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客学】百年老宗祠传递客家情 

[复制链接] 0
收藏
17
回复
790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17:11:07 | 只看该作者
  蜕变文化祠堂变身农村俱乐部   

  走进西阳镇龙岗村毓真公祠,400年的老屋不见丝毫破败和荒凉。堂内祖宗牌位前香火燃得旺盛,大厅和房间的墙壁已被粉刷一新,之前村民居住的房间被改成文化展览室、棋牌室、图书室、器乐室、电子阅览室等。老宗祠摇身一变,成了农村文化俱乐部。村民们在这里跳舞、唱歌、看书,每天好不热闹。   

  这是梅州建设“文化祠堂”的一个缩影。文化祠堂传承了旧时传教的功能,起到文化教育和熏陶的作用。2016年,梅州共有18个宗祠被评为了梅州市“示范文化祠堂”。根据省文明办《关于印发〈关于在全省开展文化祠堂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粤文明办[201556号)精神,20152016年底为试点建设年,各地级以上市选择文化特色鲜明、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的中心村、历史文化村落,建成10个以上的“示范文化祠堂”。20172020年为推广建设年,各地级以上市要在总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到2020年末,全省建成1500个文化祠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17:12:18 | 只看该作者
  据梅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化祠堂要按照“六有”标准进行建设:有姓氏文化,主要展示乡村姓氏的来源和流向,积极健康的家训、族训、家谱、族谱;有村史村情,主要展示村庄历史沿革、文化遗存、先贤故事、物产特产、重大事件活动等;有乡风民俗,主要展示村规民约、民俗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村民创作的文艺作品等;有乡贤榜,主要展示乡村的古今先贤、名人和道德典范;有核心价值观,主要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和实践活动。有乡村美景,主要展示美丽乡村建设风貌图片、村庄发展美景规划。

  “虽然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但逢年过节,凡是宗祠有活动,都有一大群亲朋回来,大家的宗族观念还是很强的。”住在梅江区三角镇湾下村照壁下衍生公祠旁的村民侯忠正介绍。同样的,通过宗族捐款,村民们也对这几百年的衍生公祠进行了修建。公祠内还根据大家的需求,利用各个房间设置了活动室。“我们村还成立了舞蹈队,训练场地就设在了公祠内。”侯忠正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17:13:20 | 只看该作者
  “在丰顺谭江,每年都会在一个大家认可的日子里,举行很隆重的活动,这也是宗族活动在新时代的表现形式。”肖文评说。的确,宗祠文化是很多人的精神家园,始终会以新的形式保留下来。   

  “尽管宗祠活动的频繁度不比从前,但是每年至少会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日子,如梅城黄氏家庙,每年祭祀拜山日期为重阳节前后。”朱迪光介绍,有些宗祠会在祭祀的当天,对宗族内考上中学或大学的子孙进行奖励,或是对经济困难的学子进行扶助,这也是新时代的一种新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17:14:15 | 只看该作者
  对话  

  客家宗祠文化如何传承?   

  本报对话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肖文评   

  如今,虽然在乡村中宗祠活动仍然活跃,但在新的时期要持续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的困境。宗祠文化究竟如何才能焕发活力,与时俱进?

  南方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肖文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17:16: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8-17 17:17 编辑

  南方日报:对于当今保留的宗祠文化,应当作何评价?   

  肖文评:近年来,国家开始逐渐注重家风、家规的教育。在客家地区,从宗祠的现状来看,客家人算是比较注重宗族文化的传承,即忠孝文化的传承,属于保存得比较好的一类,比如说,之前很多的宗祠活动,如祭祖等一直延续下来了。   

  南方日报: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引起大家去关注?   

  肖文评:问题较大的是,虽然有些宗祠的建筑物保护得较好,但是更多的一些宗祠则已经很破烂了。这些建筑往往是建于明清时期,因为年代比较长,又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即使是在宗祠里最有文化价值的建筑,其保存现状依然不太乐观。虽然,在改革开放后,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帮助,对一些宗祠进行了维修,但不属于文保单位的那些建筑,则还面临着倒塌的问题。   

  南方日报:我们该如何传承宗祠文化?   

  肖文评: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乡愁文化都非常重要。通过政府对宗祠示范点的树立,可以鼓励老百姓有意识地进行保护和传承。但乡村的宗祠除了祭奠祖先,更重要的是发挥其传统忠孝、伦理文化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17:17:45 | 只看该作者
  因此,政府除了要发挥导向性的作用,还要提倡让宗祠文化与时俱进。要增强年轻一代对于宗祠文化的了解,就要注意传承的方式,比如办一个乡村文化俱乐部,通过俱乐部的方式把宗祠的历史故事收集和整理,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把家族故事展示给后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17:18: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8-17 17:19 编辑

  知识  

  宗祠分类   

  每个祠堂并非是完全独立的,它与同宗族的其他祠堂共同构成一个祠堂组织系统。客家祠堂的组织系统一般分为总祠、分祠和支祠三种。

  总祠为合族为祭祀始迁祖而立的宗祠。该族之人,人人“有份”。它既是宗族祭祀祖先的中心,又是宗族议事、执法、实行宗族统治的中心,其建制规模比宗族其他种类的祠堂要大。

  分祠是为宗族的分支——“房”所建立的、奉祀该房直系祖先的祠堂。一个房是否建立祠堂,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即财力之外,还需要人丁兴旺并且达到一定的量。据调查发现,许多宗族都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个房当其男丁超过100人时,始得建分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17:21:40 | 只看该作者
  最小的便是支祠。如果一个房人丁兴盛,就可以再次分房。原来的房为大房,后分的房为支房或小房;当支房或小房人财俱旺,达到一定程度了,就会建立起祭祀该支房或小房直系祖先的祠堂,是为支祠。   

  当支房人丁繁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下又可分成若干房,而这些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又可建立该房的祠堂,形成房下不断分房,支祠下仍有支祠的局面。可见,客家宗族的祠堂,常常是以总祠(或大宗祠)为其端,层次复杂,支脉繁多的组织系统,它们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联系,而这种联系的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纽带就是血缘关系。  

  以上图、文、均来自南方网>梅州新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