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车影评,猜火车好看吗,猜火车最经典的影评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95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6-23 09:28: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猜火车影评,猜火车好看吗,猜火车最经典的影评

  不管电影好看不好看,在电影上映之后都会有影评人对它进行评价,电影猜火车也不例外,在上映之后就有一大批影评人在第一时间写了猜火车影评。有鉴于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猜火车影评,猜火车好看吗,猜火车最经典的影评”。

以下为本次为亲们分享的文章“猜火车,猜火车好看吗,猜火车最经典的影评”的详细内容。

在观看《猜火车》之前,我在网上读了不少关于此片的评论,绝大多数都将关注点放在影片对青年人颓废精神状态的传神表现,和那亦真亦幻的拍摄手法上。当然,这确实是该片最显著的亮点,因为无论是片名“猜火车”的寓义,还是布景、服装、音乐、剪接等各方面,都十分准确的传递出一种迷幻、轻狂的腐败感,而那些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魔幻场面——“马桶”段落,以及马克吸毒后和毒瘾发作时的幻觉,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不过,在我看来,影片的结尾带给我的震撼却远超过前面所有的感官冲击。 《猜火车》刚上映时,曾在观众中引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来源于主流社会,这群人将该片斥为令人作呕的大毒草,另一种则来自于青少年,他们将影片视为自己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并与之产生强烈共鸣。

在这里,我很想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是,他们到底怎样看待电影的结尾?如果认为此片的放浪形骸不对,那么马克的“改邪归正”则应当受到赞许和支持;如果认为影片所描写的离经叛道正好道出了自己的心声,那么马克最后的行为不就成了一种背叛和屈服?也有一些人对马克的“回归正途”做出反应,据说当地政府曾向青少年免费派发电影票,就是因为政府觉得影片的结局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可是,他们又该怎么看待马克那笔用来“改过自新”的资金呢?那可是贩卖毒品的赃款。又有人说,马克选择了代表平庸而正常的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表现了创作者对社会的最终妥协与悲哀。但回头再仔细看看马克最后那张欣喜的笑脸,听听他那著名的“选择”独白,我感觉不到一丁点妥协的悲伤……似乎没有人对结局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双面娇娃 究竟是什么促成了马克的转变?往回追溯,一个着墨不多的人物进入视野,那就是戴安。戴安是马克在酒吧里遇见的一个性感美女,刚一接触,马克就被她的一顿抢白弄得不知所措。戴安的机智与老练让马克和观众都以为她是一个久经沙场的成熟女郎。哪知,翻云覆雨后的翌日清晨,身穿校服、手提书包再次出场的乖乖女戴安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千万别以为这只是马克颓废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实际上,戴安正是解读创作者真正意图的关键所在。

如果从行为的实质来看,戴安也应和马克等人一样,被划归于问题少年之列。然而,与马克借用毒品来逃避世事、发泄愤怒不同,戴安使用了一种更高明的手段来应对社会。尽管年纪不大,她却是个典型的双面娇娃,白天是父母的乖女儿、学校里的好学生,晚上便成为流连酒吧的性感辣妹、情场老手,正如戴安房间里悬挂的同一张照片的不同色调版本,你很难确切知道她的真面目。戴安毫不费力的游走于主流社会与边缘地带之间,并充分利用两者的便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她是真正能够驾驭生活的强者,她也正是指引马克走向新生的精神导师。 不难发现,马克的身上也存在着一种“双面”的潜质。一方面他自甘堕落,吸毒、抢劫、不务正业,另一方面他体内仍残留着积极的因子,比如他曾不止一次的试图戒毒,以求改变自己糜烂的生活状态。

同时,他对社会现实也有着比一般人更清醒的认识,那段铁轨旁的精彩说辞简直一针见血的道出了苏格兰民族的悲哀。然而,也正是这种清醒,让他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怒来得更加猛烈。简单来说,马克的痛苦正来自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且这种痛苦是无法用强制手段来平息的。当马克因抢劫而被告上法庭时,导演给了他一个略显夸张的仰拍角度,将他塑造成一个视觉上的巨人,相比之下,原本正襟危坐的法官却显得极为渺小可笑。这一镜头十分有力的表现了马克毫不屈服的思想个性。只不过,马克深感这样一味的放纵也不是办法,但又苦于没有好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正在左右为难之时,戴安出现了,她告诉马克:世界在变。 没错,就算这个世界有种种不是,但同时它也在不断产生着许多新事物,而且其中好的东西不在少数,如果仅仅囿于愤世的囚笼,那么就无法享受新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美好的事物依然是面对普通大众的,所以,要想顺利的获得这些,马克就必须对自己进行一次“清洁”——成为主流人群中的一员。

在戴安的影响下,马克成功转型。就像一个在封闭的黑屋中待得太久,而强烈渴望阳光和新鲜空气的人一样,他很快成为一个干劲十足的公司职员,拿着不多的薪水,却过着充实的每一天。 生存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的变化并不是一次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而仅仅是因为他早已厌倦了目前的生活方式,他发现吸毒并不能真正帮他排忧解难,反而给他带来更多更大的烦恼,例如婴儿的惨死和“土豆”的被捕。相反,普通的社会生活看似琐碎繁杂,但仍然轻松得多,至少,只要你安分守己,就不会常常担心有人来限制你的人身自由。可以说,马克的转变更多是出于一种生存的本能,是一种巧妙与社会周旋从而让自己过得更好的能力。这里不涉及妥协或是屈从,只有一股游刃有余的“巧劲”。

相比之下,马克的伙伴们——愚笨的土豆、狂暴的贝比、单纯的汤米和狡猾的病孩都没能经历这种生存必须的“进化”过程。他们的停滞与不断变化的世界无法相容。汤米的死最为荒诞:由于一盘被马克无意间拿走的录像带而惨遭女友抛弃,于是以吸毒来忘却失恋的痛苦,最后竟因极度的颓败而染上绝症。汤米是被“过去”困死的典型代表,若说他的结局多少有一些令人痛惜的悲剧成分,那么贝比和病孩就只能算是罪有应得的泼皮无赖了。 在马克刚刚开始新生活之际,惹上麻烦的贝比和病孩就找上了他,并厚颜无耻的在他家过起了寄生生活。马克好不容易设计赶走了他们,狡猾的病孩又煽动贝比揽上一笔毒品交易,并狐假虎威的逼迫马克拿出所有的积蓄作购买毒品的本钱。不过,这次马克虽然是被逼无奈,但生意成功后带来的高额回报也使他暂时忘却了对病孩和贝比的怨愤,他甚至有点陶醉于这种久违了的兄弟情谊。只是,好景不长,正当马克对未来无限憧憬时,贝比又露出凶残的本性,在酒馆里大打出手。这一场中,马克脸部的特写占据了二分之一的画面,画面另一半则是贝比、病孩的远景。

可以看到,在激烈的斗殴过程中,处于前景的马克始终没有回头,他眉头紧蹙,表情厌恶,因为他终于认清了一个事实:贝比和病孩与他根本就志不同道不合,他们是彻头彻尾的瘟神,不懂得见好就收,而他——马克却要重新做人,享受这个美好新世界,他不能再与这群没有将来的人厮混,他必须摆脱他们。于是,一个背叛的计划从妄想走向成熟,当晚,马克偷走了所有的钱,独自远走高飞。 从上面可以看出,创作者虽然描写了一群年青人,但他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对待,戴安和马克无疑是受到垂青的,他们俩既没有屈从于社会,也没有因强烈的愤世损伤自己,不仅如此,他们还有效利用社会完善了自己的人生。戴安和马克代表了创作者所欣赏的一种出世态度——即与社会和谐相处,又不与社会同流合污。你也许会说这种“双面”实质就是虚伪,但你也可以将这些看作是为了在社会上生存而进行的必要伪装。试想,如果一个人自己都活不下去,即使他对世界有多么精辟的见解,又有什么用呢?一味的消极愤慨只会损人不利己。相反,倘若你通过积极适应社会取得了一定成就,说不定你还能做更多对人们有益的事,并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变世界。

所以,与其说《猜火车》真实再现了青年群体的颓废生活状态,不如说它向青年人传达了一个“适者生存”的道理:就算你对这个社会有再多不满,你也不能正面与它较劲,而要懂得伪装和周旋,避其锋芒,将现实中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这样,你不仅享受了自己的人生,还用你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完成了对主流社会的有力嘲讽。

以上为本次为亲们分享的文章“猜火车影评,猜火车好看吗,猜火车最经典的影评”的详细内容,希望对亲们有所帮助!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