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广州历史建筑的“正装照”,南都记者带你打卡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286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9-9-25 13:2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湾区小世界:一组广州历史建筑的“正装照”,南都记者带你打卡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最近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背景下迎来新一波大发展。超过200个大大小小的城市更新项目陆续展开。广州是个福地,2200多年的历史蕴含着沉厚的文脉;而近代以来的几段大发展时期又让城市无论是经济、人口、文化集聚等各个层面保持着全国领先的地位。在发展的同时,南都记者使用移轴镜头,拍摄了一组广州历史建筑没有视觉畸变的“正装”照。

  老城老宅,历史建筑外观的华丽与风霜能讲述着各种建筑流派聚集城央往昔繁华的天际线;历史建筑的内里,家族兴替、文脉传统,承载的是名人轶事或寻常家风。

  建筑类别:近现代住宅

  建筑年代:中华民国(1911-1949)

  建筑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畸零里5号

  建筑编号:GZ_01_0268

  建筑简介:民居位于越秀区起义路畸零里,该地保存着不少民国时期中 西结合式的近现代住宅。 畸零里5 号民居为中西结合风格的建筑。建筑规模较大,共3层,外墙为清水红砖墙,顶层琉璃坡屋顶,3层有弧形阳台,上有精美栏杆。建筑保存完好。畸零里5号民居体现了民国时期起义路畸零里的建筑特点,是中西结合式近现代住宅的典型代表。

  国际级的建筑学大家王受之教授曾经在老东山的逵园分享过一段记忆。他少年时代的记忆,王教授长年少时成长在广州东山,不少同学就住在东山的洋楼群里面。老洋楼区域的中秋节是他记忆深刻的事。对于少年人,从洋房的阳台上、天台上赏月闲坐的人们中可以听到大人们讲述的故事。从洋房里望外,远近之处的二三楼,也有同样饭后赏月的灯光,围坐着可能认识也可能不认识的人;楼下有声,能听到手提着灯笼的小朋友玩闹声,穿梭在老街道里面。这段回忆一直深深地印在老专家的脑海里。

  还不止东山洋房,在广州,老建筑不同的建筑形态一样涵养着上一代的广州人。王教授认为,以自己中秋节记忆的片段展开,完全呈现出来是以往还未有到处高楼大厦时候的广州生活。一个并不多见于报端的看点——天台文化。

  广州的历史建筑里面更多的是骑楼,和一些麻石街里面的两三层矮房子。但无论是哪一款普通民宅,只要有天台就会有天台文化。中秋的时候,相邻的天台,吊上电灯泡,系上瓜皮灯笼,点上几根蜡烛,端上以前蜡纸包装的简单月饼,杨桃、芋头各几个,摆出来一桌桌茶座;虽然楼顶表面高低有些落差,但孩子们还是可以爬过来、翻过去……老城人们用微弱的蜡烛光、侃侃调子、追逐脚步声,把天台和地面的街道形成立体;或群或个与明月相呼应,逐夏热迎秋凉。

  建筑年代:中华民国(1911-1949)

  建筑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街道槐花前街8、10号

  建筑编号:GZ_05_0020

  建筑简介:建筑位于越秀区珠光街道槐花前街8、10号,位于文德南历史文化街区,建于民国时期,高4层。建筑为中西结合风格的民居,外墙为红砖及水刷石结合。建筑正立面由两体块组成,一侧为六角形体块,一侧为弧形体块。弧形体块为楼梯间,上有西式栏杆,顶层为混凝土仿木构歇山屋面。建筑保存状况较好,是越秀区中西结合风格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

  文德楼位于文德东路文德里,由5幢3层的楼房连成一体,称文德楼。1925年周恩来在文德楼居住。同年8月初,邓颖超由天津来到广州。8月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仍居住文德楼。1926年初,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军委从文明路迁到万福路,地方宽敞,周恩来、邓颖超等人从文德楼迁往万福路居住。这是座四层楼高的“∩”形大洋楼,如今是七十二家房客租住的大杂院。在周围镶满玻璃幕墙的高楼和新建住宅楼包围中的文德楼真的老了。外墙面虽饰以明快鲜活的黄色,也挡不住80余年风雨留下的印记;据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批华侨回国新建私宅,文德楼和东山区的那些小洋楼都是那时新建起来的。

  建筑类别: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

  建筑年代:中华民国(1911-1949)

  建筑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53、55、57、59号

  建筑编号:GZ_01_0297

  建筑简介:文德路是广州市一条著名的文化街,自唐宋以来,长期地处 广州古城中心。文德路旧称府学东路,其东面数百米外是广东贡院。明清时期,全省士子来省城考试,这里由此形成书市。1918年拆城扩建马路,文德路取代原来的“府学东”。由于这里位居闹市,文化气息较浓,逐步形成广州文化古玩市场,二三十年代, 成为省内外闻名的古玩字画一条街。 该建筑为中西结合式风格的建筑,建筑规模较大,有西式山花和传统门窗。建筑保存完好。体现了中华民国时期文德路地区的历史风貌,是中西结合式骑楼建筑的典型代表。

  建筑类别:近现代住宅

  建筑年代:中华民国(1911-1949)

  建筑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西路12、14号

  建筑编号:GZ_01_0298

  建筑简介:建筑位于文德西路,设计简洁,以清水红砖墙为主要立面材料,带有部分西式线条装饰,保存完整是近代广州集合住宅的典型代表。

  建筑类别:金融商贸建筑

  建筑年代:中华民国(1911-1949)

  建筑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道北京路186号

  建筑编号:GZ_05_0002

  建筑简介:电影院位于越秀区北京街道北京路186号,位于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由胡君实建于1927年。因地处永汉路(现北京路),故名永汉戏院。1960年他以专营放映新闻纪录片而闻名,故曾改名新闻电影院,列为全国十大专业电影院之一。改革开放后,他和很多老电影院一样焕发了生机,1986年迎来更新设备的机会,并改名为永汉电影院。到90年代末,永汉电影院因消防设施落后,装修陈旧,1998年6月20日动工修葺,1998年11月13日复业。电影院为广州早期电影院之一,是广州人民的集体回忆。

  爱群大厦于1937年落成开业,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13号是广州市旅游局属下的一间三星级酒店。爱群大厦在1937年至1967年作为“广州第一高楼”的地位保持了整整30年。因由香港爱群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投资兴建,1952年易名爱群大厦。1966年在东侧建18层新楼,高67.7米,并更名人民大厦。1984年增建旋转餐厅,1988年以后恢复原名。曾夺广州建筑物之冠,被当时新闻界誉为“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并以设备最新式、完善、豪华而著称。全楼拥有客房300间,双人房设有电话、卫生间,上落有电梯。夏有风扇,冬有暖气,还设有中西餐厅、酒吧。爱群大酒店在当时执旅馆业之牛耳,在海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素有“南中国之冠”的美誉。

  广州新华大酒店建于一九三二年,是国家旅游局标定的二星级旅游饭店,於2011年荣获国家商务部颁发“中华老字号”殊荣。酒店坐落在珠江北岸,地处繁华的人民南路,连接十里商埠之称的长堤,广州电子数码城近在咫尺,毗邻繁华的上下九步行街,一德路精品街,海味市场及状元坊,四周有商场、酒家、文化遗产及文物古迹、娱乐场所,金融机构遍布,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宾客工作洽谈,休闲购物的好去处。

  广州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层楼房,原名城外大新公司,坐落在岩浆西路49号,12层高的南方大厦是珠江边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东边是爱群大厦,西边有古老的广州海关、邮政局和文化公园,再往前是沙面。附近还有西濠二马路、人民南、十三行等著名广州路段,长期是广州最著名的商业中心。

  建于民国初年,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就在广州,它就是沿江西路的城外新大新公司(南方大厦),现在叫南方大厦国际电子数码城。这幢1922年建成的中国第一高楼,同时期的它,比天津最高楼劝业场早6年,比上海最高楼沙逊大厦早7年。

  广州邮政博览馆所在的大楼建成于1916年(民国五年),曾先后作为广东邮务管理局、邮电部广州邮局和广州市邮政局办公楼,2002年8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集展览、收藏和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览馆,是展示沿革历史和集邮文化的窗口。

  据邮政老职工介绍,大楼始建于1897年,1916年毁于一场大火。1916年由英国人丹备设计,在原址重建。1938年,日军入侵广州时,在西堤一带放了一把大火,大楼再次遭劫。楼内门、窗和地板等全被焚毁,所幸整个框架并未倒塌。次年又由杨永堂设计,按原貌修复,一直沿用至今。

  粤海关旧址,俗称大钟楼,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沿江西路,建成于1916年,是中国首批海关口岸之一,原正中拱券门上“粤海关”三字,1949年后曾改为“广州海关”,经修复后现改回“粤海关”,可能受建筑风格影响,英文名称上故意以V代U变成CVSTOM HOVSE字样,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迪克(David C.Dick)仿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设计,华昌工程公司承建。粤海关大楼是现时全国历史最长的海关大楼。

  沙面露德圣母堂是位于中国沙面岛上的一座小型天主教堂。该教堂建于1889年,位于面积仅有60亩的广州法租届内,为侨民服务。奉露德圣母为该堂主保。入口处仿哥特式。

  沙面露德圣母堂坐落在广州市沙面大街14号,原是法国驻穗领事馆的教友过宗教生活而设立的,创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占地面积839.75平方米。在1996年11月广州沙面建筑群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堂为其中的建筑物。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坐落于广州市区中心一德路。圣心大教堂于1863年6月18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故命名圣心大教堂。历时25年始建成,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石室圣心大教堂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中国工匠建造而成。

  教堂建筑总面积为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石室圣心大教堂1861年耗资40万法郎建立,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大教堂,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另外三座是巴黎圣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所以又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然,这组图片里面还有周恩来同志与邓颖超同志结婚时候居住的文德楼;以及即将结束景观修饰工程的沙面教堂、长堤上的海关大楼、南方大厦等重点景物,以更新明信片的节奏奉献给大家。

  希望的是,老城既然老建筑还有存留,天台文化可以重现;新城能有传承之承担,超高楼宇中形成新的天台文化。这才是广州,传了2000多年没有搬迁过,人来人往,聚聚散散。

  谢灵运、苏轼、伦文叙、康有为、梁启超、孙文、陈济棠、毛泽东、周恩来……还有你,还有我,聚散与此生生不息。国庆假期即将到来,收好这份广州老建筑地图,去打卡老广州吧。(部分文字来自广州历史建筑网)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