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后,选择大学将成为学生和家长下一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总有些虚假大学和野鸡大学“李鬼”想装“李逵”,前者瞄准国内市场招生诈骗,后者针对留学市场忽悠收钱。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识别“李鬼”很重要;而对于有关部门,在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对“李鬼”精准打击更为关键。
虚假大学的特点是有“名”无实,通常有一个响亮的名头,而没有实在的校址和正规的教学场所。从媒体曝光的392所虚假大学名单的特点来 看,仿名校是惯用手法,例如山寨中央财经大学的“北京财经大学”,仿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师范学院”等,几字之差却极具迷惑性;碰瓷一线城市也是常用手法之一,例如在某个大学前加上“北京”“广州”等,利用大城市来提高自身的可信度。此外,混搭校名、搭建一个看起来靠谱的网站等手法也十分常见。
虚假大学十分具有欺骗性,再加上一些考生成绩不理想,也就更容易上当了。如何让虚假大学这只“野鸡”停止“鸣叫”?实现精准打击,让虚假大学没有立足之地是“治本之法”。在招录的档口,更应该做的事情是将虚假大学的虚假录取通知书拦截下来。
一方面,要严格管控印刷企业。“虚假通知书”是需要印刷出来的,应该将“正规大学名单”和“虚假大学名单”发放到印刷企业,让印刷企业不承接“虚假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印刷业务,凡是帮助印刷了“虚假通知书”的企业就应该严厉惩罚。
另一方面,要严格管理邮政投递。要将“正规大学名单”发放给邮政投递企业,让他们依据“正规大学名单”投递通知书,凡是“正规大学名单”之外的录取通知书一概拒之门外。如此多措并举,也就能将绝大部分的“虚假通知书”拦截下来了。没有了“虚假通知书”的投递,也就没有了被骗的考生。
来源: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