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复制链接] 0
收藏
12
回复
3172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7-21 10:47: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来源:云南日报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7月15日,云南典籍博物馆在省图书馆开馆。作为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云南典籍博物馆将通过常设展及各种专题展,以图片、文字、实物、影像和网上展览等多种媒介和展示手段,反映典籍发展史上的云南现象,讲述典籍在中国和云南思想文化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据介绍,云南典籍博物馆占地400平方米,分为展览区和体验区。开馆后,将逐步建设成为集典籍收藏、展示、研究、保护、文化传承、参观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典籍博物馆,成为云南珍贵古籍文物收藏展示中心、研究交流中心、宣传教育中心、传承体验中心、文化休闲中心以及我省重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播基地。

  当天,云南典籍博物馆开馆首展“藏典云滇——云南珍贵古籍展”对外开放。主要展出云南各时期善本、地方文献、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等典籍精品。开馆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时至17时。(记者 龙舟 杨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7-21 10:55: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21 10:56 编辑

链接阅读:
我国科考队首次在可可西里发现罕见“红山脉”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这是7月18日在可可西里拍摄的“红山脉”(无人机照片)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这是7月18日在可可西里拍摄的“红山脉”(无人机照片)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这是7月18日在可可西里拍摄的“红山脉”(无人机照片)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这是7月18日在可可西里拍摄的“红山脉”(无人机照片)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7月18日,在可可西里的“红山脉”附近,科考队员在采集岩石标本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这是7月18日在可可西里拍摄的“红山脉”(无人机照片)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这是7月18日在可可西里拍摄的“红山脉”(无人机照片)。

   近日,正在进行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源科考活动中,科考队在可可西里发现一处当地罕见的大规模“红山脉”。可可西里盆地的这些“红山脉”主要形成于距今7000多万到3000万年之间的白垩纪晚期到古近纪,其中包含的丰富地质信息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将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演化提供重要支持。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7-21 10:57: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21 11:01 编辑

链接阅读:
中国西南贵州的天文主题小镇

   2022年7月20日,中国西南部贵州省平塘县克都乡,人们参观天文馆。2007年,平塘县启动了一项搬迁计划,涉及克都和塘边乡的6,653名农村居民。该计划的实施是为了准备建造 FAST(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称为“中国天眼”。


   2015 年 9 月,克都乡开始计划将自己转变为一个以天文为主题的小镇,利用其靠近 FAST 的优势。科都现在有20多个项目来促进天文科学。许多搬迁的农村居民在该镇找到了工作或创业。(新华社/欧东渠)

   2022 年 7 月 19 日,在贵州省平塘县克都乡,被搬迁的村民杨力在一家刺绣厂工作。2007 年,平塘县启动了一项搬迁计划,涉及克都乡和塘边乡的 6,653 名农村居民。该计划的实施是为了准备建造 FAST(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称为“中国天眼”。


   2015 年 9 月,克都乡开始计划将自己转变为一个以天文为主题的小镇,利用其靠近 FAST 的优势。科都现在有20多个项目来促进天文科学。许多搬迁的农村居民在该镇找到了工作或创业。(新华社/欧东渠)

   2022年7月20日,中国西南部贵州省平塘县克都乡,人们参观天文馆。2007年,平塘县启动了一项搬迁计划,涉及克都和塘边乡的6,653名农村居民。该计划的实施是为了准备建造 FAST(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称为“中国天眼”。


   2015 年 9 月,克都乡开始计划将自己转变为一个以天文为主题的小镇,利用其靠近 FAST 的优势。科都现在有20多个项目来促进天文科学。许多搬迁的农村居民在该镇找到了工作或创业。(新华社/欧东渠)

   2022年7月20日,中国西南部贵州省平塘县克都乡,人们参观天文馆。2007年,平塘县启动了一项搬迁计划,涉及克都和塘边乡的6,653名农村居民。该计划的实施是为了准备建造 FAST(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称为“中国天眼”。


   2015 年 9 月,克都乡开始计划将自己转变为一个以天文为主题的小镇,利用其靠近 FAST 的优势。科都现在有20多个项目来促进天文科学。许多搬迁的农村居民在该镇找到了工作或创业。(新华社/欧东渠)

   2016 年 7 月搬迁到克都镇的村民黄小梅(右)于 2022 年 7 月 19 日在中国西南贵州省平塘县克都镇的新家中与丈夫合影。2007 年,平塘县启动了搬迁项目涉及克都乡和塘边乡的 6,653 名农村居民。该计划的实施是为了准备建造 FAST(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称为“中国天眼”。


   2015 年 9 月,克都乡开始计划将自己转变为一个以天文为主题的小镇,利用其靠近 FAST 的优势。科都现在有20多个项目来促进天文科学。许多搬迁的农村居民在该镇找到了工作或创业。(新华社/欧东渠)

   2022年7月19日,贵州省平塘县克都乡,搬迁村民杨力在刺绣厂工作。


   2007年,平塘县启动搬迁计划,涉及克都乡和塘边乡的6653名农村居民。该计划的实施是为了准备建造 FAST(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称为“中国天眼”。


   2015 年 9 月,克都乡开始计划将自己转变为一个以天文为主题的小镇,利用其靠近 FAST 的优势。科都现在有20多个项目来促进天文科学。许多搬迁的农村居民在该镇找到了工作或创业。(新华社/欧东渠)

   2022年7月20日,中国西南部贵州省平塘县克都乡,人们参观天文馆。2007年,平塘县启动了一项搬迁计划,涉及克都和塘边乡的6,653名农村居民。该计划的实施是为了准备建造 FAST(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称为“中国天眼”。


   2015 年 9 月,克都乡开始计划将自己转变为一个以天文为主题的小镇,利用其靠近 FAST 的优势。科都现在有20多个项目来促进天文科学。许多搬迁的农村居民在该镇找到了工作或创业。(新华社/欧东渠)

   组合照片分别为2018年3月29日(上)和2022年7月19日(下)在中国西南贵州省平塘县克都乡的搬迁现场。2007年,平塘县启动搬迁计划,涉及克都乡和塘边乡的6653名农村居民。该计划的实施是为了准备建造 FAST(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称为“中国天眼”。


   2015 年 9 月,克都乡开始计划将自己转变为一个以天文为主题的小镇,利用其靠近 FAST 的优势。科都现在有20多个项目来促进天文科学。许多搬迁的农村居民在该镇找到了工作或创业。(新华社/欧东渠)

   2022 年 7 月 19 日,中国西南部贵州省平塘县克都乡,由村民出身的民宿老板刘成亮在他的民宿里整理床铺。2007 年,平塘县启动了一项搬迁计划,涉及克都和塘边乡的 6,653 名农村居民。该计划的实施是为了准备建造 FAST(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称为“中国天眼”。


   2015 年 9 月,克都乡开始计划将自己转变为一个以天文为主题的小镇,利用其靠近 FAST 的优势。科都现在有20多个项目来促进天文科学。许多搬迁的农村居民在该镇找到了工作或创业。(新华社/欧东渠)

   2022 年 7 月 19 日,中国西南部贵州省平塘县克都乡的一名村民在一家刺绣厂工作。2007 年,平塘县启动了一项搬迁计划,涉及克都和塘边乡的 6,653 名农村居民。该计划的实施是为了准备建造 FAST(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称为“中国天眼”。


   2015 年 9 月,克都乡开始计划将自己转变为一个以天文为主题的小镇,利用其靠近 FAST 的优势。科都现在有20多个项目来促进天文科学。许多搬迁的农村居民在该镇找到了工作或创业。(新华社/欧东渠)

   航拍照片显示2022年7月19日在中国西南贵州省平塘县克都乡的天文主题项目。2007年,平塘县启动了一项搬迁计划,涉及克都和塘边乡的6,653名农村居民。该计划的实施是为了准备建造 FAST(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称为“中国天眼”。


   2015 年 9 月,克都乡开始计划将自己转变为一个以天文为主题的小镇,利用其靠近 FAST 的优势。科都现在有20多个项目来促进天文科学。许多搬迁的农村居民在该镇找到了工作或创业。(新华社/欧东渠)

   2022 年 7 月 19 日,在中国西南贵州省平塘县克都乡,由村民出身的民宿老板刘成亮在他的民宿里测试望远镜。2007 年,平塘县启动了一项搬迁计划,涉及克都和塘边乡的 6,653 名农村居民。该计划的实施是为了准备建造 FAST(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称为“中国天眼”。


   2015 年 9 月,克都乡开始计划将自己转变为一个以天文为主题的小镇,利用其靠近 FAST 的优势。科都现在有20多个项目来促进天文科学。许多搬迁的农村居民在该镇找到了工作或创业。(新华社/欧东渠)

   2022 年 7 月 20 日,一位游客在中国西南部贵州省平塘县克都乡的天文馆观看 FAST 模型。2007 年,平塘县启动了一项搬迁计划,涉及来自克都和塘边乡的 6,653 名农村居民。该计划的实施是为了准备建造 FAST(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称为“中国天眼”。

2015 年 9 月,克都乡开始计划将自己转变为一个以天文为主题的小镇,利用其靠近 FAST 的优势。科都现在有20多个项目来促进天文科学。许多搬迁的农村居民在该镇找到了工作或创业。(新华社/欧东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7-21 11:14:04 | 只看该作者
链接阅读:
浙江金华:科技馆里乐享假期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7月15日,小朋友在浙江省金华市金华之光文化广场科技馆体验“看谁滚得快”项目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7月15日,小朋友在浙江省金华市金华之光文化广场科技馆体验“透镜成像规律”项目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7月15日,小朋友在浙江省金华市金华之光文化广场科技馆体验“看谁滚得快”项目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7月15日,小朋友在浙江省金华市金华之光文化广场科技馆体验“最速降线”项目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7月15日,小朋友在浙江省金华市金华之光文化广场科技馆体验“看谁滚得快”项目

    暑假里,浙江省金华市小朋友纷纷走进科技场馆,体验科技的神奇与魅力,增长见识,开拓眼界。胡肖飞摄(人民图片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2-7-21 11:25: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21 11:36 编辑

链接阅读:
【图刊】文明的坐标丨“路”起洛阳,行走在“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过故洛阳城》,其中便道出了洛阳城的历史地位。汉魏洛阳故城位于今天河南省的洛阳市东部,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朝代的都城,“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曾经城郭巍峨、宫阙壮丽。2014年,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沿途城市遗迹之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随着近年考古的深入,深埋地下1500年的汉魏城市格局和宫城轴线基本显现,人们得以领略到赫赫都城昔日的繁华和历史巨变的沧桑。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汉魏洛阳城始建于西周,先后经历了东周至北魏等多个时代,到初唐方才废止。前后延续使用近1600年,为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古代都城之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航拍汉魏洛阳故城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图片来源:ICphoto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汉魏洛阳城遗址宫城区千秋门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清理出的魏晋时期三条水道遗迹,其规模巨大、工艺考究,在汉魏洛阳城的发掘历史上尚属首次发现。图片来源:ICphoto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千秋门遗址,千秋门是进入汉魏洛阳城宫城的大门之一。图片来源:ICphoto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航拍汉魏洛阳故城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图片来源:ICphoto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汉魏洛阳城遗址宫城区。图片来源:ICphoto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千秋门、永巷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俯瞰图。图片来源:ICphoto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千秋门、永巷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俯瞰图。图片来源:ICphoto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2 11:03:26 | 只看该作者
链接阅读:
“壮族文化瑰宝”花山岩画焕光彩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宁明花山岩画局部图。崇左市文物管理中心供图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龙州县三洲头鸭嘴湾风光  崇左市文物管理中心供图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宁明花山岩画局部图  崇左市文物管理中心供图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龙州县棉江花山岩画局部图  崇左市文物管理中心供图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宁明县高山岩画局部图 崇左市文物管理中心供图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宁明花山岩画局部图 崇左市文物管理中心供图

   人民网崇左7月21日电 (黄子婧)今年是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6周年。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通过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的宁明县、扶绥县、龙州县、江州区等地,有38处岩画点。

   左江花山岩画,也被称为“无字天书”“壮族文化瑰宝”,岩画上的图像,大多是双手张开向上举、两脚下蹲的拟蛙形态人物,还有铜鼓、羊角钮钟、犬、鸟符号,记录的是距今2000多年的祭祀场景,与山崖、河流和台地共同构成了神秘而震撼的文化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2-7-22 11:09:39 | 只看该作者
链接阅读: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保护工程圆满完工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保护工程圆满完工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保护工程圆满完工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保护工程圆满完工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保护工程圆满完工

   2022年7月21日,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拆除脚手架,做收尾工作。

   当日,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圆满完工。预计数日内,卢舍那大佛周围的脚手架便可拆除完毕,阔别已久的卢舍那大佛真容即将再度与世人相逢。

   据了解,本次工程主要分为两大重点部分:一是渗漏水治理,即根据奉先寺地质状况、裂隙分布、渗漏水病害发育程度等因素,对奉先寺西壁、南壁、北壁和周边区域进行治理;二是危岩体加固,对奉先寺壁面和周边山体危岩体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岩体的稳定性。张怡熙摄(人民图片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2-7-22 11:1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22 13:05 编辑

链接阅读:
故宫武备展集萃150余件文物精品 刀剑出鞘亮相殊为难得

来源:中国新闻网

  清乾隆 鲨鱼皮嵌宝石柄鋄金鞘神锋剑,即乾隆皇帝御用的“小神锋” 应妮 摄


 150余件精美绝伦的故宫博物院藏武备文物集中亮相在嘉德艺术中心的《崇威耀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武备展》。最值得一提的是,刀剑文物在展出中通常不会“出鞘”,但此次武备展它们都会“亮剑”,让观众感受百年后的刀光剑影。


  展览依照清宫武备的不同功用,分为“礼遇天地”“神锋握胜”“宝冶凝涛”三个单元。150余件故宫武备文物以“礼仪中的武备”“战争中的武备”及“艺术中的武备”三个单元为“经”,用“吉礼”“狩猎”“大阅”“行军”“艺术”等板块做“纬”,交织出金戈铁马的历史气象与锐意进取的精神格局。


  清 木柄鲨鱼皮鞘腰刀,即遏必隆腰刀 应妮 摄


  在以“礼”贯穿始终的“礼遇天地”单元,感受皇家祭祀的隆重、狩猎的紧张、阅兵的威严。在以战争为主线的“神锋握胜”单元,体验战场上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气势。在以艺术为展现内容的“宝冶凝涛”单元,进入一个刀剑如梦的世界,领略宫廷工艺和帝王收藏带来的独特魅力。


  2017年底,故宫博物院曾在澳门举办“大阅风仪——故宫珍藏皇家武备精品展”,展览以清代大阅为主题,分威仪、尚武、制度三个单元,首次向观众展现清代宫廷武备。但由于受地域、交通等因素影响,很多观众无法前去一睹其风采。如今,故宫博物院与嘉德艺术中心联袂策划,再次诠释这一精彩主题。全新升级的展览将展出150余件套武备文物,许多是在澳门展览中也未曾展示过的。如精美的马鞍饰件、廓尔喀弯刀、俄罗斯剑、日本太刀以及清宫制作、收藏的匕首等过往展览中从未展示过的展品,都在展览中首次亮相。

  清乾隆 木柄黑漆金银丝鞘太阿腰刀 应妮 摄

  乾隆皇帝御用“小神锋”是乾隆十五年仿照皇帝吉礼随侍佩刀“神锋”而特别打造的。作为乾隆皇帝的贴身之物,“小神锋”平时放置于宝座旁,出行则有侍卫背负。无论是“神锋”还是“小神锋”,它们均仿照金川地区的藏刀装具风格制造,这与前一年朝廷取得第一次金川之战的胜利有关,同时也是乾隆皇帝对上天感恩的表现。“小神锋”作为本次展览的首件文物,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故宫博物院文物医院的专家们对其进行了精心的保养和维护。乾隆皇帝的“小神锋”将在修复后第一次走出故宫,以全新的面貌亮相。


  展览还从故宫收藏的近一万支箭中,甄选了三十余支造型、用途各异的箭矢。依照其功能分为吉礼、大阅、狩猎所用,按照箭的类型又分为鈚箭、骲箭、哨箭等等。其中狩猎的箭支包括射熊、射虎、射狼、射鹿、射兔、射鸭、射鱼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更难得的是,每种箭的材质、形状、用途都有文献记载作为参考依据,观众可以近距离地观看每种箭支的差别,同文字记载进行对比,感受满族人对于箭支的重视。

  展览现场 应妮 摄


  作为清宫武备的明星展品,遏必隆腰刀因其自身的故事性被人熟知。该刀以人名命名,是清朝外戚大臣遏必隆所使用的宝刀。康熙初年,遏必隆与鳌拜、索尼、苏克萨哈同为四大辅政大臣,后被册封一等公加太师衔,风光无限。康熙十二年,遏必隆病故,其刀入藏内府,乾隆十三年以“尚方宝剑”的身份由大学士傅恒被带往金川前线。几个月后,身为遏必隆之孙,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的讷亲,因在之前金川之战中指挥不当被乾隆皇帝命人用遏必隆刀正法于军前。而后,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钦差赛尚阿奉命与太平军交战,同样受赐遏必隆刀,具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可谓是真正的“尚方宝剑”。

  展览现场 应妮 摄


  “水断蛟龙薄析兕,光连星斗气如虹。”这是乾隆皇帝在御制《题廓尔喀贡刀六韵》中对廓尔喀进贡之刀的评价。廓尔喀是清代对今天尼泊尔一带的称呼。在雍正时期,清廷与廓尔喀保持着封贡关系,其后中断。乾隆五十八年,经过两次战役,廓尔喀向清廷称臣,成为清朝属国,双方建立友好往来的封贡关系。廓尔喀以铸刀闻名,本次展览将要展出的6把廓尔喀刀中,有2把腰刀均是首次出展。同时,包括腰刀、左插刀、云头刀、手叉刀在内所有清宫收藏的廓尔喀刀型都将集体亮相,让观众一饱眼福。

  展览现场 应妮 摄


  此外,乾隆皇帝的“天地人”系列刀剑是乾隆十三年始至乾隆六十年止,由内务府造办处打造的30把宝剑、90余把腰刀的总称。因其每把刀剑带有“天”、“地”“人”的编号,因此得名。一直以来,这些乾隆御用刀剑都是众多武备爱好者关注的重点。但由于其绝大部分都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平时只零星展出,所以很多人都只能通过图录欣赏。此次展出了12把“天地人”腰刀、宝剑,为历届展览之最,其中10把刀剑均为首次走出故宫参展。


  据悉,《崇威耀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武备展》是嘉德艺术中心和故宫博物院的第四次携手合作,展览将于7月22日对公众正式开放,持续至10月30日。 (记者 应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2-7-22 11:16: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22 13:09 编辑

链接阅读:
【让文物活起来】国宝有灵·文物日历(2022年7月23日-7月29日)

  编者按:文物传承文明,国宝见证历史。博物馆的藏品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为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022年,新华网文化频道策划推出【国宝有灵·文物日历】,每周七天,不间断地为您介绍各大博物馆的国宝精品,展示这些藏品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新华文化希望通过日历的形式,引导读者感受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核心价值,获得对中国文化的深度认知,自觉学习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宝有灵·文物日历】以周为单位发布,每周七张日历图、七件文物,每件文物均配有精美图片和文字解读,伴您共同度过2022年的每一天!







  往期回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7-22 11:1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23 13:38 编辑

链接阅读:
陶寺遗址展示的古代文明(考古中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陶壶。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陶寺遗址出土的铜铃。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陶寺遗址出土的玉琮。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陶寺遗址出土的蟠龙纹陶盘。
国内第三家省级典籍博物馆开馆
陶寺遗址出土的玉璜。

   核心阅读


  考古及研究显示,陶寺遗址已经具有完备的都城功能,进入早期文明社会。除了展示丰富的物质文明成果,陶寺遗址也呈现出距今4000年前后古人的精神世界,这些因素影响了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建设,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距今4300年至4000年,黄河中游处于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区域,山西省襄汾县陶寺就是这一关键区域、关键时间点的代表性都邑遗址。考古及研究显示,陶寺遗址已经具有完备的都城功能,进入早期文明社会。陶寺遗址自1978年启动正式考古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掘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与进展,特别是2002年起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后,直至今天,一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遗址。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各种思想观念的总和。除了展示丰富的物质文明成果,陶寺遗址也呈现出距今4000年前后古人的精神世界,这些因素影响了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建设,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


  重视天文历法的实证


  考古发现的诸多夏商之前的大型遗址,为研究中国早期都邑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是否具有大型城垣、宫殿宗庙、王陵(王墓)、高等级手工业作坊等,都是进行都邑遗址认定的标准。考古探明陶寺遗址的中期城址约280万平方米,呈典型的“回”字形,具备双城制结构,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等,功能齐备。2019年以来的最新考古,确认了宫城内面积近8000平方米的宫殿建筑是史前时期所发现的最大的夯土建筑基址,有主殿、附属建筑、庭院、廊庑等遗存,结构复杂、布局规整。


  陶寺早期的王族墓地位于宫城外东南,约有上万座。已发掘清理的千余座墓葬表明,当时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大型高等级墓葬内,可见棺底铺满朱砂的木棺、丰富而精致的陪葬品;中型的也有木棺,随葬成组的陶器、少量木器,以及一些精美的玉石器和猪下颌骨等;小型的则仅可容身,多数没有葬具,也没有任何随葬品。


  陶寺的观象台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观象台。天文学家和考古工作者通过观象台多次观测太阳地平日出,发现那时的人们将一个太阳年365天或366天分为20个节令——包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4个重要节点,来掌握四季冷暖和农业耕作收获的节气,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与《尚书·尧典》中尧“观象授时”的记载相符。通过天文官的观象活动,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最基本的服务,这体现了中国古人顺应自然、遵循四季变化规律的智慧。


  这是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实证。华夏文明有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观测天象、制定历法,以敬授民时。陶寺遗址实证了这个重要特征。


  测时定位的圭表系统


  陶寺遗址的王族墓地分别出土了一件圭尺和立表,这是目前考古发现世界最早的圭表仪器实物资料。圭表用来测量太阳的影子。水平置于地面并标有刻度的是圭,垂直于地面的柱是表,正午时刻太阳照在表上,投下的影子被圭上的刻度标记出长短。夏至日影最短,冬至日影最长。经过10余年研究发现,在陶寺文化时期,圭表能够用于太阳历法的制定,还可测量寻找“地中”。陶寺圭尺第十一刻度标长度为40厘米,合陶寺1.6尺,是4000年前晋南地区的地中标准刻度。


  陶寺圭表系统还可以与步测结合,以陶寺古国都城为地中测量,确定陶寺当时所在的东亚大陆的东南西北四至点,被称为“四表”,并据此创立他们的“天下观”,即“东、西、南、北、中”的政治地理五方。陶寺都城的功能区划与微地貌环境相配合,在一套完整的观念指导下完成,即“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风雷相搏”,而东南、西北、正南、正北、西南、东北、正西、正东八个重要方位已经用来代表不同的功能板块。


  陶寺早期王墓出土的蟠龙纹陶盘,受到良渚文化黑陶刻画蟠蛇纹和肖家屋脊文化玉龙的启发,创造了中原的蟠龙形象,影响到后来的河南新砦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墟晚商文化、两周、秦汉,直至发展到今天的中国龙造型。


  呈现礼乐文明的雏形


  陶寺遗址出土了大量乐器,呈现礼乐文明的雏形。


  陶鼓、鼍鼓、石磬形成组合,随葬在早期王墓中,显示八音初备。陶鼓、鼍鼓属于八音里的革,石磬属八音里的石,陶埙属于八音之土,铜铃属于八音之金,木柷属八音之木。鼍鼓和石磬是同一组乐器,配组方式为鼓二、磬一,并伴有一件土鼓。鼍鼓上口蒙有鳄鱼皮,整体形制呈圆柱形。鼓腔利用天然树干刮去树皮、掏空内腔并烘干后,外施彩绘。鼍鼓高约110厘米,一般直径约50厘米,个别的下部直径达90厘米以上。


  陶寺晚期水井里还出土一件完好的骨质口簧,与近年陕西石峁皇城台出土数量较多的口簧相一致。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礼乐器,包括漆木筒的鼓、石磬、铜铃、陶埙,显然是陶寺文化礼乐器的继承与发展。说明土鼓与鼍鼓、特磬等重器,在距今4500年前后的龙山时代中叶,已由单纯的祭器转变为标志地位的礼乐器。


  陶寺遗址还出土了弥足珍贵的文字。陶寺中期,一座中型贵族墓中随葬的骨耜上契刻“辰”字,表明墓主的职官为农官。甲骨文体系由此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4100年前的陶寺中期。陶寺晚期的一件扁壶,正面鼓腹部朱书一字符,酷似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文”字。背面另有一个朱书字符,如何释读,有多种说法。有学者释读为“易”,也有学者释读为“邑”,还有的学者释读为“尧”。尽管存在分歧,但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与甲骨文最接近的文字。近年来我们又在陶寺宫城内发现另两件陶寺晚期扁壶残片朱书“尧”字的残笔。


  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塑极少,未见石雕,玉石器也基本是素面。但贵族墓葬随葬的彩绘陶器纹样瑰丽,几乎都是成熟的几何纹样,回旋勾连为主要模式,体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


  通过分析陶寺的都城制度、礼制建筑制度、丧葬制度、礼乐制度、天文历法制度等,我们认为,陶寺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制度文明。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何  努供图


  版式设计:蔡华伟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23日 08 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