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大新路185号附近,一辆黑色小车被拆得七零八落。 强民路的僵尸车。 嘉应东路的“僵尸摩托”群。 府前大道88号的僵尸车。 车身布满灰尘、车体残缺不全、车内堆满垃圾……不少市民都见过这种长期不挪窝的“僵尸车”。前段时间,本报与相关部门联合发出征集僵尸车线索的号召,掌握了一大批“僵尸车”的据点。记者经走访发现,“僵尸车”竟遍布梅城,且有“五大罪状”影响着市民的生活。 ●本报记者 李盛华 实习生 李偲 吴小雨 一大波“僵尸车”来袭 近年来,本报“民生一线”栏目做过不少关于“僵尸车”的报道,然而“僵尸车”还是越来越多,遍布梅城。结合市民提供的线索,记者走访发现,梅城“僵尸车”仅小车就有10多辆,摩托车更多。此外,还有很多像“城市游魂”一样“难见光”的“僵尸车”。 在嘉应东路秀兰大桥头附近,某摩托维修店门口的人行道上就有近10辆“僵尸摩托”堆在一起,这些摩托都非常残旧、布满灰尘,有些车身被掏空。据了解,这些摩托都是该维修店的。店老板称,这些摩托能修的就修、能卖的就卖。而在这堆摩托不远处的停车线内,一辆号牌为“粤AG0K47”的商务车挡风玻璃堆满落叶,前轮干瘪。附近住户称,该车在这已放置一年多,不清楚谁是主人。 在强民路2-42号的道路旁,一辆号牌为“粤MMR662”的面包车车门和车内座位都被拆,车内还堆有垃圾。此外,在江南兰金路、新江路、彬芳大道75号、彬芳大道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侧门处等地,记者都看到了“僵尸车”的存在。 在江北和梅县区新城,“僵尸车”的踪迹依然不少。扶外路一辆教练车的车头被挖空,被遗弃在人行道上。梅县区府前大道88-8号门口,一辆标有“中国太平”字样的白色小车同样是满身尘垢、轮胎干瘪。据了解,该车是相关保险公司的专用车辆,记者联系上相关保险公司,对方称车辆等着拍卖。此外,广梅北路53号、梅县区大新路185号附近等都有“僵尸车”的“据点”。 “僵尸车”五宗罪 ●“罪状”一:占用公共停车资源:梅城公共停车位经常是“一位难求”,每部“僵尸车”起码占用一个停车位的空间,有些因停放位置不当甚至占用更多车位。 ●“罪状”二:堵塞通道:一些“僵尸车”停在较狭小的道路,往往会导致塞车。 ●“罪状”三:成藏污纳垢之地:一些“僵尸车”被人当成垃圾桶,投入各种垃圾。由于轮胎干瘪,底盘降低,常年累积的垃圾得不到扫除,变成藏污纳垢之地。 ●“罪状”四:影响市容市貌:“僵尸车”经过风吹雨打日晒,车身大多已生锈、破旧老化、布满灰尘,外观难看,又在街头“抛头露脸”,影响市容市貌。 ●“罪状”五:存在安全隐患:“僵尸车”油箱里可能还有汽油,若车内部破损或线路老化,加上天气越来越热,容易发生自燃或其他事故,安全隐患不小。 多原因致“僵尸车”频现 原本好好的车辆,为什么到最后却成了人见人厌的“僵尸车”?记者采访总结出5个主要原因: 一是“僵尸车”都是接近报废或者已经报废的车辆,车主嫌麻烦不办理相关手续,遂一弃了之。二是 “僵尸车”背负不少罚单,车主觉得再去缴交这些罚金划不来,索性将车抛弃。三是维修店将一些汽车的有用部件拆除利用后,将剩余部分遗弃,长时间不处理。四是犯罪分子作案后将车辆遗弃。五是车主在外或者其他原因,长时间不使用车辆,久而久之也成了“僵尸车”。 相关部门将治理“僵尸车” “僵尸车”归哪个部门管理?如何整治?这是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相关部门表示,整治“僵尸车”是一项涉及政府多个职能部门的综合治理工作。前段时间,相关部门借助媒体强大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与本报“民生一线”栏目等媒体联合发出号召,征集“僵尸车”线索,以利于开展下一步的整治工作。
来源:梅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