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下午,梅城东较场主体建筑开始了拆除作业。破立之间,承载着一代体育人回忆的东较场即将化作梅州市足球文化公园,迎来新生。 15日下午四时许,记者在东较场西区主看台位置看到,三台工程机械正对西看台实施破拆,现场扬起阵阵尘土。东较场外,依然有不少群众在运动、健身。 一时间 朋友圈开启了对东较场的回忆模式 你对它真的了解吗? 你可知道梅城东较场已年近500岁! 明代 明代经济复兴,生产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因此,作为客家人聚居地的梅州也日渐兴旺。是时,程乡县主簿王腾为使当时地方军队有一个较武习骑的场地,于嘉靖七年(1528年),在县衙东面修建了东较场。这就是现在梅县人民体育场的滥觞。 明清两朝 梅县武童生的考试在这个场地进行。“清时,武童生三年考一次,学使岁试,按临时在东较武场为之。初射步箭五枚,中三枚合格;次射马箭三枚,次弯弓、演刀、掇石诸技合格,又能默写武经者,为武庠生。” 清末至民国 清末至民国初年的三、四十年间,这里成为当时政府处决各类罪犯的杀人场和坟场,路人经此都为之毛骨悚然、不寒而慄。“城东校场关帝庙门外,有塘一口,为刑事重犯大辟之所。 民国廿四年乙亥,西阳黄旭南军长驻军梅县,督辟运动场,将教场内所有坟墓一概锄平、拓阔范围,周围建筑栏杆、场门牌坊,极整齐壮观。” 民国廿四年(1935年),粤军独一师师长黄任寰,奉调移防梅县,时值县长彭精一拆古旧县城,为发展体育运动,由黄任寰发起,把东较场改建为大型体育场。这个体育场于1936年建成,长250米,宽196米,命名为“梅县公共体育场”。中间为一大型足球场,周围建水泥栏杆,向西建有壮观的大门。 1946年梅县举行首届运动会,赛前向各商号筹款,把运动场整修了一番。建国后还进行了多次维修。 新中国成立后 1983年,东较场建起了有十三级看台的足球场。作为“足球之乡”的梅州,出过世界球王李惠堂,上世纪80年代国家队主帅曾雪麟等等人物,梅城东较场自然也成为人们心中足球之乡的标志性建筑。成立于1929年的强民足球队便主要活动于此;1942年球王李惠堂曾率领五华足球队来到梅城比赛;从1936年开始,以强民为主的梅县足球队蝉联省运会足球赛冠军,直到上世纪60年代梅县队晋升为甲级队,梅县荣获“足球之乡”称号,让足球成为这座城市的符号。 新生! 东较场将改造成梅州市足球文化公园! 按照规划方案,梅州市足球文化公园片区改造范围为东较场周边及现有的文化公园区域,规划用地面积约320亩,其中配套商业及商住附属设施用地面积约45亩。改造项目: ·标准游泳场1个、标准足球场1个、七人制足球场2个、五人制足球场3个、篮球场4个; ·一幢全面健身中心,包括羽毛球和乒乓球馆、足球博物馆、办公服务配套; ·足球文化雕塑广场3个、客家足球文化展廊等项目; ·约500个地下停车位、约20个地面大巴车位等公共配套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