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步跨入智慧城市管理模式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
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全新范式,当一个城市智慧化之后,也对城市拟定了一个新的定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加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城市变成了一个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宏大系统。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正成为撬动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支点,它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社会组织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城市反而具备后发优势,可以吸收先行者的经验和教训,从全局出发,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智慧发展之路。
重庆:智能化加速山城蝶变
□记者 黄兴 重庆报道
近年来,重庆立足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瞄准新时代条件下城市管理和服务新需求,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大数据智能化为治理“增智”、为生活“添彩”的同时,系统性集成性不强、人才及资金短缺等因素仍掣肘着重庆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业内呼吁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支持。
山城不断“上演”智慧生活
在商店,刷脸就能完成支付;在医院,远程会诊稀松平常;在机场,无纸乘机、刷脸通关、行李可视已成为现实……着眼于更好满足衣食住行和教育医疗养老新需求,重庆加快开发应用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智慧生活”不断扮靓山城。
在一些山城市民家里,“智慧生活”也已成为触手可及的指尖选择:系统自动识别人脸并解锁单元大门;手机实时监控家门口,借助手机蓝牙感应直接进门;语音控制灯光和家电开关,整屋电器家具联结成智慧网络……目前,重庆已打造了60个这样的智慧小区。
而在社会治理层面,重庆相关部门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破解门难进、事难办,并已取得实效。集成500多个事项办理功能的“渝快办”政务服务移动端去年底上线,打破部门“壁垒”,将分布在全市58个业务部门的3600多项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协同管理。很多过去需要提供证明、现场核验的事项,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自动核验完成,实现了“指尖触达、掌上通达”。
目前从总体来看,重庆推进建设“智慧城市”已初见成效,智能化手段在便利群众生活、促进社会治理方面日渐发挥着重要作用。
事实上,重庆“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较早,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摸索。2015年,《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年)》出台,此后一段时间内,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交通、市政、医疗、环保、公共安全、社区管理等领域融合度迅速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加快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近一两年来,重庆着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挖掘大数据智能化的商用、政用和民用价值。随之而来的,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契机。
“智慧城市”建设再出发,重庆市政府日前通过了《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年)》,提出以“135”总体架构推进重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即建设由数字重庆云平台、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和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构成的1个城市智能中枢,夯实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标准评估体系和网络安全体系3大支撑体系,发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5类智能化创新应用,建成全国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城市。
具体而言,重庆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进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推动5G规模化商用基站建设等。
在“智慧城市”示范项目方面,重庆已在两江新区启动建设10平方公里的礼嘉智慧城,并在其核心区率先启动2平方公里的未来智慧生活体验园。建成投运后,礼嘉智慧城不仅能多维度展示前沿智能技术和产品,还为参观者提供全方位、沉浸式未来智慧生活场景体验。
多管齐下破解瓶颈
不过,重庆在推进建设智慧城市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不少企业反映,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间数据割裂是重要制约因素。“一些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相互隔绝,需要我们去不同部门挨个对接,耗时费力、效率低下。”重庆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人说。
而市民在“智慧生活”的体验中也反映,总体而言“智慧生活”的系统性、集成性不强,呈现碎片化、单一化特征。
记者采访获悉,着眼于破解上述问题,重庆市相关部门将加快建设市级数据中心和数字重庆云平台,打破数据壁垒、破除数据孤岛,促进各级各类政务信息系统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并充分发掘大数据的民用、政用和商用价值。
此外,人才、资金短缺也是一大制约因素。重庆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言,现在建设“智慧城市”较缺少专业人才,而且资金短缺也成为各地普遍反映的问题,亟待专项配套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