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大埔县地名趣谈

[复制链接] 0
收藏
21
回复
1068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3-29 15:1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3-29 15:17 编辑

  三市:

  一、龙市:现在银江镇府所在地,过去叫“龙颈坳”。因为有集市又叫“龙市”。

  二、虎市:在青溪镇的边陲,汀江河的东岸。因地形似虎而得名,内有小市场。

  三、石市:在青溪镇的边陲,汀江河的西岸。又名“石下坝”“石上”。因河上多石滩而得名,内有小市场。

  五奇:

  一、车开到岩上:“岩上”,过去是一个乡,现在合并到西河镇去了。车直接可到达。

  二、船驶到石上:“石上”在青溪镇。又叫“石市”“石下坝”。过去大埔的客轮可直达此地。

  三、田耕到天上:“天上”在高陂镇平原村,因位置高而得名,上有耕地。

  四、屋建在车上:“车上”在银江镇,因地形像车子而得名。

  五、人住在溪上:“溪上”在西河镇岩上村,因旁边有一条小溪而得名。(李万兴)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22:44:59 | 只看该作者
  大埔县各乡镇的名字由来:

  茶阳  《清一统志》记载:“茶阳,大埔县城绊其上。”明代建县城于满种茶树之茶山之南,故名茶阳。《方舆纪要》记载,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有涂侨者筑城聚众于茶山下,后张白眉亦踞此。明嘉靖二年(1523)镇压了张白眉起义,明嘉靖五年置大埔县治于此。沿涂侨寨址筑城,二载始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22:45:26 | 只看该作者
  高陂:  

  据载,明嘉靖以前,有一水流长20多公里,源自白芒畲(今桃源镇与丰顺县边境),经桃源流至九龙湾入韩江,灌田200亩(13.33公顷)。因水源高处筑陂圳故称高陂。用高陂水灌溉田的村寨遂取名高陂村(见明、清《大埔县志》)。民国《大埔县志》载:“高陂圩在韩江东岸,老圩原在高陂寨(今高陂中学校舍旁)。清乾隆三十年(1765)移此,初称乌槎圩,惟各乡出市者因习惯多呼旧名,故仍称高陂。”(陂寨与乌槎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22:46:08 | 只看该作者
  湖寮:  

  据文物考证,古时,镇中心村原是湖泊,有人于湖边搭棚寮以居,故称湖寮。东晋义熙九年(413)在湖寮村(今古城)建义招县城,安置来自北方移民,是客家 人较早定居的地方。原居民对后来安居此地的外来户一视同仁,故又有“同仁”别称,“湖寮”与“同仁”之地名从此并存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22:46:44 | 只看该作者
  青溪:

  在明嘉靖时为虎头沙社、清溪社、平沙社;清乾隆时则为虎头沙甲、永青(原清溪)甲、坪沙甲;民国时期合并为石上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溪镇与长治镇同属埔北区,区署先后设在虎市(虎头沙)、青溪村和长治花窗村。1957年,青溪、长治各自分立一乡,青溪乡址在青溪村。1958年,青溪乡并入埔城公社。1961年,复置青溪公社,社址设在青峰村,1965年迁至坪沙。1983年,撤公社设青溪区。1986年改设乡。1993年改设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22:47:16 | 只看该作者
  三河:

  清乾隆檀萃《楚庭稗珠录》云:“唐韩愈示湘子诗有:‘三江灭无口’句,疑三江即三河。”宋置三河口盐务于此,元为三河站。明洪武九年(1376)设三河巡检司,嘉靖四十二年(1563)筑城,称三河镇城。乾隆《大埔县志》云:“三河在县(茶阳)西四十里,有城市,合大河、小河、清远河三水交会为一,故名三河。”即今汀江、梅江、梅潭河三水合为韩江,故名,又称三河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22:47:53 | 只看该作者
  长治:

  民国《大埔县志》记载:“五百嶂在长治甲新村、严背畲间,层峦叠岭,气势雄伟。”每年大寒至立冬季节,海拔869米之主峰常有几次冰冻。此山东西走向,正好与南侧的白沙岗、松柏山东等山脉平行对峙,中间形成狭长谷地,故在明代以前称“长窖”社;至明末清初因地方不靖,取长治久安之意改称“长治”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22:48:36 | 只看该作者
  英雅:  

  英雅原名阴那坑。1929年,当地建阴那公学于栏盘石,秀才罗全九题楹联曰“英气聚名山,雅言遵圣教。”以后,遂改乡名为英雅。自明清至民国属三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英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22:49:15 | 只看该作者
  大麻:

  据传,大麻因古时圩镇附近地势低盛产大麻(中药,又称火麻)而取名。明、清沿称大麻社,民国时期设区,包括银江地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22:49:54 | 只看该作者
  银江:  

  银江以山多林茂,江水如银而得名。明、清隶大麻社;民国属大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