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元鹏
10月12日,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要求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其中提到,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高校本科生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
以往,大学颁发毕业证,最大考量就是“文化成绩是否达标”,只要文化成绩达标了,就会颁发毕业证。这次教育部提出“体育成绩不达国标不能毕业”,意味着今后文化成绩再好,体育成绩不达标,也领不到毕业证。消息一出,质疑声随之而来:这不是为难大学生吗?学生体质不同,爱好不同,难道个个都得是体育健将才能拿到毕业证?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成绩不达国标不能毕业”并非是为难大学生,而是一种浓烈的关爱,必将倒逼大学生们注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从而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如今,许多大学生都比较宅,健康生活意识普遍淡漠,加之目前多数大学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并没有严格的约束与管理,很多大学生平时根本就不进行身体锻炼,导致近年来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令人担忧。
“体育不达标不能毕业”具有引导意义。为了提高体育水平,一些高校是想出了不少激励办法。比如,厦门一所大学就实施了“早餐奖励”措施,凡是早起锻炼的学生,早餐免费。可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学生“宅在被窝里”,导致一些学生爬几层楼就气喘吁吁,更令人不解的是,为了确保“安全”,有的学校取消了运动会的“长跑比赛”。
体质健康是合格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意见》中对体育的重视,并不是要通过体育来卡学生,而是希望学生有强健体魄,是对学生负责。当然,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课,还是需要创新和思考的,要让设计的体育项目更加有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而不是死板教条而呆板的“苦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