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2945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8-28 10:47: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8-28 10:49 编辑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来源:新华网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张莉和她的导盲犬的故事

8月19日,在河源东到深圳北的G2267次车上,列车长李双(右二)引导张莉和满悦下车

  张莉是一位视障人士,在广东河源给当地视障人士进行了三天的盲文培训后,准备返回惠州大亚湾。陪她一起旅行的还有陪伴她4年多的导盲犬满悦。从河源到惠州没有直达列车,需要在深圳北站换乘,跟往常一样,张莉通过12306预约了重点旅客服务,并告知自己带着导盲犬出行。为了让这位特殊的乘客顺利完成旅行,三个车站的客运员和两趟列车的列车长来了一次跨越三地的爱心接力。

  张莉除了日常搭乘地铁上班,还经常外出参与交流活动。自2017年来到张莉身边,满悦已经陪伴她走过很多地方。张莉已经把满悦当成家人,还给它取了个小名妞妞。张莉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帮助视障人士出行的队伍里来,整个社会对导盲犬有了更深的理解。谈起出远门,张莉从最初时的紧张不安,变成现在的淡定自若。

  “妞妞是光,照亮我的路,充满爱心的人是火,让我一直收获温暖。”张莉说。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内蒙古:塞上黄河 风光壮美

  8月16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拍摄的黄河日落景观(无人机照片)。

  位于内蒙古的黄河“几”字弯两岸,山地、草原、湿地等景观丰富多样,与奔腾的黄河构成壮美画卷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毕业生“对话”新生:一起做青春赛道上的追梦人

  8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陈烨泓展示写有学长学姐祝福的明信片。

  6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典礼上,2022届毕业生写下对2022级新生的祝福话语。

  8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领取了写有学长学姐祝福的明信片,新生与毕业生通过文字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将一起做青春赛道上的追梦人。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医师节 我在岗

  8月19日,乡村医生吴明英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城望村为村民测量血压。

  当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坚守岗位,在忙碌中度过节日。

  新华社发(黄晓海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处暑农忙

  8月23日,江苏省泰兴市新街镇杨芮村的农民在白萝卜种植基地劳作(无人机照片)。

  当日是处暑节气,农民抢抓农时积极开展农事活动。

  新华社发(顾继红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处暑农忙

  8月23日,河北省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村村民在田间管护向日葵。

  当日是处暑节气,农民抢抓农时积极开展农事活动。

  新华社发(刘满仓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黄河壶口瀑布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大洪水

  8月23日在山西吉县拍摄的洪水过境后的黄河壶口瀑布(无人机照片)。

  近日,受强降雨天气影响,位于晋陕两省交界的黄河壶口瀑布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大洪水,每秒流量超过4500立方米。为了确保游客安全,山西吉县壶口瀑布景区于8月22日16时起采取临时关闭措施。

  新华社发(吕桂明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新疆昭苏进入收麦季

  当地农民使用联合收割机在昭苏高原一处麦田里劳作(8月16日摄)。

  8月,新疆伊犁河谷上的昭苏高原,连片的麦田陆续成熟,联合收割机来回穿行忙碌,一片丰收景象。

  新华社发(李文武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台风“马鞍”登陆广东

  8月25日在广东阳江市东门南路拍摄的倒伏树木。

  广东省气象台消息,今年第9号台风“马鞍”于8月25日10时30分前后以台风级(12级,33米/秒)在茂名电白沿海地区登陆。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重庆发生多处山火

  8月22日,在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一架救援直升机在勘察火场情况(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8-28 10:53: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8-28 10:56 编辑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全力抗旱

  8月22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恒升镇梓潼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在大豆基地浇水抗旱。

  新华社发(张国盛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四川乐山大佛露出底座

  这是8月23日拍摄的露出底座的乐山大佛(无人机照片)。

  近期,持续高温晴热天气使四川省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条水系的上游来水均少于往年同期,导致乐山大佛前方的三江汇流处水位持续降低,部分河床与江滩裸露,乐山大佛罕见露出底座。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汛期反枯” 嘉陵江重庆段水位明显降低

  这是8月17日拍摄的重庆嘉陵江千厮门大桥一带景象。

  近期,流经重庆主城区的嘉陵江的水位明显降低,一些本来淹没在水中的滩涂裸露出来。据水文专家分析,这种“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是上游来水减少、连晴高温少雨天气所致。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别开生面的赶海公益课

  8月25日,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日岛港南村东户沙滩,返乡创业海岛青年蔡旅萍(左二)向孩子们总结当天所学的知识。

  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日岛,一群“90后”返乡创业海岛青年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别开生面的赶海公益课。这群创业青年从2019年起筹建团队,让海岛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海岛上的“睡袋民警”

  8月23日,在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黄瓜村,渔民主动与许伟伟(左)握手。在黄瓜岛,许伟伟对村民来说如同家人一样,他们每次见到许伟伟,都会向他打招呼。

  黄瓜村是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的一个海岛村,村里户籍人口5300人,多为从事捕捞、养殖的渔民。2016年起,埭头派出所民警许伟伟负责黄瓜村海岛警务工作,成为了岛上的常客。政务办理、走访排查、巡逻防控、化解纠纷……为了拉近和老百姓的距离,了解他们的心声,许伟伟每次都提着睡袋,晚上在渔民家中铺席简单休息。许伟伟说:“比起群众来派出所,带着睡袋入户,能和村民建立深厚的友谊,提升他们的安全感。”

  六年来,“睡袋民警”把“窗口”装进睡袋,把“业务”背进海岛,把“平安”带进村居,不辞辛劳来回奔走,成了海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新华社记者周义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海岛上的“睡袋民警”

  这是8月23日拍摄的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黄瓜村(无人机照片)。

  黄瓜村是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的一个海岛村,村里户籍人口5300人,多为从事捕捞、养殖的渔民。2016年起,埭头派出所民警许伟伟负责黄瓜村海岛警务工作,成为了岛上的常客。政务办理、走访排查、巡逻防控、化解纠纷……为了拉近和老百姓的距离,了解他们的心声,许伟伟每次都提着睡袋,晚上在渔民家中铺席简单休息。许伟伟说:“比起群众来派出所,带着睡袋入户,能和村民建立深厚的友谊,提升他们的安全感。”

  六年来,“睡袋民警”把“窗口”装进睡袋,把“业务”背进海岛,把“平安”带进村居,不辞辛劳来回奔走,成了海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新华社记者周义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8-28 11:05:42 | 只看该作者
链接阅读:
三星堆又出“神兽”了!这次是个大家伙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社】;


   三星堆“动物园”又出新“神兽”了!


   8月24日下午,三星堆8号坑内成功提取1米多长青铜神兽,重达近300斤,是目前三星堆发现的最大一件动物造型青铜器。


   体型庞大


   大口、立耳、卷发、细腰、长尾、小粗腿……这只“神兽”可以说“壮”得一枝独秀。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图片来源:中新视频截图


   据三星堆祭祀区8号坑负责人赵昊介绍,从1986年三星堆第一次发掘至今,出土的“神兽”都是娇小型“选手”,大约长20至30厘米。而8号坑这件“大型立人神兽”长度与高度都是1米左右,体型非常庞大,目前仅此一件!


   头上有人


   最为特别的是,这位庞大“选手”头顶上有犄角,犄角上还站了一个人——这人身穿长袍,身形较瘦,据考古学者推测,这位“领导”或许正在驾驭或者控制这只大“神兽”!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图片来源:中新视频截图


   胸口有树


   在“神兽”胸口一个比较宽的面上还刻有一棵神树,赵昊说,这是三星堆遗址从未出现过的新器型!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据悉,三星堆遗址本轮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将于9月底收官。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8号祭祀坑扫描工作有序开展中。张浪 摄


   那些神奇的三星堆文物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图为5号坑出土的金面具。中新社发 国家文物局 供图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图为3号坑出土的铜顶尊跪坐人像。中新社发 国家文物局 供图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图为3号祭祀坑出土的商代晚期铜小立人像。刘忠俊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图为铜顶坛人像局部。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图为铜顶坛人像。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图为青铜神兽。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8-28 11:10:50 | 只看该作者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图为“四翼小神兽”,这也是三星堆发现的第一件带翅膀的神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图为4号祭祀坑出土的扭头跪坐人像。中新社发 国家文物局 供图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图为8号祭祀坑发现的青铜人头像。张浪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图为8号祭祀坑发现的“虎头龙身青铜像”。张浪 摄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图为3号祭祀坑出土的爬龙铜器盖。何浠 摄


图为青铜大面具。尧欣雨 摄


    你还对三星堆出土的哪件文物


    印象深刻?


    中国新闻社(CNS1952)综合自:中国新闻网、中新视频、四川观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2-8-28 11:21: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8-28 11:33 编辑

链接阅读:
湖南桑植发现南方地区面积最大汉晋时期铁器生产加工场址

   本文转自【湖南日报】;


   8月23日,官田遗址考古发掘验收及专家现场会在张家界市桑植县举行。官田遗址项目负责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莫林恒介绍,本次发掘发现了目前南方地区面积最大的汉晋时期铁器生产加工场址,多种形态的铁器加工炉系首次在南方地区发现。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官田遗址位于桑植县澧源镇东部,地处郁水河西岸台地,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150米,总面积约75000平方米。2020-2022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及张家界市文物保护中心、桑植县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3300平方米,共清理灰坑251个、灰沟124个、房址17座。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发掘区域:清理灰坑251个、灰沟124个、房址17座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长方形炉址H49


   “目前,全国范围内发现汉代铁金属加工遗址多分布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较为少见。这次发现如此大规模的铁器加工场址,对于研究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铁器生产工艺意义重大。”莫林恒介绍,灰坑中多形态的加工炉最有特点,这是南方地区首次发现铁器加工炉,包括方形地穴炉、长条形炉、椭圆形炉、圆形炉等类型。它们主要位于遗址的东侧,沿河流走向呈东北—西南向分布。此外,还有圆形炉、储藏坑、围沟、房址等诸多遗迹。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陶器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建筑构件


   遗址出土的遗物有陶、瓷、铁、铜、琉璃,以及炉渣、铸范、坩埚、铁块、铜块等冶金遗物。其中,铁器数量较多,兵器以刀为主,还有凹口锸、斧、环权、带钩、釜等生产、生活工具,以及较多的条形铁、残铁块。这些冶金遗物的发现为研究遗址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功能性质具有指向性意义。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铸范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铁质兵器及铁条


   来自中国科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研究院所,及北京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安徽大学、湖北理工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经过实地调研与研讨后认为,官田遗址的考古发掘是武陵山区汉晋时期冶金手工业考古的重要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尤其是非中原地区铁器生产加工技术的出现、传播与发展,以及区域铁器化进程等问题意义重大。此次发掘是南方冶金考古的突破,发掘成果对南方地区汉晋时期钢铁手工业的生产链流程、工艺技术及产品是极大的补充。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制铁作坊(局部)的布局与功能分析(图片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兴表示,遗址中的铁器具有鲜明的中原地区风格,其所展现出的工艺技术特点属于中原地区的生铁铸造加工体系,是南方地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汉晋时期铁器生产加工遗址,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进程提供了新的案例。


   记者 | 龙文泱 宁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2-8-28 11:21: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8-28 13:09 编辑

链接阅读:
展期三个月,五省唐三彩器物国内首次联展在郑州举行

   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王峰 实习生 陈正洋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8月27日,“唐三彩窑产品比较展”和 “唐三彩器用展”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幕,其中“唐三彩窑产品比较展”是我国首次五省十窑唐代低温釉陶联展 。


   本次展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主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铜川市耀州窑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博物院馆联合协办。


   唐三彩是中华文化的一张绚丽名片,是在汉代以来传统釉陶的基础上,在大唐王朝空前强大、中外交流频繁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其造型、釉彩吸收了大量外域元素,胡风胡韵浓郁,斑驳陆离夺目,将丰富多彩的釉陶艺术发展到高峰。绚丽灿烂的唐三彩代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文明传播的历史见证。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在“唐三彩窑产品比较展”上,展出了河南、陕西、河北、山西、四川五省十个窑址的唐三彩器三百余件,是我唐国三彩窑址出土唐三彩器物的首次联展,包含了已发现的所有唐三彩窑址,即河南巩义窑、陕西铜川黄堡窑、陕西西安醴泉坊窑、陕西西安东市三彩窑、河北邢窑、河北定窑、河北井陉窑、山西浑源窑、山西晋城泽州窑、四川邛崃窑。


   其中,陕西西安东市、山西晋城泽州窑、河北井陉窑面世器物较少,本次展览以上三个窑址的器物也进行了展出。同时,许多考古报告提及和暂未提及的器物也进行了首次展出。在本次展览可以一睹各窑址唐三彩的真实面貌,促进对于唐三彩的了解,为唐三彩研究、陶瓷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是一家以收藏陶瓷为特色的国家二级博物馆,收藏历代陶瓷一千余件,以元代以前中原地区古陶瓷为主,据介绍,如今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现展出唐三彩百余件,分别为三彩罐、盘、壶、杯、砚等器类。三彩壶有皮囊壶、扁壶,三彩枕有象枕、兔枕,三彩象形杯有海螺杯、印花凤首杯、印花龙首杯等多种器形。唐三彩作为日常器用,文房用品见有三彩龟砚和辟雍砚,茶具如三彩印花杯、花口杯、多足炉、盏及研磨器等,卧具有三彩枕类器,以及三彩塔式罐宗教用品等。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馆长何飞介绍,本次展览作为第九届“博博会”期间在郑州举办的文物展览,已准备一年有余。本次“唐三彩窑产品比较展”和 “唐三彩器用展”将在郑州以免费参观的形式展出三个月。


   编辑 苗亚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2-8-28 13:2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8-28 13:27 编辑

链接阅读:超越科技和乐趣,影响者在广州南沙分享探索

来源:newsgd.com

   8 月 26 日,“桥梁”探索之旅的成员探索了广州南沙令人惊叹的科技和自然景点。




“桥梁”探索之旅的成员体验广州地铁 18 号线,这是一条最高时速 160 公里的全地下城市快线。

   “桥”探索之旅成员体验小马智行无人驾驶汽车,这是一家总部位于南沙的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



“桥”探索团成员参观南沙规划展览馆。


“桥”探索团成员参观3D全息粉丝先锋企业——广州科易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桥梁”探索之旅的成员参观南沙飞禽公园。

   照片 | 张少卿、陈兆康、Noel Lee、Frankie

   作者 | 汉娜

   编辑 | 翼,基恩,茉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2-8-28 13:39: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8-28 13:41 编辑

链接阅读:
族群从成长和团结中获益

作者:徐伟 | 中国日报 |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2 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维吾尔人在一个节日上表演。Purat NYAZ/中国日报

   提高生活水平是脱贫致富的重点


   编者按:《中国日报》正在刊发系列报道,回顾习近平主席近十年出访国内外,展示他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愿景。


   梅花出生于一个牧民家庭,从小学习多种语言,并与不同民族的人一起生活。


   现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益民小学校长的她说,民族互学互鉴、和谐相处是家乡的传统。


   梅来自鄂温克族,她的祖父和兄弟都娶了其他族群的配偶。


   自 2018 年以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梅将她在学校培养的包容精神付诸实践,这所学校位于草原上,距中蒙边境约两小时车程。


   她说:“我们的孩子学习普通话、蒙古语和鄂温克语歌曲,以及他们自己的民族舞蹈和乐器。他们还加入兴趣小组学习语言。”


   在过去的十年里,梅的学校在当局的资助下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新的供暖系统、互联网接入、新的操场和翻新的建筑。


   学校条件的改善导致学生人数从 2009 年的 8 人增加到今年的 120 多人。


   梅氏学校的发展和呼伦贝尔的民族和谐,是中国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的缩影。


   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提出了一项旨在在全国 56 个民族中建立强烈的社区意识的议程——承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共同繁荣。


   十年来,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先后走访了新疆维吾尔、西藏、宁夏回族、内蒙古、广西壮族等民族聚居地,云南、贵州、四川等省。


   西藏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陈璞表示,“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状况是习主席各地考察调研的重要内容,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已成为中国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


   陈说,习近平的访问为这些地区的发展制定了蓝图和方向。


   他补充说,到2020年,中国成功使少数民族居住地区3121万人摆脱贫困,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陈说,习近平呼吁56个民族“像石榴里的种子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使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加紧密。


   “中国的民族团结现在达到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水平,”陈说。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容安县一所小学的学生正在演奏壮族传统乐器葫芦丝。黄小邦/新华


    一路领先


   习近平在看望家人时,一直强调要让全国各族人民共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2014年,寒冬中,他探望了郭永才的家人,郭永才是一位71岁的退休伐木工人,住在内蒙古阿尔山的一个破旧房子里。习近平敦促地方当局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让郭氏这样的困难家庭住上更好的住房。


   习近平还与81岁的牧民马吉格的家人在蒙古包里坐下来,询问他们的收入、子女上学情况和医疗保健情况。


   在得知当地牧民仍然难以获得电力和道路交通后,习近平敦促地方当局改进城市规划以解决这些问题。


   校长梅说,她目睹了她所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的显着改善。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在她所在的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旅行,现在牧民的家园已经与铺好的道路相连,并且正在供应电力。


   “作为立法者,我经常向牧民解释国家政策,告诉他们如何改善生活,”她说。


   “起初,他们说政策好得令人难以置信,但当我多年后拜访一些牧民时,他们告诉我我是对的,因为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2020 年 5 月,当身为内蒙古人大代表的习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参加小组讨论时,梅有机会分享了她在过去十年中看到的进步。


   过去 10 年中央政府加大投入为少数民族生活带来的改善提供了支持。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中央预算内对民族地区的年度转移支付从2012年的420亿元增加到今年的1107亿元(约合160亿美元)。



   根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数据,过去十年来,八个民族聚居地区的铁路线已增加了15,800公里的轨道,并且正在开发许多工业园区和项目以创造就业机会。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3月,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徐市村民庆祝春耕开始。蒋凡/新华


   建立团结


   在视察期间,习近平还强调要稳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


   2014年4月访问新疆时,他呼吁坚定不移地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以改善民生、赢得民意、促进民族团结为核心。


   习近平说,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事关国家统一、国家安全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他强调了打击恐怖主义的重要性,将此类行动描述为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斗争。


   习近平告诉官员,新疆要继续加大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维护法治,严厉打击恐怖分子。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反恐和极端化举措的出台,新疆地区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新疆近五年未发生暴力恐怖事件。


   全区民生建设稳步推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37万元提高到去年的2.6075万元。


   习近平7月还访问了新疆,他强调民意支持是确保地区长治久安的最重要因素。


   他敦促新疆各界团结一致,面向未来,发挥干部群众的最大努力,保稳定、求增长、促改革,并强调,要优先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习近平说,只要各民族团结一致,中国就立于不败之地,前途无量。他说,民族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实现。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强表示,中国要实现复兴,就必须树立强烈的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民族紧密团结。


   他说,只有各民族团结一致,风雨同舟,中国才能繁荣昌盛,才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一月,广西瑶族妇女制作传统布艺过春节。黄永丹/为中国日报


   传承文化


   习近平还多次强调,要确保民族保护和文化传承。


   7月新疆之行,他观看了在地方博物馆上演的柯尔克孜族表演《玛纳斯史诗》。


   习近平表示,节目感人肺腑,这样的文化遗产是民族和中国的宝贵财富。他说,必须做更多的工作来保护演出并确保它继续下去。


   去年,习近平在民族事务高级别会议上强调,要确保语言受到保护,包括不同民族的语言,要尊重和保障各民族学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赵勇本月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开设班教授民族语言是普遍做法。


   “人们应该能够自由地学习和使用自己的语言,”他说。


   中国56个民族中,有53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22个民族使用28种文字。赵补充说,为了更好地保存和推广民族语言,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数据库来记录和研究它们。


   赵说,中国将重点发展工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他说,这些地区将继续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构成艰巨的挑战,就像过去的扶贫运动一样,他补充说,“但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应对这些挑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2-8-28 16:05: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8-28 16:23 编辑

链接阅读:
玉雕回响历史

作者:方爱青/王凯豪 | 中国日报 |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瓦砾堆墓葬鸟瞰图。[图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方爱清和王凯豪报告说,古遗址的发现表明了连接各个地区的共同纽带。

   2002 年启动的一项旨在追溯中华文明起源的国家综合研究计划已促成对大约 3,500 至 5,500 年历史的关键遗址的挖掘和研究。它揭示了许多关于古代中国的秘密,包括早期文明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如何融合以创造多样性中的统一。《中国日报》采访了在这些地点工作的专家,以解读他们最近的发现。

   神秘的光环,失落的神殿和晦涩的信仰体系。在中国东北的这个考古遗址中,许多未知数仍然沉睡在地下,但学者们过去几十年的努力可能会提供解开中华文明早期谜题的钥匙。

   1983年,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考古遗址开创性地发现了距今5000至5500年的真人大小的女神头像,震惊中外人士。

   尽管遗漏了一些部分,但在寺庙废墟中发现的这尊雕塑令人着迷:她的刘海和鬓角笔直,颧骨高,嘴巴大,耳朵圆润。她的眼角向上翘起,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征——是由晶莹剔透的玉石制成的。这张脸最初被涂成红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褪色。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2021年,考古人员在牛河梁遗址工作。[图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它呈现了一个健美、苗条、温和但有主见的人物形象,已故考古学家苏炳奇(1909-97)是该领域的标志性人物,将她描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

   牛河梁遗址的发现动摇了一个长期以来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即中华文明是在华中平原、黄河中下游地区发展起来的。

   从牛河梁开始,后来全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似乎逐渐支持了苏氏的论点,即中华文明在形成时具有包容性和凝聚力,就像无数支流汇成一条大河。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郭大顺说:“牛河梁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社会分层程度很高,无论是祭祀场所的建筑布局还是玉器的使用,都体现了等级制度。”

   “在后世,两者都继承了贯穿中国古代历史的儒家核心概念礼(礼)。”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女神头像是该遗址出土的最著名的遗物。[图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祭坛和石堆墓葬位于遗址南端,神女庙在其北端。殿呈长方形,祭坛呈圆形,分三层。整个布局以中轴线对称。

   据 1980 年代在牛河梁领导发掘工作的郭说,在墓地中,主要墓葬位于北部地区的中心,较小的墓葬分布在南部,这表明权力集中。

   尽管如此,这种强调仪式的结构在中国历史后期很常见。郭指出,在唐长安(618-907)(今陕西省西安市)和北京的天坛和太庙等古都的城市规划中也看到了类似的做法,两者均建于明朝(1368-1644)。

   “这表明了文化的连续性,”郭说。“祭坛、庙宇、墓葬,共同构成了天、地、祖宗的综合信仰体系。” 显然,牛河梁是一个信仰中心。

   高级墓葬只埋有专为追求精神生活而设计的玉器,没有彩陶。在考古学家的眼中,这些饰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显示出拥有者的高社会地位。

   玉器造型多样,最令现代人着迷的,莫过于龙形的器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图腾,象征着权力和吉祥。它的胖乎乎的形状被认为是基于猪或熊的形象。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现场出土的一条玉龙于2020年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图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牛河梁遗址是研究红山文化的关键,红山文化是中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传播到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辽宁省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

   2020年开始了新一轮的发掘工作,去年,考古人员在山上发现了对称的石台,排水设施设备齐全,还有更多用于祭祀活动的文物。

   人造石台向南延伸,围住了女神庙的遗址。寺对面还发现了坡道、对称、挡水、弯曲的石墙和排水沟,这些都是中国最早出土的此类遗物。

   因此,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小兵表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确认女神庙是否是更大建筑群的一部分,并进一步探索仪式系统。社会科学部负责人,正在进行发掘工作。

   “这可能是了解红山文化的社会本质的一个突破,”他说。

   迄今为止,考古人员已发现九个石台,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正如贾推测的那样,在这些精心设计的平台上可能存在执行不同功能的结构。最高处,说不定还有一座“宫殿”,其气势超过了神女殿。

   “这样一个大型建设项目的整体设计已经显示出红山社会的动员和组织能力,”贾说。

   贾现在领导一个为期 15 年的考古项目,其中包括牛河梁遗址。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努力弄清楚石台的结构、连接和功能,进一步挖掘女神庙,最后将他们的研究工作扩展到相关的聚落和附近地区的勘探。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龟甲。[图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贾说,目的是通过多学科合作,进一步探索牛河梁人的构成、生活条件和社会组织。

   与郭的观点相呼应,贾庆林也将中国传统礼制的根源归于牛和梁。例如,在为不同的神灵或祖先举行祭祀时,所使用的仪式和礼器会有所不同,以显示社会阶层之间的严格划分。

   “我们看到人们试图在社会发展中更加重视仪式,”贾说。“这就是‘文明’这个词的意思。”

   他补充说,除了物质进步,文明还包括精神和制度方面,我们还应该注意仪式和制度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据已故考古学家苏介绍,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各地区的文明在接触之前就在局部发展,逐渐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因此,它被称为“统一与多样性”。

   当在遥远的地方发现与牛河梁高度相似的玉器时,如安徽省凌家滩,距中国东部约1400公里,史前交流网络逐渐出现在考古学家的视野中。

   “公元前3500年以后,随着主要文化区域的各种社会变得更加复杂,形成了新的上层阶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评论道。“这也带来了长距离的交流。这种交流涉及知识交流,这只能是上层阶级的专利,比如丧葬习俗和礼仪仪式。”

   吴勇和张彤彤促成了这个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8-28 16:05: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8-28 22:08 编辑

链接阅读:
文明的黎明从红山升起

作者:王凯豪 | 中国日报 |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内蒙古赤峰出土的C字形玉龙是红山文化中最具辨识度的文物之一。[江东/中国日报]

   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的赤峰市,C形龙的形象几乎无处不在:火车站出口、商店海报,甚至面包店甜点的装饰。

   1971年在赤峰发现的那条距今5000年的玉龙,可能是中国公众最认可的史前文物之一。在赤峰人的心中,它的地位是崇高的。

   1930年代赤峰红山(意为“岩石颜色”后的“红山”)出土,发掘出以玉石精美而著称的灿烂新石器时代文化。1954年正式定名为红山文化。

   此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考古学家致力于进一步揭开这种文化的面纱,突出了社会阶层之间清晰而明显的仪式,在他们看来,这表明了文明的出现。作为赤峰人,资深考古学家刘国祥用几十年的时间重建了他心爱的故乡遥远的过去。

   “从5500到5000年前,红山文化进入了繁荣时期,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说。“它的信仰体系和祭祀仪式比较完善,特别是对天地、祖先和龙图腾的崇拜。”

   1983年在辽西邻市朝阳,牛河梁遗址的发现是红山文化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从一座“女神庙”开始,一个超大型的宗教信仰和仪式中心,逐渐被考古学家的铁锹揭开。

   牛河梁虽然意义重大,但只是更广阔的光谱中的一部分,而红山文化的社会分层不仅体现在这个单独的遗址上,而且可以在更大的地理区域上看到。

   例如,距牛河梁约80公里的距牛河梁约80公里的距今约5000年的半拉山遗址,还有比牛河梁出土的墓葬地位低的78座墓葬,还有玉器陪葬品,在过去的十年中被发掘出来。

   据曾主持此次发掘的广东省广州暨南大学教授熊增龙介绍,半拉山的墓葬数量在所有已知的与红山文化相关的遗址中居于首位,而且该遗址似乎是祭祀的副中心。和仪式。

   在更广阔的地区还发现了其他几个不同层次的重要仪式中心,如同样在辽宁的虎头沟和东山嘴遗址,共同描绘了一个巨大的信仰等级。

   然而,如此多的宗教场所的发现也让人不禁疑惑:那些神父和朝圣者住在哪里?

   “多亏了红山,我们才开始意识到,中华文明的曙光就像一个星夜,不同的文化在今天中国的不同地区闪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伟说。史学部、中华文明溯源国家计划首席专家。

   “但是,如果我们只获得与其祭祀中心相关的材料,我们对红山文化社会的了解将是有限的,”王说。“我们必须寻找与牛河梁水平相当的大规模聚落,甚至是‘首府’,才能获得完整的证据链。”

   寻找红山“城市”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在赤峰东部的魏家窝铺遗址,在被护城河包围的聚落遗址中发现了110多座房屋的地基。在朝阳马鞍桥山遗址也发现了类似的聚落。

   在赤峰北部的纳斯泰遗址,或许还隐藏着更大的惊喜。据刘说,这个遗址估计至少有1.5平方公里,可能是当时的大都市,其地位可能与牛河梁相当,但尚未开始详细的考古发掘。

   “它的辉煌甚至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期,”刘说。“这里有可能是红山统治者居住的地方。这片土地周围的景观在过去的千年中几乎没有改变。站在山上,你可能会一眼看到五千年文明的宏伟画面。”

   红山文化的诸多谜团尚待解开,但它的许多遗产,或许是今天的中国人能够深刻感受到的,比如重礼、爱玉、龙的特殊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小兵现在主持牛河梁遗址的发掘工作,他认为红山文化可以为现代世界提供重要的灵感。

   “共享相同的文化身份和仪式制度,红山的包容性社会也表现出多样性,”他解释说。“这种文化是交流网络的积极参与者,这提醒我们文明之间相互学习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性。”

1.jpg (111.61 KB, 下载次数: )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