位于北京的工作室展出。[杨晓宇摄/中国日报网]

   西安美术学院大四学生尹伯亚(音)甚至在参加北京的凸版艺术节之前就计划购买一台价值10万元的凸版印刷机。

   这位21岁的女孩希望熟悉活版印刷,并了解该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

   印刷和艺术设计的教师也发现了这一趋势,希望了解更多关于活版印刷的知识,并将其介绍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

   上海科技大学出版与数字传播系主任施永勤表示:“我的系正计划为学生们建立一个手工书坊,让他们可以通过活版印刷来实验,并将理想中的书变成现实。”。

   除上海科技大学外,据报道,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如太原理工大学、北京城市大学和无锡理工学院,都将凸版印刷作为艺术和设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相信这种古老的印刷技术一定会在中国留下深刻的印象,”彭俊章喜笑颜开地预测道。

   杨晓宇促成了这个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22:36:2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工匠对鼻烟壶绘画的执着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8年3月8日,中国工匠王新年在其位于中国北方天津的工作室里,在鼻烟壶内作画。[照片/VCG]

   17世纪晚期,欧洲商人和使节将这种芳香的烟草混合物引入中国,称为鼻烟。在进入中国之前,鼻烟通常储存在盒子里。中国工匠制造了不透气的瓶子,以保护鼻烟壶不受当地气候的影响,因为那里的鼻烟很容易干枯。

   尽管自20世纪初香烟问世以来,鼻烟壶的使用已经逐渐消失,但如今在中国各地仍然可以找到里面有精美绘画的小烟壶,成为艺术魅力的对象。

   52岁的天津出生的艺术家王鑫年从十几岁起就致力于鼻烟壶内绘画这一古老的艺术。他从父亲那里学习绘画。王特别擅长中国传统绘画,描绘自然山水、鸟类、花卉和人物等主题。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王新年画的鼻烟壶。[照片/VCG]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用于鼻烟壶绘画的特殊画笔。刷子的尖端弯曲,便于在瓶子内使用。[照片/VCG]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用于鼻烟壶绘画的颜料。[照片/VCG]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8年3月8日,王新年在天津的工作室作画。[照片/VCG]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王新年画的鼻烟壶。[照片/VC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22:22:40 | 只看该作者
缂丝工艺品在华北河北展出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一名工作人员在石家庄博物馆展示由缂丝挂毯制成的龙袍。[照片/VCG]

   2018年3月15日,一场以缂丝工艺品为主题的展览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的石家庄博物馆揭幕。

   “缂丝”是中国丝绸挂毯的一种风格,因其极其细致的图案设计、双面图案的轻盈和清晰而备受推崇。

   有一句老话说“缂丝挂毯和黄金一样珍贵”。

   缂丝挂毯最早出现于一千年前的唐朝(公元618-907年),然后在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1年)达到鼎盛。

   与连续纬纱织锦不同,缂丝风格的每种颜色都是由一个单独的线轴编织而成,这使得这种方法在技术上要求很高,而且耗时。

   据说,一个熟练的工人每天只能生产几厘米的缂丝挂毯,而完成一件缂丝工艺品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因此,缂丝产品极其罕见,价格通常很高。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一名游客在石家庄博物馆观看一件缂丝工艺品。[照片/VCG]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一名工作人员在石家庄博物馆展示缂丝制品。[照片/VCG]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游客在石家庄博物馆观看一名制作缂丝工艺品的工作人员。[照片/VCG]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一名工作人员在石家庄博物馆制作一件缂丝工艺品。[照片/VCG]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游客在石家庄博物馆观看缂丝工艺品。[照片/VC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22:12:20 | 只看该作者
工匠展示陶砚制作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8年3月21日,中国西北部甘肃省兰州市上川村,黄炳强在陶砚上做最后一次触摸。15年来,黄先生一直致力于陶砚的制作。陶砚有1300年的历史,由陶河河床上的石头制成,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深受中国传统学者的青睐。黄需要十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陶砚,这个过程需要几十个耗时的步骤。[照片/中新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8年3月21日,中国西北部甘肃省兰州市上川村,黄炳强制作的陶砚。[照片/中新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8年3月21日,中国西北部甘肃省兰州市上川村,黄炳强展示了制作陶砚的工具。[照片/中新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8年3月21日,中国西北部甘肃省兰州市上川村,黄炳强在陶砚上做最后一次触摸。[照片/中新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8年3月21日,中国西北部甘肃省兰州市上川村,黄炳强在陶砚上做最后一次触摸。[照片/中新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21:42: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2-17 21:44 编辑

玻璃杯中的中国艺术大师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从4月22日到周二,王菲的作品之一在上海展出。[高尔强摄/中国日报]

   张坤在上海报道,一场展览突出了技巧和美学。

   在中国东部山东省的一个小镇博山,玻璃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在那里,艺术家们正在小鼻烟壶内创作复杂的绘画作品,这些鼻烟壶的大小不超过一个人的手掌。

   博山的一些大师艺术家于4月22日至周二在上海的多伦路52号新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场名为《喷吐的颜色和流动的灯光》的展览,展示了他们的作品,该展览以中国传统艺术和工艺为特色。

   虽然中国的艺术家在19世纪初开始在鼻烟壶内作画,用细竹签的弯曲尖端蘸上墨水和矿物颜料,但王晓成重新设计了中国毛笔,将艺术形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这位74岁的艺术家是此次上海展览的艺术家之一,也是六位全国公认的大师级工匠之一,他们为中心做出了重大贡献。王还将在多伦路52号举办住所、文化沙龙和讲座。

   王被称为是将中国画笔与微型竹签相结合的人,这种竹签使他能够在玻璃表面上创作更细、更准确的笔画,从而为创作更复杂的艺术品铺平了道路。

   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中国经典小说《水浒传》中108个人物的群像。所有的英雄和武术战士都被画在一个不超过8厘米高、5厘米宽的玻璃瓶的两面。

   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王说,他12岁时加入了玻璃厂,填补了妹妹生病时腾出的工作。尽管他很年轻,但他在这门手艺上的天赋是显而易见的。仅仅一年后,王被选为工艺大师薛景万的学徒,他开始学习如何在瓶子内部作画。他后来在山东的一所艺术学校和浙江美术学院(现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

   渴望将所学付诸实践,1961年,王用细线将画笔上的部分头发绑在传统上用来在瓶子内部作画的竹签上。柔软的尖端为表达提供了新的自由。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艺术家王晓成用重新设计的中国画笔在鼻烟壶内作画。[高尔强摄/中国日报]

   他说:“我可以在树林中看到不同深浅的绿色、荷叶的精致轮廓以及鸟或昆虫的细节中描绘出复杂的变化。”。

   1971年,王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将《水浒传》中的108位英雄画在一个瓶子里。虽然很难在一个不超过40平方厘米的小框架中容纳这么多人物,但王表示,最大的挑战实际上是赋予每个人物一个独特的身份。

   “我画每张脸时都要屏住呼吸,”他说。“每一个脑袋的完成都让我觉得自己刚刚通过了严峻的考验。”

   当时,州政府鼓励工匠将他们的作品销往海外,他为此选择的一件作品在广东省广州的中国进出口博览会上获得了好评。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王力宏在2006年获得“中国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之前,获得了许多国家级奖项。他现在计划建造一座博物馆,记录他的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玻山的玻璃制作工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小镇的山坡上仍然矗立着一座玻璃窑之神的小庙。

   鼻烟在清朝(1644-1911)由欧洲人传入中国。在那个时期,由玉石、玻璃、象牙和其他材料制成的小瓶在北京广受欢迎。博山最初是制造这些鼻烟壶的中心,后来当地工匠学会了在鼻烟壶内作画的技巧。

   画的主题通常包括寓意吉祥的花鸟、风景和肖像。清朝统治结束,贵族们失去了金钱和地位,这门手艺的发展受到了暂时的影响。1949年后,由于政府的支持,该船在博山复兴。

   “中国艺术有着独特的美学。在西方,艺术家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描绘一个主题,而在中国艺术中,线条和笔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王说。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鼻烟壶,但在瓶内作画是中国独有的工艺。我们是负责创造这种艺术形式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21:33: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2-17 21:35 编辑

桓仁木版画传承人致力于以创新的方式推广工艺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陈东明在位于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的工作室选择工具制作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陈东明在他的工作室里画一幅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陈东明在位于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的工作室展示最近制作的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陈东明在工作室创作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陈东明在工作室创作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陈东明在工作室创作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陈东明在工作室创作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陈东明在工作室创作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陈东明在工作室创作木版画。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5月27日,中国东北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陈东明在工作室创作木版画。

   52岁的陈东明是本溪桓仁县瓦房村的一名木版画家,他从小就从祖父那里学习木版技法。作为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桓仁木版画的传承人,陈一直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山水画和木版年画恰当融合,以创新的方式推广这一工艺。[照片/新华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21:1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2-17 21:53 编辑

安徽传统手工制作油烟墨的传承者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王春林在中国东部安徽省旌德县称油烟墨棒泥。[照片/新华社]

   王春林是安徽传统手工制作油烟墨的省级传承人,14岁时开始从父亲那里学习制作油烟墨。用传统工艺制成的油灰墨棒,由烧过的桐油或其他各种油的烟灰制成,线条光滑明亮。与砚台、毛笔和纸张一起,墨棒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文化中的“文房四宝”之一。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中国东部安徽省景德县,王春林在晾晒油烟墨水棒。[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中国东部安徽省景德县,王春林在晾晒油烟墨水棒。[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王春林在中国东部安徽省旌德县磨油烟墨棒。[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在中国东部安徽省旌德县,王春林制作一个油烟墨水棒。[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在中国东部安徽省景德县,王春林准备收集用于制作油烟墨棒的烧过的油烟。[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王春林在中国东部安徽省旌德县称油烟墨棒泥。[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在中国东部安徽省景德县,王春林收集燃烧过的油灰制作油灰墨棒。[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中国东部安徽省景德县,王春林在揉油烟墨棒原料。[照片/新华社]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2019年7月4日,在中国东部安徽省景德县,王春林收集燃烧过的油灰制作油灰墨棒。[照片/新华社]



展出一套罕见的古代砚台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明代的砚台。[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2月14日,一批砚台将在法国尼斯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上展出。

   该展览名为“和谐精神”,由尼斯亚洲艺术部博物馆举办,致力于中国和日本的当代创作和文学传统。

   中国艺术家杨尔敏贡献了展出的大部分砚台。

   砚台是用来研磨和储存墨水的石臼。

   对于严肃的书画家来说,好的砚台和墨水的质量一样重要。砚台会影响磨墨的质量和质地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描绘诗人李白喝醉的砚台。[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与毛笔、墨水和宣纸一起,砚台被认为是中国学者的“四宝”之一。

   杨的收藏展示了几乎所有中国朝代的各种类型的砚台。

   “砚台是我的爱好之一,”杨说。

   “我认为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也是跨文化的桥梁,特别是当策展人将它们介绍给国际观众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20:37: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2-17 21:12 编辑

成功的气息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一套香片和一个电子加热器。[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据河北保定的杨飞跃和张宇报道,香氛生产商迫切希望开发流行香水。

   当杨金庆拿出他的一袋工具时,周围的人通常都会受到款待。他的手指在一张长桌子上整齐排列的精致工具中翩翩起舞,从研钵和杵到尺子和专用刀,香料、木粉和由各种植物制成的糊状物,如榆树树皮,混合在一起,变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香。

   这位70多岁的男子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远区的家中优雅地执行着每一个动作。当他点燃香火时,一阵舒缓的香味紧随其后,很快就弥漫在房间里。几十年来,杨致远一直致力于清远的传统香工艺,该工艺于2021 6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整个仪式只能手动进行。传统的中草药、花卉、檀香、柏树和其他天然香料用于环境芳香化、杀菌和除臭。“我的祖先都参与了熏香业,”杨说。

   1949年中国解放后,杨的父亲被当地的一个生产团队雇佣为香火加工商和销售员。最初,杨没有考虑进入这个行业,但被说服学习必要的技能,为家庭赚取收入。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远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远传统制香传承人杨金庆演示了原料的选择。[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但是,随着他进入这个行业,他开始欣赏它独特的吸引力和魅力。

   制作熏香需要许多精细的步骤和工艺,从选择原料到实际成型产品。

   杨解释说,首先,需要确保主要香料和植物粘合剂的比例正确,这样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然后,揉面过程开始,慢慢倒入水,直到面团开始成型。

   杨说:“粘合剂粘度和水用量的变化都会影响熏香的质量,也是制作熏香的关键。”他补充道,这些配方是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得出的。

   接下来,面团被进一步揉搓或挤压成线、丸子、蛋糕或圆锥体,然后通过剪辑进行微调。

   “这是必要的,因为香的长度决定了燃烧时间,”他补充道。

   最后的步骤包括干燥和窖藏,这将防止新鲜的香变形或开裂,并增强其香味。

   该国拥有悠久的香火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公元前221-206年)之前。宋代(960年至1279年),这门手艺及其文化蓬勃发展,当时它是四大最受学者欢迎的活动之一,与茶道、水墨画和插花齐名。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香炉的展示。[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在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1年),它被广泛用于抵御疾病、昆虫、蚊子和保护人们的健康。

   自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以来,香火就在邻近的清远地区留下了痕迹。1968年,清远西部一位汉族王子刘胜的墓中出土了香炉。

   清远在宋代建立了许多香坊,这得益于其地理位置接近,太行山蕴藏着丰富的草药资源。

   20世纪40年代,杨氏家族的香火生意在该地区打响了名号。它曾一度停止,但在80年代,也就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不久,它又重新出现了。

   “我觉得机会终于来了,”他说。

   因此,杨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香业。

   他一边走访资深香师,一边不厌其烦地询问和购买香炉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从中收集到宝贵的信息。他还前往北京的图书馆学习香火专著。

   当所有的资源都准备好了,杨在恢复和升级古代香火配方之前反复试验。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杨金庆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远区的熏香车间为员工提供指导。[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当他展示了十几种古老的香料时,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包括龙涎香和玫瑰和百合的香味。

   杨还确保自己的产品与时俱进,推出了数千种具有现代吸引力的熏香产品。

   他创新了传统工艺,调制了无烟香,并开发了一种传奇产品,在燃烧后,显示吉祥图案和人物。他们为他赢得了多项国家专利。

   “他们是确保清远香在工艺和产品质量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杨说。

   迄今为止,杨先生与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外贸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他的产品已进入海外市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欧洲、美国和韩国,在那里,他的公司的香包已售出4000多万个。

   杨说:“我希望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香火文化。”。

   随着业务的发展,杨先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工作机会。

   为了让员工明白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杨销毁了许多未能达到他的高标准和期望的香盒。

   他说:“我们应该坚持更高的标准,做到彻底,……这样产品才能达到最高质量。”。

   杨对正直的宗教信仰也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商业声誉。有一次,一位日本客户在前一次访问重庆时购买了熏香后,向他的公司下了一大笔订单。客户愿意支付与他们在重庆相同的价格,这比杨的公司所报的价格高得多。杨坚持要给客户一个正确的、更低的价格。这为他赢得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客户对他的诚实。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当地人在河北生产清远香。[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随着市场的日益扩大,杨还带领他的团队开发了辅助机器,如用于成型、干燥和包装的机器,以补充手动程序。

   杨金庆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杨俊明表示:“新机器的加入不仅提高了熏香生产的效率,还确保了产品的质量。”。

   所有这些努力都助长了清远香火的流行。

   根据地方当局的说法,在香生产链中,从原料收集、香生产到包装和设备加工,共有500多家当地企业,超过5万人从事香业务。

   杨金庆还帮助在河北建立了一个草药香工程中心,专门研究古代配方和文化,并开发基于香料的新工艺。

   他还开设了熏香博物馆,公众可以在那里直接看到制作过程。

   杨金庆说:“我希望子孙后代能够欣赏中国香文化和工艺的魅力。”。

   他的儿子杨学明也从事这一行业,并为其带来了新的活力。

   杨学明说:“我们可能认为香文化非常高雅,因此远离我们,但它实际上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喝茶、下棋、看书或写字时,点一根香可以帮助镇静神经,集中精神。”

   这位年轻人还将传统香文化与现代方法相结合,以帮助解决困扰现代人的睡眠问题。

   他与河北大学中医学院合作,研发出了一种药片,这种药片放在专门设计的电子加热器上后,可以释放助眠香味。

   杨学明说:“这些效果已经通过许多实验证明了。”。

   去年12月,这位年轻人带领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夜间使用的熏香产品,并在河北省文化创意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上获得金奖。

   杨学明说:“我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制作香火,这样香火就能成为清远引以为豪的乡村产业。”。

   “我们想为这项古老的工艺注入新的血液,帮助它继续向更多的家庭传播它的香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20:26:09 | 只看该作者
为兔子大人找到遗产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双燕在北京的工作室演示如何在兔子王上作画。[杨飞跃摄/中国日报]

   据杨飞跃报道,工匠双燕努力确保悠久的节日图腾在当代中国继续蓬勃发展。

   当人们踏上双燕位于北京西北部延庆区的家时,色彩斑斓的雕塑映入眼帘。

   特别是,一排排精致的兔子雕像占据了他的书房的很大一部分,中国的毛笔、颜料和其他艺术工具散落在那里。

   兔年的到来让爽比往常更加忙碌,因为他在悠久传统中的专长受到了更大的关注。

   大约50年来,这位60多岁的北京居民一直致力于创建和传承兔爷,中文名为兔爷。这个角色的特点是一个长着兔子耳朵和嘴巴的人体。

   虽然兔子罗杰和兔八哥在西方世界很受欢迎,但兔爷统治着北京。

   “它一直是北京许多家庭的吉祥物,”从7岁起就开始接触这项艺术的爽说。

   兔神不仅是当地一种象征着幸福和好运的手工艺品,也是传统节日期间儿童喜爱的粘土玩具。

   爽说:“我到处都在讲兔爷的文化意义,尤其是春节到来之后。”。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爽的兔子公仔。[杨飞跃摄/中国日报]

   古老的根源

   他指出,在过去,兔爷主要与中秋节联系在一起,但随着人们在春节时四处走动见面的次数比以前多得多,这一时期的兔俑已成为一种趋势。

   “这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现象,人们会在庙会上要求兔爷,”爽说。

   爽与这件艺术品的情感纽带在他对其深厚历史的认真而热烈的宣传中显而易见。

   “兔王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民俗,”爽说。

   兔子传统上被认为是神,生活在月球上,掌管健康和医药。一个传说是,北京在中秋节之前曾遭遇瘟疫。中国的月亮女神嫦娥派遣兔子来治疗疾病。兔神的一个标志性形象是戴着金色头盔和盔甲,挥舞着杵,这是一种研磨药材的工具。

   兔爷在中国深厚的兔文化中崭露头角,这种动物一直被认为是幸福和长寿的吉祥象征。

这种动物的珍贵角色在古代文物中被发现,例如描绘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玉兔捣碎和过滤药物的画像。

   到目前为止,最早提到兔王爷的是明朝学者纪坤(1368-1644)的一部书面作品,该作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兔王爷在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期间出现在首都并受到崇拜的画面。

   但爽已经发现了将兔子神的历史推得更远的痕迹。

   爽说,兔爷脸上的狐尾是元代(1271-1368年)游牧贵族佩戴的配饰。

   他补充道:“因此,它至少应该起源于元朝,然后在明清(1644-1911)两朝获得更大的流行。”。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北京的小学生们学习制作兔王,以此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杨飞跃摄/中国日报]

   传承工艺

   除了宣传这一传统,爽和他的几个徒弟也忙得不可开交,试图满足春节期间对兔爷雕像的需求。

   “传统规定,前一年的兔爷必须被送走,这意味着要被打破,因为人们相信它带走了所有的疾病和灾难,”爽说。

   因此,公众通常期望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新的。

   制造过程可能需要十几天。

   首先,粘土是从郊区带回的,比如北京西部的门头沟地区。

   然后,将其粉碎并加水制成糊状。

   “降水10天后,只有中间部分会被使用,”爽解释道。

   然后,接下来又进行了十几个步骤,包括成型、抛光和涂抹底色。

   最后一步是彩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因为它决定了兔王的风格。

   “主要的颜色是红色、黄色和蓝色,所有这些都可以用辅助色来补充,”爽说。

   他解释道:“每一个TuerYe的眉毛和眼睛的变化都会使其看起来不同。”。

   小时候,爽沉浸在兔子王的文化中,每天看着他的父亲,一位绘画雕塑大师,时尚艺术品。

   “我父亲放学后会给我一块粘土,这将是我的任务,让我从中创造一些东西,”爽回忆道。

   “之后,他会检查我的工作。”

   他说他的父亲对他很严厉,希望有一天,爽能超越他。

   然而,当时,这位年轻人对传统工艺带来的孤独和微薄的薪水感到不满,他在中国南方的广东省深圳市寻找更好的机会。1990年,他通过销售电子产品,每月赚了5000元(741美元)。

   这是他在北京制作兔王的10倍。

   然 而,两年后,他的父亲打电话让他回家。

   “他说,如果我放弃,兔子王可能会消失,”爽说。

   在与这个问题斗争了半个月后,爽回到北京,他敏锐地意识到父亲的绝望和渴望有人继承这门手艺。

   他崩溃了,决定放弃在深圳的生意,回国继承父亲的遗产。

   塔尔叶彩泥雕塑工艺已成为北京市120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并于2014年入选国家名录。

   当爽在这门手艺上取得进展时,他被这门手艺的历史和文化所吸引,并继续磨练自己的技艺。2018年,他被评为这项技艺的国家遗产传承人,这有助于激发他对保护兔王原始元素的热情。
工匠赋予澄泥砚新的生命
双燕,塔尔叶彩泥雕塑工艺传承人[杨飞跃摄/中国日报]
   现代语境

   他说,他最担心的是,市场上的一些兔子雕像已经失去了传统特征。

   他说:“一些主要元素不应该改变,否则可能会对故事和背后的民俗造成误解。”。

   例如,他希望公众了解兔子实际上是雌性的。

   爽解释道:“她从寺庙里的一位神灵那里借来了头盔和盔甲,为了方便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治疗病人,她打扮得像个男人。”。

   另一方面,她背后只能有一面旗帜,因为传说中,她挨家挨户送药后太累了,以至于躺在寺庙的旗帜下,他补充道。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追求,”他说。

   其他禁忌包括兔子的骏马,它可以是老虎、鹿或其他吉祥动物和花卉,但绝不是象征古代皇帝的龙。

   然而,爽并不反对理性的创新。

   他确实用树脂等新材料制作了雕像,以使其更轻或制造可拆卸的耳朵。

   去年,爽在传统项目中加入了奥运元素。例如,他塑造了一个手持滑雪杆的兔子神,在冬奥会场馆展示。

   为了保存这门古老的艺术,爽带了几个徒弟,包括他的儿子。

   “成为我的学生没有门槛;只要你想学习,我愿意教书,”他说。

   此外,爽还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以推广兔爷文化。

   去年,在庆祝中秋节的一次艺术活动上,上班族程希琪很好地感受到了传统的魅力。郑回忆道:“在给兔王上色和绘制相关配件的过程中,爽拉着我们的手。”。

   “工艺令人印象深刻,其背后的民俗和文化也是如此,”她补充道。

   近年来,由于北京的许多学校都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双教授欣然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展示艺术和技能,以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的兴趣。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教了数千名小学生如何制作泥兔子。

   “希望他们中的一些人能从小学习与这门手艺相关的所有技能,并继承这一传统。”

   最近,爽发起了一个项目,系统地组织北京彩塑的所有图像和文本资源。

   他说:“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真正的北京兔儿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