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0-4-18 13:54 编辑
文安一锅鲜(民间故事)
乾隆下江南,必经文安县;每经文安县,必要住一晚。
留驾的不是旖旎的风光,也不是江南诗意般的女子,恰恰相反,当时的文安县经常是水患肆虐,民不聊生。出京二三百里,车马劳顿,龙体倦怠,正是驻跸休憩的节点。文安风物,是京城的延伸,乾隆没有走村访户察民情的打算,听了几句治水的奏报,想早早歇了,把精力留给神往的江南。
用膳的时候,随行的太监端上一盘小鱼。尝遍“海陆空”的乾隆还是第一次吃这么小的鱼,大小粗细跟刚抽出来的麦穗差不多,一条挨一条,有头有尾,完完整整,清清楚楚,不粘不坨。乾隆拿起筷子,又放下。
太监上前禀报,此乃文安农家炖小鱼,地方官说有些特色,特来孝敬皇上。
皇帝出巡,有一个庞大的膳食团队,负责食材采集加工制作,每个环节专人负责,装盘上桌前专人品验,确认安全后方可呈给皇上。有时搭配地方特色小吃,更是层层筛查道道把关,一口菜送到皇上嘴里,其路漫漫,比选美都严苛。
乾隆尝了一口,一口其实就是一条。接着又吃第二条、第三条,乾隆把一盘小鱼都吃了。伴着小鱼的还有一个玉米面饼子,乾隆也没放过。别的菜没顾得上动一下,小鱼就都“游”进了乾隆的肚子。他看看空盘子,又看看太监。
太监不太明白乾隆的意思,是吃饱了呢还是再上一盘呢?
把做鱼的厨子叫来,乾隆说。
不大工夫,厨子跪倒在乾隆脚下。
厨子没有体似筛糠诚惶诚恐,虽然恭敬,但是镇定。乾隆反而有些好奇,问厨子:你见了皇上不怕吗?
厨子:皇上是老百姓的皇上,是老百姓的天,是来敬的,不是来怕的。
乾隆站起身来,睁大了眼睛看着厨子:起来回话。
厨子起身抬头,普普通通庄稼汉模样,长得不惊不喜。
乾隆:给朕说一说你的厨艺,随便说。
厨子:俺这算不得什么厨艺,就是家常饭,自然而然地就会了。鱼就是洼淀里的鱼,给皇上做的这种叫小麦穗儿,鱼就长那么大。洗净了滚上面上锅炮,是干锅炮不是用油煎,老百姓家里没有油。火要慢火,炮得两面金黄,估摸五六成熟。炮完鱼,兑好酱醋,大料葱姜蒜一干调料同时入锅。水要适中,浸到鱼即可,多了夺味,少了糊锅。锅边贴一圈儿棒子面饼子,巴掌大小,下浸鱼汤,上齐锅沿儿。炖鱼火要猛,苇草引火,劈柴匀添,蒸汽腾出后,再过一刻钟就可止火。鱼入了鲜味,饼子入了鱼味,虽说少油缺肉,也能入口不忘。
乾隆听得如醉如痴。
厨子突然话锋一转:俺本来是只打鱼不做鱼的,发洪水老婆和闺女都死了,剩下一条光棍儿就什么都会了。俺们文安县也曾是挺耐看的水乡,河汊子像网,水面像缎子,有万柳金堤,有胜水荷香,有芦荡雁阵,有粮米满仓。接二连三的洪水把家糟蹋得不像个样子,好多亲人都没了,好多人背井离乡……
乾隆:官府不治水患?
可别冤枉了官府,厨子说,官府还是尽心尽力的,只是水太大,没办法。上边有京城,有省府,下边是天津卫,生在九河下梢,就是生在了苦地,文安老百姓知道哪头轻哪头重,总得保一头吧。
乾隆离开座位,惊诧地端详着厨子。
厨子继续说,老百姓不容易,官府也不容易,收不上银子,什么事都干不了……
乾隆打断厨子:你在官府做事?
那倒没有,厨子说,只不过念过几天书,识几个字。
乾隆:我若赏你,你最希望赏什么?
厨子:怕皇上不给。
乾隆:说说看。
厨子:既然因鱼得赏,就请皇上赏这锅鱼一个名字吧。
乾隆沉吟片刻:文安一锅鲜如何?
谢皇上!厨子叩头。
乾隆:就只要赏个名字吗?
厨子:皇上要是再赏,那就多给文安县拨点银子,疏浚河道,修复设施。
乾隆坐回座位,笑而未答。
乾隆走后,县令把厨子请到府上,深施一礼。
厨子慌了:大人使不得。
县令说,皇上已下旨,追拨赈灾银两,不日即可到县。皇上有话,要赏你。皇上还说,赏的是你的一番话。
厨子说,皇上的赏俺已经领了——文安一锅鲜。大人只要把皇上给的银子都用在该用的地方,就是对小人最大的奖赏了!
廚子开了一个小店,专炖小鱼。自己写了一块匾,匾上五个大字:文安一锅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