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阳镇:夯实“地基”谋变产业重镇

[复制链接] 0
收藏
3
回复
287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7-20 09:09: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阳镇:夯实“地基”谋变产业重镇

                                                                                                                     独具特色的牛角屋。

         从空中俯瞰,梅大高速公路犹如一条绵延的丝带蜿蜒在山区之间。自2013年12月建成通车以来,梅大高速“撬动”了西阳镇优质工、农业产品外销的物流业,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借助高速路和省道S223、S333带来的区位优势,作为附城镇的西阳在围绕建设“富庶美丽幸福和谐西阳”的目标中,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加快绿色转型振兴发展步伐。在产业发展方向和对接上,“大工业、大农业、大旅游”应运而生。

  5年来,西阳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从16.9亿元增长至22.33亿元,增长32.13%;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1.7亿元增长至21.23亿元,增长81.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从1.1亿元增至2.94亿元,增长167.3%。

  从建设专业电子镇,到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走廊”初见雏形;从获评“广东十大茶乡”,到如今精致高效农业的遍地开花;从只闻林风眠故居,到古村落、古民居等旅游资源的串珠成链……大山深处,西阳镇正在发生巨变。

  ●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 马发洲 通讯员 李新苑 郭练威 钟兴明 钟伟才


  工业强镇

  打造电子信息产业走廊

  “今年,我们的产值有望突破5亿元。”梅州市威利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昆说。从2010年建设到2012年投产,一步一脚印,去年,威利邦的产值达到4.8亿元。

  高度自动化的设备有序地运行,成卷的铜箔成品等待检测,薄如蝉翼的铜箔,在灯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泽。这是威利邦生产车间的一幕。谁能想到,6年之前,这里只是一个淘汰落后产能的水泥厂旧址。威利邦的发展是西阳工业绿色崛起的一个缩影。

  “政府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胡昆表示,因为项目投资大,资金曾出现过比较紧张的局面,后来领导干部挂点服务企业,帮助公司争取资金扶持。最终,企业成功争取到政银企合作资金,解决了燃眉之急。

  “西阳镇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胡昆认为,得益于政府和企业早早定下专业化的方向,才有今天的产业集群,生产有电路板、片式电感、光学设备、通信电源等上千种规格的产品,远销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绿色崛起,必须找准未来发展的增长点,更需要统筹全局、以点带面、远近结合。梅州作为广东的生态屏障,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没有发展基础和前景,而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含量高、污染少、潜力大,正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选择”。

  近几年,西阳镇电子产业支柱地位日益突出。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和广东省专业镇发展促进会日前联合发布的《广东专业镇创新指数》报告中,电子专业镇西阳镇位列工业组别第21名。去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1.23亿元。

  “我们村就有100多人在线艺集团工作,在其他企业的也不少。”西阳镇移民新村的一位村干部说,目前西阳镇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超过8000人。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企业给当地群众提供广阔的就业渠道。新型城镇化脚步渐进,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圩镇。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户籍人口3.4万人,而圩镇的常住人口却达到4万人,过万的流动人员进入这个山区镇。

  沿着省道S333线进入西阳镇,线艺集团、威利邦、国威电子等企业星罗棋布。在梅江区的三角镇、西阳镇两镇集聚了近60家电子信息企业,涵盖上游铜箔覆铜板、中游电路板、下游手机电话等行业,以抱团集聚发展方式辐射周边。

  当前,梅州正整合区域资源,把产业发展纳入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以东升工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小微企业上规升级,推动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可以预见,一条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走廊”将逐渐成形。

  “我们把电子信息产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积极走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努力推动产城融合发展。”西阳镇党委书记廖乾金说,西阳镇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挂点服务企业,密切关注企业经营状况,发挥跟踪服务,协调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有助于推进着西阳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专家指出,梅州市还应积极争取部门支持,接轨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间,变聚集效应为辐射效应。同时打造梅州市信息产业区域品牌,推动中小企业上规升级,增加新的竞争优势。


  农业特镇

  特色农业让土里“生金”

  山雾缭绕,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蜿蜒而上,待行至清凉山深处,映入眼帘的便是成片的青翠茶园,如诗如画。“西阳镇是名副其实的茶乡,据相关记载,清凉山种茶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梅江区西阳镇茶叶协会会长郑文珊介绍。

  在西阳镇茶叶种植的历史上,以清凉山茶最有名,为梅州八大历史名茶之一。近年来,西阳镇先后荣获“广东十大茶乡”、“高山茶种植加工专业镇”荣誉称号。其中,西阳镇银窿山乌龙茶荣获“2015消费者心目中的广东茶王”称号。

  “逢客必住山,逢山必有茶。”在清凉山上,世世代代的茶农都依靠着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种茶养家。“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短,山体属于燕山期花岗岩、石英岩、紫色砂页岩结构,尤其适合茶树生长。”一位常年在山中作业的茶农告诉记者,即使是炎热的夏季,千米高的茶山上依然凉爽如秋。

  此外,在清凉山周边的秀竹村、清凉村、新田村、桃坪村和明山村都有大面积的茶树种植。至2015年底,全镇茶叶种植面积1.5万亩,茶农1000多人,有茶企、茶场、合作社300多家。

  西阳镇的茶叶虽然闻名于外,然而却也面临着如何做强做大的难题。好茶不愁卖,每到产茶的季节,茶叶很快就可以卖完。“为了保护原有生态,政府已经明令禁止在山上大量扩张种植面积,因而从增加生产量方面去发展茶产业并不太现实。”茶农李宪真说,“在西阳镇,有的茶农承包上百亩茶田,有的茶农却只有一亩三分地,大都是各自为政,分散作业。”

  众所周知,制茶工序复杂,而且大都靠半机械化制作,因而茶农的劳动力成本高。郑文珊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品质,如今茶农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客家炒茶技艺。这样一来,茶叶的利润便相对较低。

  茶叶种植受到限制,劳动力成本又高,西阳镇的茶叶要如何破除瓶颈,走得更长更远?嘉应学院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闫恩虎认为,茶叶要想打出品牌,就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寻找独有的地域标志,走精致高效之路。目前,西阳镇正在探索,通过加强规划、注册商标、协会引导、平台推介等方式,促进茶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

  “除了茶叶之外,西阳镇的蔬菜、樱花、兰花、有机米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也非常有名。”西阳镇党委委员李新苑介绍,目前西阳镇已形成平原村以蔬菜、花卉、农业观光园为主导产业、山区村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格局。作为农业大镇,西阳镇的农业发展潜力巨大。数据显示,2015年该镇的农村社会总产值26.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2.33亿元,同比增长6.11%。

  在太平村的九章兰业发展有限公司,如今拥有种植基地50多亩。“我们种植的兰花,既有三十元左右的品种,也有价位在上百元的。”兰花基地的管理员叶先生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九章兰业的兰花培育时间都不会低于两年,先保质再求效。

  依托九章兰业等农业企业的龙头示范带动作用,西阳镇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公司 基地农户”吸收农村劳动力务工的发展模式,为农民致富寻找到新路子。其中,该辖区内的稻丰实业有限公司更是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承担着中央、省、市三级粮食储备的重任。

  2014年,在由广东省农业厅主办的“广东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评选活动中,稻丰实业有限公司旗下品牌“金良稻丰”产品“客家丝苗米”荣获“广东十大名米”之首,实力不可小窥。

  走进稻丰实业有限公司,占地10万多平方米的厂区正在建设新的厂房。“我们正在修建一条日加工能力达300吨的稻米加工生产线,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仓容10万吨。”该公司总经理邓琪说,运用自动化设备、PLC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日处理稻谷量达600吨,每年可加工精制米10万吨。

  专家认为,为实现从农业大镇到农业特镇的转变,西阳镇可以进一步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重点培育一批科技、物流、旅游、电子商务等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发展“一村一业”“一乡一品”,形成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


  生态美镇

  10公里绿道将景点串珠成链

  西阳镇白宫阁公岭村,前拥涟漪云影山色的半月形池塘,后枕连绵苍松翠竹的老虎岩顶山,林风眠故居——敦裕居静静地立在山田之间。

  梅州武有叶剑英,文有林风眠。谈及西阳镇,更多人关注的是林风眠这位大画家。作为梅州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林风眠不仅是蜚声中外的中国现代美术家,而且是中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首任院长。

  2010年10月,西阳镇投入188多万元修葺敦裕居。2012年,支持敦裕居申报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由梅江区政府和西阳镇政府邀请中国美术学院重新设计林风眠故居展厅,并免费开放。

  在林风眠的作品中,有不少是关于故乡西阳镇白宫的题材。画中的白宫河,河道狭小,两岸都是杂草和泥土。如今的河堤,已变成了一个长数千米的河岸公园长廊。漫步于白宫河的两岸,绿树繁茂,光影斑驳,微风吹过,阵阵凉意。

  “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住在河边的李阿姨说,经过近几年的河流治理,白宫河水渐渐变得干净,两岸的公园、亭子、运动设施也配套齐全。一群小孩在浅水区戏水打闹,笑声响彻整条河道。

  从2013年开始,作为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2013—2015年)的实施项目,西阳镇一开始便为白宫河(白宫段)的治理积极筹措资金,并改善辖区城乡环境,工程治理河长8.26千米,新建堤防4.7公里。经过近3年时间的推进,包括一河两岸的整治、公园化战略、美村计划等工程,白宫河让人眼前一亮,被誉为“梅州的云水谣”。

  小桥流水,绿树环绕,亭台楼榭,儿童嬉闹。白宫河的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这只是西阳镇发展旅游业的第一步。目前西阳镇正在以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探索走出一条“农旅联姻”的发展路径。

  作为著名的侨镇,西阳镇人杰地灵,黄任寰、黄访箕、丘正欧等一代名人将士都出自这里;中西合璧的联芳楼、内敛古朴的棣华居、独具特色的牛角屋等古民居种类繁多;白宫河堤旁,古树、绿水,众多居民在这里休闲娱乐;清凉山茶区、高观音宗教文化旅游区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光旅游;鲤溪村和新联村纳入“旅游特色村”的建设轨道……统一规划、连片开发让全区域发展更有规划,达到“1 1>2”的效果。

  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天然的生态优势,西阳的旅游发展大有可为。当前,西阳镇正在积极融入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计划以梅台农业合作示范园阿鲤廊以及梅台文化创意园、自家人蔬菜基地、漫心谷、鸣绣谷等休闲农庄为重点,整合和推介名人名居等旅游资源,建设10公里沿白宫河美丽乡村示范带,将景点串珠成链,打造吃购娱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线路。


  观察

  求变思路决定出路

  变!这是记者在西阳镇走访时听到最多的字眼。

  宽敞的村道四通八达,精致典雅的古民居、时尚的新洋楼错落有致、相映生辉。山区大镇旧貌换新颜,蝶变成美丽、和谐的“社区”,农民变成市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梅州山大人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资金难以流入,项目不易落户,思想观念保守。作为广东东北部生态屏障,梅州很多区域为限制发展地区,面临发展与保护两难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西阳镇立足特色产业,致力结构调整,突出项目支撑,打造工业强镇、农业特镇、文教重镇、生态美镇,力求绿色崛起。

  客观而言,西阳镇经济总量偏小,资金有限、项目有限,加快发展的手段和资源有限,如何破题?用现代经济的理念、现代城市发展的做法、现代金融的手段加强战略谋划、抢抓机遇、抢抓发展成为一大突破口。

  在工业上,有企业、没产业,有集聚、没集群,部分产业“小、散、乱”的尴尬局面是梅州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亟待突破的瓶颈。如今,这一局面正在被改变。西阳镇正通过加强规划来整合土地资源,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加以整合,力求形成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带。

  依托东升工业园,西阳镇有望迎来新一轮聚变。在高端规划下,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城市生活配套等都将进一步完善,传统园区转变为融居住、教育、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集中土地、资本、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

  另一种聚变将发生在生态农业领域。长期分散经营、缺乏资金支撑是农业成为弱势产业的一大原因,而西阳镇正通过农村土地资源的盘活、社会资源的整合等相结合,集中土地、资金、政策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农旅联姻”的方式展现出美好的前景,大量民间资本在乡村大地找到“婆家”,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但从现实而言,如何做好前期工作,让农村、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吸引到游客,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作为梅江区面积最大的乡镇,西阳镇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目前,梅州正在针对现有产业展开高标准的规划,推动产城互动发展。在经济增长层面,近要思考短期内解决什么问题;远要注重产业体系的培育,提升长远竞争力。

  对于西阳镇而言,一、二产业虽然初具规模,但还需吹响“创新驱动”的冲锋号,从“草根”向“高富帅”跨进。第三产业方兴未艾,仍需进一步培育,盘活“沉睡的资源”。绿色崛起,既要志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


  亮点

  昔日山村美丽蜕变

  “我们这儿的常住人口远远超过了户籍人口,这在农村可不多见。”村支部书记李启胜告诉记者,尤其是这几年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不仅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吸引了不少外村人入住。

  龙岗村位于西阳镇白宫中部,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共300多户。作为全市首批农村文化俱乐部的示范点之一,龙岗村利用本村的毓真公祠,率先建设全市第一个农村俱乐部,闲置的百年老祖屋变身为群众文化“众乐堂”,为村民的生活添姿加彩。

  将近400年历史的毓真公祠经过布置和打理,变成了农村文化俱乐部。老祖屋经过修缮得到有效保护,公祠的每个房间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宗祠文化展览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农耕陈列室等活动室样样俱全。

  2013年,政府提出将毓真公祠打造为农村文化俱乐部的想法之时,便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祖屋内的村民们不仅免费借出自己的房间,而且还动员乡贤出钱出力。近年来,龙岗村共发动乡贤捐款300多万元用于本村的公益事业。

  龙岗村只是西阳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样本。同样被确定为中央苏区县幸福村居示范片创建项目的鲤溪村,也在悄然实现蜕变。

  曾经的鲤溪村是以有400年历史的万山村为核心环山而建的古村落。因为村民大量外出务工,村里居住人口少,该村日显萧条荒芜。

  为做好美丽乡村建设,政府引进台湾精致高效与休闲农业元素,农业合作示范园“阿鲤廊”顺利承接落地。“置身于格桑花海,满目的八瓣格桑,让人感到清新优雅、温暖柔软。”七八月,“阿鲤廊”格桑花盛开之时,来这里观光、游玩的旅客络绎不绝,鲤溪村的旅游业也赢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镇情

  西阳镇位于梅江区东南部,梅坎铁路、梅大高速公路、省道S223线、S333线贯穿全镇。总面积为272.5平方公里,下辖行政村27个,居民委员会3个。

  西阳镇素为重点侨乡,有旅外“三胞”近3万人,分布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适合农林牧副各业发展,孕育出驰名的清凉山绿茶等名优特产;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中国现代美术一代宗师林风眠故居、中西合璧的联芳楼、独具特色的牛角屋、内敛古朴的棣华居、百年文祠等。

  本版摄影:何森垚


       来源:南方日报



签到天数: 12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沙发
发表于 2016-7-20 18:59:36 | 只看该作者
牛角不像,倒像蝎子的形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85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发表于 2016-7-20 19:16:36 | 只看该作者
  就是那小河流治理得很好的白宫河,现在的白宫河水变得干净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7-21 09:38:38 | 只看该作者
英哥 发表于 2016-7-20 18:59
牛角不像,倒像蝎子的形状。

不错的想象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