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正是求职招聘的旺季,准备投递简历、找工作的“85后”却面临着一个沉重的事实:迈入35岁,工作不好找了。当下很多企业在招聘时要求35岁以下,甚至一些企业准备淘汰35岁以上的员工。更年轻的社会、更快节奏的城市,似乎正在抛弃35岁的人。
记者点击百度搜索发现,“35岁危机”居然收入了百度百科词条,已然成为一个高频话题,甚至成为了很大一部分人需要迫切解答的人生难题。
面对难题,如何解答?律师认为设置“35岁门槛”招聘或解雇员工,属于违法行为。学者认为,企业可在承担社会责任后,再实施企业的优胜劣汰管理。
到了35岁 简历都投不出去
家住广州市越秀区的阿祎今年40岁,已经失业两年了。他先后在广州日报、奥一网担任过网络营销、广告经理等职务。最后一份工作是在某网络公司担任副总裁。阿祎告诉记者,他负责的是公司客户——各大酒店的网络营销工作,曾经连续三年获得公司全国个人业绩排名第二,在华南10个分公司业绩排名第一。即使拥有这样的成绩,他依然难逃35岁这个“槛”。在公司一次改革中,因年龄超过35岁,他被淘汰,从2018年失业至今。
他说,太太一直在家里全职带孩子,失业这两年来,一家人全靠他以前的积蓄生活。虽然生活质量还不错,但面对两个孩子,他却有难言的苦衷, “以前,我上班特别忙,偶尔送兄妹俩去上学,他们都高兴地像过节一样。现在,每天接送孩子们,他们会问:‘爸爸,你今天找到工作没有?’”阿祎说,听到这样的问题,聊天嘎然而止,气氛变得非常尴尬,他很难过。
在中山工作几年、刚过35岁的阿晔很无奈,公司招聘“限35岁以下”的条件,让他连简历都投不出去。“一直找不到工作,我后悔从上一家公司辞职了。”阿晔说,他一边做代驾司机,一边找工作,不敢让老家的妻子知道自己的情况。他本来计划今年春节后找一份与市场推广或者房地产销售有关的工作,但新冠疫情让他连代驾工作也丢了,“今年,我准备去送快递,毕竟,还得养家。”
招聘限制35岁 侵害平等就业权
记者在招聘网站前程无忧输入关键字“35岁”,搜索到广东省内26690条要求求职者在35岁以下的招聘信息,甚至有招聘保姆都要求35岁以下的要求。
企业设置“35岁”招聘门槛,让很多求职者失去就业机会,也产生了法律问题。
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律师高鹏飞表示,如果用人单位单纯以年龄限制招聘或用工,明显侵害职工的平等就业权。根据《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如果求职者其他条件都符合,企业仅以求职者年龄超过35岁不予录用,明显侵害职工的平等就业权,构成就业歧视。
“35岁危机”不仅对求职者的影响较大,对企业在职员工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前段时间,坊间传闻,某大企业将辞退34岁以上的合同到期员工,一时间引起社会热议。
针对这一现象, 高鹏飞表示,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劳动者年龄超过35岁不属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如果企业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关系,明显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关系。
专家建议企业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华南理工大学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黄岩表示,企业设置“35岁门槛”,实际上是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体现,在不违反《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前提下,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样的用工行为是一把双刃剑,既伤害了劳动者,也伤害了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只要信息足够透明,经过求职者对企业的信息识别,这类企业最终会被求职者抛弃。”
黄岩认为,企业经营者要打造一个有持续生命力的企业,需要劳动力市场、消费者、媒介或者公众的信任,也需要社会的尊重。那些使用恶性的、不道德的用人策略的企业不会被社会尊重。
他建议,企业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劳动者的利益、社会的压力和社会责任。“企业要从社会责任这个大的层面来约束自身的管理行为,给企业自身营造一个在法律框架下运作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环境,在这个前提下再实施企业的优胜劣汰管理。”
●记者手记
政府应给设“槛”企业课税
随着再就业竞争日趋白热化,职场“老人”拥有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甚至职场人士说 35岁的劳动者已经迈入了职场的更年期,35岁或许已经成为职场年轻和衰老的分水岭。
同其他商品不同,人的劳动能力不仅不宜储存,而且不使用还可能会萎缩、消失。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在政府努力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下,将离退休还有25-30年之久的35岁以上劳动力拒之门外,设置用工或者入职门槛,毫无疑问,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人民都在为疫情防控而战斗,政府不断出台政策,给企业减负,其中包括税收、社保、减租,甚至缓还贷等多项优惠政策。企业在享受着政策红利的同时是否也应该释放相应的红利给求职者呢?不无故设“槛”,让求职者能从中获得利益,是企业回应政府稳定就业需求、回馈社会责任最好的体现。
国家能否可遏制人力资源浪费的用工行为呢?实际上,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完善税收制度,给无故设置求职者年龄门槛导致劳动能力浪费的企业课税,甚至课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