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客家农具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1195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5-11 17:5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5-11 17:56 编辑

  传统的客家农具:

  客家先人来自中原,即现在河南、河北等黄河流域,是当时华夏农耕文明最鼎盛的区域。自唐宋以来,为躲避战乱,客家先人屡次南迁,也将当时最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了梅州山区。梅州山区的乡村经济以农业为主,而农业又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薯、茶叶、烟草等经济作物。客家传统社会的农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根据梅州本地的自然环境、土壤情况和各种农作物生长特性,寻求出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种植的原则。根据客家人的种植习惯和梅州的自然环境,研制出许多特殊的农具。

  龙骨车

  龙骨车是木制水车,它主要用于抗旱。龙骨车又分脚踏水车和手摇水车。    

  龙骨车的水槽中,有一长串木制叶片以脊椎状木榫连接,因似龙骨,故名。脚踏水车要配以脚手架,一般是两人扶立架上,用脚连续踩踏车头转轮齿上的木墩,车头转轮滚动,中间木齿轮牵动龙骨,节节叶片将水压入水槽并带上车头流出。脚踏水车多用于较平坦的盆地和塅田。手摇水车只在车头装上摇把,较小较轻,拆装简便,多用于山垄田。    

  高车    

  高车又叫筒车,由木质车轴支架、藤轮箍、篾织叶片等组成。大的直径有十几米,小的也有三至五米,直立于河溪旁用石筑起的隘上。    

  受从上游流来的速度极快水的冲击而转动,其形状如一只巨大双层车轮,由轴心安插并排轴条,向外辐射,轮缘装叶板,以利水流冲推,并等距离斜挂长方形水斗或竹筒。当引水沟的水流冲动车轮叶时,水斗也同时注进水,车轮转动,将一斗斗水提升至顶高,然后倾入水槽,汇成一股源源不断的渠流,昼夜不停地灌溉农田。有的大水车,能够灌溉三四百亩农田,如果四五辆组合在一起连用,还可灌溉上千亩良田。    

  水车简便实用,不用电,不用油,提水成本低,而且没有污染,是客家人创造性利用自然水力灌溉的用具。    

  打谷桶    

  打谷桶是比打谷机历史更久远的传统农具,是打谷机发明之前的主要脱粒工具,现在一些偏远山区还在使用。一个木制的圆形或椭圆形大桶,高约一米多点,正前方开个20-30公分的缺口,缺口桶内斜靠一个梯子样的格栅,房桶边上围上一张竹篾织成的谷围。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木制的大桶,使用人力双手紧握成熟的稻子下端用劲摔打谷桶内壁,达到脱粒效果,脱粒后的稻谷落在桶内。其优点是简单、轻便,便于搬动,适合山区小块梯田使用。    

  风车    

  风车,是客家人的智慧之果。这其实是一种利用风力将稻谷与秕壳、稻草等杂物进行分离的粗加工农具。    

  风车饱经风霜,外形就像一台轿子,下面有四条粗粗的腿支撑着整架风车,两边有四根突出的抬手,为了方便搬运。

  风车利用齿轮与齿轮啮合转动鼓风的机械原理,将稻谷、米、黄豆等籽粒的杂物吹净的器物。风车由风箱、上漏斗、风扇、下出口等部件组成,车身为圆鼓形的大风道箱,里面装着六片风叶的风轮,风道箱顶是大漏斗,漏斗下是一块可以活动的阀门,倒进粮食前需把阀门关上,以免粮食直接漏下来。手摇风扇轮的曲柄,风扇转动产生风流,风就是从风道箱源源不断地从尾部吹出。脱粒的谷物从漏斗中徐徐漏入风箱中,质地较轻的杂物从风车尾部吹出。颗粒饱满的谷粒米粒自然地像一道帘子降下来,而最近一个出口落出的是饱满圆实的籽粒,后一个出口落下的是不够饱实的谷粒。

  鸡公车    

  独轮车,又名鸡公车或羊角车,既是一种实用的农具,又是一种便利的交通运输工具,木制而成。顾名思义,这种车只有一个轮子,前尖后宽(稍宽于双肩略窄于双臂展开的距离),主要使用人力推动滚轮向前行进。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