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子有何魔力?竟能让慈禧太后赐名“广东第一村”

[复制链接] 0
收藏
3
回复
347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7-1 16:2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1-7-1 16:28 编辑

这个村子有何魔力?竟能让慈禧太后赐名“广东第一村”

来源: 大雾旅游      

       在岭南,最具广府韵味的古建筑就数锅耳屋了——屋顶两侧各筑有一道高高隆起、状如锅耳的山墙,一如江南徽派建筑的马头墙。 有人说它出自清朝官帽的锅耳形,而修建锅耳式山墙,除了防火的功能外还多了一层读书做官、官运亨通的寓意——显然它并非平头百姓可以随便修建的,首先你得要有功名,而且还得按官职大小来区分,这官做得越大,锅耳墙也就能建得越高,其装饰也就自然越漂亮。于是在民间锅耳墙又被称为“鳌鱼墙”,并由此引申出“独占鳌头”的意思。所以这种锅耳屋,昔日大多是官员的府邸、宗祠、神庙或书院。





       大旗头的“锅耳”够大够威武!

  但是让人称奇的是,岭南规模最大的锅耳屋古建筑群,却偏偏建在一个小村落——佛山三水大旗头——它占地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多平方米,以五座祠堂和家庙为前列,前后相连、左右贯通,200多座一式的硬山顶锅耳屋坐西向东呈梳式布局,整齐划一,规模宏大,历经120多年的风雨,至今你仍能感觉到它曾经显赫一时的豪气。 如此规模的锅耳屋建筑群,何以会建在这昔日的穷乡僻壤,而成为一座普通民居的村落呢?

  从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说起
  
      古村落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开基始祖郑康泰,因村旁河涌建有一座大桥而叫“大桥头”。清道光年间,村里终于出了一个“名人”郑绍忠。 郑绍忠出生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原名郑金星,是当地郑氏家族的第六代世孙,因自幼家境贫寒,加上吃得多而人称“大口金”,故又名郑金。

  他大字不识一个,但身宽体壮,自幼习武好斗,年轻时因争强好胜失手打死一道士,衙门追捕,不得已加入了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农民起义军。 清咸丰年间,当起义军在信宜建立“大洪国”时,郑金被封为大元帅。清同治二年(1863年)清兵围剿“大洪国”,想不到他倒戈相向,杀义军首领归顺了清廷。从此他改名郑绍忠,组建“安勇”军追随左宗棠镇压太平军,因清剿有功而得左宗棠保举,先后出任连、韶、南总兵和潮州总兵,并得清廷黄马褂赏赐。

  清光绪年间,郑绍忠被提拔为广东陆路提督,跟着两广总督张之洞参加了中法战争,在援闽海战、助战台湾和举荐冯子材、收编刘永福黑旗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中均有建树。他还积极协助张之洞开展洋务运动,建造铁甲船舰,组建广东水陆师学堂,光绪十七年(1891年)被张之洞举荐钦命为广东水师提督,镇守虎门要塞,成为中法战争中的一员骁将。 从一个乡间习武好斗的“小混混”到清朝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演绎了他颇为传奇的一生。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寿,郑绍忠被赏加尚书衔,并赐“寿”字、大锻帽缨。当慈禧太后得知他家境贫寒,母亲去世后回乡守孝时也只能“蜗居”在低矮的泥屋后大受感动,当即赐银6万余两,懿旨在其老家大桥头修建锅耳屋。 于是,一组规模浩大的锅耳屋建筑群,就这样突兀在这片穷乡僻然的田间地头,成为岭南独一无二由慈禧太后所赐建的古村落。

  


        广府古村落的代表作走进古村落,首先看见的是村前象征“文房四宝”的风水布局:半亩鱼塘寓意洗墨池,鱼塘边的三层文塔则代表着毛笔;塔下有两方石,小的如“印”,大的如“砚”,取名墨砚墩,象征着砚台;而祠堂前麻石铺设的广场则被喻为纸——因为当年郑绍忠大字不识几个,功名全靠武力打拼出来,因此他希望以此来启迪后人,崇儒学文,读书做官。

  如今文塔里仍供奉着文昌君和魁星,村里的孩子读书或考试,还会有家长来这里“开笔”,或是为孩子的学业祈求顺利。 麻石广场后面,一字排列着五座祠堂和家庙——“振威将军家庙”、“裕礼郑公祠”、“建威第”、“郑氏宗祠”和“尚书第”。其中以左侧的“振威将军家庙”最具特色——它砖木结构,花岗岩石和水磨青砖砌筑,开间11.7米,属四合院式建筑。檐廊、头门、天井、大殿,天井行廊,形成通透的厅井空间,饰以石刻、木刻、砖雕和灰塑等装饰工艺,门口楹联“振兴粤海,威武南天”,虽历经岁月多已残旧、斑驳,但仍多少透露出昔日曾有过的风光。



      在祠堂家庙的后面,便是五列整齐划一、让人惊叹的锅耳式山墙古屋群。 它们呈梳式布局,前后相连,左右贯通。每一单元均为广府民居典型的“三间两廊”式结构——正房三间,中间厅堂由木屏风分隔为厅堂和卧房,天井“早已不知下落了”。侧是行廊及厨房,厅堂以木趟栊与天井相连,山墙顶均为锅耳式封火山墙,立面则开窗少且小。屋群之间狭长的巷道,全以条石铺砌,设有下水道,前低后高,使得屋檐的雨水排到天井小巷后,便会通过被称为“金钱眼”的下水孔泄入暗渠而排入水塘。


  据村里人说,锅耳屋兴建百年,排水系统还从来没有淤塞过,即便是暴雨季节,村里也从没发生过水浸街的现象。

  


      另外石板街前面修有门楼,后面则是堵死的,如遇窃贼匪患,只要将门楼上的铁闸一落,整个村落就变成了一个防守坚固的城堡——防火、防水、防盗,100多年前的古民居便有如此巧妙的构思和布局,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振威将军家庙的石刻石雕精妙绝伦

 
       多少有些让人失落的“广东第一村”

        不过据说这片规模宏大的锅耳屋建好后,郑绍忠却并没有住在这里,他将房子全部分给了村里的族人,自己则仍居任上——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他病逝虎门,终年62岁。

  落叶归根,郑绍忠归葬在村西南向的老虎岗,因墓葬旌旗猎猎,从村里远眺如大旗飞扬,于是后人便将村名从大桥头改为大旗头——传承至今,成了岭南一座独具魅力的古村落,2003年它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列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因为是广东第一个入选的古村落吧,所以人称“广东第一村”。

  不过如今感觉起来,它多少让人有些失落,空荡荡的一排排锅耳屋竟没有一户人家,除了村前的祠堂和家庙里坐着几个闲聊的老人,整个村几乎就是一个“空村”——人们都搬出了古村屋,而失去了鲜活的村人生活的古村落,又有多少考量体验的价值呢?

  当年慈禧太后所赐“寿”字条幅郑绍忠将其用樟木刻成了一个两米高、一米宽的“寿”字挂在尚书第,成了郑氏家族的传世之宝,如今仍收藏在三水博物馆,他还问我有没有听说过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翡翠白菜”——当年慈禧太后其实有两件,其中一件就赐给了郑绍忠,只是“早已不知下落了”。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7-1 16:29: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1-7-1 16:34 编辑

“广东第一村”大旗头:慈禧太后赐建古村落,岭南仅此一处!


      佛山三水大旗头村古建筑群聚集、小巷纵横,是粤中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这里的古建筑群是建筑学、民族学、历史学等研究我国古代农业聚落文化和广东文化地理的实例,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图为俯拍三水大旗头古村全景。佛山日报资料图

     1

   “广东第一村”

      在岭南,最具广府韵味的古建筑就数镬耳屋了——屋顶两侧各筑有一道高高隆起、状如镬耳的山墙,一如江南徽派建筑的马头墙。

      岭南规模最大的镬耳屋古建筑群,却偏偏建在一个小村落——佛山三水大旗头——它占地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多平方米,以五座祠堂和家庙为前列,前后相连、左右贯通,200多座一式的硬山顶镬耳屋坐西向东呈梳式布局,整齐划一,规模宏大,历经120多年的风雨,至今你仍能感觉到它曾经显赫一时的豪气。

      大旗头村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北偏西2公里处的,2002年,被广东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其与江苏省周庄、安徽省西递等12个古村落一起,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004年,大旗头村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广东第一村”。


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大旗头村古建筑群,已有100多年历史。佛山日报影友俱乐部 刘世辉摄


历经百年沧桑,大旗头古村依然相对完整地保留着连片的广东传统民居。佛山日报资料图


该村民居、祠堂、家庙、第府、文塔、广场、池塘兼备,风格统一。佛山日报资料图


    在岭南,最具广府韵味的古建筑就数镬耳屋了——屋顶两侧各筑有一道高高隆起、状如镬耳的山墙,一如江南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大旗头村是镬耳屋建筑群规模最大的。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建筑群内部布局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两廊”式。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摄
     2

      慈禧太后赐建的古村落

      大旗头村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原名大桥头,盖因该村旁侧河涌建有大桥,即称此村为大桥头村。至清光绪年后,该村郑姓第六代世孙郑绍忠(曾任广东水师提督,加兵部尚书衔)死后葬于村西南向的老虎岗,由村里远眺,绍忠墓如大旗飘展,后人遂改此村名为大旗头,并沿用至今。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寿,郑绍忠被赏加尚书衔,并赐“寿”字、大锻帽缨。当慈禧太后得知他家境贫寒,母亲去世后回乡守孝时也只能“蜗居”在低矮的泥屋后大受感动,当即赐银6万余两,懿旨在其老家大桥头修建镬耳屋。于是,一组规模浩大的镬耳屋建筑群,就这样突兀在这片穷乡僻壤的田间地头,成为岭南独一无二由慈禧太后所赐建的古村落。


     村中留存的房舍多为清朝时期建筑,约有200余间,由清代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所建。
佛山日报资料图

     直至现在,大旗头郑氏遇到喜事和重大节庆,都会回到郑氏宗祠大排筵席以示祝贺。
佛山日报资料图
郑氏后裔回到大旗头村拜祭先人。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摄

    古村机关满布、防盗设施十分完善。大旗头村四间大屋都由防盗系统,一层砖、一层铁栏杆、一层石柱、再一层砖组成屋子的墙体。丁铨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7-1 16:35: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1-7-1 16:37 编辑

     3

     大旗头村的人文风情

     大旗头村建筑风格独特,是一个祠堂、家庙兼备,聚族而居的建筑群,其建筑特色“镬耳式建筑”,内部布局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二廊”式。前临半庙方扩,扩基砌以石坎,突出部分状如壶嘴;扩边有一笔形古塔——文塔;塔下有两方石;大者高三尺许,如砚,小者方块状如印,组成一个明显的“文房四宝”齐全的人文景观,寄希望后代“读书做官”之意。

     大旗头村中还有五座家庙,分别为:裕礼郑公祠、郑氏公祠、振威将军庙、尚书第、建威第,寺庙中均有文物历史介绍和神像供参拜。


尚书第正门历经百年仍不失威仪。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摄


大旗头村内,百年榕树下,悠闲的村民。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村头两棵百年古榕旁建有一笔形古塔——文塔,村前池塘为墨,村前麻石广场为纸,池塘旁晒坪为砚,组成了“文房四宝”人文景观,寄希望后代“读书做官”之意。佛山日报记者周春摄


古村落标志性的镬耳山墙景观极具美感。 佛山日报资料图


      如今到大旗头古村参观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村里有三四条里弄,乃当时的交通要道,里弄里每户人家的门前,都安放有一石板。佛山日报资料图
新年期间,大旗头村举办节日活动,孩子们在古巷中欢呼雀跃。
佛山日报记者周春摄

元宵佳节,大旗头村举办活动,热闹非凡。佛山日报资料图


     大旗头村每年都会举行古村文化系列活动,群狮采青、高桩狮、粤语相声、百人武术、超跑车展、特色手信展、美食嘉年华等精彩节目相继上演。佛山日报记者唐易婷摄


市民在村口榕树下观看粤剧表演。佛山日报资料图


游客在游览建威第所改造而成的村史馆、名人馆。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7-1 16:38: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1-7-1 16:39 编辑

       4

      人杰地灵的大旗头村

      该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比较有名的有: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粤军将领郑润琦、抗美援越烈士郑绍杭、二级战斗英雄郑志安等人


郑绍忠像,大旗头村的古民居建筑群是由郑绍忠在清光绪年间统一建造。
佛山日报记者周春摄

     第三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佛山美丽文明村居建设调研行走进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古村。当天,院士专家到大旗头古村参观调研,讲解员为院士们介绍古村的基本情况。佛山日报资料图


随着大旗头村名气蒸蒸日上,越来越多媒体到这里做直播,介绍古村落。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南粤古驿道・2018世界定向排位赛暨亚洲定向杯(广东三水乐平站)在三水区乐平镇举行,参赛选手在大旗头古村内比赛。佛山日报资料图


     三水区乐平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江纵队抗日联络点暨大旗头村红色驿站揭牌启用,市民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佛山日报资料图


市民结伴而来,在大旗头村巷子里拍照留念。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小作家们走在大旗头古村的村道上,记下所见所闻。佛山日报记者梁楚欣摄

      这个由清代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统一建造,完整保存5座祠堂、府第建筑,以及49套民居的古村落,在广东近18万个自然村落中独占鳌头,如今又不断焕发新春,成为名副其实的“广东第一村”。

      插 播

     来源丨佛山日报、视觉佛山

      编辑 | 余晓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