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散尽看金门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477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40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8-6-3 18:55: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硝烟散尽看金门
                     黎秋山
               硝烟散尽看金门
   金门是中国福建省东南海域的一座岛屿,古称“浯洲”,后以“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意而称“金门”。金门岛并不大,本岛面积没超过一百三十五平方公里。加上周边所辖属的大担、二担、烈屿(小金门)等十二座小岛,总面积也不过一百五十平方公里左右。但金门岛在国内外却赫赫有名。它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国共双方曾在这座海岛上打过两次仗。一次是在1949年10月25日,解放军以三个团的兵力发起金门战役,遭到金门守军顽强抵抗,双方血战三天三夜,渡海部队弹尽粮绝,全军覆没,未能攻下金门。另一次是在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炮击金门,金门守军三位中将副司令被炸身亡。国共双方军队隔海相互炮击,到10月5日,解放军向金门共发射了47万发炮弹。之后,炮战打打停停,半打半停,单打双停,一直持续到1979年1月1日。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布命令,停止炮击金门,这场历时二十一年的炮战才正式划上了句号。2001年起,海峡两岸开始“小三通”,许多大陆游客纷纷涌到金门观光。2018年4月17日,我偕妻子到福建,也随当地旅游团登上了金门岛。 硝烟散尽看金门
   从地图看,金门距台湾210公里,隔海遥望;距厦门不到两公里,近在咫尺。从空中看,金门岛两端宽中间窄,横卧在厦门湾。有人说,岛形像块骨头,扼住了台闽海道的咽喉;有人说,岛形如只蝴蝶,正在台湾海峡展翅飞翔。从海上看,金门岛四面环海,丘陵逶迤起伏,岩崖沙滩交错,岗峦如盔,石褶似甲,海滩平坦,港幽湾深,果然是兵家之地。 硝烟散尽看金门
   上得岛来,乘车游览,满以为看到的应该是遍地坑洼、弹痕累累、残垣断壁、枯枝败叶、满目苍夷。没想到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条虽不甚宽,但还平坦的沥青混凝土公路。公路两侧的绿化带姹紫嫣红,连绵不绝。邻旁青丘逶迤,绿树婆娑,翠枝摇曳,蓝天白云,一派春光。正诧异时,车回路转,戛然而止,停在一些民居古宅前。 硝烟散尽看金门
   金门的人家,始于晋代。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有苏、陈、吴、蔡、吕、颜六姓家族因躲避战乱,自大陆移居金门,成为金门岛最早的居民。金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风吹拂,雨量充沛,但地表为花岗岩、红壤、沙土,储水性差,不宜耕种,农产不丰。但岛周盐滩很多,航运便利,元代时一度商贾云集,人口稠密,形成商业与贸易市集。区区一小岛,竟有四十三人在历代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其中文进士四十名,武进士三名,可见金门文化之兴盛。进入近代以后,金门历经盗寇骚扰、明郑反清、日军侵占、国共对峙、战事纷扰,百姓苦不堪言,纷纷离乡背井,异域谋生,或移居台澎,或远渡南洋。因此,金门素有侨乡之称,岛上的建筑,也明显呈现出中国传统与南洋风格相结合的特色。比如水头村枪塔高耸的西式洋楼得月楼和具有中国江南风格的黄氏酉堂别业的池庭园林、山后村雕梁画栋的二进式红砖古厝、欧厝村的二落大厝和四榉小屋群、金城镇莒光湖畔碧瓦朱柱如宫似殿的莒光楼和汇聚东洋西洋南洋各国情调的骑楼老街、还有在全岛星罗棋布中西合璧的番仔楼,等等。这些高低错落、优美典雅的古厝洋楼,虽历尽沧桑,老旧斑驳,但那洋气十足的骑楼、外廊、拱窗、阳台、山头、女儿墙,那中华色彩的石雕、木雕、砖雕、泥塑、彩绘以及屋宇上的燕尾脊、辟邪物、吉祥符等,依然纹路清晰、色彩斑斓、形态逼真、气势非凡,透着令人钦佩的智慧和技巧。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古色古香的老建筑,竟然能在当年万炮齐轰、弹落如雨、铺天盖地的袭击中如此完好地保存下来,风采依旧,容貌不减。我想,如果不是有神灵保佑它们躲过了解放军的炮弹,肯定就是解放军的炮弹长眼睛避开了它们。 硝烟散尽看金门
   真的,金门岛上的诸多古建筑能在炮火中浴生,的确是个奇迹。为了躲避解放军猛烈的炮火,金门家家户户宅内门前院外都挖有地下室或防空洞。警报一鸣、炮弹一响全家男女老少都慌忙往防空洞地下室钻,因为说不定哪颗炮弹会突然落在自家院子里轰然爆炸。紧张时天天都要躲炮弹,在洞里一呆一整天。有的孩子就是在防空洞里躲炮弹时出生的,直接取名“洞生”。回忆起那段惊心动魄的峥嵘岁月,不少金门年青人都笑言自己是“厦大”(吓大)的。战争,不仅给两岸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也在金门岛上形成了独特的战地风貌。那海道沙滩上的轨条砦、阻绝椿,那十字路口的铁栅栏、钢筋水泥碉堡,依然还让人感受到战争年代那种萧杀恐怖的气氛。 硝烟散尽看金门
   国共军事对峙期间,小小金门岛的驻军曾多达十二万人。两岸关系缓和后,岛上的军事人员减少到只剩三千人左右。昔日严密封锁、戒备森严的军事设施也成了旅游观光的资源,开放给游客参观游览。其中最赫赫有名的景点是翟山坑道、莒光楼和金门国家公园。翟山坑道是金门守军用以运输兵员、军械、粮食等补给的秘密军事通道,用人工将紧贴海平面的石山山体挖掘凿穿而成。全长458米,其中有357米是宽达11.5米的水道,可同时停泊42艘小艇。炮战时,大量人员物资秘密地经过翟山坑道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运到金门岛,岛上官兵也不时进入坑道躲避炮击。如今,翟山坑道已对中外游客开放了,游人络绎不绝,可以看到坑道口还保留有当年蒋介石的题词“毋忘在莒”,岩壁上镐痕凿迹历历在目,坑道内宽敞整洁,光线明亮,幽深安静,海涛澎湃。莒光楼为当时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所辟建,用以表彰官兵士卒,宏扬毋忘在莒的战地精神。该建筑是一幢三层仿古阁楼,用图文展示金门风光风俗、城隍文化、胡琏将军生平、金门岛历次战役简介等。登上莒光楼顶层,可俯瞰金门全岛,远眺大陆山河。金门国家公园是一座以战役纪念为主题的公园,林荫之中、草坪之上,停摆着各式各样从军队退役的飞机、坦克、战车、大炮、机枪、雷达,吸引游人好奇的目光,纷纷摄影留念。 硝烟散尽看金门
   金门岛并不繁华,在岛上游览,看不到几栋高楼,更没看到大厦。与大陆城市相比,只能算一座小县城,或者说是一座乡镇。车辆不多,街道平坦整洁,交通标识清晰,和平、安详、宁静得让人步履恍然。岛上居民普遍崇拜风狮爷,奉为金门保护神。民居屋顶、村落风口,常可以看到风狮爷雕塑,圆眼、宽鼻、大嘴,有的金刚怒目,有的憨容萌态,或蹲或立,为人们避邪镇煞招福。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金门岛一家小商店的外墙上,竟然张贴着毛泽东的军装画像,用以为其一款自制奶茶作商业广告。 硝烟散尽看金门
   金门最著名的特产为高粱酒、贡糖和菜刀。金门菜刀是以炮弹金属为材料打铸的钢刀,既有八二三炮战时解放军发射的弹丸残片及未爆的弹头,也有金门守军还击后遗留的弹壳,还有二战中盟军轰炸后散落的弹片。这些弹壳弹片采用优质的军工钢材,经切割、淬炼、锤鍛、打磨制成的刀具锋利、坚韧,刀刃不崩不卷不生锈,成为金门名闻遐迩的特产,名为金合利钢刀。古人用“化干戈为玉帛”、“铸剑为犁”的典故来寄托对和平的期望,如今,聪明的金门人锻弹为刀、化武器为厨具,更表达了两岸人民渴望和平的共同心愿。所以,金门菜刀很受到此一游的游客欢迎,参观刀具制作工艺成了必列行程,炮弹钢刀也几乎成了必买物件。 硝烟散尽看金门
   在金门镇上,我看到有一座楼房的阳台上挂着一块蓝底黄字的牌子:“中华统一促进党金门党部”。我没听说过这个政党,大概是台湾地区某一小党吧。牌子上面有一幅颜色相同的标语:“和平统一共繁荣,一国两制相尊重。”我觉得这句话颇有意思。硝烟散尽看金门,昔日战场,今天成了旅游观光胜地。虽然战争伤痕犹在,彼此隔阂还深。但我始终相信,炮火泯灭不了中华儿女的手足之情,海峡隔绝不了两岸同胞的骨肉之谊。我衷心地希望,中华民族内部,炎黄子孙之间,永远不再有战争,不要再打内战。我们中国人有信心、有能力、有经验、有办法、有时间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终将会走到一起的。逢年过节,飞上金门厦门海空的,不应是相互攻击的炮弹,只应是共同庆祝的礼花,美丽、绚烂、和平的礼花。 硝烟散尽看金门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