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发起前夕。
长江南岸,国民党军某炮兵阵地附近,化妆侦察的解放军侦察分队驾驶卡车,不意遭遇敌军巡逻队盘查,场面剑拔弩张。
戴着金丝眼镜的敌军情报处长,鹰隼般盯着解放军李连长,倒背着双手,歪着脖子,一边踱步,一边狡黠并连珠炮地发问:
“你们的师长姓什么、叫什么?”···“参谋长呢?”···“工兵营长?”···“你呢?
听见李连长对答如流,他仍不甘心,直奔卡车走去,结果被我侦察兵一拳打翻···,李连长等人迅速驾车夺路而去。
··· ···
相信这一幕,看过老电影《渡江侦察记》的朋友都不会忘记。
片中这位阴险狡猾的敌军情报处长,也因其精彩表演而被观众牢记在心。
他就是新中国电影界著名的反派演员陈述。
在《渡江侦察记》里,陈述扮演的敌情报处长,可称得上中国电影史上反派人物的经典之作。
也可能因为他所扮演的这个敌情报处长太过经典和传神,所以20年之后重拍彩色版的电影《渡江侦察记》时,其他角色的演员都换了,唯独这个敌情报处长,依然交给了陈述扮演。
新旧两个版的同名影片,只有饰演敌情报处长的演员没换人,这不能不令人拍案称奇。
演员陈述出演敌军情报处长时,刚刚人过中年。他在解放前曾在上海国际饭店夜总会谋生,当过报幕员,对国民党军官的举止做派很熟悉。为突出人物的特点,他为敌情报处长设计了一个“歪脖子”的习惯动作。
影片中,这位阴险的“情报处长”常以斜上方45度看人,不管看谁都是歪着脑袋,而不正脸看人,让人琢磨不透他的心思。
虽然演的是反派,但陈述显然不想让人物脸谱化。敌军情报处长看上去文质彬彬,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甚至有点孤傲。陈述牢牢地抓住了这个人物老谋深算的特点,将其阴险狡诈嘴脸塑造得入木三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青年和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模仿电影中的人物,影片《渡江侦察记》上映后,陈述所扮演的这个敌情报处长立即得到一致好评,也是被孩子、大人模仿得最多的银幕角色。
陈述原名陈致通,祖籍浙江上虞,1920年出生于上海。青少年时期迫于生活压力,他在读完初中三年级后,就进入商务印书馆当抄书员。其间继续在中华职业补习学校业余求学,坚持修完了高中语文和英语课程。
在此期间,爱好文艺的陈述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少年剧团,演出过《放下你的鞭子》、《汉奸的子孙》等独幕剧。1939年,他考入上海邮政局当邮务员。
1942年起,陈述先后在未名剧团、中国旅行剧团、国华剧社等职业表演团体担任兼职演员。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剧艺社演出《升官图》、《雾重庆》等话剧。1948年,开始担任文华、大同等影片公司的特约演员,开始登上银幕。
新中国诞生后,陈述兴奋地投入火热的生活和工作中。他在1951年与于飞、石挥联合出演剧情电影《美国之窗》。同年,与王丹凤、李纬联袂主演剧情电影《彩凤双飞》,在片中饰演以开豆腐店为生的乡民金三宝。1953年,参演由沈浮执导的剧情电影《斩断魔爪》。
让陈述成为引人瞩目电影明星的,实际是本篇开头所说的电影《渡江侦察记》
这部战争题材的影片,1954年上映,由汤晓丹执导。陈述与孙道临、李玲君等联合主演。
片中,陈述饰演的讲究军容仪表,又好大喜功,阴险狡猾的敌军情报处处长,为剧情矛盾冲突大为增色。
陈述的表演,不仅生动地揭示了人物阴险狡诈,凶狠毒辣的反动本质,而且表演得形象逼真。他以自己独特的形体、精湛的演技,赋予所扮演的反面角色以极高的可信度和本色特征。
凭借此片,陈述不仅一时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还荣幸获得国家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个人一等奖。
《渡江侦察记》在1954年登上银幕,当时每张电影票价格是1毛钱,据说这部影片卖了1亿元的票房。当时中国人口是5亿多,相当于全国观众都反复看了两遍。
陈述后来接受采访时说,我自己是旧社会过来的人,那时见过许多国民党军官,印象很深,在接到演《渡江侦察记》中敌情报处长任务后,我又专门去访问了一些旧时代的军官,然后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进行柔和,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感觉来敲定这个角色形象特点。这中间有生活的体验,也有知识的积累。
他说,如果没有生活的体验,就无法进行角色创作。
影片刚开拍时,之前没有演过军人形象的孙道临表现并不自信,他是在剧中对手的帮助下,树立自信的。而这个对手,就是陈述扮演的敌情报处长。
孙道临当时觉得自己演不好解放军李连长的原因很简单:他感到自己没有军人的英武气概,与剧中角色身份不太适合。
苦恼中,他找到年长自己一岁的陈述给自己出主意。陈述不仅鼓励孙道,而且他还按照军人的形象给孙道临画了一幅像,并在人物造型和语言表情上,给了孙道临提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在陈述和剧组的帮助下,孙道临很快战胜了自己的不自信,很好地拿下了李连长这个角色。
《渡江侦察记》成功上映两年后的1956年,陈述又与曹会渠、秦怡联袂出演了著名的抗战电影《铁道游击队》。
在这部影片里,陈述饰演驻扎山东临城的日寇宪兵队队长冈村。片中,他化妆入村追杀铁道游击队,被芳林嫂用没拉弦的手榴弹打了个跟头一幕,成为观众心目中的经典记忆。
据说。为了拍这场“扔手榴弹”的戏,秦怡也颇费周折。她说:“导演要我把手榴弹正好扔到陈述扮演的鬼子的脚后跟,几次试拍都不成功。于是我想了个笨方法,就是不管吃饭、走路,都一直盯着陈述的脚后跟,几天后终于找到了他走路的特点,再拍的时,正好把手榴弹扔到了“岗村”陈述的右脚后跟下。”
现实中的陈述和秦怡是很要好的朋友,两人在《铁道游击队》里有过几场对手戏。在秦怡的记忆里,陈述多才多艺,普通话说得很好,琴棋书画样样都精通。
秦怡回忆,当初在拍《铁道游击队》的时候,陈述自告奋勇地要给她画张像。那时候整个剧组只有她一个女演员,大家都特别照顾她。画画的那天很热,因为拍戏任务很重,大家每天都起早摸黑的,有空就想睡午觉,可是陈述非把她拖起来画像不可。
“他硬把我拖起来,搅了我的午觉,我就故意很不听话,身体摇来晃去的。”当时的情景,秦怡还记得很清楚。她用眼角余光扫到画板上,惊讶看到他画得还真有点像,于是才老老实实当起模特。“画得很不错,觉得挺好的,而且还是彩色的。”
陈述后来还给画像配了像框,亲自送到秦怡家里,这幅画曾一直挂在她家的客厅。
陈述兴趣广泛,体育也挺擅长,特别是游泳。影片《渡江侦察记》中,解放军侦察员小马劈波斩浪泅渡长江送情报的远景镜头,就是他做的替身。
《渡江侦察记》导演汤晓丹回忆:“陈述是个很活跃的人,很有表演才华。当初他演的情报处长,一改当时反面人物脸谱化的问题,演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那个时候他还特别喜欢参加文体活动,有时大家让他表演小品,他就会现场来一段《渡江侦察记》。”
拍摄于1982年的电影《开枪,为他送行》,应当是后来以演蒋介石闻名的演员马晓伟早期代表作。在这部剧中,马晓伟扮演潜伏于敌人阵营的地下党员梅宇宽,片中另一个非常出彩的角色,是日寇特高科情报股长松田,其扮演者是反派表演艺术家陈述。
谈及与陈述的合作,马晓伟说:“我至今都记得陈老师当时跟我说过的一番半开玩笑的话。他说:‘你长得这么好看,如果再像我们这样会演戏,那还有我们的活路吗?’当时我没明白陈老师的意思,后来才慢慢理解了。
马晓伟说,“其实陈述老师是在教我演戏时要珍惜一些看似不重要的细节。由于一直都是演主角,难免就会把精力都放在大的重点戏上,一些过场的戏就会简单带过。而像陈老师这样的老艺术家,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完全是他们珍惜每一个小的细节的处理。这是我过了很多年才真正领悟到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陈述投身电影事业的鼎盛时期。他塑造了国民党军官、日本军曹、富商管家、民间讨账人、江湖大佬、王爷、赶车的老农民等角色,几乎都既形似又神似,个个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觉得他就是角色那个人。而《渡江侦察记》中的情报处长,成了他一生的“标签”。
1995年,陈述获得中国电影表演学会“特别荣誉奖”。2005年11月,在国家广电总局评选的100位“优秀电影艺术家”活动中,陈述依然榜上有名。
(陈述与方化、陈强、刘江、葛存壮)
陈述勤奋好学。他不仅能演话剧、电影,搞过配音,而且演过喜剧、小品,此外,还从事过相声表演、绘画、书法、摄影、音乐及体育比赛解说。
他极有语言天赋。除了懂些日语、德语、俄语和意大利语外,他的英语水平相当不错,曾受到上级领导人的赞誉。
虽然陈述一生中没有扮演过英雄人物,但是他的电影人生足够完美.
2001年,陈述不幸中风瘫痪。2006年10月在上海去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