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在香港从事哪些行业

[复制链接] 1
收藏
0
回复
468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5-5 11:4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0-5-5 11:52 编辑


客家人在香港从事哪些行业

来源:孙林

        在了解客家人从事行业之前, 我们先了解下客家人的观念及特性。

        客家人早期聚族而居, 是个大家庭。他们选择职业一般注湩行业兼顾、人材并蓄。比如一个大家庭中, 耕织事务多由妇女及个别居家男子操持, 农闲兼做些制扇等手工艺(清末明初兴宁制扇业发达, 销往华南、华中各地); 精练男子外出经商; 善读书男子学成做官或机构供职。如此传统的士农工商已齐全。革命时代, 各家族一般又会使一二名子弟从军。这样, 一个行业不济, 另个可补给, 事业不成的子弟还转投另个行业(罗香林)。

       罗香林又描述客家人性格不甘终居人下, 当学徒的初入工厂, 捱苦悭俭, 冀他日自立门户, 小本经营继而扩大业务。客家人特性又极富气骨观念和讲究体面, 罗香林论述,

        客人伦理极重视体面和气骨, 而一般社会则重视仕学中人。唯其重视体面, 故其人不仅以发财置产为足, 而常努力功名的建立。唯其重视气骨, 故能改颓唐而奋励, 行健不息, 自强自勉。

      到香港的第一批客家人, 是在开埠前, 清政府沿海复界, 招垦农民时迁入 , 主要来自嘉应、惠州、潮州等地。他们因较本地原居民后迁入, 祇能在山边、沿海一带开村, 主要以渔业、养猪牛鸡鸭和耕种为主。沿海村民除了捕鱼还晒盐、晒咸鱼等, 也有做砖、做陶瓷, 还有打石等行业。今日有些地名便是以当时村民从事的作业命名的,比如新界沿海的盐田仔、黄鱼滩等, 沙田的沙窑下村, 大埔的碗窑村, 港岛西的石塘咀等。

       当时元朗产丝苗米出名, 日本人战前曾专门来收购。大埔的马氏, 原籍五华, 在碗窑生产经营的青花瓷曾销往新安和华南各地, 马氏在大埔的碗窑经营有两百多年。港岛石塘咀有很多来自嘉应、惠州的客家石匠采石, 香港山石又称「麻石」, 属上乘的花岗岩石材, 当时石条多船运至广州铺建码路用(朱石年 张新霖)。

       香港学者朱石年、 张新霖在其《客家人对香港经的贡献》文中(钟文典)论述, 英国接管港岛、九龙后, 开始了基础建设规划, 需要大量劳工凿山筑路、修堤造楼, 尤需石匠、建筑工人等。来港的石工大多来自嘉应五华, 五华石工善打花岗石, 香港薄扶林、西营盘的客家人在筲箕湾建村并以家乡横陂马山村命名, 这条村至上世纪末才拆迁。 至上世纪末百年间, 从嘉应的五华来港石工约有数万人。

       这些客籍石匠、建筑工人都勤苦捱得, 承建商又基本都按期交付工程, 建立起良好信礜,也造就了一些知名又富甲一方的客籍承建商。比如清末, 建造新界沙田知名「山厦围」大屋(即曾大屋)的曾三利, 是五华水寨员瑾人,来港在筲箕湾打石工, 后来创办大元石行, 承办政府开石山工程致富, 并热心公益, 捐献香港多处庙宇修建。又如原籍五华小都彭坑嵩头的杨发利来港做过泥水工、打石工, 后来创办「发利建筑公司」, 承建政府建筑工程, 其长子杨永康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学建筑, 回港随父承建政府公路、水务、渠务等各项工程, 中环消防局大厦工程便是他们承建, 在香港享有极高声誉。杨氏父子亦捐助博爱医院、东华三院等公益事业。另有一位被政府授为太平绅士、 原籍五华水寨大布的李瑞琴, 早年到港学英语和建筑, 成立荣泰建筑公司, 跟政府承建九龙至沙田公路, 按时完工。 加上其英语优势, 政府诸项工程如饮水、水塘、水渠、马路、屋宇等多委其承建, 无不按时交付。李瑞琴还大量投资深水埗物业, 也热衷公益、回馈社会, 捐建深水埗公立医院, 并捐地给政府建深水埗街市。又开办深水埗渡海轮船, 并向政府申请拨地在荃湾和香港仔建公墓。另又捐资给香港崇正总会建会馆(朱石年、 张新霖)。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钢筋混凝土普及使用, 打石行业渐退出。 在碎石机未普遍使用时, 仍有些客家男女工在石矿场将爆石碾碎用来作混凝土。五六十年代, 大批客籍承建商又崭露头角, 当时较出名的有惠阳人曾瑞有创办的和兴建筑公司、陈大球创办的华联建筑公司等。到了七八十年代, 香港经济起飞, 又出现了大批有声誉的客籍建筑承建商, 例如, 五华人李肇辉创办的成义建筑公司, 专门承建教堂及教会学校; 宝安客籍人何光创办的光记建筑公司, 专门承建政府马路和渠务工程等。另有原籍紫金高望乡的丘南, 早年做过水泥工、挑货等杂工, 战后看准电话服务市场, 成立丘南记建筑公司, 并成功竞投香港电话公司工程, 按时交付工程, 建立起良好信誉, 之后继续得以承办电话及中华电力公司的投标工程(朱石年、 张新霖)。

       其他行业, 亦不乏客籍富商。交通事业, 惠阳人曾榕创办的金边的士公司是战前九龙唯一的士公司, 拥有的车辆占整个九龙的士车辆的六成。直至七十年代其后人终结业务。酒店行业, 原籍惠州的张观凤在湾仔和西环石塘咀开设好世界酒店, 后投资地产成富豪。其友原籍惠阳的许让成更有酒店大王之称, 先后在九龙建乐斯酒店、新乐酒店及百乐酒店。百货行业, 香港的先施、永安、大新百货公司均由中山籍华侨合办, 另间瑞兴百货则由梅县毛里求斯华侨古瑞庭先生创办。洋装及制衣行业, 上世纪30年代惠州人张活海在中环创办「张活海洋服」, 其时尚洋服在演艺界知名, 其子是已故歌星张国荣。制衣业有香港著名的「金利来」品牌, 「领带大王」曾宪梓原籍梅县, 与妻子王丽群「靠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架‘蝴蝶牌’缝纫机」起家, 他们成立的「金利来」和「银利来」集团每年营业额十数亿计。曾宪梓亦是知名爱国人士, 为内地和家乡建设捐赠达数亿。工业方面, 早期兴宁客家人较多从事编织藤器及纺织漂染, 多在九龙北部和新界设厂。当代工业界著名企业家则属原籍大埔的田家炳, 他创办的田氏塑料厂和田氏化工厂规模在东南亚首屈一指。他捐十几亿成立的「田家炳基金会」专用于捐建学校及其他公益(朱石年、 张新霖), 田家炳中学在内地各省市约有一百多所。

      专业人士中也有出名, 比如毕业于拔萃男校、香港华人会计师公会第一任会长的黄茂林, 原籍莞清溪; 美国农林学博士、前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院凌道扬博士, 原籍新安布吉; 前大法官廖子明、律师廖瑶珠女士, 原籍惠阳(朱石年、 张新霖)。

       朱石年、 张新霖指出, 在劳工密集型的经济时代, 香港许多大型基础建设中还雇用了大量客家妇女劳工, 「 原因是她们工作勤奋, 工资低廉」, 并进一步总结,

         客家人占香港人口约三分之一, 按人口比例计, 香港经济繁荣, 有三分之一应该是客家人所贡献的。

        上述看出, 客家富商一般在其行业都享有诚信声誉。他们发达后又建立功名, 注重教育慈善, 回馈社会。正如罗香林教授所说, 「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教」, 也是支配他们行动的强烈动力, 推动他们追求卓越。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