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6-4-6 12:19:33
|
只看该作者
习俗由来
营大老爷是由乡闾的伯公祭祀发展而来的。
土神的祭祀,是种社区性的节日。潮汕人把这种节日俗称为“营大老爷”。
这种节日起源于土地崇拜,上地崇拜导致土神的产生。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汕人则把它叫做土地公或者伯公。土神的祭祀,有两种性质。一种出于对所耕种的土地的崇拜,是对土地上生长五谷,供给人们食粮的报德;一种出于对所定居的土地的崇拜,是对土地营建乡邑,保护人门安居的感恩。在亡古时期已经是这样。商代的甲骨文,就有“要不要向邦国的土神祈求丰年”的卜问(《前》4·17·3);近几年在郑州商代工城遗址发掘出一处以立石为中心的祭祀地,考古学家说,这是建城时祭祀土神的遗迹(裴明相《郑州商代王城的布局及其文化内涵》)。在潮汕,伯公的祭祀仍然保留着这两种性质。上面提到的六月廿六引自公生,属于前一种性质。潮汕人建房子、创村寨要先拜伯公,属于后一种性质,而乡闾间在春日对伯公的祭祀,则两种性质兼具。例如,《普宁县志》载:
(二月)春社日,各乡农民具香帛、酒馔,相率祀其乡之土神,以祈谷。祀毕,聚饮于神侧,曰“做社”。《南澳县志》也载:
(二月)二日,各街社里逐户敛钱,宰牲演戏,赛当境土神,名曰“春祈福”。
春日社神的祭祀,既有五谷丰登的祈祷,也有台境安宁的冀求。在潮汕社会最基层的里社,社神大多就是伯公。
营大老爷是由乡闾的伯公祭祀发展而来的。
乡间社神的祭祀,本来只是一种宗教仪式,后来,由于在祭祀过程出现了某种社会组织形式,社祭本身也就开始有了其他的功能,这种发展,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荆楚岁时记》说:
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飧其昨。
可知梁朝时候,社祭之日,邻里合会醵钱买办牲酒祭品,先祭过土神,然后大家一起聚餐。社祭除了酬神之外,显然也有了增进邻里团结、加强乡村治理的作用。于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在社区的整合与扩展的过程,产生了社祭和庙祀的混和,即在一个扩大了的社区中,由某一座神庙承担起社坛的功能。这座神庙所供奉的某一位神明也就成为这个社区的社神,潮汕人将它称做“大老爷”。
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里,各色名目的老爷按照其祭祀范围的大小,被组织在一个有等级的系统之中。在乡村,里社各有所祀的伯公,全村有共祀的大老爷;有些地方,相邻的几个村子由于行政上或者经济上的原因而有了密切的关系,也有数村共祀的大老爷。在城镇,街巷各有所祀的伯公,各坊有共祀的大老爷,而其上又有全城镇共祀的大老爷。这些伯公、老爷的祭祀,还保留着上古上神春祈的遗风,时间集中在农历年初,故潮汕有“营神正、二月”的俗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