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是蕾丝边,蕾丝边是什么意思,蕾丝边的发展历史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292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5-18 15:35: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老婆是蕾丝边,蕾丝边是什么意思,蕾丝边的发展历史

  或许很多人会问蕾丝边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在此之前没有听说过这个关键词的话,估计你就算是想破脑袋也是想不到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的。有鉴于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我老婆是蕾丝边,蕾丝边是什么意思,蕾丝边的发展历史”。

以下为本次为亲们分享的文章“我老婆是蕾丝边,蕾丝边是什么意思,蕾丝边的发展历史”的详细内容。

蕾丝边是什么意思:

  女同性恋,又称女同、拉拉、蕾丝边(Lesbian),简称LES。女同性恋是指女性间对性与爱的欲望(a woman who is sexually attracted to other women)。[1] 蕾丝边可作为名词,意指自认或被他人认定拥有女同性恋特质的女性;亦可作为形容词,表与女同性欲望相关事物的特性。

  尽管自古以来女同性恋曾被记载于多处文化中,直至今日才出现“蕾丝边”、“拉子”等字词,用以形容女同性恋者。十九世纪晚期,性学家发表了他们对同性欲望与行为表现的研究,标明了女同性恋者在西方文化中是属一独立实体。因此,意识到自身新医学身分的女性逐渐在欧洲与北美洲形成秘密次文化。

  1970年代,受第二波女性主义(英语:Second-wave feminism)运动影响,该术语开始被广泛使用。历史学家因而重新省视历史上女性间的情爱关系,并对如何定义一名女性或女子间关系是为女同性恋提出疑问。此类议题的讨论结果最终确立了女同性恋者的三种组成:性行为、性欲或性别身分。

  黑色三角形代表着女同性恋的身份标识,女同性恋和女性主义者使用其为活动标志。

  女同性恋研究摆脱了男同性恋研究,在近年来发展为酷儿研究和女性主义的研究。

  历史

  “蕾丝边”一词源自公元前六世纪女诗人萨福(古希腊文:Σαπφώ;拉丁化:Sappho,约前630或者612~约前592或者560)的故乡——古希腊莱斯博斯岛的岛屿名。透过各式古代文献,历史学家推测萨福曾在岛上指导、薰陶一群年轻女子。萨福所遗留下的作品不多,但多与女性的日常生活、感情关系及习惯等有关,尤其关注于女子的美貌,并明表她对女性的爱意。在十九世纪晚期之前,“莱斯博”一词被用指所有与莱斯博斯岛相关的事物,例如莱斯博酒。

  发展

  到了1890年,医学辞典开始使用该词语,以“蕾丝边之爱”等字词形容女阴摩擦——二个女性间透过类似性交而达到性快感。据1870年文件记载,“蕾丝边”亦被用来描述女性间的情欲关系。约至二十世纪时,开始出现了“萨福主义”等可互通的词语。

  女同性恋次文化日益蓬勃,因而促使亨利·哈维洛克·艾利斯(Henry Havelock Ellis,1859年2月2日 - 1939年7月8日)等性学家以医学问题的方式着手于分类女同性恋关系。

  随着医学知识的蓬勃发展,术语的意义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转变。十九世纪中期,医学作家开始尝试建立辨别男同性恋(其当时在多数西方社会系属重大社会问题)的方法。在德国性学家马格努斯·赫希菲尔德(Magnus Hirschfeld,1868年5月14日–1935年5月14日)示明所谓“性欲倒错”所归纳的行为中,学者设下了男女正常之性相关行为的标准,甚至因此到了男女转变为“完美男性”及“完美女性”的程度。

  沿革

  在西方50年代-60年代末,同性恋运动不分男女,都叫做”gay movement”,换句话说,男同性恋固然叫做”gay”,女同性恋也同样称为” gay”。

  然而,由于同运(同性恋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男同性恋沙文主义”倾向,使得女同性恋者们越来越感到不满。“比利提斯的女儿”(Daughters of Bilitis,美国早期重要的女同性恋组织)的创始人之戴尔·马丁(Del Martin),在1970年撰文声明与同性恋运动分道扬,而拥抱与女权主义理论和运动的结盟。

  马丁指责当时的同性恋平权运动由男性及男性的“兄弟情谊”(brotherhood)为主导, 十五年来都在,忽视和排斥女性的诉求,而她们在同性恋运动社群中找不到的“接受、平等、爱与友谊”,正可以在女权主义运动中找到。(Martin 1970) 她的声明代表了一群在同性恋运动中发现自己被忽视和噤声的失望的女同性恋者,她们在女权主义中找到了同盟,因为女权主义恰恰强调女性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被忽视和噤声的地位;在女权主义阵营里,不同性取向的女性可以共同反对对于女性的压迫,寻求女性的独立自主与政治声音。

  朱莉娅·佩内洛普(Julia Penelope)写于1974年的文章——《女同性恋分离主义》(Lesbian Separatism)说:“退出男同性恋(Gay)组织是建立女同性恋身分的第一步,同时也是迈向建立女同性恋社群的一步。”〔见:柯采新(Cheshire Calhoun)(张娟芬译)《女同出走》(女书文化),页312-313。〕女同性恋全面撤出(男)同性恋运动,建立了自己的独立身份,综上所述,女权主义是女同性恋之母。

  在戴尔·马丁(Del Martin) 和菲利斯.莱昂 (Phyuis Lyon) 的领导下的早期著名女同性恋组织——“比利蒂斯的女儿”(Daughter of Bilitis),名字来源于由古希腊著名女同性恋诗人萨福(古希腊文:Σαπφώ;拉丁化:Sappho,约前630或者612~约前592或者560)一首诗改写的色情诗。

  于是从70年代开始,受到由女同性恋者为核心推动的第二波女性主义影响,Lesbian一词开始被广泛使用——Lesbian本意即为古希腊著名女同性恋诗人萨福居住的古希腊一个小岛的名称Lesbos,(德语:Lesbe,法语:lesbienne,英语:lesbian)即源于此。19世纪末,医学界开始使用lesbian来指称与萨福有同样性倾向的女性。

  扩展阅读:蕾丝边的其他称呼

  在中文中,引入了很多表示女同性恋者的称呼(主要是英文),也有当地社区自己创造或者历史上沿用的隐讳语。

  中国大陆

  在中国大陆,女同性恋最常被称为“拉拉”,主要是从台湾“拉子”影响而来,又或称为“蕾丝边”。在中国古代,女同性恋亦被称为“磨镜”、“对食”、“自梳”等。

  “磨镜”,即磨治铜镜也。古用铜镜,须常磨光方能照影。据汉代著名文人刘向的《列仙传·负局先生》记载:“负局先生不知何许人,语似燕代间人,常负磨镜局,循吴市中,炫磨镜一钱。”《太平御览·海内士品》中也说:“徐孺子尝事江夏黄公,黄公薨,往会其葬,家贫无以自致,赍磨镜具自随,赁磨取资,然后得前。”唐朝诗人刘得仁《赠道人》一诗中曾写道:“长安城中无定业,卖丹磨镜两途贫。”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女》中也有“问其人,乃诸姓,市中磨镜者也”之说。而把女同性恋叫作“磨镜”的意思就是,女女性行为的双方相互以厮磨或抚摩对方身体得到一定的性满足,由于双方有同样的身体结构,似乎在中间放置了一面镜子而在厮磨,故称“磨镜”。

  中国台湾

  在台湾,英文单词“Lesbian”的中文翻译以“拉子”或“女同志”最为常见(也翻译做“蕾丝边”)。“拉子”的最早使用与发明是在女同性恋作家邱妙津的《鳄鱼手记》一书中,后来普遍成为女同性恋社群内部用来指称自己的术语之一。

  中国香港

在香港,女同性恋一般被称为“Les”,是英文“Lesbian”的简称。以前还有人以“磨豆腐”来形容女同性恋者,但因为含贬义现今少用。

以上为本次为亲们分享的文章“我老婆是蕾丝边,蕾丝边是什么意思,蕾丝边的发展历史”的详细内容,希望对亲们有所帮助!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