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2年和2013年,《科学》杂志就已将CRISPR纳入到年度10大科学发现的榜单中,不过它属于陪跑“角色”。随着近些年来一系列的重要科学发现,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备受注目,其中最重要的两项研究是:修饰物种的基因,以减少其数量或减少其携带的疾病(如蚊子等),以及人类胚胎细胞的基因组编辑,它们的出现都给现有的科学秩序提出严重挑战。胚人类胚胎细胞基因修饰工作由中山大学学者完成,该研究亦成为12月份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International Summiton Human Gene Editing)的一个重要导火索。
基因编辑技术其实并不很新鲜,胎细胞基因修饰工作由中山大学学者完成,该研究亦成为12月份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International Summiton Human Gene Editing)的一个重要导火索。
Homo naledi的分类学地位目前研究者并不清楚,它也许不属于现代人所处的属“Homo”。虽然新人种身高与现代人相近,而且通过其手臂的骨头鉴定,应该已开始直立行走,但是它们在其他特征上显得很原始,长而小的脑袋,弯曲的手指以及奇特的拇指,从而显示它们很有可能仍会在树上活跃,尤其是当遇到捕食者的时候。
由加拿大公共卫生部门(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科学家研制的抗埃博拉药物,去年被制药公司默克(Merck)收购,该药物当时在猴子身上起了作用。收购之后,默克公司对该药物继续研究,在今年由世界卫生组织领导的临床研究中,该药物取得令人振奋的结果,7月31日,该研究发表在《柳叶刀》(TheLancet)杂志上,研究称这种疫苗的有效性达到75-100%。另一种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的疫苗则难以证明其有效程度。纵然埃博拉已离我们远去,但是这种疫苗在下一次埃博拉疫情爆发时使用,也许能避免西非悲剧的重演。