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人耕田种地,将山雕琢成无数阶梯;苗家人流传600余年的“摸鱼节”,不仅是为延续传统,更是给出门在外的人们一个回家看看的理由……5月底开播的《航拍中国》第三季《一同飞越》里,多姿多彩的各地民俗再度让人眼界大开,一经回归便在豆瓣延续了国产纪录片神作的霸气,斩获9.3的高分。不少网友感慨,“以空中视角带领大家云游大美中国”,《航拍中国》从未让人失望!
徐展中国地理图景
《航拍中国》系列纪录片自2017年开播第一季至今,已经飞越了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通过无人机、直升机、翼装拍摄,以独特的空中叙事与航拍美学为载体,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节目如同一本“地理教科书”,让观众在观看的同时,重新发现中国地理图景。
据了解,《航拍中国》第三季共10集,每集50分钟,展示了云南、安徽、贵州、山东、湖南、山西、吉林、天津、河北、宁夏10个省市自治区的奇景。新一季节目采用载人直升机和无人遥控机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注重四季的拍摄,对同一地点同一对象在不同季节下呈现出来的不同美景,有计划进行了多次拍摄,展现时间流动下的非凡之美。除此之外,片中还有一些充满人情味的小细节,让人时不时会心一笑。
“第三季参与创作人员超过300人,动用直升机18架,飞行近400架次,使用无人机118架,飞行总里程超过25万公里。”该片总制片人、央视纪录总经理李向东表示,“第三季的制作团队坚持了《航拍中国》系列节目既有的优秀特征和鲜明风格,参与人员之多、航拍器数量之众、拍摄时间之久、素材量之大,都是创纪录的,我们的付出,只为呈现一个最美的祖国。”
自然地理牵动人文历史
纪录片不仅看山河风光,更看重景色背后的人文故事。
中国地大物博,除了开头提到的哈尼族、苗族同胞独特民俗,观众也能看到安徽商人的奋斗精神,他们穷则思变、勇于追梦、吃苦耐劳、负重前行的“徽骆驼”精神,至今激励着人们进步。除了人文故事,动物的趣谈也有呈现,比如在云南的西南角,最大的“明星”野生大象,当地野生大象种群曾发生过“过量饮酒醉卧茶园”神奇事件。纪录片甚至记录下来有趣的一幕——一群大象在过马路时停了下来,等交警把车拦下来后,再一个一个过马路,令人忍俊不禁。
全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热爱祖国的概念融入到神州大地的景色之中;用影像将大国风采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进行客观呈现,在河川山林之间,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之中,突显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千里沃野,江山如画,从诗词情致到生活印记,这些风景背后的故事才是纪录片人文情怀的表达。
第三季节目的高开,让观众对接下来的内容更为期待。接下来吉林的长白山天池、山西的运城盐池,河北的红松洼、贵州的天眼、湖南的花瑶婚礼、宁夏的腾格里沙漠、山东的青岛啤酒节……跟随镜头,不出门就能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着实令人期待!
■链接
拍摄团队为拍黄山奇观六次进山
气势磅礴的黄山奇观“瀑布云”、雪白成片的砀山花海、颗粒归仓时候的皖北麦收……《航拍中国》第三季的安徽篇,透过航拍镜头向全世界展示了“安徽之美”,观众们直呼“太美”、“看不够”。然而少有人知道,这一帧帧难得的空中镜头全出自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老师潘扬及其团队之手。50分钟的纪录片,一帧帧美丽画面背后,是他们团队一整年的辛苦拍摄。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触电”纪录片起,潘扬已经与镜头打了30多年交道。潘扬所在的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始无人机航拍实验教学的单位。
“从皖北到皖南,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潘扬介绍,这次安徽的拍摄一共有5个无人机摄制组、1个直升机摄制组,加起来有40多位拍摄者。“根据规划路线,我们不同组分别在安徽不同的地方拍摄,但也有拍摄难度较高的地方需要通力合作,比如,在黄山就动用了直升机和无人机共同拍摄。”
纪录片中,一泻千里的黄山奇观“瀑布云”引发了观众的疯狂点赞。然而,对潘扬和拍摄团队来说,这部分镜头确实“来之不易”。“常去黄山的人都知道,‘瀑布云’难得一见,为了在纪录片中呈现这一个镜头,我们整个摄制组先后6次进山,每次都蹲守一个礼拜以上,最长一次呆了半个月。”潘扬介绍,因为瀑布云是一股气势宏大的快速云流,迅猛磅礴、澎湃汹涌,想要抓住这个合适时机去完美呈现难度可不小。
“毫无疑问,黄山是摄制组花精力最多、最难拍的地方。”在他看来,黄山的风光是一个简单规则下的无穷尽组合,很多景色是可遇不可求的,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等待。“人要欣赏风景一定要付出努力,而摄影的乐趣恰好就在这里。”潘扬说。
(综合自人民网、光明网、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