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春耕备耕也进入了重要的时节。
3月3日,从化区江埔街山下村的田间,5台深耕机正在作业,机械在泥泞上前行,压辙出一行行耕垄。“现在我们基本上100%复工复产,借助机械化设备正在抓紧抢回农时。”从金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指导谭真伟说,一台深耕机每小时能作业6-8亩地,比人工效率提高100%。水稻育秧生产线1小时生产800盘,可提供60亩水稻秧田种植。
抢时节抓春耕,广州农业农村大区从化以山下村香米项目启动为开端,全区8个镇街同时掀起春耕热潮。
在疫情防控的挑战下,从中央到省市都对春季农业生产作出重要部署,“三农”工作更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面对今年的不寻常的春耕,在广州北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发生哪些新的变化?我们走进田野乡间,感受这场不一般的春耕。
稳字当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当前阶段,稳住农业关键在于春耕,春耕的顺利完成,是农业稳定的重要条件。
这意味着,与抗击疫情一样,春耕也是一场只能赢的战斗。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必须与时间赛跑,抢抓机遇,不误春耕。
广州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
作为广州市的农业大区,水稻是从化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据从化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从化水稻年种植面积18.26万亩,单造亩产约400公斤,产量约6.4万吨,水稻种植规模和产值产量多年来维持在比较稳定水平。但是,农业企业、种粮大户等新型主体占比少一直是从化区发展农业的短板。
如何补齐“短板”?近年来,从化区推动实现农业集约化、机械化发展,目的就是将农民不再束缚在土地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去年,该区印发实施《从化区人民政府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试行)》,通过鼓励承包农户采取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地、引导社会化服务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土地托管”服务、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组织模式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对维护经济社会大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从化区副区长周耿斌表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下,抓关键、补短板,牢牢稳住“三农”基本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办法更多
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农资缺乏、农民进出受限、农业企业复产不到位等问题都给春耕带来新的困扰,全国各地都在采取新的办法,有效地解决难题,广州的涉农区域也不例外。
“今年政府派了技术小分队下乡指导农户下田、撒肥、播种时间和技术。”谭真伟说,现在,合作社每天100多农户正在3000多亩耕地上奋战,力保夏粮丰收。
为保证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从化组织发动群众有序开展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各项工作,并组建了多个农业技术小分队下沉到镇村,针对关键农时季节及生产环节,实地开展技术咨询、指导、规划和跟踪服务。
不仅如此,从化还加强农机服务,发挥7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推行“村(社区)两委+专业化服务组织+农户”模式,确保粮食生产农机够用、会用、管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全力以赴抓好春耕生产,尤其确保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系列“含金量”高的农业政策对树立农业信心至关重要。
为支持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生产经营困难,从化区出台了《关于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对早造投保水稻、蔬菜种植天气指数两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户保费的50%进行财政补贴。
“除了传统的农资、农技服务等措施外,互利网产销平台,5G智慧农业等都在今年加速应用上了。”周耿斌说,借助现代科技减少人工流程,使用智能设备生产大米的艾米品牌受疫情影响不大,很受城市家庭的追捧。
产学研转化
“从化香米将要胜过泰国香米!”在春耕启动现场,从化区副区长谢青梅兴奋地说。
她的自信既是来源于从化优越的生态环境,更是对华农科研成果开花结果的期盼——依靠从化独有的生态资源、选择浓香的丝苗米品种、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增香富硒技术,生产出比泰国香米还香浓且富硒的从化香米。
去年,从化区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了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今年,双方合作开始转化为产品:香米项目由从化区与广东和稻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稻丰公司”)签约合作,引进华南农业大学优质水稻品种选育,打造从化香米产业园。
从化香米产业园以山下村占地1000亩的示范性基地为核心园区,全区8个镇(街)的香米种植基地为附属园区,3年内在8个镇街打造10个以上香米生产基地,预计全区种植从化香米面积达到10万亩。
项目立足4个主体,即“企业+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因此,从化香米生产过程基本不需要农民过多地参与,并且由企业免费提供稻种、栽培技术、农民培训和产品推广,最低价使用肥料和农药,鲜谷保价回收,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收入。“平均每斤稻谷价格提高6毛钱,这对农民增收实实在在。” 和稻丰公司项目负责人冯永新透露,预计通过2-3年时间,带动全区水稻年增加收入3.6亿元。
不仅是香米,早前,无咖啡因茶叶产业园规划在从化最北的吕田镇显露雏形。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晴耕雨读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共同规划无咖啡因茶叶产业发展。“我们在吕田发现了一种无咖啡因的茶叶,其独特的成分和益处将对市场带来很大的吸引力。”谢青梅说。
借助产学研合作,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产品在春耕时节里崭露头角。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从化做好第一产业是基础。”谢青梅表示,更重要的是以第二产业(加工、仓储和品牌营销)为核心,同时向文化旅游延伸,全面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为充实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作出大湾区后花园的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 朱伟良 符超军 通讯员 邝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