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虎山金巢“琵琶鸭”的制作过程包括选购食材、脱毛开膛、清洗滤油、配制酱料、腌制鸭身、晾晒风干、烘炉烧烤、整形出品等工序。
一、选购食材
金巢“琵琶鸭”的选料十分考究,本地散养的白毛母鸭肉质细嫩是用料的首选,一般选择7-8斤重的最好,只有严格的选料才能保证烘烧的琵琶鸭质量达到最佳效果。
二、脱毛开膛
把选购回来的白毛母鸭人工脱毛并开膛,去掉鸭翅、鸭掌另作卤水之用。
三、清洗滤油
把脱毛开膛后的白毛母鸭,清洗干净,再用热水滤掉鸭身上的肥油,以保证它的口感不肥腻。
四、配制酱料
用生油、食盐、白糖、生抽、老抽等常规的调味料,再按比例兑入特制的天然香粉和祖传的秘方香料,配制成私房秘制酱料。
五、腌制鸭身
把鸭子放进盛好酱料的腌盆,并反复涂抹秘制酱料腌制,直至鸭身完全渗入酱料的味道,随后吊晾1小时,再用糖浆加料酒在鸭身上反复扫涂匀称,使鸭肉更加酥香。
六、晾晒风干
腌制后的琵琶鸭挂钩晾起来,待在露天晾晒3、4小时后,再转到冷房晾干,为的是保持鸭身的新鲜干爽,烧出来效果更好。经过24小时后才能送去烧烤。
七、烘炉烧烤
先用荔枝柴木明火预热具有恒温保温作用的砖砌土炉40分钟,然后才能把风干的鸭放进烘炉明火吊烧约1小时。烘炉每次可以吊烧6只,期间每隔15分钟转换一次,使鸭肉烧制受热均匀,避免肉质烧焦。
八、整形出品
待烘烧到皮脆肉嫩时琵琶鸭即可出炉,用毛刷刷去表层脂油并晾干多余油水,再在鸭身撒上白芝麻。这样,金巢“琵琶鸭”的烤制大功告成。刚出炉的琵琶鸭芳香扑鼻,上盘后更显得色香俱佳。香嫩爽滑的鸭肉夹带着荔枝树的香味再配上特制的梅果酱,令人赞不绝口。
虎山金巢“琵琶鸭”的制作手法彰显了乾务传统饮食文化的奥秘,具有如下重要价值:
一、历史价值
金巢“琵琶鸭”是按就地取材的原则,结合了乾务本地饮食习惯和传统技艺衍生出来的美食佳肴,展现了斗门乾务片区的饮食文化传统。如今,已有百年历史的金巢“琵琶鸭”得到了完好的保留和发展,在保存传统味道的同时,不断进行酱料配方和烧烤烘焙等方面的改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二、人文价值
“民以食为先”,乾务镇农、林、水产品远近闻名,民间美食深受人们喜爱。而传统美食技艺占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申报虎山金巢“琵琶鸭”传统技艺,不单是为了保留传统美食的味道和独特加工方法,而更多的是在饮食文化中展现出乾务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三、经济价值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虎山村金巢烧味店的琵琶鸭吃起来脆口酥香,肥而不腻,拥有一定的粉丝食客,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无限商机,将之转化为特色品牌,并逐步培育成为旅游手信产品,更可以延伸至文化品位的精神享受。
四、认知价值
近年来,在区、镇举办的文化美食节中,金巢“琵琶鸭”深受游客欢迎。传承琵琶鸭传统技艺,也是保护生活样式和饮食传统习惯的价值所在,可以让更多的游客认识和领略本土美食文化的无穷魅力。
五、传承和创新价值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各种外来文化的引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对这项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技艺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何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这些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这项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价值所在。
虎山金巢“琵琶鸭”是斗门区乾务镇一道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是当地群众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也是斗门地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结出的硕果。
它的主要特征有:
一、选购材料独特
严格要求每只重量在7至8斤的肥身膘鸭,因为大了肉太粗,小了肉太少,还要是本地散养的白毛母鸭。
二、调配酱料独特
除了配备常规的白砂糖、精盐、生抽、老抽等10多种调料外,再按比例兑入特制的天然香粉和祖传的秘方香料,配制成私房秘制酱料。份量精确,恰到好处。
三、烧烤烘焙独特
专门选取木质芳香的荔枝柴木,慢慢吊烧约1小时,鸭肉香与荔枝果木炭香交融在一起,使之皮脆、肉嫩,连骨头都香气四溢,最后表面撒上芝麻,亮灿灿地上桌出品,再沾上梅果酱,其味无穷。
一、相关制品
1. 烘炉:一个,直径1.3米×1.8米高,用红砖土法砌造,壁厚20公分,具有恒温作用;
2. 钢钩或铁钩:若干个,25公分高,用于勾起腌制好的琵琶鸭,便于晾干及吊挂在烘炉中烧烤;
3. 钢叉或铁叉和撑条:若干个,约40公分,用于支撑、展开鸭的身子,好让鸭子全身受热均匀;
4. 木盆:若干个,腌制琵琶鸭用的盆子;
5. 荔枝木柴:批量,要求越新越好并彻底晒干;
6. 餐厨常用的菜盘、碗筷等。
二、制作工具
1、用于宰割鸭子的尖刀;
2、剁块用的肉刀;
3、剁块用的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