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0-10-31 21:02 编辑
“听我的,这个专业对你好!”
来源:南方网
今日主题:真实案例分析:“强势”的沟通有效吗?
【案例场景】
前段时间,有位2020届的家长给我们分享了这么一个案例:
她的小孩是理科生,去年高考排位在7万名左右,在高考填报志愿前孩子主动咨询妈妈的意见,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女儿:“我高考志愿想报英语专业。”
妈妈:“我有个好朋友搞摄影的,自己开公司做的挺大。我问过了,你报摄影、广告策划或者展会相关专业,毕业后可以直接去他公司工作。”
女儿:“可这些专业我都不喜欢,我想报英语相关专业。”
妈妈:“现在懂英语的外面一大把,很难突围。读广告策划,以后工作都搞掂了,不用你自己找。
女儿:“可是我不喜欢!” ......
两人随之沟通出现了障碍,进入冷战......
据这位妈妈说,每次与孩子的沟通出现矛盾后,她其实都会很难过,但那时候时间也不多了,整个家里的气氛就会越来越紧张,矛盾也越来越激化,这个过程其实孩子也很痛苦。而志愿填报往往只有一周的时间,如何填报志愿?怎么进一步沟通?真的有很大的挑战。
最后,他们还是在别人的帮助,经过深入沟通,对孩子的整体情况做了分析,填报了志愿。孩子最终被广东金融学院的国际商务专业录取,结果双方都很满意。
【案例分析】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知道,短短一周的高考填报志愿时间,父母与子女有良好的沟通尤为重要。案例中,一开始孩子是主动咨询妈妈意见的,但因为双方在后续沟通中表现出来的“强势”,导致双方沟通出现了阻碍。
其实,子女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必须建立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才有效果,因此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达成共识就非常重要了。沟通双方通过表达需求,反转理解,进而在双向沟通中找到决策的平衡点。
【专家建议】
亲子间如何才能有效沟通?高考志愿填报师罗慧敏给出了建议:
一是沟通要换位思考。案例中,选专业时,父母考虑的是孩子以后的工作,而孩子看重的是自己的兴趣,出发点都没错。其实,换位思考可以使双方互相理解,而不是一味地要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
二是沟通既要听也要商量。沟通是双方的,听是为了充分理解,而在这过程中会形成商量的观点,最后择优或找到平衡点。父母与子女共同规划未来,而不是其中一个人说了算。
出品:南方青春高考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