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以前为何叫妈妈为“阿姆”?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2-7 18: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以前客家人叫爸爸"阿叔"、妈妈"阿姆"?

客家人以前为何叫妈妈为“阿姆”?

客家人以前为何叫妈妈为“阿姆”?

   旧时,客家人有这样的一个风俗习惯,他们称谓自已的父母不是用爸爸、妈妈,而是用一种比较疏的称呼来叫喊自已的父母,把自已的父亲称之为阿伯或阿叔,把自已的母亲叫喊成阿姆(mei)或阿婶。有些甚至把母亲叫成阿娘。

   这种现象,在六七十年代以前较为普遍,七十年后逐步改观,到现在,基本上都是按照标准的称谓来称呼自已的父母亲了。即是叫父亲为爸爸、叫母亲为妈妈。

   “姆”,据汉语大辞典注释:古代对中年妇女的称呼。这说明在古代“姆”不一定指母亲,可以指关系比较疏的女性。

   在称呼上叫疏一些是为了避免和减少父子、母儿之间的命运冲突,即是相冲相克(佛相学术语),主要与生辰八字有关。这样能使孩子减少一些疾病。叫疏一些能给孩子带来好运,能使孩子快点健康长大”。

   例如,在农村只要小孩一出生,通常便会叫算命先生帮忙排八字,根据天干地支,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导排出一个人的命理。首先你五行欠什么,取名就会取与之相关偏旁的字,好让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得以均衡,以之趋吉避凶。

   再者就是看小孩会不会跟家里人(特别是父母)会不会有冲突(相克),如果有的话,就要过继(也叫过房)给别人带,给人做儿子,或者在称呼上叫疏一些。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小孩如果命硬的话,可以去拜神明、拜外人为二爷,或者找结拜兄弟等,这样小孩子才不会那么多事,比较乖。

   说到农村的过继习俗,类型是有很多种的,但大部分是在兄弟间或亲房中进行。

   比如:有的要过继到远一点的地方;有的只是过继到出了屋檐水而且要同喝一口井水的,而有的则是过继给不出屋檐水的同屋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同屋的人也就是家里的叔叔伯伯了,这样的话,假如这个小孩是某个人的长子,过继给叔叔的话,那就叫生父为伯伯了,叔叔还是叫叔叔(因为过继关系,叫法上就有别叫那么亲),因为是长子的原因,生父后来生的弟弟妹妹们也跟着老大的叫法就自然而然了。

   有的算命先生说孩子应移房过祖,不然不利。但自己孩子怎能送与别人?就只好在称呼上改变。少时对父母这么称呼,长大了还是这么称呼,习惯成自然。

   而“爸爸、妈妈”是北方话,是文雅话,除了城镇及有学识家庭特别用这一称呼,或称“阿爹、阿娘”外,农村百姓就很少用这样的词语了,这也是后来的随俗称呼,并非传统叫法。

   在海丰黄羌客家人中对于亲人的传统叫法上,通常会称呼曾祖父为公太或阿太,曾祖母是婆太;称呼祖父为阿公,祖母是阿婆或者阿嬷。

   叫外公为姐公,叫外婆为姐婆。因为古代叫父亲为爷,叫父亲的父亲为爷爷。

   叫母亲为姐,因为外婆是姐的母亲,所以外甥们就叫外婆为姐婆,但不能叫作姐姐。

   而兄弟间最小的则称呼为叫阿满(小孩叫其为满叔)。

   对于小孩,男的叫什么古,细满仔,女的则叫什么嫲;姨姨则称呼为man姨,姨夫为man姨丈诸如此类。

   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90后出生的人多改口叫父母为“阿爸、阿姆(mei)”,或者“爸爸、妈妈”了。

   而那些情浓于水,寄予父母无限爱,并深藏功与名的奇怪称呼则渐渐成为了历史的符号了。

   来源:全球客家人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2-7 18: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人把妈妈叫姆,据说是为了好养,你们有这种叫法吗?

   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虽然现在全国上下都推行普通话,但是这种读法主要是根据北方方言来确定的,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有很多不同的方言,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的规律相联系,可以说每一种都是一门新的语言,那么不同方言的读音自然不同,广泛分布于广东福建一带的客家人在叫妈妈的时候却叫姆,据称是为了好养,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客家人以前为何叫妈妈为“阿姆”?

   在我国的广东和福建附近有一个世界上分布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汉族分支-客家人,在客家人之间以客家语为主要语系,而客家语又因为分布范围较广,分为闽西客家语;粤东客家语和赣南客家语。


客家人以前为何叫妈妈为“阿姆”?

   所有的客家语分支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喊最亲近的父母时,并没有爸爸妈妈,父亲母亲一说,多以阿叔阿伯称父亲,阿姆阿婶称母亲,这种叫法几乎在全世界的客家人中都适用。


客家人以前为何叫妈妈为“阿姆”?

   至于这种叫法的起因已经无从考证,都是世代相传下来的传统,据称是因为古时候的人生八字,最亲之间的父母与孩子也有相冲相克一说,所以为了不互相抵制,客家人渐渐在喊父母时变成了阿叔阿姆之类仅仅沾亲带故的称呼。


客家人以前为何叫妈妈为“阿姆”?

   此外在客家人的传统观念中,喊这种称呼能够让孩子健康长大,平平安安,不过,这种传统的称谓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已经逐渐被遗忘了,现在部分的客家人已经以妈妈爸爸开始称呼父母。


客家人以前为何叫妈妈为“阿姆”?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客家人开始改口,逐渐规范起来,原本为了让孩子好养活,不相冲相克的叫法已经开始被人们淡忘,称呼父母为阿叔;阿伯;阿婶的叫法几乎已经见不到了,只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生活过,不愿改口的客家人依然以此称呼。


客家人以前为何叫妈妈为“阿姆”?

   这种传统文化留下来的称呼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古时候医疗水平不够发达,所以生孩子对于大人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件危险性极高的事情,所以相冲相克,命门不符的说法在很多时候都显得格外具有说服力,这样的称呼充其量也就图一个心理安慰而已,至亲之间还是别称这种生分的称呼了。


   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