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家长要乐见孩子处于休闲状态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叶斯茗 杨丽云
在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教育与健康中国专题论坛上,《2020年中小学生命与健康素养调查报告》(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并引起关注。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睡眠普遍不足,学生在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和应对焦虑等方面尚存在问题。有专家指出,家长要乐见孩子处于休闲状态,应帮助孩子健康“找乐子”。
睡眠不足可能导致抑郁焦虑
睡眠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家规定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是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9小时。《报告》调查组对学生的睡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在9-10小时以上的占46.2%,五年级学生认为自己睡眠充足的占54.2%,六年级学生每年睡眠时间在9-10小时及以上者占52.4%,小学生将近一半睡眠时间不足。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卓玉在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教育与健康中国专题论坛上指出,家长、教师的观念要有所转变,首先要乐见孩子处于休闲状态;其次要保障孩子的休闲自主时间,在闲暇时段处于无压力的状态。
张卓玉认为,家长望子成龙、学校竞争压力等多种原因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这种现象。学校施加过重负担、超标教学、超标考试、超量作业都是有形的负担,学校给予的成绩压力、竞争压力是无形的压力。此外,教育机构也见缝插针设法挤占抢夺学生的休息时间。
“我感觉到家长也是学生压力的来源,只要孩子不做作业他就难受,这是一种很病态的现象,恰恰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张卓玉认为,家长对孩子休闲的焦虑、将孩子与其他小孩比较,给孩子带来伤害。
睡眠不足对青少年精神健康方面可能带来哪些影响?一位研究青少年自杀与危机干预方面的资深专家表示,长时间睡眠不足会带来很多坏处,除了不利于生长发育,还不利于心理健康,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和心理痛苦,进而注意力难以集中,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
上述专家建议,教师和家长要想办法保障孩子的休息权、运动权和娱乐权。孩子的人生不仅是学习,就像成人的世界不仅是工作一样,适当的休息、运动和娱乐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运动的爱好,以及健康的“找乐子”方式。
近半数小学生不能正确调节情绪
除睡眠质量外,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问题。《报告》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在调节情绪应对焦虑方面相对更弱。
分析发现,在七年级学生中,能够正确认识情绪的学生人数占比43.3%,面对压力能够积极采取行动减少压力的学生占比44.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80.5%的学生能够积极采取行动维护心理健康;八年级学生中,能够正确认识情绪的学生人数占比60.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83.6%的学生能够积极采取行动维护心理健康。
但是,在三年级学生中,当感到难过或悲伤时,能够以正确方式调节情绪的学生占比为48.4%;四年级学生中,当遇到伤心事件时,能够以正确方式调节情绪的学生占比为59%;能够以正确方式缓解和管理压力的学生占比为5%;五年级学生中,能正确认识情绪的学生占比54.0%,能够以正确方式缓解焦虑的学生占比60.0%,能够正确认识压力对身心影响的学生占比49.0%;六年级学生中,能够正确认识压力对身心影响的学生占比为47.0%,能够对压力产生积极身心反应的学生占比62.0%,能够以正确方式调节情绪的学生占比58.0%。
《报告》提示,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情绪、认识压力,掌握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应对焦虑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疫情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关注
《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在珍爱生命健康成长领域,不同年级的差异很大。三年级的受访者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比例达到73.6%,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受访者中没有达到良好和优秀等级的学生。报告分析,这也意味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小学低年级学生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健康素养水平得以迅速提升,而初中阶段的珍爱生命和健康成长相关教育需大力加强。
调查组对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使用相同题目(六年级使用了不同于三、四、五年级的题目),了解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生命是宝贵的;对七年级和八年级使用相同题目了解生命价值观,同样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生命是宝贵的。并且发现,不论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均表现出随着年级升高而升高的现象。但报告也提醒,初中阶段认为生命是宝贵的学生占比低于小学段,提示初中阶段的生命价值观的教育需要加强。
疫情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关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宁玉萍分析,疫情期间青少年儿童精神心理问题严重主要有三个原因:疫情期间压力大;很多人不了解自身情况,患病后有“病耻感”,不配合治疗;缺乏自我减压的途径和专业帮助。
专家
用共情、理解的方式询问和开导极端行为青少年
那么如何判断青少年是否有自伤倾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卫生学院副院长、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周亮提醒,有自伤危险的青少年平时会有一些征兆,这些征兆包括明显的行为变化和一些极端表达等,平时多留心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在发现儿童青少年有自伤危险时,应该尽快介入,用一种共情、理解的方式询问和开导他们,而不应该用说教的方式试图说服他。
“如果和儿童青少年建立起比较信任的关系时,可以直接询问他有没有这样的想法,现有的临床结果显示这样直接询问不但不会导致不当后果,反而可以更快判断他所处的情况,然后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采写:南都记者 叶斯茗 杨丽云 实习生 陈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