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曾道:“榴莲有如臭奶酪与洋葱混合的气味,又有类似松节油的香味,真是又香又臭又好吃。”
对于榴莲的态度,简单粗暴地自动分成两拨,根本不存在左右摇摆的中间派。爱之者见到两眼放光,便守着榴莲摊迈不动步子,厌之者闻到丝丝踪迹便敬而远之,恨不得此生不再相见。
不过,吃货的理想是绝不放过任何一种味道。宁可吃过便相忘于食海,也要立志尝遍榴莲的每一种华丽,毕竟敬而远之有时候也会是一种缺失。
榴莲名字的由来
传说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船队三下南洋,由于出海时间太长,船员们思乡心切,乡愁浓郁,归心似箭。有一天,郑和在岸上发现一种奇异果子,就带回几个同大伙一起品尝,许多船员吃后对这种水果称赞不已,竟把思乡的念头一时淡化了。有人问郑和,“这种果子叫什么名字?”,他随口答到:“流连”。
榴莲与流连同音,后来人们就将它称为“榴莲”。东南亚的华人吃了,对祖国大陆“流连(榴莲)忘返”,寄托一种思乡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