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两省五县“老虎圩” 寻找昔日“九圩婆”

[复制链接] 0
收藏
15
回复
882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6-14 18:33: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6-14 18:36 编辑

  两省五县“老虎圩” 寻找昔日“九圩婆”
 两省五县“老虎圩”
广福镇积极打造“边贸强镇”,完善圩场基础设施,圩市规模越来越大
 两省五县“老虎圩”
圩场上,老板为客人包装商品
 两省五县“老虎圩”
农历五月十七是蕉岭县广福镇的圩日,圩场一条街货源充足

  “赶圩出人,一日三到。煎堆扎粽,样样都好。”这是一首在梅州客家地区流传许久的关于赶圩的童谣。上百年来,每逢圩期,梅州乡镇里万商云集,大街小巷中,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梅州群山环绕,过去交通不便,导致信息闭塞,往往人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事物、最潮的玩意,而这些一般会在圩场出现。在省、市边界的圩市尤为热闹,不同地方的文化、习俗在人们赶圩时潜移默化地相互交流和影响,“赶圩”成为旧时乡村客家人生活中最时髦、最有趣的活动之一。   

  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群往城市迁徙,乡村独特的“赶圩文化”慢慢衰落,圩市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赶圩成为上一代人回忆里的场景。为了寻找记忆里的圩市,住进高楼、享受着便捷购物环境的人们,特地回到家乡,去寻找乡镇圩日文化中那种独有的“土热闹”。   

  ●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 通讯员 翁尚华 陈晓光 摄影:何森垚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8:36:47 | 只看该作者
  圩日赶集忙 商贸娱乐两不误   

  “卖桃卖李卖朱梨,椎髻村姑结队齐。风雨赶圩三六九,隔宵先问价高低。”古代的一首竹枝词,生动地描绘了客家妇女挑果赶圩的场景:你挑担,我拉车,三五成群,慢慢地往圩镇的方向聚集。   

  在旧时的社会里,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远离城市的人们难以出城购物,人们出一次门,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财力超过了收入。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让村民能一次性、大批量购置各种所需的物品,在各个农村地区便出现了集市。   

  在粤、桂、赣﹑闽等地区的乡村,古代便有了赶集的习俗。钱易的《南部新书》里有记载:“端州已南,三日一市,谓之趂虚。”柳宗元《柳州峒氓》一诗中的“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也是对集市的描写。可见,农村集市(古书中作“虚”)的存在已有长远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8:37:48 | 只看该作者
  在客家地区,一般把乡镇称为圩,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圩日”,人们到集市上交易、办事,就叫赶圩,也有一些人将买卖商品的地方叫做“圩(墟)场”。范成大的《豫章南浦亭泊舟》诗中,便有“趁墟犹市井,收潦再耕桑”的描述。   

  根据客家地区约成规定,圩日一般是3日一圩。按农历来算,有“一四七”圩、“二五八”圩、“三六九”圩。此外,也有5天为一轮的,分为“一六”圩、“二七”圩、“三八”圩、“四九”圩和“五十”圩。一般而言,两个相邻的圩镇,圩期都不会重复,以便让买卖双方有更多的交易机会。   

  在圩日那天,不仅有农户从深山里出来,将自产的商品出售;也有一些商贩把城里的商品运到圩场高声叫卖,而需要购物的村民们憋足了讨价还价劲往圩场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8:38:37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交通不便,所以参加赶圩的人群一般天没亮就出发了,然后步行一两个小时到达圩场。”今年60多岁的张义芳在松源圩镇住了大半辈子,对于小时候赶圩的记忆非常深刻。   

  对于赶圩人群的说法,还有一种是,从远道而来的商贩会在圩日的前一天,即“圩上日”,到圩镇先落脚,如此一来则能在第二天早上在圩场上占一个好摊位;在圩日的第二天,即“圩下日”,商贩便进城采购或补货,为下个圩日做准备。   

  有趣的是,大多乡镇的圩场都会约定俗成地按照分类来摆放商品,有卖粮食方面的“米行”,卖牲畜类的“鸡哩行”“猪哩行”,卖服装类的“布行”等,每个人按照指定的区域就地摆摊,买方也可以就近货比三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8:39:31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出来一趟不容易,所以村民们都会一次性将几天所需要的食物、衣物等买回去,有些卖东西的农户也会就地补齐所需的生活用品。”张义芳说。   

  对于形容圩场的大小,客家话里还有专门的名词。一般来说,人流量大、交易量多、散圩晚的圩,客家语言里叫“老虎圩”;人流量小、交易量少、散圩早的圩叫“黄擦圩”(书面语“蟑螂”,客家人叫“黄擦”),这种圩一般到中午12点前就已经散圩,在圩场上已见不到多少人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圩日除了商品交易,杂技、歌舞表演等文艺演出也会在一些圩场出现。因为这天是人口最聚集、气氛最热闹的时候,想卖艺赚钱、提高名气的表演团队也会到圩场,吸引众人围观。“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在以前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不丰富的情况下,赶圩算是少有的乐趣之一,热闹程度堪比北方的庙会。”张义芳告诉记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8:4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6-14 18:42 编辑

  圩市胜转衰 年节假日方成气候  

  在梅县区松源镇,其圩场有着100多年的历史。松源圩镇居委会主任王映元介绍,松源市场开发很早,到民国初年已形成“三圩”“三市”的商贸格局,分别为平围老圩、宝坑圩、松源新圩,以及新南市、怀仁市、桥市。

  旧时,在众多乡镇中,松源镇的圩场算是交易量较大的圩场之一,被称为“老虎圩”,人流量在高峰时期有好几万人。因为地处两省交界,松源镇成为了粤闽两省五县(梅县、蕉岭、武平、上杭、永定)八乡镇(松源、桃尧、隆文、蕉岭南礤、福建象洞、中都、下都、洪山)的主要商贸集散地。   

  而在城镇化发展、物流便捷的今日,还有一些当地人几乎逢圩必赴。因松源镇的圩日是“三六九”,一个月有9个圩日。当地人便戏称逢圩必赴的人为“九圩公”“九圩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8:43:17 | 只看该作者
  谈起松源圩的变迁,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年间,松源的圩场一开始设在了五星村,由于圩场位置较偏、面积狭小,加上有恶霸占市、管理不善,圩市的发展状态并不是很好。“当时松源镇出了一名翰林,名为王利亨。”王利亨的后人王忠文告诉记者,知道此事后,王利亨主张平息矛盾,迁建松源圩场。   

  1832年,在王利亨的支持下,新圩建成,地址改在了大桥旁边,既方便交通,又能灵活扩大面积。   

  随着人口的增长、商品经济的发展,圩镇周围常住人口达到了2万多人,而松源圩的面积也从解放初期的0.3平方公里扩大到改革开发后的3平方公里,1200多间店铺林立其间。   

  “上世纪80年代的松源圩非常兴旺,很多农民都会到这里做买卖。人多的时候,人在里面必须侧身穿插而行,桥上也站满了人,导致通行缓慢。”王忠文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8:44:21 | 只看该作者
  记者发现,无论是之前建的新圩,还是扩大后的圩场,都是朝着桥梁的方向更加热闹。“上世纪70年代只有一座桥,改革开放先后有了另外两座新桥,但如今只有到节假日,桥上才会出现一如往日的堵塞情况。”王映元说。   

  有趣的是,在松源镇开年走亲戚之时,圩镇上的摆摊位置还会发生变动。据松源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年时,哪一个村落过“月半”,往那个村落方向的街道就会摆满摊位。   

  由于赶圩的人很多,圩场附近饭馆也陆陆续续增加了不少。“人们通常会在圩镇上吃完午饭再回去,所以仅松源镇周围就开了近百家饭馆。”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圩日“相亲”也是客家人的一个风俗习惯。以往,不少客家男女婚嫁由父母做主。在媒人的牵引下,双方父母带上各自的儿女在圩镇上的小饭馆会面,“相对眼”后便商定婚嫁日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8:45:21 | 只看该作者
  因而,圩场不仅仅是以往村民商品交易的场所。人们在小饭馆里高谈阔论、在文艺台前欣赏演出,赚得几日的生活费,交上几个外地的朋友,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思想在这里相互碰撞、彼此交融。   

  随时代变迁,即使摆卖的内容在改变,不少乡镇的圩潮在衰退,但目前仍有不少客家人坚持在圩日到圩场上进行商品交易,客家乡镇的圩日文化还在不断地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8:46:03 | 只看该作者
  政府重搭台 发展边贸经济   

  汽车驶出高速路口不过几分钟,记者便在马路上看到广福镇的圩场。在圩场街道的两边,各挂着“广”和“福”两个红字。农历五月十七刚好是广福镇的圩日,圩场一条街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广福镇宣传委员谢院新告诉记者,这条街道的左边方向是广东省,右边方向便是福建省。蕉岭广福镇,顾名思义,就是广东和福建交界处。东北两面分别毗邻福建武平的岩前镇和中赤乡,西接平远县泗水镇,南接该县的文福镇。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广福圩市有别于周边镇、乡的圩市衰落状况,不仅没有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城镇的发展而变得寡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圩市的热闹程度有增无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