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面冲击我国宏观经济、纵观行业、微观个体及资本市场。其中,对楼市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渐明朗,全国各地陆续出台政策稳定楼市,因疫情积压的住房需求也逐步释放。对于房地产行业,梅州政府部门也从多方面发力,助力楼市稳健发展。
本版文图/李万宅
现状:一季度梅州楼市量价齐跌
作为三线城市的梅州,受疫情影响,市民闭门不出,使得本应展现的“返乡置业”楼市小阳春不再,进而造成梅州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降温、甚至冰冷状态。
根据市住建局公布的今年1-3月商品房网签数据来看,第一季度,梅州市商品房销售均价为6338.34元/m2,同比下跌4%,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0.69万m2,同比下跌21%;住宅销售均价为6002.58元/㎡,同比下跌4%,住宅销售套数为5601,同比下跌17%;住宅销售面积为88.71万m2,同比下跌18%,可见全市网签量均大幅下降。
受疫情的负面影响,1、2月份梅州房地产市场整体销量呈“断崖式”下降,2月份梅州市住宅成交套数仅937套,环比下跌56.01%,可见原本应该迎来返乡置业潮的成交行情明显冷淡。3月份,随着疫情的稳定,梅州楼市逐渐呈回暖趋势,销量有所回升,住宅成交2534套,环比上涨170.3%。
其中,一季度的梅州城区仍然呈现量价齐跌的态势,同去年相比,江南量跌价升;江北量升价跌;梅县量价齐跌。
总体来看,一季度是梅州房地产市场比较艰难的一个时刻。此次疫情,不仅新房市场受影响,二手房销售由于更加依赖于线下看房,受到的影响更大,大部分中介都面临着各种压力,但就目前来看,成交量仍以新房为主。
应对:房企精修“内功”积极破局
“疫情下,面对上门客户的减少,我们着重于全面提升营销战斗力,练好内功。因此,我们加大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以此提升营销人员的销售技能,提高营销队伍的竞争能力,主动赢得了市场主动权。”某房企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由于疫情导致,消费者的购房需求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我市房企着重全面提升房企的综合实力,加强对产品研发的力度,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升附加功能,主动收集业主在疫情前后对产品的需求变化,围绕科技、智慧、智能和绿色为重要突破口,以此研发更高标准的康养社区产品,同时,将在社区生活配套上不断完善升级,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业主提供更高质量的居住环境。
据了解,疫情期间,客天下房企通过建立全员营销的机制,采取老带新、联合中介的方式,积极转发促销信息,推动完成销售任务。例如,推出了创新营销“客天下车位银行”活动,通过线下call客、小区电梯画报覆盖、横幅覆盖、短信轰炸等方式,以超强的执行力,创造了1个多亿的销售业绩。
“尽管蓄客、销售、去库存速度明显被极大延缓,但疫情期间,我们仍然积极应对压力下的挑战,创新探索线上营销方式,推出了直播看房、线上选房、购房的一站式服务,展现了客天下优质的生态环境、醇熟的大城配套和贴心的物业服务,解除了线上购房者的顾虑,给予了客户最坚强的选择后盾。”梅州客天下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通过全民营销、720°全景看房、微信、微博、头条、抖音、快手等社交自媒体app平台,进行了在售项目的推广。
大部分房企负责人坦言,虽然直播看房的方式较为新颖,观看人数也比较可观,但基本只能做到引流蓄客,转化率不高,对拉动销售整体没有太大作用,作为新的营销方式,有增强地域知名度需要的房企可以尝试;除了直播看房之外,部分房企通过以互动类创意视频宣传、美图+互动、创新类推文输出等,在品牌宣传层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随着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我市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的步伐加快,部分房企项目建设工程也在全面开启“加速度”,各大工地均进入正常的生产状态,开足马力抢抓进度。
规范:房协积极引导房企稳健发展
疫情期间,梅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发起关于《全力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书。号召和呼吁房地产企业汇聚力量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倡议书中要求各房企密切关注防控形势发展变化以及政府对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完善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架构;鼓励各房企售楼中心暂停对外开放,疫情过后再恢复营业;建议房企会同物业服务企业、街道办、居委会和其他关联机构,加强内部及周边环境卫生治理和消毒防疫,做好物业管理区域日常秩序维护、人员出入登记、防疫知识宣传等工作,暂停组织一切的业户聚集性活动。
同时,呼吁各房企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和教育工作,引导员工根据疾控部门指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可适当延长假期,主动掌握来往疫源地区员工动态及其来梅亲属信息,及时将政府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和疫情防控指引通过微信公众号、销售中心LED屏、销售人员朋友圈等途径进行推送;呼吁和鼓励有条件的房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企业担当,通过捐款、捐物等多种方式支持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工作。
展望:楼市回暖,“五一”成交或迎小高峰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房企基本复产复工,线下售楼处恢复开放,不少楼盘项目加紧推盘,弥补前期供货不足缺口,梅州楼市现正处于复苏阶段。
进入3月份,随着疫情对市场影响相对走弱,全国楼市均逐步回归正轨。根据我市住建局公布的1-3月商品房网签数据来看,今年3月,我市住宅成交套数为2534套,环比上涨170.3%;住宅销售均价6112.4元/㎡,环比上涨4.34%,相比2月均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
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李日锋认为,面对即将来临的“五一”黄金周,无论对房企还是消费者,都是一个机会。对房企来说,作为楼市传统的“红五月”旺季,不少楼盘都把五一当成“冲刺窗口”,借此时机开盘或推出新货,同时创新营销模式,吸引客户,最大程度能够挽回2-3月份疫情期间的损失,回笼资金;对于消费者来说,五一也是最好的购房机会。有理由相信,今年的五一,将会迎来疫情后整体市场的一波小高峰。
同时,房地产需求可能延后但不会消失。在历经疫情考验后,市场将产生大批有迫切置换需求的客户,改善型群体也将成为新的刚需客群,预计五一小长假开发商为应对疫情带来的购房机遇,将促成此类意向客户成交。
现阶段,虽然受疫情影响,作为三线城市的梅州,消费者对房地产市场的购买信心正在逐步修复,对梅州楼市充满信心。“以前梅州大多数人口都在珠三角劳务工作,属于人口输出型城市。现在政府大力推动城市升级,高铁的开通,带来交通的便利,这将给楼市成交带来部分增量。近年来,梅州政府引进文旅地产,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型文旅企业,如翼天集团客都人家,铜锣湾,中骏集团等大项目的进驻将增加梅州人民的就业机会,吸引外出游子回乡,增加更多人才的创业及就业,这也将使人流转化为潜在购房客户。另外,随着梅州的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部分游客会因为梅州的宜居宜业宜游而选择在梅定居。” 普利斯地产总经理叶新华说。
消费者日趋理性,
对房企发展的影响
一些房企认为,疫情下市场需求的变化,将进而推动住宅的产品迭代。购房者将对产品有更高的要求,同时更加向往舒适的居住环境。因此,房企也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升附加功能,在社区内营造氛围、住宅内部空间、空气净化、低碳等绿色环保方面发力,打造更加智能、智慧的科技住宅,以此吸引更多的购房者。
同时,经过这次“疫情”考验,将触发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敏感性,人们对住房产品品质、服务的要求将愈加严苛。随着楼盘物业的差异,社区服务和物业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物业服务的好坏将成为客户的购房标准之一,影响企业的品牌,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大部分房企将会立足业主需求,以优质服务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和优化物业品质和服务水平。
根据梅州房地产协会分析,随着梅州楼市逐步回温,房企销售业绩也开始有所回升,预计二季度积压的需求入市,将带动成交量持续走高,但由于受疫情影响,人们的购房意愿、需求结构、对价格的承受力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下半年市场也将成为楼市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上演一场品质与服务之战。
“疫情之下,房地产市场进入产品竞争时代,开发商的转变是必然的。面对行业竞争愈加激烈,销售难度加大,房企更应该注重营销策略的制定,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拓展更多的客源,踏准市场节奏,打通销售渠道。”李日锋说。
由于客户对产品的综合品质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对住房品质、健康环境、物业服务的要求将更加严苛,开发商更应当注重转向“质”的提升,回归产品和服务的原点,回归客户的真实需求,着力构建和研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不断加大产研投入,打造产品特色差异化,提升产品溢价。
同时,全方位高端物业服务将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房企应当注重提升项目的物业品质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对社区的商业运营和社区商业的配套打造,以及引入医疗大健康板块等等,全面提高房企的综合实力。不仅如此,各大房企还应择机获取优质土地资源,为后期市场的释放提前准备。
政府多方面发力
助力楼市稳健发展
2020年4月24日上午,梅州市政府召开全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下发了《梅州市中心城区公园城市建设行动方案》,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一体全域花园城市”战略部署,按照逐步把梅州打造成为“三宜”城市范例、城乡一体全域美丽花园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后花园的思路。同时,我市城区近期将启动公园城市建设项目,到2023年基本实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0%以上,服务半径基本达到市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城市山水底蕴进一步凸显。可见政府对城市公共健康环境的营造与建设方面将逐步加大力度,房企应当考虑社区配套能否与市政配套有效结合,以此提升项目竞争力。
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渐明朗,全国各地陆续出台政策稳定楼市,房地产市场需求也逐步释放。对于房地产行业,梅州政府部门也从多方面发力,助力楼市稳健发展,如:延长缴纳土地出让金期限、适当调整履约监管要求、优化规划许可流程、实行不动产登记“容缺受理”、推动不动产登记网上办理、放宽预售监管资金留存比例、增加提取次数、缓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加大信用激励力度等,鼓励房企逐步恢复线下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