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至之五

[复制链接] 0
收藏
6
回复
1052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5-16 15:49: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5-16 22:31 编辑

“老友记”中的不舍粽香——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五

   新华社澳门5月16日电(记者李寒芳、刘刚)“美点香茶一盅两件,旧客新知万语千言。”位于澳门新埗头街的兰香阁,是一家已近“花甲之年”的粤式茶楼。一壶茶、数笼精致点心,或扶老携幼话家常,或三五知己品人生,街坊们在此数十年不改其乐。

  5月12日,兰香阁老板陈志伟在包粽子。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我们的店由我爸爸开创,后来我接手,到现在59年了,这里仍属于旧式的茶居。”老板陈志伟说,兰香阁早上5点半开门,下午2点半到3点左右关门,主要经营早茶和午市。

  这座共有三层的茶楼,点心分小点、花点、中点、大点、顶点到特点,其中叉烧、蛋黄煎米鸡、四宝滑鸡扎等都受热捧。因为物美价廉,旺季时茶楼人声鼎沸能达到两三百名客人,人多时大家都不介意“搭台”(拼桌)。

  陈志伟说,以往,客人们喜欢在这里翻阅报纸,现在喜欢看手机,配搭上旧式茶楼的“叫卖”推销风格,别有一番情怀。

  经过口口相传和网络推介,兰香阁这个名字在内地也算有小小的名气。尤其是澳门回归祖国以后,兰香阁的生意更是“旺了许多”。

  “内地的发展一日千里,没有这么多内地游客,澳门经济也不会发展。”陈志伟说。

  这是包粽子的材料(5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粽子,是兰香阁的一大传统招牌。端午节前夕,兰香阁更是粽香满阁,一入门就可看到,收银台摇身一变成了琳琅满目的粽品展示柜,上方吊挂了一只只五花大绑的粽子。另一边的桌子上,摆满了糯米、红豆绿豆、咸蛋黄、五花肉和腊肉等,员工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包粽子。

  “每年到卖粽子的时候,我们一楼的店面全都不做生意,架好铁架挂满粽子。”陈志伟解释说,因为订单众多,离端午节还有两个月时,就要开始组织人手去包粽子,卖粽子也要忙到晚上八九点钟。整个端午节下来,差不多要卖到几万只。

  “碱水粽用竹叶来包,芦兜粽就用芦兜叶来包,裹蒸粽用荷叶来包……因为每个品种的性质不同,所以用料也不同。”在“粽子山”前,陈志伟如数家珍。

  兰香阁的粽子有双黄烧腩芦兜粽、绿豆咸肉粽、裹蒸粽、碱水粽等上十种,根据粽子“内涵”,价格从16元(澳门元,下同)到100元不等。这些粽子往往都有一斤多的分量,其中,被称为粽子界“巨无霸”、身价高达百元的芦兜粽更是兰香阁的一大特色。

  5月12日,兰香阁老板陈志伟在包粽子。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每到端午,是芦兜叶长势最佳的季节。将经过除刺、晾晒、烫青等工序处理过的芦兜叶卷成圆筒形,放入事先搅拌均匀的糯米、红豆、咸蛋黄、干贝、瑶柱和腊肉,将粽子竖起,手轻拍粽身,抖实米粒,顺手把粽子另一头的粽叶也折一下。最后用咸水草一扎,绕几绕,打上绳结,一个圆实修长、如手臂粗细的芦兜粽已具雏形,再送上三楼大锅灶蒸熟。蒸熟后的粽子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而著称。

  端午节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澳门将端午节列为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表示,赛龙舟和食粽子是现今澳门最为流行的端午活动,每逢节日各大商户和家庭都会制作不同种类的粽子。文化局在端午节的介绍中,用的就是兰香阁制作粽子的照片。
  “澳门很好地保存了端午节文化的特色。我们到现在还是做旧式的粽子,保持以前的水平,只有越做越好。”陈志伟说。

  5月12日,兰香阁老板陈志伟在包粽子。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疫情暴发以来,兰香阁的生意也下滑了三四成。陈志伟说,自己的店铺一直坚守着经营,长年无休,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只休息了四天。“澳门真的是一块好福地,疫情一直控制比较好。现在游客稍微多一点人来,(澳门特区政府)又在推消费券,生意好一点。我们做生意当然是有多少做多少,只能尽自己能力。”

  已经65岁的陈志伟和两位姐姐如今支撑着兰香阁。“因为不舍”是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谈到未来,他坦承:“再接手就没有儿女来承接,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做我们这一行,因为太辛苦。没有接班人,所以可能到我不做了也要结束,不舍得也没有办法。”

  兰香阁三楼的厨房里,又一锅粽子伴随着水沸声将熟。粽叶的清香、肉蛋的醇香、浓浓的米香融为一体,直入鼻腔和肺腑。粽香悠长,着实令人不舍。

  “这里是澳门许多人的端午记忆。”一位前来购买粽子的食客说。

  5月12日,兰香阁老板陈志伟在包粽子。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5月12日,兰香阁老板陈志伟(右)在包粽子。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5月12日,兰香阁的师傅在包粽子。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5月12日,兰香阁老板陈志伟在包粽子。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16:05: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5-16 16:15 编辑

刻记历史的帆影——探访澳门老字号之四

   新华社澳门5月9日电(记者李寒芳、刘刚、王爱华)澳门路环计单奴街的一间平房内,摆放着数十种大小不一的木制帆船模型,谭锦光正在细心地将一片片木板嵌入船底之中。这间小小的屋子,保留记录着澳门造船业的荣光。

   位于计单奴街的澳门造船工会路环造船分会,隐匿于路环的一角。附近有因为蛋挞而名声遐迩的安德鲁咖啡店,被游客热捧的各类小清新店铺、彩色“网红打卡墙”。但少有旅人知,这里离澳门最大的造船基地遗址——荔枝碗造船厂步行不到十分钟。

   屋内悬挂的匾额写着“工羡行会馆”。这个创立于1853年的会馆是澳门造船工会的前身,谭锦光如今是澳门造船工会的会长。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澳门工羡行会馆外景(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工羡行会馆的诞生,见证了澳门造船业的辉煌时刻。千帆竞渡,渔歌唱晚……渔业蓬勃发展之际,上千条船在澳门的码头间交错行驶、停泊靠岸,澳门的造船业也水涨船高,收到来自海内外的大量订单。

   “造船业当时是澳门的龙头行业,收入也高,好多人想入行。”造船师傅林伟球说,船厂林立,造船工人众多,就自发组织成立行会。这一古老技艺恪守着师徒制,三年过后,师傅认为徒弟满师了,才可正式到工羡行会馆拜鲁班,登记成造船工人。

   从澳门半岛的沙梨头、筷子基一带到路环荔枝碗,澳门造船业不断扩张。谭锦光说,最旺时荔枝碗一共有12家厂。

   花无百日红,随着本地及周边渔业式微,澳门造船业也逐渐走向没落。2006年左右,荔枝碗造船厂建造了最后一艘木制机动渔船,澳门造船业的帷幕就这样缓缓降落。

   如今,从路环造船分会出发到十月初五马路,沿着堤岸一路向北,经过码头前地到荔枝碗马路,从标有“荔枝碗村”路名的石碑进去,可以看到当年盛极一时的造船基地遗址。巨大的棚架下弃置的朽木随地散落,悬在半空的机械泛着斑驳锈迹,空无人烟。

   造船的传统工艺面临几乎被遗忘的命运,但在时间的洪流中,仍有人坚守着传统造船业手艺。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4月24日,澳门造船工会路环造船分会成员在门前合影。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谭锦光和林伟球选择了用船模的方式记录“逐海而居”的澳门记忆。“我想让澳门人和游客知道澳门造船业的辉煌历史,造船业曾经是举足轻重的。”谭锦光说。

   谭锦光和林伟球把造船的一丝不苟延续到了船模中。依据原本制造大船的整个结构及工艺,首先制图、画样,再制造骨架、船旁、船面、甲板及其他配件。

   这种精细活极费体力和眼力,制造一艘船模需要两个人配合,花费3个月约700个小时的时间,这对两个年逾花甲的人来说并不容易。而制作过程中需要的木材、麻绳、五金配件等材料,都是自掏腰包。

   但他们甘之若饴。谭锦光表示,现在澳门做船模的师傅大概不到十个,全都是以前的造船工友。大家的心态都一样,都想澳门的造船行业不要这样就流失了,可以传承下去。

   最初,他们做的是渔船,后面慢慢发展成各种古代的船。林伟球说,他们费尽心思搜寻古代船只图片和资料,揣摩轮廓如何搭建,估算船只的深、宽、高比例,再一一复原。

   造船模也面临着挑战。一是环保。由于不能砍伐大树,目前他们无法制作大船模。第二是传承。林伟球和谭锦光说,虽然有很多人路过参观萌发兴趣,但是两位老师傅都要观察,不想招“玩票”的。“他有心学,我们有心教,才能传承下去。”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4月21日,澳门造船工会会长谭锦光接受访问。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小小船模不能乘风破浪,却承载了更多的期待。谭锦光和林伟球的船模曾经赴内地、海外参加各种比赛。林伟球自豪地指着墙上的一排排得奖照片说,要做到比例和仿真度很足够才能拿奖。

   “我们希望通过比赛,让更多人知道澳门的造船手工艺这么好。”林伟球说,自己的船模图纸有很多人喜欢,甚至有些外国人问这些图纸卖不卖,“两三万都有人买。但我不卖,我留着图纸教人,留着自己参考”。

   当年的工羡行会馆旧址毗邻着“澳门造船子弟学校”。两位造船师傅也希望,这门手艺有子弟接手。

   “我想召集一帮年轻人去学,学出来后能够会画图、会讲解,搞一个景点给人看,给人参观。”林伟球说。

   在路环造船分会,记者见到了两位老师傅口中的“年轻力量”。“70后”谭怀逸和“80后”卢蒙娜虽然各有本职工作,但他们坚持每周六来这里学艺。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4月24日,澳门造船工会会长谭锦光(右)与“80后”学徒卢蒙娜交流。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懂事以后,在筷子基等地见过船厂,但印象里没见过木船下海。这种画面我都没有印象了。”谭怀逸指着墙上记载当年船厂码头热闹景象的照片说。

   学艺不到两年,谭怀逸亲手制作的船模有三个。“越做越喜爱。”他说,“平时和师傅们聊天,了解以前那些造船的文化,听师傅们说当年造船的那些事情,很有意义。”

   在美国学成并工作多年后回到澳门的卢蒙娜,现在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在她看来,造模型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帮助,因为船模和室内设计都讲究空间和架构。但做船模基本上直线工艺很少,大多都是弧线,“挑战蛮大的,很有满足感”。

   卢蒙娜认为,这么有历史有故事的手艺,如果有一天完全消失了,是非常可惜的,这也是她学习这门手艺的一个重要原因。

   “将来我有这个能力(手艺),如果有人有兴趣学的话,我会很乐意去传授给他。”卢蒙娜说。

   视频记者:李寒芳、梁嘉骏

   报道员:梁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16:19:20 | 只看该作者
竹竿“升”起民间米其林——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三

   新华社澳门5月2日电(记者李寒芳、刘刚)一根竹竿,三代人的传承,“升”起传承70多年的竹升面。在拥挤繁忙的澳门内港码头,一条名叫仁慕巷的巷陌中隐藏着“六记粥面”。滚水沸腾,烟火缭绕,师傅正将俗称“玉液银丝”的竹升面抖落下锅。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4月28日,“六记粥面”的师傅将竹升面抖落下锅。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竹升面是广东的传统小吃,“玉液”指的是色泽黄灿的面团,以鸡蛋鸭蛋和碱混合和面,中途绝不加一滴水,“银丝”则是面条细幼嫩滑的形状。制作这一美食时,人们以竹竿一落一升的姿态为其命名,又含有“步步高升”的好兆头。


   如同澳门许多小店一样,六记粥面也是楼下店铺、楼上制作间的模式。逼仄的楼梯拐角处,挂满了12个同样大小的奖牌——上面书写着“米芝莲(米其林)美食指南推介”,年份从2011年到2022年。在这座融汇了世界各地美食的城市里,六记脱颖而出并将这份殊荣保持了12年。


   六记粥面的第三代传承人李文龙说,蝉联12年米其林是对六记的肯定,但六记更在乎的,是来自食客的认可。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4月28日,“六记粥面”的师傅制作大肠面。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一晃一颠,李文龙坐在三丈长的大竹竿一段,现场演绎制面。在一上一下游刃有余的弹跳中,竹竿不断碾压面团,面粉粒子相互黏合紧扣。看似轻松实则是一项体力活,李文龙要和面团这样“跷跷板”近一个钟头,经过万次的反复碾压,方能印出通透薄软的面皮。


   李文龙介绍说,为什么要采取“竹升”这样费力的方式,是因为竹升能够将碱粉面化开,同时加压密度,使面更爽滑弹韧有口感。


   竹升面的下面过程也有讲究。师傅将面放在漏勺里快速用长筷子打散面团,紧接着迅速将面捞起过冷河,最后又放回滚水中回焯。在这三道冷热交替的关卡中,造就了竹升面进一步的爽脆弹牙。佐之以似腥实鲜的虾子和特制豉油,芬馥浓郁的味道成为许多人的心头好。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4月28日,“六记粥面”的第三代传承人李文龙用大竹竿压制竹升面。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1945年,“六记粥面”创始人李六在在澳门沙梨头一带开设“六记”大排档,后面传给了儿子李明佳,如今到了孙辈李文龙的手中。


   一间70多年的铺头,怎样可以延续下去?李文龙表示,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古老的食物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并且不断推陈出新。口碑食品米通鲮鱼球就是六记的发明,在鲮鱼“鱼滑”中加入虾米、腊肉、陈皮,揉成球状,然后沾上碎米粉入锅油炸,沾上特制的蚬仔酱,外脆内嫩。


   六记的另一个招牌菜——水蟹粥得益于其邻近码头这一得天独厚的“地利”。李文龙介绍说,澳门地处咸淡水交界之处,其中生存的鱼虾蟹特别鲜美。将水蟹现宰杀后下锅,精华全部溶于粥里,鲜红的蟹壳配上雪白的米粥、嫩绿的葱花,色泽诱人、粥绵蟹香。


   如今,“六记粥面”不仅是许多澳门人的心头好,也是内地游客推荐的澳门“必吃榜”。


   “澳门回归祖国后,很多内地同胞过来尝试我们的食品,广东的同胞更容易接受竹升面,回归之后我们的生意好了八成。”李文龙回忆说,疫情之前六记门口经常排起长龙,到凌晨一两点钟依然是人声鼎沸。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表示,竹升面技艺易学难精,需较大体力,其传承亟待扶持。现今仅有数间面家仍有制作竹升面,趋于式微。2020年,文化局将竹升面制作技艺列为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李文龙表示,疫情之后,生意受了很大影响。但作为一个竹升面师傅,要更加做好竹升面,将其传承下去。


   “我爷爷以前做这一行都是为家庭,为生活,到我这一代,不只是为生计,就是想保住我爸爸、我爷爷七十几年的名声,不想到我这一代就失传了。”李文龙说。


   在澳门科技大学就读的两名内地学生专程从氹仔赶来吃面,他们按照美食网站的推荐一一点餐。“我是第二次来吃了,还蛮喜欢这种口感的。”一名姓陈的学生说。


   黄昏时分,这家澳门人心目中的“深夜食堂”刚刚开门,老饕们早已占据了这座小店的位置。一份爽口弹牙的竹升面,一碗鲜甜稠密的水蟹粥,足以温暖肠胃,慰藉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16:24: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5-16 16:26 编辑

“网红”茶庄的百年梦想——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二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新华社照片,澳门,2022年4月25日


“网红”茶庄的百年梦想——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二


4月22日,游客在“英记茶庄”购买荔枝红茶。


(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4月22日,卢石麟为顾客包装茶叶。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4月22日,卢石麟在称重茶叶。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英记茶庄”里包装好的茶叶(4月22日拍摄)。


   责任编辑:


   【来源:新华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16:32:21 | 只看该作者
闻香识饼家——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新华社澳门4月18日电(记者李寒芳、刘刚)位于澳门老城内街的夜呣街对于外地游客而言,是条“隐世”的小街。每日下午,人们很容易就顺着炭火烘烤的香气,找到“最香饼家”。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4月14日,“最香饼家”师傅在做杏仁饼。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创办于1957年的“最香饼家”以手工炭烧杏仁饼闻名,如今在夜呣街有两家店面,一家每天现场制饼,另一家则是对外售饼的店面。


   “之前是外公李继煜做饼,外婆黎爱珍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去卖。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有了一些本金,就买了夜呣街的店面,传承到我妈妈、舅舅这一辈。2020年,‘最香饼家’获得澳门特色老店称号,在政府资助下我们盘下现在这个店铺,之前的店铺变成工厂。”在“最香饼家”店铺内,第三代传承人谭思颖告诉记者。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4月14日,“最香饼家”师傅在模具中撒入杏仁碎粒。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最香饼家”的镇店产品包括:粒粒杏仁饼、鲜奶核桃饼、蛋黄肉心杏仁饼、虫仔饼、蛋卷等。这些饼的特点是入口甘香松化、饼粉幼滑。


   下午1点左右,制饼店铺大门开启。绿豆粉、糖、水、花生酱按比例搓好,师傅们在如小山般的粉末原料中倒入植物油,混合成型。接下来,他们灵巧地在模具中撒入杏仁碎粒,再倒入粉末,压实后轻轻一磕,一排印有“最香”字样的杏仁饼便留在了竹篓上。另一边,老师傅在做传统蛋黄肉心杏仁饼,咸蛋黄搓匀再薄切至透明,肉心切成薄片,包入饼内。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4月14日,“最香饼家”师傅在做传统的蛋黄肉心杏仁饼。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一摞摞竹篓在炭火上烘焙,饼慢慢从乳白色变成微黄色,杏仁的香味也逐渐溢出。慢火烘烤半小时后,师傅将杏仁饼移开冷却,随后便可以包装起来,送上隔壁的货架。从磨粉打饼、烤饼到包装,所有环节均由人手包办。


   杏仁饼是澳门手信的代名词之一。在口岸、机场,游客们几乎人手一份。他们大包小包提着的各种澳门糕饼,有的来自大工厂制作,也有的来自“最香饼家”这样的家庭式作坊。几十年来,这种“手工制作,炭火烘焙”的香味,源源不断吸引着游客。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4月14日,“最香饼家”师傅在做传统的蛋黄肉心杏仁饼。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从广州来的苏氏姐妹慕名找到“最香饼家”。“我们看大众点评上说这个饼家传统、纯手工,找了很久,问了很多人才找到这里。”苏小姐说,“我们喜欢传统、手工的做法,特意买一点回去吃以及送亲友。”


   澳门市民黄先生是“最香饼家”的老主顾,他说:“我这次买了原味的杏仁饼、鸡仔饼送给内地朋友,支持本地原创,这种老店已经不多了。”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4月14日,“最香饼家”师傅在做杏仁饼。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谭思颖说,生意最好的时候,买饼也需要排长队。现在因为疫情影响,游客不如以前那么多。“因为是手工制作,不像机器压制的那么硬,所以很多顾客觉得更酥脆可口。”


   作为第三代传人,谭思颖也在思考如何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最香饼家”推出了更适合年轻人的小包装,也在考虑时机合适时向内地电商拓展。不过,传统味道和纯手工制作依旧是这家老店不变的内核。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这是做杏仁饼的模具(4月14日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最香饼家’最大的卖点就是传统和手工。我们保持这份初心,不冲数量,保证品质,保留澳门的特色。”谭思颖说。


   2020年,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将杏仁饼制作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文化局表示,杏仁饼作为传统唐饼的特色种类之一,是中华饮食文化在澳门传承发展的重要体现,其形象更成为澳门的美食文化符号之一。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4月14日,“最香饼家”师傅在炭火上烘焙杏仁饼。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历经一甲子传承、三代人的坚守,店内“最香饼食”匾额上四个大字虽已褪色,但本土的原味依然传承……


   “杏仁饼是澳门的非遗,好想保留下去,让更多人认识澳门的文化名片。”谭思颖说,也希望疫情快点过去,更多的人能够来到澳门,光顾“最香饼家”。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这是做好的杏仁饼(4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16:4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5-16 17:08 编辑

链接阅读:
澳门最经典的8道菜,鲜香味美,每一道都是当地人的心头爱

来源: 爱吃的大飞

   小时候,那首歌红遍大江南北,举国同庆澳门回归。

   每个中华儿女都眼含热泪地唱着,那是一种自然流露的情感。

   历经400多年的骨肉分离、风雨飘摇,澳门终于如一叶扁舟,载着异国留下的风情,披上一袭东方盛装,回到祖国的怀抱。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澳门,飘零多年,分外珍惜回归的幸福,不安于现状,快速成长,不断更新自己,上演奇迹。

   现在澳门又被评为“世界美食之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海岸,阳光,沙滩,天空,海鸥,美食,这一切多么自然和谐。

   走走看看吃吃,才是对旅行最大的敬畏。

   下面这几道菜都是当地人的心头爱,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道:澳门脆皮烧肉

   脆皮烧肉,在当地也被称为“白切烧肉”。

   这道菜是我们内地脆皮烧肉的升级版,工序复杂,口感更佳。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经过炖煮、上味、纳焦等多种工序做出来的烧肉看着油滋滋,冒着香气,特别馋人。蘸着酱汁吃一口,皮脆肉香,香滑不腻,真是肉食天花板,吃着太过瘾了。

   第二道:焗葡国鸡

   葡国鸡是澳门的特色之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和葡国人有关,融合了印度和非洲的精华,将整块鸡和土豆、洋葱、葡萄干、咖喱等一起制作,香味浓郁,鲜嫩可口。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当地人喜欢搭配猪仔包和米饭一起吃,美味果腹。

   如果到了澳门,一定要尝尝这道特色美食哦。

   第三道:骨香鲳鱼球

   骨香鲳鱼球是澳门的一道美味的油炸食品,主要包括油炸和煨制两步。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可别小看这两步,这样做出来的鲳鱼球香嫩酥软,焦黄亮泽,口感和卖相好到爆,在当地特别受欢迎,需要排队才能吃到。

   不过能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也是值得的,保证你吃一口就沦陷。

   第四道:干煎大虾碌

   我们都知道澳门海产业发达,擅长做各种海鲜美食。

   干煎大虾碌便充分展现了当地优势,是澳门土生土长的传统名菜。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这道美食制作起来也是非常简单,只需要把大虾油炸,再加高汤勾芡即可。

   看似简单,其实内涵的功力深厚,只有技艺足够精湛,才能做出色泽明艳、口感鲜香的美味。

   到了澳门,看到这样诱人的大虾,定会让你垂涎三尺。

   第五道:霸王八宝扒大鸭

   到了澳门,你会发现很多餐馆都会隆重推出这款美食。

   这道菜在当地人心中的分量很重,深受喜爱。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听这名字多霸气,霸王大鸭,重点就是当地的土鸭子,加上板栗和咸蛋黄,炖煮,油炸后,调一个美味的料汁浇上,那滋味真是特别鲜美。

   外地人去了光看着色泽就馋得流口水了。

   第六道:瓦罐浓汤鸡煲翅

   瓦罐浓汤鸡煲翅也是当地人特别喜欢的一道美味,好吃又营养。

   这道菜的主料就是鸡肉,制作起来也是很简单,就油炸和焖制两步。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这简单的两步做出来的汤却无比鲜美,香味浓郁。

   这里的奥妙除了技艺精湛,还因为他们采用了南非牙翅、猪骨和当地土生土长的老母鸡。

   这道美味也承载着当地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怀。

   第七道:清蒸澳门龙脷

   这道菜也有着浓浓的澳门风情,是当地人的心头爱。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单看外形,特别清新雅致,符合清蒸菜特点,但对吃格外讲究的澳门人不会满足于简单的制作,他们把清蒸类菜都做到了极致。
技艺精湛的厨师能把这道菜做得鲜嫩无比,让你入口就停不下来。

   第八道:金钱脆蟹盒

   金钱脆蟹盒是澳门人智慧的结晶,甘鲜味美,可以和野鸡卷并称“凤城双绝”。

   金钱脆蟹盒是在两块圆形猪肉段(冰片肉)中间加入由五花肉、蟹肉、虾仁、冬菇等制成的馅料,再油炸而成。

   这样做出来的蟹盒金黄酥脆,甜香不腻,外形像金钱大小,所以叫“金钱蟹盒”。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澳门美食兼具异国风情和中华传统特色,美味非凡,有机会一定要去尝尝。

   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帮忙点赞关注吧,感谢你们的支持,咱们下期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17:1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5-16 17:37 编辑

澳门最有名的7道菜,鲜香味美,澳式美食合集,你吃过几道菜?

来源: 山妹美食坊

   澳门,是我们的特别行政区。

   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最合璧的除了蕴含了它中西域的风情及人文气息,还有澳门名不虚传的美食。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因为澳门的原因,当地很多都是以葡萄牙式烹饪为基础,再融合澳门的烹饪特色,加上东南亚的特色,沿袭历史的方式,融合形成独具一格的澳门菜系。

   所以今天澳门,千万不要错过它经典的澳式美食!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了解下澳门最有名的7道菜,新鲜的美,美的澳式美食合集,你吃过几道菜?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骨香鲳鱼球

   骨香鲳鱼球是澳门当地的特色美食。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这不是丸子的名言也比较简单,将鱼油通过和煨制制的香嫩嫩口,酥球的美味骨香道鳳鱼就可以试探了,来上一口菜后熟手,熟习!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非洲鸡

   非洲鸡是澳门的另类餐厅土生菜,这道菜是澳门的普式代表菜,非它莫属。到了澳门的葡式,非洲鸡是必点菜品。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非洲鸡享用美味的果汁熬制,然后将鸡经过焗烤的鲜嫩,吃起来多多软之无愧,成为最头牌的菜品绝对当无愧。

   焗葡国鸡

   它看起来有点像咖喱饭之一。不过它看起来比咖喱饭更美味,它除了铃马以外的洋葱,咖喱,鸡蛋。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它的吃法是混上澳门最好的猪一起吃,这样伴着吃的就是追求的甘汁浓。

   霸王八宝扒大鸭

   霸王八宝扒鸭是澳门特色菜。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这道菜的主要将鸭子油是鸭子、栗子还有咸蛋黄,处理好后,把蛋黄和栗煎两半,在煮板调料的锅中将鸭子进行炖煮,再用,最后浇上特制的汁就可以了。你们看这色泽,一看就知道特别好吃的!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脆皮烧肉

   脆皮烧肉是澳门的特色菜之一,也叫澳门烧肉,白切烧肉。

   道的做法比我们地的脆肉过程,所以来皮这也是烧菜不一样的。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炖煮,烤味,定型,烤炉等多款肉制品上烤,品相上都十分出色,交付也不会差,将刚出炉的脆皮烤来上去,那滋着油皮的皮烤来上,上冒出嘴里被沾上一层,澳门人眼馋,口酱,浓浓的味道就吃到了巴巴。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咖喱牛杂

   咖喱牛杂是澳门的特色美食,本地人对它最喜欢有加,外地人对它情有独钟。牛杂点总是会排起长长的队伍。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道美食的灵魂特制选择的咖喱了,这几个,微辣,少辣,中辣,特辣,变辣任你。等,吃起来爽口软嫩,非常有嚼劲,而且营养也非常丰富。

   清蒸澳门龙脷

   清蒸澳门龙脷是澳门的经典名菜,也是看似地道的土生澳门菜,符合当地人的喜好。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澳门非常的精致讲究,尤其是清蒸的,对厨艺的熟练度要求是高的,是制作出来的菜菜自然不会满足的鲜嫩类口,真正满足不了的花蕾。

探访澳门老字号之一

   上面的葡骨香鲳鱼球、非洲鸡、焗国鸡、霸王八宝扒大鸭、脆皮烧肉、咖喱牛杂

   清蒸澳门龙脷这7道菜都是澳门最有名的菜,鲜香味美,澳式美食合集,你吃过几道菜?有机会来澳门的话一定不要错过这些名菜!

   评论区留言分享一下你对澳门菜的看法吧!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特色美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